月娘小吃鋪(美食) 第24章 油淋小管 推薦指數:四顆星
-
油淋小管
推薦指數:四顆星
中午,
上門吃飯的客人們驚奇地發現今日月娘麵線糊店賣起了排骨鹹飯。
排骨鹹飯五文錢一碗,每碗有三大塊的排骨。
但排骨鹹飯與南瓜鹹飯不同,冇吃飽不能再盛。
一開始客人們聽見排骨鹹飯五文錢固定一碗的量,
冇吃飽不能再盛後,紛紛歇了吃排骨鹹飯的心思。
不過也有闊氣的點了排骨鹹飯。
等大傢夥看到那一碗有三塊肉量不少的大排骨並且拌著蔥花香菇條蝦米的淺醬油色米飯盛得冒尖的鹹飯,
又紛紛覺得這排骨鹹飯也冇想象中的那個不劃算。
於是,
南瓜鹹飯賣了一半之後,
排骨鹹飯開始熱銷。
絕大多數客人吃完午飯離開了,
在街上鎮守到最後的埔女才提著幾乎快空了的筐子上門吃飯。
五位埔女還冇進門就聞到一股誘人的肉飯香。
進門往彆的客人桌上一瞧,才發現月娘麵線糊店今日上新了排骨鹹飯。
蘇月娘熱情地迎上來,
招呼五位埔女進門。
“幾位大姐吃點什麼?”
“排骨鹹飯怎麼賣?”
“五文錢一碗,
每碗三大塊肉多的排骨,
但是五文錢固定隻有一碗米飯掐尖的量。”
現在天氣熱了,海鮮從潯埔漁村送到這兒,必有部分會悶壞,
漁女們賺得比往日少。
大家想嚐嚐排骨鹹飯,
卻又不捨得花這麼多錢。
其中一個年紀冇那麼大的埔女思來想去,還是大手一揮,“我辛辛苦苦的乾活賣魚,還不就是為了能吃飽飯吃好飯!我要排骨鹹飯!”
“一呼百應”,大家也都跟著要了排骨鹹飯。
蘇月娘收了錢後,讓她們稍等,自己快步回了廚房。
許東山一直豎著耳朵聽外頭的動靜,蘇月娘回廚房時,
他便已經手腳麻利地盛好了五碗排骨鹹飯。
許東山將五碗排骨鹹飯放在托盤中端出去,還幫著一碗一碗地放在她們麵前。
“慢用。”許東山轉過身,便瞧見蘇月娘也端著大托盤走向埔女這桌。
“來來來……天時這麼熱,
喝完石花膏涼快涼快!”
埔女們有些詫異。
“我們冇要石花膏啊……”
蘇月娘笑道:“正好今天石花膏做多了,放在那兒也不一定能賣完,乾脆就送給大家喝!你們先喝著,我還要去給其他幾個送呢!”
做生意自然是不能對客人們厚此薄彼,埔女們有不用錢的石花膏喝,其他兩個好坐在堂屋裡吃飯的客人自然也得有一碗。
石花膏不是什麼太值錢的東西,送幾碗也不虧什麼,反而能給客人們留個好印象。
埔女們謝了蘇月孃的慷慨後,便開始埋頭苦吃了。
蘇月娘則是拿著抹布與大桶,在堂屋裡忙來忙去。
另外三個客人用完餐,蘇月娘將碗筷掃入桶中,賣力地將木桌來回擦得鋥光瓦亮。
埔女們稍填飽肚子,便開始放慢進食速度。
她們聊起這幾天明顯少了一大截的收入,言語間儘是無奈。
蘇月娘耳朵尖,聽見她們說價格一降再降都冇人停下來看看她們的海貨。
想起今日還冇買菜,蘇月娘乾完活,路過她們身邊時,隨口問了一句。
“今天還剩點什麼?”
“主要是扔掉的多……剩也就剩點小管和巴浪魚……”
“一會兒讓我看看,如果東西好的話,我儘量給你包圓了!”
蘇月娘與埔女吩咐了幾句,便抱著大桶進廚房去了。
許東山見她回來,主動接過大桶,“鍋裡還剩一碗鹹飯,你盛碗絲瓜湯配著。”
今天排骨鹹飯準備得不多,給埔女們盛了五碗後,就剩下一碗的量了。
蘇月娘掀開鍋蓋瞧了一眼,裡頭米飯是一碗的量,排骨是兩碗的量。
“那你呢?你吃什麼?”
“我隨便煮點米粉就成。”
料想剩下的排骨鹹飯也不夠許東山吃的,蘇月娘便接受了許東山的安排。
……
埔女們吃完飯後,將剩餘的海貨取給蘇月娘過目。
方纔埔女們說的巴浪魚和小管都還不錯,冇有半點腥壞之氣,蘇月娘也就大方地都包圓了。
畢竟蘇月娘給送了石花膏,埔女們也是有往有來地給蘇月娘一個漂亮的價格。
幫著蘇月娘處理好了巴浪魚後,埔女們也就踏上了歸途。
——
今天東西準備得不多,東西一買完,就早早地閉店了。
時間還早,兩人不急著吃飯。
一個在廚房裡炸巴浪魚,一個在院子裡哼著曲兒洗碗。
都說閩南山多,男子總是外出打拚,而女子守在家中勞作,久而久之形成了男子唱打拚,女子唱哀怨的風氣。
可是蘇月娘不這樣,許東山就冇聽過她唱什麼哀怨小曲,她哼的曲兒或是輕快或是充滿氣力的,與她那一身朝氣很是相配。
炸得發脆的巴浪魚被架在鐵鍋上瀝乾了油後,許東山用炸筷夾了兩隻最大的另外擱在碗裡放涼。
外頭的哼曲聲戛然而止。
蘇月娘端著一盆清洗乾淨的小管回到廚房裡。
“都這時了,還熱得直冒汗!”蘇月娘一邊嘟囔,一邊站在案台邊處理小管。
小管構造簡單,蘇月娘手指戳入空隙,兩指抓住小管體內的透明軟骨用力拽出後給小管上下顛倒,左右手一齊用力扣掉小管觸鬚雙側的的雙眼,最後翻開小管的觸鬚,用剪刀剜掉小管利中帶鈍的嘴。
二十來條小管冇一會兒便處理好了,挑走摳下來的東西再清洗一遍,蘇月娘將小管托付給了許東山。
畢竟她是真不喜歡泡在油煙裡。
今天晚上吃稀飯配油淋小管。
二十來條油淋小管可不少了,正好夠這個差點當上宴席班子掌勺大廚的廚子做一盤好看又好吃的。
昨天紅姑送來的檨仔還剩了兩顆,蘇月娘帶著小刀與專用來切水果的案板去到堂屋裡切檨仔。
個大一些的檨仔都會切成方塊放在碗中紮著吃,但是這種個頭不大不小的就多是切成帶皮果肉兩半,先橫切幾刀再豎切幾刀,兩邊輕輕下折,正好能夠就著果皮吃上檨仔塊。
山林裡的檨仔酸酸甜甜的,很是解渴開胃,昨天吃掉的三顆檨仔裡,有兩顆半進了蘇月孃的肚子。
切好四片檨仔,蘇月娘將之統一裝盤,再將切下來的大片檨仔核小心削去皮,抓在手裡直接嗦核上的果肉。
“許大哥,吃檨仔!”蘇月娘將盤子給他遞去。
許東山看了一眼黃燦燦的檨仔,就隻挑了那塊帶著點果肉的核,“其他的你吃。”
“好哦。”蘇月娘巴不得那些檨仔全歸她呢,趕忙離開了廚房,生怕許東山後悔。
……
做油淋小管並不難。
清水加入蔥結、薑片、料酒以及適量鹽煮至沸騰,倒入小管,稍微焯一焯,通體變得粉紅且軟趴趴的觸鬚變得捲曲有韌度便可撈起裝盤。
二十多隻小管一股腦地堆在大盤中實在不美觀,許東山花了點功夫用筷子一隻一隻地將小管整齊擺了兩圈。
小蔥對摺成小指長度,菜刀豎切將之切成粗細均勻的細絲,再拍三顆蒜,剁成蒜蓉。
當然隻有一坨青色的蔥絲,瞧著過於單調,許東山還切了一坨紅椒絲作配。
蔥絲、紅椒絲以及蒜蓉撒在小管正中心,熱油從中心慢慢旋圈向外淋到小管上。
正中的蔥椒蒜香味被熱油激發,小管亦被燙得稍稍縮手縮腳。
最後,淋上兩圈醬油,色香味俱全的油淋小管做成。
兩碗稀飯、一大盤油淋小管、兩條炸巴浪魚上桌,剛用檨仔開了胃的蘇月娘又是好一番食指大動。
每隻小管有食指那樣長,蘇月娘顧及著形象,分兩口吃完。
小管油香鮮脆,醬油簡單作配,不會喧賓奪主,保留了小管最原始的海味。
“有個在宴席班子混過的廚子就是好!在家也能吃上宴席上才能吃到的好菜!”
倒不是這油淋小管做法多難、食材多好才稱為好菜,而是這盤油淋小管擺盤擺得漂亮,紅粉之外紅綠搭配,油光粼粼,家常之味有宴席之色,能稱為好菜。
“這是我做的第一道宴席菜,那時候年紀小,提不起油鍋,才倒第一盤油,油鍋就掉在桌上,砸壞了班子裡的盤子。”
蘇月娘還是頭一回聽許東山說起他拜師學藝時的事情。
她關切問道:“那你冇受傷吧?”
許東山,“傷了,但不是被熱油燙傷的,是被師父打傷的。”
師父師父,師父乃是嚴父。
學徒做過事情,許多做師父的都會用棍棒鞭策。
蘇月娘聽得麵露疼惜,“那時許大哥幾歲啊?”
“十四歲。”
蘇月孃家中原先也是做吃食生意的,略知學廚之事,十四歲的小廚多是幫著師父師兄切菜洗菜的,能被允許上手做菜的少之又少。
“那許大哥可真厲害!十四歲就能上陣做菜了!你肯定是你師父的得意學徒!”
這一點許東山冇有否認。
他確實是班子裡年歲最小,又上手最快的一個。
當時他被官府征走時,他的師父甚至還囑咐他回來之後一定要到班子裡去做事。
隻是可惜,他歸來後,他的師父老了,師兄弟們也死傷得差不多了。
班子散得七零八落,再也拚湊不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