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月薪三千的我,給員工發千萬年薪 > 第36章 招兵買馬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月薪三千的我,給員工發千萬年薪 第36章 招兵買馬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接下來幾天時間,趙磊的人力資源部火力全開,招聘資訊如同雪片般灑向國內外各大醫學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獵頭公司。

“尋找改變世界的你。寰宇醫療‘明日之星’全球招募計劃正式啟動!”

“年薪百萬起步!上不封頂!誠邀全球頂尖醫學專家加盟寰宇,共創醫療科技新紀元!”

“無需名校光環!隻要你對醫學懷有赤子之心,寰宇醫療為你提供實現夢想的舞台!”

這些極具誘惑力的招聘口號,配上寰宇集團令人瞠目結舌的“神仙福利”立刻在醫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醫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在看到招聘資訊的那一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們中的許多人,正麵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醫學專業的特殊性,使得他們不像其他專業的畢業生那樣容易轉行。

大型公立醫院的門檻高不可攀,基層醫院待遇差、發展空間有限,私立醫院又良莠不齊。

很多醫學生投入了數年的青春和钜額的學費,到頭來卻發現前途渺茫,英雄無用武之地。

“寰宇集團?就是那個給員工父母子女買百萬重疾險,還要建免費醫院的神仙公司?”

“他們居然開始招醫學生了?而且待遇這麼好?還不要求臨床經驗?”

“癌症早期篩查與靶向治療技術?神經退行性疾病基因編輯療法?天啊,這都是我們教科書裡暢想的未來醫學啊!他們居然已經有專利了?”

一時間,寰宇醫療的招聘郵箱幾乎被雪片般的簡曆所淹冇。

無數懷纔不遇的年輕醫學生,將寰宇醫療視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道曙光,甚至是唯一的希望。

麵試地點設在了寰宇集團總部八十六層新擴建的招聘中心。

李長夜特意抽空去視察了一下麵試現場。

隻見寬敞明亮的等候區裡,坐滿了前來參加麵試的年輕麵孔。

他們大多穿著樸素,臉上帶著幾分稚氣未脫的緊張和對未來的憧憬。有些人手中緊緊攥著厚厚的專業書籍,有些人則在小聲地和同伴交流著麵試心得。

趙磊親自坐鎮,邀請了炎州幾位知名醫學院的退休教授作為特邀麵試官,力求專業、公正地選拔人才。

李長夜冇有乾涉具體的麵試過程,他隻是在旁邊默默地觀察著。

他看到一個來自普通農村家庭的女孩,因為過於緊張,回答問題時聲音都在發抖,但當提到自己對攻克某種罕見病的執著時,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也看到一個戴著厚厚眼鏡的男生,雖然不善言辭,但當麵試官問及某個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時,卻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談,展現出紮實的理論功底。

這些年輕的醫學生,或許缺乏經驗,或許不諳世故,但他們身上那種對醫學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未來的渴望,卻深深打動了李長夜。

“老趙,”李長夜把趙磊叫到一旁,低聲說道:“對於那些專業基礎紮實,對醫學研究有濃厚興趣,並且真心想為醫療事業做出貢獻的年輕人,即使他們在麵試中表現得有些緊張,或者某些方麵略有不足,也要儘可能地給他們機會。”

趙磊心領神會:“李董放心,我們一定會嚴格把關,寧可多花些時間和成本去培養,也絕不錯過一個真正的人才。”

在趙磊高效的組織和專業的篩選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醫學人纔開始彙聚到寰宇醫療的旗幟之下。

他們中,有初出茅廬、充滿朝氣的應屆畢業生。

也有在各自領域深耕多年、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

與此同時,陳凱也迅速搭建起了寰宇醫療的核心管理團隊,並開始著手規劃尖端醫學技術研究院和寰宇國際醫院的建設方案。

五十億的專項資金,如同強勁的引擎,推動著這個龐大的醫療帝國雛形初現。

李長夜看著公司內部熱火朝天的景象,聽著陳凱關於醫療項目進展的彙報,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當然,他也清楚,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這些尖端技術專利,雖然係統給得“簡單粗暴”,但真正要將其完全吃透,並轉化為安全有效的臨床應用,還需要科研人員付出艱辛的努力和漫長的時間。

不過,他有的是耐心,更有的是……係統的支援。

在寰宇醫療集團迅速發展,初步吃透李長夜手中那批令人瞠目結舌的專利技術的同時。

炎州的商業圈乃至全國的醫療科技領域,都因為這個橫空出世的“攪局者”而議論紛紛。

一些嗅覺靈敏的投資機構開始頻繁接觸寰宇集團,希望能從這個潛力無限的醫療項目中分一杯羹,但都被陳凱以“寰宇醫療目前無對外融資計劃”為由婉拒了。

李長夜有係統作為後盾,根本不差錢,自然也不願意讓外人過早地介入,分享未來的“勝利果實”。

各大藥企和醫療器械公司,則對寰宇醫療充滿了警惕和好奇。

隻是,正如陳凱所預料的那樣,寰宇醫療的這些尖端技術,要想真正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造福更廣泛的人群,還需要克服臨床試驗、藥監審批、生產工藝優化等一係列複雜的環節,這無疑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但即便如此,整個寰宇醫療集團內部,以及關注著它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在一種巨大的興奮和期待之中。

寰宇醫療招聘的颶風,以一種近乎野蠻的姿態席捲了整個醫學界,尤其是那些在傳統體係中苦苦掙紮,或被無情優化的“大齡”醫學工作者們。

他們中的許多人,懷揣著博士學位,頂著昔日光環,卻在現實的冰冷礁石上撞得頭破血流。

王啟年,四十八歲,原是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心外科的副主任醫師。

二十五年臨床經驗,主刀過數千台心臟手術,發表的sci論文摞起來能當枕頭。

在外人看來,他是典型的醫學精英,人生贏家。

然而,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已經瀕臨崩潰。

去年,醫院新來了一位年輕有為、背景深厚的“海歸”博士,直接空降成了科室副主任,主管科研和新技術引進。

王啟年勤勤懇懇,技術過硬,但不會拉關係,也不懂迎合。

在新領導眼中,他這種“老古董”成了阻礙科室“年輕化”的絆腳石。漸漸地,他的手術被減少,科研項目被邊緣化,甚至連帶的幾個研究生也被暗示另擇導師。

“老王啊,你看你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如年輕人了,一些高難度的手術,還是讓年輕人多鍛鍊鍛鍊吧。”院長語重心長,眼神卻帶著不容置喙的疏離。

“王老師,您經驗是豐富,但現在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您的一些觀念,可能需要更新一下了。”

新來的副主任在科會上“善意”提醒,笑容裡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

最終,在一場精心策劃的“科室結構調整”中,王啟年被“優化”了。

冇有正式的辭退,隻是被調到了病案室整理檔案,一個幾乎宣判他職業生涯死刑的崗位。

他試圖找過其他醫院,但四十八歲的年齡,在外科領域幾乎是“高齡禁區”,除非你是院士級彆的大佬,否則少有醫院願意接收一個冇有自帶資源和團隊的“老將”。

他昔日的同事們,有的惋惜,有的竊喜,更多的則是冷漠。

他曾傾囊相授的徒弟,見麵時眼神躲閃,匆匆一句“王老師好”便擦肩而過。

妻子整日唉聲歎氣,兒子即將高考,家庭的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

他開始失眠,大把大把地掉頭髮,鏡子裡的自己,蒼老而憔悴,眼神渾濁,再無往日手術檯上的意氣風發。

就在他幾乎絕望,甚至開始考慮去社區醫院當個全科醫生了此殘生時,寰宇醫療的招聘啟事,像一道微弱的光,照進了他漆黑的世界。

“癌症早期精準篩查與多靶點聯合免疫治療技術……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編輯與神經再生修複療法……”

他看著那些隻在頂尖醫學期刊上暢想過的技術名稱,心臟不受控製地狂跳起來。

“無需臨床經驗……薪資百萬起步……寰宇醫療為你提供實現夢想的舞台!”

“這是真的嗎?不是騙子公司吧?”

他喃喃自語,眼中卻重新燃起了一絲火焰。

他顫抖著手,將自己那份幾乎被遺忘的簡曆,投了出去。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