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詩鑒賞集 第45章 《方言棱鏡下的精神坐標》
《揾啲意義嚟》(粵語詩)
屋企嘅,學挍嘅,單位嘅
仲有噈或者係公司嘅
佢哋多少嘟有俾咗啲嘅,地標……
佢哋,佢哋有過佢哋嘅地標
佢哋嘅地標,我哋啲地標
遞日噈喺蘇蝦佢哋嘅,地標!
地標,地標,地標喺邊度?
唔喺叢林,噈喺大海
唔喺身邊,噈喺天際
唔喺腦維,噈喺al……
大步??過溝壑,對麵矗立地標
槍林彈雨衝涼,烽煙隱現地標……
個地標,地標啊!地標呢?
地標啊,地標,地標夢
地標心……
《樹科詩箋》2025130粵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棱鏡下的精神坐標》
——論《揾啲意義嚟》的意象解構與哲學思辨?
文/阿蛋
一、引言:方言詩學的獨特語境?
在當代詩歌的多元景觀中,方言詩以其鮮明的地域色彩與文化特質,開辟出獨特的美學空間。《揾啲意義嚟》作為一首粵語詩,作者通過充滿粵語特色的辭彙與語法,構建起具有濃鬱嶺南文化氣息的詩歌文字。這首創作於2025年1月30日粵北韶城沙湖畔的詩歌,以「地標」為核心意象,展開了一場關於個人與集體記憶、現實與理想追尋的深刻探討。方言的運用不僅賦予詩歌獨特的音韻節奏,更承載著特定地域的文化密碼與情感記憶,為詩歌的解讀增添了豐富的層次。?
二、語言:粵語方言的詩性張力?
(一)粵語辭彙的鮮活呈現?
《揾啲意義嚟》中大量運用粵語方言辭彙,如「屋企」(家)、「學挍」(學校)、「單位」、「公司」、「蘇蝦」(小孩)、「??過」(跨過)等,這些辭彙具有強烈的地域標識性,讓詩歌充滿濃鬱的生活氣息。與普通話詩歌常用的辭彙相比,粵語辭彙更具口語化、生活化的特點,拉近了詩歌與讀者的距離,使詩歌彷彿是一場親切的日常對話。例如「屋企嘅,學挍嘅,單位嘅/仲有噈或者係公司嘅」,簡單直白的表述,勾勒出人們生活的多個場景,以一種質樸的方式引發讀者對生活環境的共鳴。?
(二)語法結構的獨特韻味?
粵語的語法結構在詩歌中也有著鮮明體現。如「佢哋多少嘟有俾咗啲嘅,地標……」這種獨特的句式結構,打破了傳統詩歌的語法規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節奏。粵語中特有的倒裝、省略等語法現象,在詩歌中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使詩歌的語言更加靈動、富有變化。這種語法結構的運用,不僅是對方言特色的保留,更是詩人對詩歌語言創新的嘗試,讓詩歌在遵循傳統詩歌韻律的同時,展現出獨特的現代性。?
(三)音韻節奏的營造?
粵語有九聲六調,豐富的聲調變化為詩歌的音韻節奏提供了多樣的可能性。在《揾啲意義嚟》中,詩人巧妙地運用粵語的聲調特點,通過詞語的排列組合,形成了獨特的韻律感。例如「地標,地標,地標喺邊度?/唔喺叢林,噈喺大海/唔喺身邊,噈喺天際/唔喺腦維,噈喺al……」連續的「地標」重複,配合「邊度」「叢林」「大海」等辭彙的聲調變化,產生了一種類似問答式的節奏感,如同在與讀者進行一場充滿張力的對話,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三、意象:「地標」的多維詮釋?
(一)現實層麵的地標?
詩歌開篇提到「屋企嘅,學挍嘅,單位嘅/仲有噈或者係公司嘅/佢哋多少嘟有俾咗啲嘅,地標……」這裡的「地標」指向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場所,家、學校、單位、公司等,這些地方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個人的成長經曆、情感記憶和社會關係。它們是個人身份認同的重要來源,每一個地標都與特定的生活片段和情感體驗緊密相連。例如,學校作為地標,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求學時光的努力與夢想,家則是溫暖與歸屬感的象征。這些現實地標的呈現,為詩歌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使讀者能夠迅速代入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二)集體記憶的地標?
「佢哋,佢哋有過佢哋嘅地標/佢哋嘅地標,我哋啲地標/遞日噈喺蘇蝦佢哋嘅,地標!」此處的「地標」超越了個人的範疇,上升到集體記憶的層麵。不同代際有著各自的地標,這些地標共同構成了一個群體、一個社會的曆史與文化記憶。它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成為連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紐帶。例如,一些具有曆史意義的建築、傳統的節日活動場所等,都是集體記憶地標的典型代表。它們不僅屬於某一代人,更傳承給下一代,成為文化延續的載體。在詩歌中,集體地標的概念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係,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三)精神層麵的地標?
隨著詩歌的推進,「地標」的內涵逐漸向精神層麵延伸。「地標,地標,地標喺邊度?/唔喺叢林,噈喺大海/唔喺身邊,噈喺天際/唔喺腦維,噈喺al……」這裡詩人通過對地標位置的追問與否定,將地標從現實空間引向了精神領域。叢林、大海、天際等意象,象征著廣闊無垠的精神世界;腦維、ai則代表著現代科技對人類思維的影響。精神地標是人們內心的信仰、理想、追求,它們可能無形無象,但卻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價值觀。例如,對於一位藝術家來說,對美的追求可能就是他的精神地標;對於一個科學家而言,對真理的探索就是指引他前行的方向。在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精神地標也麵臨著新的挑戰和變化,ai等新興事物對人類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衝擊,詩歌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時代特征。?
(四)理想與追尋的地標?
「大步??過溝壑,對麵矗立地標/槍林彈雨衝涼,烽煙隱現地標……」這幾句詩將地標描繪成人們在艱難險阻中追尋的目標,是理想的象征。溝壑、槍林彈雨、烽煙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充滿挑戰與困境的氛圍,而地標則在這種環境中顯得更加珍貴和令人嚮往。它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無論是跨越自然的障礙,還是穿越社會的動蕩,人們始終朝著心中的地標前行。這種對理想地標的追尋,體現了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也使詩歌的主題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四、結構:邏輯脈絡的層層遞進?
(一)從具象到抽象的展開?
詩歌的結構呈現出從具象到抽象的清晰邏輯脈絡。開篇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場所為切入點,如「屋企」「學挍」「單位」「公司」等,這些都是人們熟悉的具象地標。接著,詩歌將視角擴充套件到集體記憶層麵,使地標具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意義。隨後,通過對地標位置的追問,將其引入精神領域,實現了從具象到抽象的轉變。最後,將地標與理想追尋相結合,賦予其更深層次的哲學內涵。這種結構安排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從具體的生活經驗出發,逐步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使詩歌的主題得以層層深入地展現。?
(二)重複與追問的節奏把控?
詩歌中「地標」一詞的多次重複,以及「地標喺邊度?」這樣的追問句式,形成了獨特的節奏。重複強調了「地標」這一核心意象,使讀者的注意力始終聚焦於此,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追問則引發讀者的思考,推動詩歌的敘事和思想發展。例如,「地標,地標,地標喺邊度?」連續的重複和追問,如同一聲聲叩擊心靈的鐘聲,促使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去探尋地標的真正意義。這種重複與追問的運用,不僅使詩歌在形式上富有節奏感,更在內容上深化了主題,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哲學思考。?
(三)情感的起伏與升華?
詩歌的情感表達呈現出起伏變化的態勢。開篇對現實地標的描述,情感較為平靜,帶有一種對生活的客觀觀察;隨著詩歌進入集體記憶和精神層麵的探討,情感逐漸變得深沉而複雜,蘊含著對文化傳承、人類精神世界的思考;到了詩歌結尾,「地標啊,地標,地標夢/地標心……」情感達到**,充滿了對理想地標的嚮往與追求,實現了從現實到理想、從個體到人類精神的升華。這種情感的起伏變化,使詩歌更具感染力,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與詩人一同經曆情感的波瀾,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內涵。?
五、主題:對意義與價值的永恒追尋?
(一)個人身份與集體記憶的交融?
《揾啲意義嚟》通過對不同層麵地標的描繪,展現了個人身份與集體記憶的緊密聯係。現實地標的個人經曆與集體地標的文化傳承相互交織,個人在集體記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也為集體記憶的延續做出貢獻。例如,個人在家、學校等場所的成長經曆,構成了集體記憶的一部分;而集體記憶中的文化傳統、社會價值觀等,又影響著個人身份的形成。這種交融體現了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依存關係,強調了文化傳承對於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意義。?
(二)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與突圍?
在現代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急劇變革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困惑。詩歌中提到的「唔喺腦維,噈喺al……」反映了ai等新興科技對人類思維和精神世界的衝擊。人們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卻麵臨著精神空虛、價值迷失等問題。而詩歌中對精神地標和理想地標的追尋,正是對這種困境的回應。它鼓勵人們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堅守內心的信仰和追求,尋找屬於自己的精神坐標,實現從精神困境中的突圍。這種對現代社會精神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使詩歌具有了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三)人類對意義與價值的永恒探索?
「揾啲意義嚟」,詩歌的標題直接點明瞭主題,即對意義和價值的追尋。從現實地標到精神地標,從個人記憶到集體文化,從當下困境到理想追求,詩歌始終圍繞著這一核心展開。地標作為意義與價值的象征,貫穿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在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種探索是永恒的,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停止。《揾啲意義嚟》通過詩歌的形式,表達了人類對這一永恒主題的思考和追求,展現了人類精神的堅韌與執著。?
六、結語:方言詩歌的文化價值與啟示?
《揾啲意義嚟》以其獨特的粵語方言表達、豐富的意象運用、嚴謹的邏輯結構和深刻的主題內涵,展現了方言詩歌的獨特魅力和文學價值。方言詩歌不僅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更是對詩歌語言和表現形式的創新。它為當代詩歌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讓我們看到詩歌在傳承地域文化、反映現實生活、表達人類情感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同時,這首詩歌對「地標」意義的探討,也給予我們關於個人成長、文化傳承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啟示。在當今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重視方言詩歌等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詩歌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