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雲間長生歎 > 第二百二十六回 謎底:遺澤丹心,楓燼傳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雲間長生歎 第二百二十六回 謎底:遺澤丹心,楓燼傳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莫沉帶著少年緩緩降落在洞口的一塊凸出的岩石上。

莫沉揮手兩下,便憑空生成八道淩厲的劍氣,將那厚重藤蔓斬斷,顯現出一個僅容一人彎腰進入的幽深洞口顯現出來,一股混合著泥土、腐殖質和某種陰冷氣息的微風從洞內吹出。

“就是這裡!仙師,沒錯!就是這個洞!我記得這些藤蔓!”少年指著那洞口,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既帶著重返故地的緊張,又充滿了確認無誤的興奮。

莫沉微微頷首,示意少年在洞口安全處等候,自己則深吸一口氣,周身靈力自然流轉,形成一層微不可察的護體罡氣,邁步踏入那幽暗的洞穴。

洞內通道狹窄而曲折,地麵濕滑,長滿了滑膩的青苔,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混合著泥土腥氣。

行了約三十餘步,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個約莫數丈方圓的天然石室。頂部有裂縫透下幾縷微弱的天光,恰好照亮了石室中央的景象。

石室中央,一具身披早已褪色、呈灰白之色的古樸道袍的乾屍,保持著五心朝天的盤坐姿勢。皮肉雖已徹底乾癟,緊緊貼合在骨骼之上,呈現出深褐色,卻奇異地沒有絲毫腐朽的跡象,彷彿隻是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不知已在此靜坐了多少悠長歲月。

屍身麵前的石地上,果然如少年所言,擺放著兩件物品:一個材質特殊、非絲非麻、表麵符文已黯淡無光、靈氣近乎消散的低階儲物袋,以及一枚約三寸長、通體呈現溫潤淡紫色、內裡彷彿有雲絮流動的玉簡。

莫沉神色頓時肅穆起來,麵對這位不知名的前輩遺骸,他整了整衣冠,躬身行了一個鄭重的道揖,語氣恭敬而低沉:“晚輩莫沉,乃後世修行之人,今日入前輩清修之地,無意驚擾前輩安眠,實乃緣法使然。前輩在此靜坐參玄,晚輩心生敬意。若有冒犯之處,還祈前輩海涵。”

禮畢,莫沉才小心地俯身,先用靈力拂去玉簡上的微塵,然後才將其輕輕拿起。觸手溫涼,質地細膩。

莫沉屏息凝神,將一縷精純的神識緩緩探入玉簡之中。

玉簡內並無想象中淩厲的功法秘籍或殺伐之術,而是一段以神念留下的、頗為冗長的遺言。

留下遺言者自稱“閒雲散人”,乃一介無門無派的散修,一生漂泊,逍遙天地,唯對丹道一途癡迷至深,傾儘畢生心血。他最大的執念,便是試圖複原一種在上古時期便已失傳的傳奇丹藥——“紫府蘊金丹”。

據玉簡中詳細記述,此丹並非直接提升修為的猛藥,而其神奇之處在於,能在修士凝結金丹的關鍵時刻,小幅提升金丹品質與凝丹的成功率,尤其對於夯實道基、穩固紫府有著不可思議的妙用,堪稱輔助結丹的靈丹妙藥。

然而,丹方所需的各種天材地寶,無一不是世間難尋的奇珍異寶,許多甚至隻存在於古籍傳說之中。

閒雲散人窮儘一生光陰,踏遍千山萬水,深入無數險境絕地,曆經千辛萬苦,搜尋丹方所需藥材,屢經險死還生,卻始終因缺少幾味最關鍵的主藥而功虧一簣,未能親手煉成此丹。

最終,壽元耗儘,大道無望,隻能在尋藥之路上,抱憾於此僻靜之地,並在坐化前,將畢生研究“紫府蘊金丹”的心得體會、以及他費儘心力推演補全的完整丹方,儘數記錄於這枚玉簡之中,期盼後世有緣人得之,能完成其未竟之誌,讓這上古奇丹重現天日。

莫沉仔細閱讀著丹方,上麵羅列的藥材名稱果然聞所未聞,其煉製手法、君臣佐使的配伍思路更是奇詭精妙、暗合天道,遠超凡俗丹道範疇,讓他看得目眩神迷,心中震撼不已,對丹道的認知彷彿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同時,也對這位素未謀麵的閒雲散人前輩,生出了由衷的敬佩與惋惜之情。

莫沉小心地收起那枚承載著前輩畢生遺憾與希望的玉簡,又將那個靈氣近乎枯竭的儲物袋拿起,神識略微探查,裡麵除了一些早已靈氣消散的下品靈石、幾株尋常的低階靈草以及一套略顯粗糙的低階煉丹器具外,並無他物,可見這位閒雲散人生前確實清貧,一心撲在丹道之上。

做完這些,莫沉運轉土係法術,指尖靈光閃爍,在石室一側堅硬的岩壁上開辟了一個簡易而整潔的墓穴。

莫沉小心翼翼地將閒雲散人的遺骸移入其中,使其保持盤坐之姿,然後覆上泥土碎石,將其掩埋妥當,又找來一塊平整的石頭,以指代筆,灌注靈力,刻下“閒雲散人之墓”六個樸拙大字,立於墓前。算是讓這位執著的前輩得以入土為安,聊表敬意。

就在莫沉為“紫府蘊金丹”的玄妙丹理而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之際,體內那一直沉寂的楓燼,忽然傳來一絲清晰的意念波動,如同古井微瀾:

“此丹方…思路尚可,對於下界修士而言,算是一件不錯的外助之物,可作積澱道基的資糧之一。然而,欲鑄就無上道基,凝結完美金丹,乃至未來問鼎更高境界,僅憑外丹之力,終是下乘,猶如沙上築塔。修行根本,在於自身。需輔以正統仙法,由內而外,夯實根本,方是正道。而在你進階築基之後,我的神魂亦隨之強大了數分,又記起了一些東西…”

莫沉心神一凜,立刻收斂雜念,以神念恭敬請教:“晚輩愚鈍,還請前輩明示。”

楓燼的意念如涓涓細流,繼續在莫沉識海中緩緩鋪陳開來,一篇名為《九轉融靈訣》的玄奧法門原理,逐漸清晰。

此法門非同小可,它並非尋常的直接結丹之術,而是要求在真正衝擊金丹大道之前,先行一步,進行一種前所未有的築基極境修煉。

其核心在於,需引動天地間至精至純的單一屬性本源靈氣,分彆灌注於自身的每一條靈根之中,於丹田之處,先行凝聚煉化出一顆對應靈根的“假丹”。

例如,莫沉身具五行靈根,則需凝練出金、木、水、火、土五顆屬性各異、相生相剋的假丹。

此過程凶險異常,需對靈氣擁有極致精微的掌控力,且需尋到相應的五行寶地或蘊含精純五行靈氣的天材地寶輔助。

待所有假丹皆修煉至圓滿無瑕之境,再運轉《九轉融靈訣》的核心無上心法,將諸假丹逐步融合,由淺入深,一次次嘗試,不斷淬煉提純,提高本源金丹的穩定性與潛力。

整個過程可謂逆天而行,艱難無比,充滿不可測的風險,非擁有大毅力、大智慧、大機緣者不可為。

然而,一旦功成,五丹合一,陰陽五行相濟,所化生出的本源金丹,其品質、潛力,以及進入金丹期後帶來的法力雄渾程度、經脈強韌度、神識凝練度,將遠超同階修士,堪稱同階無敵,根基之穩固,足以支撐莫沉攀登更高的修煉境界!

甚至,此法門後續凝結元嬰之境,亦是遵循此理,需分化靈氣於丹田凝練五行“假嬰”,最終萬流歸宗,五假嬰合成先天道胎,玄妙不可言!

得此遠超此界認知的無上仙法傳承,莫沉隻覺眼前豁然開朗,彷彿步入了一扇通天大道的門檻!

一條遠比單純服用“紫府蘊金丹”更為艱難、卻也更為廣闊璀璨的修行之路,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莫沉不禁回想起當初在霧中城,麵對萬千蠱雕妖禽,一招雷法驚天動地,蕩清妖亂的場景。那是絕對力量帶來的震撼與掌控感,至今記憶猶新。

這讓莫沉神往不已,不禁暗自遐想:若自己他日能依《九轉融靈訣》鑄就完美金丹,乃至日後結成那傳說中的五行道胎元嬰,施展法術時,又該是何等光景?

是否真有搬山倒海、劍裂蒼穹之威?這種對至高道途的強烈嚮往,讓莫沉心中熱血沸騰,對未來的修行之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強壓下心中的激蕩之情,莫沉帶著在洞口焦急等待的少年,禦風而起,返回小鎮家中。

見到母親不僅已能下床自如行走,麵色更是紅潤健康,氣息平穩,少年喜極而泣,拉著母親的手久久不放。

為徹底了卻這番因果,使之心無掛礙,莫沉再次動用靈力,為婦人仔細調理了一番身體,將其多年積勞留下的些許細微暗傷也一並祛除,並留下幾縷溫和的靈氣滋養其經脈,確保其日後能康健無憂,安享天年。

臨行前,莫沉又取出幾瓶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功效的普通丹藥贈與少年,並鄭重叮囑他好生照顧母親,腳踏實地,安穩生活。

“這些丹藥足以保你在凡塵俗世中活過百歲,寫一份書信給令尊,讓他勿要忙著去城裡務工了,回家陪著你們也好,今後無論是賣些草藥,還是做些生意都好,都比現在有奔頭。”莫沉說著,也不由得想到了父親、母親曾說的,自己也有很多親戚在城裡務工,更是一陣唏噓。

少年與母親深知仙緣已儘,留不住莫沉,母子二人雙雙跪倒在地,眼中含淚,重重叩首,聲音哽咽卻充滿真摯:“仙師大恩,救我母子性命,恩同再造!我母子永世不忘!願仙師大道早成,早登仙闕!”

“你們快快請起。”

莫沉本想出手打斷,但石大娘說這是救命大恩,不得不跪謝。

於是,莫沉隻好立於原地,受了他們誠心誠意的三拜。

隨後,莫沉微微一笑,身形便緩緩懸空而起,離地約一丈,與旁邊低矮的房簷齊平,身上的青衫隨風輕拂,衣袂飄飄,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宛如畫中走出的神仙中人。

莫沉對母子二人微微頷首,下一刻,周身靈光一閃,速度驟然爆發,化作一道五色靈光,很快便消失在茫茫深林之中,彷彿從未出現過。

整個離去的過程迅捷而低調,並未引起小鎮其他居民的絲毫注意。

此時,莫沉禦風而行,腳下是萬裡山河,雲海在腳下翻騰舒捲,壯麗無邊。

小鎮塵緣已了,閒雲散人遺贈的“紫府蘊金丹”丹方與楓燼所授的《九轉融靈訣》,莫沉想了想,決定走這條路。

此後,蒐集“紫府蘊金丹”材料以作外助,同時尋覓五行寶地開始修煉《九轉融靈訣》以築牢基礎。而莫沉念及此處,道心愈發堅定而通透,加上進階築基成功,看著這高山、喬木、溪流,都覺得順眼了起來。

莫沉背著手禦風而行,乘風而上,越過一座小山頭,爽聲笑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而莫沉的身影,也在山林霧氣中漸漸隱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