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 120 章
-
120
·
而相比較林朝,當事人李兆李二郎那更是迷茫。
李兆在那一瞬間愣了,在那一瞬間直接看向了林朝。
這也是你的人???!!!
不是,這個不是我的人!
“偶然,是偶然!”林朝趕緊道,我冇這麼大本事!
而相比較林朝越發感覺奇怪,不久之後,李兆那邊卻是截然不同,始皇帝看著李兆道,“先生,不知願意一同前往鹹陽?”
“蜀地一處,興水利,得富庶,如天府之地,天下各地無不望之。”
李兆思索了片刻,終歸還是道,“老臣實在年老體衰,大抵是難以再前往彆處。”
“老臣並非不願,隻是實無年輕之力,如家父一般再行此等大事,而且各地之處,情況並不相同,一地改之,不代表其他地方也能如此。”李兆雖然不想服老,但是這種事情,終歸不能輕言,不過,“不過我這身本事,倒是教了許多人。”
“我那小弟子,倒是有些天賦,過些年,大抵也就能夠上任了。”
對於這個嬴政倒是也不強求,不過,“先生可曾想過著書立傳?”
“天下之人,望先生如父母,願先生助之,流傳千古,以待後世之人降水平患。”始皇帝道,“國館之地,彙聚天下群書,欲再造稷下,若是有先生這等人才,若是願前去國館,未嘗不能著書立說。”
“更是引得有誌之士,對此有所知,有所曉,有所明,也未嘗不好。”
此話一出,李兆的眼神都變了,直接站起身來,對著始皇帝重之又重地行了一禮,“陛下,我有一書,乃是我總結先父所經驗之物,隻是時至今日,還未著成。”
“若功成之日,自當獻於陛下,獻於國館!”
“留書以昭我父之心,留經驗於後世。”
“若是真有對此書有見解的有誌之士,亦可派人來信,我自會解答。”李兆鄭重其事道。
對此,始皇帝也非常讚同,除此之外,“我見先生之前同林朝一路而來,可是和他有故交?”
此話一出,李兆的麵色一頓,“今日是我壓得都成一疊了,在批閱完奏章後,走出來看了眼那邊的長子扶蘇,莫名有一種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感覺。
而扶蘇注意到了這邊的目光,也當即拿著那封信快步走了過來,“父皇!”
不知道為什麼,透著他這個樣子,看到了他幼時那副剛剛會跑會跳時,拿著東西跑過來給他時候的樣子。
在那一瞬間,莫名多了幾分感慨。
隻不過就在不久之後,這種感慨消失的蕩然無存,因為他這一走,就發現扶蘇還去找了林朝,那臉就恨不得皺在一塊了。
你至於嗎?!
對此,林朝也是這麼想的——
【啊……長公子,陛下當年也這樣嗎?】
嬴政臉色繃不住了:我不這樣!
我不這樣!
那是扶蘇!不是朕!
“扶蘇!給朕滾過來!”
在那一瞬間,扶蘇頓時收起了信,麵色鎮定,儘是君子之風。
當然,很快扶蘇那麵色就不鎮定了。
麵對始皇帝那斥責冇有為父之態後,連帶著信都被收走了。
扶蘇:?
父皇,我隻是找了林朝啊。
“兒臣並冇有找彆人啊?”
始皇帝冷著臉,朕寧願你找彆人。
但是這話,他不會說。
在那一瞬間,看起來充滿了鐵血君王之勢,眼下隻道,“你隨朕巡遊各地,時至今日,你作何感想?”
扶蘇聽了這話,也不再去想其他事,事有輕重緩急,提及國事,自以國事為先,尤其是如今近秦法,見秦吏頗多,事情當前,扶蘇最終道,“關中之地秦吏如此,天下之地,大抵比印象之中局麵還要差之又差,即將要到達的南陽之地,不見得會更好。”
“當地士族,可為秦用,卻也不願為秦用,秦能取地,而不能奪其民,秦風更當興於天下人。”
“說下去。”嬴政道。
“一個國館大抵不夠。”
“不錯。”
“但是要一步一步來。”扶蘇認真道,“否則容易再生動盪,箇中東西也應該變動一二。”
“我覺得,更不該為國館之名。”
“除此之外,像是那等一步步晉升之術,或許也可以用在這上麵,”
“而這第一個地方,也很重要。”嬴政道。
父子二人對視了一眼。
“魏地?”扶蘇道。
“魏地。”始皇帝道。
冇有什麼地方,比魏地還合適了。
不過,這隻是一個開始。
此事亦是天下之事。
一切當前,嬴政也心下所想的也越發多了起來。
而林朝不一樣,林朝還在想之前那個事,人一被叫走,林朝的心思那就更加發散了。
故而不久之後,始皇帝往回走一下就聽見,林朝那邊已經蹲在河邊,因為比較閒得慌,腦子裡麵全都是——
【長公子是長公子,陛下是陛下。】
【但是長公子不說是陛下一手帶起來的,那也是長子,付出的精力都和彆人不太一樣,在這種事情上,其實也是合理的。】
在那一瞬間,之前的體驗全回來了。
【甚至算算時間,陛下有長公子的時候,陛下比長公子還小呢,所以說】
“林朝!”
在那一瞬間,林朝當場一激靈。
也就是在當日,林朝直接被分頭行動去祭山川了。
事,合情合理。
局麵,理所應當。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東西是帶時限的,這要是想要慢悠悠走,絕對不趕趟。
但是你真說是個完全達不到的時間,也實在談不上,那裡麵甚至還留了點空餘,讓林朝鑽空子也不是,不鑽空子,屁股還感覺要遭殃。
“……”林朝。
【陛下你至於嗎?】
朕本來是不至於的。
但是就你的狀態來看,朕不至於,你說不準能說到什麼時候去!
始皇帝麵無表情。
不過彆管林朝再不想,眼下麵對這等明明不是本職工作的本職工作,終歸還是去了。
好訊息是,林朝的屁股保住了。
壞訊息是,林朝看著那瓢潑大雨,不由得道,“這雨,時候能停啊?”
“這雨感覺要下許久,說不得幾天了。”
【我開始想念隨行車駕的廚子了。】
眼瞧著這一幕,太祝輕咳一聲,“秘祝不必沮喪。”
“雖然路上遇見了大雨,但是好訊息至少不是我們在荒郊野嶺時候碰見大雨。”
對此,林朝也是這麼想的。
然後就在三日後,林朝一行人躲在崖壁之下躲雨,太祝試圖再勸慰一下,“秘祝不必沮喪!”
在那一瞬間,林朝警鈴大作,隻不過不等林朝出聲阻止,那邊太祝直接道,“至少還有這麼一塊大石頭在。”
林朝也……也可以這麼想。
不過——
“太祝。”
“您說。”
“說得很好,下次彆說了。”林朝語重心長。
“?”太祝。
【你昨天說了下雨好歹是在村落,你今天說你至少還有一塊大石頭,可是你忘了,你全都忘了,說安慰,說不必沮喪,我很害怕,我很害怕再這麼說下去咱們連塊石頭都冇有了。】
【等明天就要成太祝為何感慨了,眼下已經經過了笑諸葛亮無謀,笑周瑜少智,正在進行諸葛亮、周瑜畢竟智力不足的階段,再感慨下去,咱們就直接去華容道當落湯雞了。】
【為了避免這種事,咱們還是彆說了。】
太祝聽著這話更迷茫了。
我有這麼大能力嗎?
不至於吧?
相比較太祝,其他人也有些將信將疑。
不過林朝轉念一想——
【說起來,現在這話都已經說了,那下次……】
林朝陷入了沉默。
“等到了就近的村落,我們購置些更好的雨披吧,更嚴實一點。”
太祝感覺不至於,然後再下一次歸路上,這回,真的大石頭都冇有了。
一群人裹著雨披,看向了太祝。
此時此刻,甚至有隨行護衛將軍,冇忍住問了一句,“太祝,您要不再說說?”
“我們再試試?”
反正雨披都重新置了,不試白不試。
……
……
在那一天,太祝欲哭無淚。
不過不管怎麼說終於要到陛下車駕附近了,雖然他們因為路途泥濘換路等等一係列問題,眼下甚至因為繞路都走到陛下前麵去了。
要知道陛下車駕之事可是比他們多了不知道多少。
而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林朝因為從遠處而來,順便還獨自爬了個坡,試圖當做自己這一路上的紀念。
畢竟這一路上說是曆經千難萬險那是有點過了,但說是跌宕起伏,那絕對冇問題。
談不上太遠的路,硬生生走出來了個十萬八千裡的意味。
這種感覺,那是非常之刺激。
甚至彆說林朝了,連帶著護衛將軍都很刺激,甚至都想回去之後,稟告陛下,讓太祝去缺雨的地方走走吧。
感覺是有用的。
他以前真不知道太祝竟然還有這作用,誰能想到啊,祈雨這種明顯是民間巫祝的私活,竟然能夠在太祝身上進行。
至於太祝本人:……
謝謝,我都不知道我有這個作用。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林朝獨自上去的時候,倒是注意到了一個熟悉的人。
“王良?”
“你怎麼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