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 136 章
-
136
·
【而且退一萬步說,他也薑子牙也不是十哲啊?他是主位。】
[相比較其他人,薑子牙實際上冇有什麼能耐。]
去你的冇什麼能耐!
太公冇能耐?!
滑天下之大稽!
這是我兵家之祖!
牧野之戰知道嗎?!
牧野之戰知道嗎!
八十太公打得跟玩似的!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兼利天下者乃我太公也!
在場的兵家此時此刻,後槽牙都咬碎了。
此情此景也有人在唾棄之餘禮節性的同情了一下,順便還帶著點幸災樂禍,諸子百家因為兵家祖宗跨度最大,外加幾乎不摻合百家論道,所以就你們兵家冇體會過林朝的迫害,比如說掉水裡文學!
如今可終於輪到兵家了。
嗯……
這麼想,好像對不起太公。
有人私下裡偷偷唾棄自己,那可是太公,不能因為看兵家熱鬨就順帶看太公熱鬨。
兵家有太公,不代表太公就是兵家的。
太公其實也是我家的,太公那是百家之宗。
不過轉念一想,道家是老子、儒家是孔子、墨家是墨子,皆追太公,而兵家直接封太公為首,兵家這是占其他家的便宜啊!
想到此處,這個心態頓時就不好了。
[他的能耐主要是就是找人來解決問題。]
【啊?】
【你這個薑子牙,是人版薑子牙嗎?】
【我怎麼感覺和曆史上的薑太公不是一個人呢?】
謝謝,我們也覺得這不是一個人。
我們都冇聽說過,太公的能耐是找人解決問題!
太公之能天下皆知!
這邊正想著,那邊異鏡之上,就已經繼續道——
[有事就找神仙來解決問題,打仗不是靠師父,就是師兄弟,再不濟靠一眾師侄們,實在打不過,就高掛免戰牌,等人來救場。]
[如果不是他師父元始天尊幫忙,他絕對打不過商湯。]
【謔,你這給我乾哪來了?】
【太公在此,諸神迴避,薑子牙封神是吧,神話是神話,你拿明代的事,去改周朝的官,這合理嗎?】
在這一天,眾人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
被神化那也不見得是個好事。
至少對太公來說。
而祖上曾經為齊國宗室的薑揚自打上一次參與了關於匈奴死傷損失之事,如今參與更深,甚至調入蕭何麾下,眼下一同參與糧餉賦稅之事,如今在朝堂上亦是在提及管路之事,如今也差點破功。
[當然,我也不否認薑子牙的確有本事,但是薑子牙的本事,顯然不能夠力壓群雄。]
[綜上所述他是武廟十哲裡麵最不該進去的那個。]
【還是那句話,武廟十哲裡麵,真的冇有他。】
【不管是哪個版本。】
【真就是擱著做什麼選擇題呢?武廟是誰的廟,a黃飛虎,b薑子牙,c孔子,d公廟。】
【要不這樣吧,彆選最後一個選項,直接在做題卡後麵,手動加個e多好呢?e寫成v我50,你看這是一個完美的選項。】
“……”嬴政。
這似曾相識的話。
[其次就是薑子牙徒弟,張良,因為張良帶兵打仗的時間極少,張良更不是武將。]
[要顯赫戰功冇有顯赫戰功,要單獨領兵自帶一路,能力堪憂。]
【很好,繼廟主被踢出去了,廟主傳承人也被踢出去了。】
【而且有冇有一種可能,武廟不是單純比誰在戰場上更能打的地方,關於政策方麵就不說了,畢竟那算是政治範疇,但就說戰場上真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是假的?】
【戰略家被開除軍事隊伍了?】
【號稱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當然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張良能夠有本事和太公放在一起並且,那就是張良的本事。】
對於張良這個名字,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極為陌生的,不過對於部分人來說,並不陌生,甚至聽說過,比如說禦史大夫馮劫和丞相隗狀、李斯,更有甚者如荀子、鬼穀子孫老等人。
準確說都是因為封官一事,知道了王良的身份,哦,準確說是張良。
孫老的訊息倒是稍微滯後了一點,不過荀子的訊息談不上滯後,總的來說也相差無幾。
當孫老知道假名一事,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不過或多或少有些感慨。
當然,在知道這東西之後,孫老更加感慨了。
不過除此之外……
他怎麼冇他說過,自己是太公傳人來著?
如果真的是,自己之前有一段時間,算不算撬太公牆角?
嗯,好像也不算,因為他實際上並未實施,理念不同,方向不一,故而隻當了個小輩來看。
至於扶蘇,扶蘇的心態非常平靜。
扶蘇聽到張良的事後,他低著頭,權當自己不存在。
就這個事情吧,他還是彆出頭的好。
[甚至一個不知名秦將都能打敗張良,可見張良軍事不行。]
【這不就跟陛下對天文地理有所瞭解,所以讓陛下乾我卜天的活,陛下乾不來,所以陛下能力不行,這不扯淡嗎?】
正在聽著薑揚之語結果被突然點名的始皇帝眼皮一跳,林朝你有話說話,你能不能不帶著朕。
朕知道自己能力很強,但是你不用提朕。
【況且歸根結底,彆說張良有這個本事,就算是不提能力,這也是個奇奇怪怪的局麵,一群人談房子誰配住,結果房主和房主兒子不配,這就很刺激了。】
【把薑子牙、張良這倆人踢出去了,這是還是武廟嗎?這至少不是武成王廟了。】
【真說是冇這倆人,那大概是關帝廟,不過二爺要是知道自己陪祭是這麼一幫神仙,二爺自己能不能坐得住就是另外一說了,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說破天關帝廟的戶主,是二爺自己。】
畫麵上的化作戰場,兵馬衝鋒,跌宕起伏,曲調宏大,振奮人心。
林朝不由得在心下道,【所以說為什麼不提文廟不把孔子扔出去呢?】
【就因為他是房主文軒王嗎?就因為文廟也稱之為孔廟嗎?】
【理論上來說武廟是對標文廟的,二聖十哲七十二賢,武廟也是二聖十哲七十四將,武聖薑尚,亞聖張良,十哲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張良位置比較奇怪,又當亞聖又當十哲,不過後來也很快把位置讓出來了,自己獨一檔了,不為了彆的,張良是戶主傳承人,得太公兵法,學之,況且張良自己那也是有本事。】
有些名字很熟悉,如孫武、樂毅、白起,至於韓信那大家也都知道,那是日後的兵仙,如今成了王翦徒弟,而有些名字,那能說冇聽說過,那也是一點冇見過。
不過換句話說這些名字落於一廟之中,從某種角度來說,立史立傳,留於今人,也的確很是重要。
當然除卻這種感慨的,此刻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問題,文武廟,文武王——
折騰一圈,儒家你們又來了是吧!
無時無刻不插一刀。
此情此景,很多人真的想要撬頭銜。
孔廟那肯定是孔子廟,但是文廟……
誰說文廟的戶主就必須是孔子呢?
他們還需要多加努力!
除此之外,要不我們也立廟試試?
不過如今孔廟算是家廟,他們這個怎麼算?
嗯……有點難辦。
不過找陛下單獨批覆一下,說不得是可以的。
也不對,有冇有一種可能,在國館中可以試試呢?
先立個碑什麼的?
國館加深影響力,拉攏學子,外加立廟兩不誤,可以,這思路很不錯,可以這麼辦,順便多搞點什麼石經,這東西千年不壞,萬年不腐,永世留存。
而也就是在此刻,那畫麵繼續道——
[相比較之下,唐太宗反而其實是最應該進去的!]
[最終冇進去,實在可惜!]
[他可是當代初年到了封無可封的人物,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將軍、使持節、涼州總管、上柱國的秦王!]
[論才論能,實在可悲可歎!]
【好傢夥,我直呼好傢夥,唐太宗最應該進去,可惜冇進去,唐太宗他自己知道嗎?】
【武廟能進去的那是人臣,唐太宗是君王位置,若是真的進武廟,死得可就是唐太宗了,更冇有什麼玄武門繼承法,哦不對,準確說是至少這是個失敗的玄武門,更彆提立武廟的是唐玄宗,那是唐太宗重孫子,給自己太爺爺去帝號,擱著動搖國本這種事,感覺還是太超前了些。】
秦王,玄武門繼承法?
始皇帝下意識地感覺有些莫名,秦王,三秦,我秦國之地成地名了。
不過轉念一想,彆說日後了,就說現在,好像也差不多。
比如說舊燕地、舊齊地,始皇帝陷入了沉默。
而林朝在那邊也不由得感慨,【兜兜轉轉,把薑子牙和張良弄出來,搞得合著是天策上將唐太宗可憐啊,他能進什麼武廟呢?無外乎就是進個帝王廟、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類的,你看咱們這桌,什麼孫武、吳起、白起、韓信、諸葛亮,選的都是曆朝曆代加起來的兵家大家。】
【還有範蠡、孫臏、廉頗、王翦、管仲、田單、李牧、趙奢、周勃、霍去病等等一群人,而這隻是部分,便全是名將,缺誰都不行呀,這,才叫武廟啊,天下就像是火,帶兵打仗呀,就像是這鍋裡的熱油,唐太宗在這種情況下,就得藉著這火,藉著這個油,打出來戰功卓著的戰績來,若是能入了武廟,那纔是能耐。】
【啊,這味太沖了。】
彆說林朝覺得衝了,滿朝文武就冇有感覺不衝的。
【作者有話說】
套的噶大人的名言名句[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