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 139 章
-
139
·
【是吧!隗林!】
隗狀此刻整個人都不好了,我隻知道丞相之中你李斯比較出名,但是這個?!
我好歹也是大秦的丞相!
名字都寫錯了?!
那些事李斯參與了,但是我也冇跑了!
更何況作為左丞相,那是真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結果我名字還需要古董佐證嗎?!
太過分了!!!
【還有你們!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
【看看這五個人吧!】
【哪個不是正當壯年,哪個不是朝廷的棟梁!哪個不是陛下所看重的大臣!】
【他們什麼都不剩下,就剩個名了!】
贏成、趙嬰:???
在那一瞬間,甚至有當事人要爆粗口了!
【也就是陛下王兼有天下帶著這群人在琅琊準備刻石,要不然連個姓名都冇留下來!】
此刻,尤其是贏成,作為為數不多的贏室宗室軍功封侯的,此刻心態更加炸裂。
唯一性子爆但是冇聲音是趙亥,因為趙亥壓根就不在朝堂上,他北上和王賁一起去打匈奴了。
年紀是這群人中最大的五大夫趙嬰,此刻更是有些站不住,甚至要讓人扶了。
上卿王戊那臉色好像是最平靜的,實際上嘴裡現在全是苦水。
【哦,倫侯武信侯馮毋擇,唯一的事蹟就是他兒子,在漢朝當官,匈奴入雁門,太守馮敬與戰死,寫他兒子事蹟的時候,順帶寫了一筆馮毋擇之子。】
馮毋擇那臉色更崩,老子費儘力氣,立下赫赫軍功!結果還要沾兒子的光?!
【隗狀好歹也就是名寫錯了。】
壞事,從某種角度來說,的確是對比出來的。
但是……
這玩意還是讓人難以接受啊!
隗狀咬牙切齒。
【哦,相比較之下,商山四皓還是挺有名的,甚至後世以商山四皓來代指隱士,可見其名望。】
商山四皓?
這誰?
你現在說出來讓我們聽聽!
【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和甪裡先生周術,真是四個釣魚仙人,那是真能釣魚,之前去釣魚的時候,親眼看見那是魚一釣能釣一筐,我算是知道為什麼商山四皓能夠混到一起去了,不僅僅學識都很好,釣魚技術還極為高超。】
話音落下,唐秉等人,一時間心念大動。
對比之下……
這是誇讚啊!
【但是即便是隱士,征召也不入朝,但是由於從秦到大漢初期,天下可是被犁了足足三遍,幾乎每三個人裡麵就要死一個,他們也害怕,因為廢立太子再起戰亂,七八十歲那也得被迫參合朝政去。】
【七八十歲了還得被拉去上班,還是因故被迫必須自願的那種!】
【痛!太痛了!】
【就因為廢立太子!瞧瞧把人嚇得!】
始皇帝心下一點波動都冇有。
林朝,朕就知道。
但是對比之前的事情,眼下這種事情,也的確算不得什麼事了。
一切已經改了,扶蘇不會走上老路。
始皇帝想著,餘光看向了那邊的扶蘇,與此同時,扶蘇也深吸了一口氣,看著這邊。
眼底儘是堅定。
與此同時,許多不曾被提到的人,此刻心下都不由得有了一種不太好的猜想,那就是他們都是如此,那自己呢?
雖然這個猜想從來不曾浮於表麵,但是換言之隻要不說,日後局麵誰知道呢?
但是眼下……
就在眾人想著的時候,就聽見林朝道——
【而這是留了名字被記載下來的!滿朝朱紫,哦不對,滿朝墨黑,就冇多少能夠留下來名字的!】
【彆說千年後了,一百多年,也就這樣了。】
【要不然不會隗狀名字都寫錯了。】
【事蹟全靠子孫後代提一下,要是子孫後代不行嘛……】
【隻能說,鄢懋卿!冒青煙!】
【朕的名!】
【朕的名!】
【什麼叫隨緣隨古董!】
【但是古董這東西,除非不腐秦簡,要不然那可是吉光片羽,寸土寸金!】
啊啊啊!!!
心態炸裂的已經不是林朝了!
雖然不立官史是一回事,但是要不是他把大秦以極短的時間給敗冇了,至於我們這一群人連個姓名都不曾留下來?!
眼下滿朝文武心下隻有一個感覺,那就是——
能不能把胡亥再掏出來,再砸死一遍啊!!!
尤其是冇出手的,那簡直就是血虧!
你們還剩下骨頭了嗎!
給我們砸砸泄泄憤!
重金求骨頭!
挫骨揚灰!
挫骨揚灰!
挫骨揚灰!
滿朝文武心態都炸了!
反倒是林朝在一頓亂創之後,心態平和了。
【啊,爽了。】
林朝舒服了。
好訊息,林朝是不創了。
壞訊息,在場諸位,十個裡麵九個已經被林朝創完了。
【繼續刷視頻,往好處想想,兵仙貓貓還要明年再走呢,說起來應該找黑大爺再打一把匕首看看,或者長槍,嗯,兩個一起準備也行,時間來得及。】
反倒是王翦心態平和了許多。
對比之下,他好像還行?
果然這種事情是對比出來的。
王翦想著深吸了一口氣。
【不過說起來,古董留名這種事情,也是挺玄學的,比如說雲夢睡虎地挖出來的秦簡,舉世聞名,這些秦簡的主人,其實是一個叫喜字的秦吏,死的時候冇有在墳墓裡麵放金銀器物,而是放著一千多枚曆年所寫的工作記錄,換句話說,全都是書,在上千年後,所有的東西一經問世,就掀起來軒然大波,讓不知多少人奔走相告。】
【讓人一窺秦朝之貌。】
【珍貴至極。】
對於這個絕大多數人並不在意,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意識到了竹簡的優越性。
當然,這部分絕大多數是本來就不喜歡紙張,堅定的竹簡支援者。
即便是如今紙張鋪開,也一樣更喜歡竹簡,唯一不好的就是,現在彆管願意與否,上書都需要紙張為書。
與此同時也有人想起來了後世那給書籍之中填字之流。
作為最大的例子道德經,字將近多出來一半。
那可不可以說……
嗯……
這麼想是不是不太好?
人還活著呢,已經開始想死後千年萬年的事了。
甚至已經有人更進一步,竹簡好像很厲害,但若是石頭呢?
嗯……
這個不是現在應該想的事情。
尤其是墨家的人。
眾所周知……
墨家冇了。
非儒都剩下半篇了。
雖然感覺日後肯定不會重蹈覆轍,但是人既然已經看到了一條路,那一定要多做準備!
尤其是墨家之人喜歡簡葬。
林朝重新刷起來了短視頻,李斯那鑒於彆人一直不接隻能冇話找話繼續說下去的局麵,終於結束了。
甚至畫麵上都出現了小動物。
比如說白狐,比如說黃犬。
也有部分人終於算是鬆了一口氣。
至少林朝不會再往他們身上創了。
也不得不說,那異鏡上的白狐漂亮極了,對比之下,甚至更加讓人喜愛,下一秒畫麵中俊美的白狐狐就開始學狗叫,撕心裂肺,徹心徹骨。
……
……
放鬆放早了。
不久之後,王綰最終還是站出來開口道,“陛下,今年乃至重年,應祭先王陵。”
【算算輪次,今年好像還有秦武王?】
“今年應為武王、昭襄王陵。”王綰道,“當遣官祭之,始而不斷。”
王綰那邊說著,林朝這邊也不由得在心下道,【說起來,彆人日後如何祭祀不一定,但是秦武王那是在後世被祭祀無數次了,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麵,除卻部分那一兩百年裡麵,絕大多數時候,香火不斷。】
【而且是盛大至極,可謂是秦朝之最,陛下可能都比不過。】
【甚至不僅如此,秦武王在曆代帝王陵中都屬於名列前茅的那種。】
【曆朝曆代下來,祭祀碑文那也是特彆多。】
【越到後頭,那越是每逢大節,或者大事,就來祭祀一下。】
【可謂是從東漢到民國,延綿不斷。】
曆代帝王陵中名列前茅?
且不說日後,就說如今,武王也屬於那種,祭祀,不是最頂端,也不是最末端的那種,總歸是曆代先王之一,時至今如今,談不上最近的如莊襄王,更不是眾人所熟知的昭襄王。
倒不是他們不尊重先王,而是論祖,如非子,論諸侯如襄公,論改製如孝公,為何是武王?
難不成是武王麾下,在日後出了聖人?
或者武王有什麼政令,千古流傳?
但是現在想想,不是不覺得武王有什麼重大決策,但是類似的事上也能夠在其他先王上找到。
真說是武王有什麼子嗣為聖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武王壓根就冇有子嗣,若非如此,也就不是昭襄王為王樂。
難不成他們當局者迷?
後世旁觀者清?
總不能是武王聚鼎,為後世人稱道吧?!
這事能稱道?!
但是這個已經是武王身上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了。
一切當前,彆說朝臣了,就算是始皇帝都不由得多琢磨,扶蘇亦是敬重先祖,但是也是真奇怪。
思索再三,甚至感覺自己想得有些冒犯。
若真的是聚鼎……
那後世人……
一個個的到底是什麼情況?!
以至於崇拜此事?
總不能是人太多了,想少點人吧?
【不過這倒不是後世對於秦武王有多尊崇,有多懷念秦武王,主要是哭錯墳了。】
……
……
什麼?
你說什麼?
哭,哭錯墳了?!
【對著秦武王哭周文王,如果冇記錯的話,他陵墓前甚至刻了周文王墓的碑,而且就按照曆史進程來說,可能不僅僅刻了一塊。】
【曆朝曆代都有人懷疑這不是周文王的墳,但是曆朝曆代都不改,該怎麼祭,怎麼祭。】
【我太好奇了,如果秦武王地下有靈,年複一年看著這幫哭錯墳的,是個什麼局麵。】
【作者有話說】
此處放個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