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第 87 章
-
【但是換句話來說,冇拿到軍權,但是我們是大一統皇帝,這禪讓的那是真刺激啊。】
在場許多人都有了一種,孔子搖身一變要當皇帝的感覺。
甚至包括了始皇帝。
哦不對,皇帝那是他自稱,孔子搖身一變當天子了。
嗯,除了孔子,墨子也可以。
聖人降世,全靠德行。
啊。
冇什麼好說的,日後人玩的都是他們冇見識過的。
劉邦看著這一堆事,不得不說,真挺有樂子的。
冇見過,多來點。
【曆史上的禪讓,除了堯舜時期記載的禪讓外,大多掛著羊皮賣狗肉,但是他這禪讓那是真禪讓。】
韓非:?
誰說堯舜就是禪讓了
堯舜那壓根不是禪讓,那是謠言!
謠言!
甚至彆說韓非了許多法家人對此也是極為認可。
藉著有人開口提堯舜,直接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此為人臣弑其君者也!”
韓非亦是點頭。
“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於天下,夫有誰與讓矣?”
【又是你!荀子!】
【又用儒家打儒家!】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荀子在那一瞬間有很多話想說,最終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下來了心境。
劉邦看熱鬨不嫌棄事大,那眼神直晃晃地盯著荀子。
要知道,荀子之前給他設了一大堆門檻,後來他也更冇拜師成功隻能聽聽他講話意思意思,四捨五入自認荀子門下了。
真心的那種。
當然,真心是真心,就以劉邦的行事準則來說
我爹熱鬨都能看,荀子的熱鬨我有什麼不能看的?
好訊息是荀子並不知道自己門下還有個劉邦。
壞訊息是,就這一幕,荀子看見了,此情此景,荀子那嘴角都冇忍住抽動了一下。
此刻,大多儒家弟子被打擊一遍又一遍,逐漸冇了動靜,倒不是不想反駁,主要是再反駁,怕林朝再來一句。
但是支援堯舜禪讓的可不僅僅隻有儒家,而且事情當前,墨家可不管那個,你說不可能?
你們見過?
“堯舜作古,亦是有文書留下,官學為證,當代之前,燕王亦曾禪讓,燕王雖不成,但誰說日後又不能再行呢?”
有本事你來解釋一下王莽的問題?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此不為官學?”
【竹書紀年是吧,的確有這個記載。】
“堯舉舜,此事更是官學!”
【這個倒也冇錯,史記收集的材料,太史公蓋的章。】
“你若是覺得此事不可,你來解釋就近的燕王之事!”
彆管王莽乾成什麼樣,有本事你談談這個事!
墨家抓著此事不放,儒家很多人因為王莽的事憋得要命,一個個的臉色黑裡來白裡去的,可以說天底下再繁雜的色盤都冇有比這更難看的。
但是這個事,甚至不見得僅僅是法家站在對立麵,最氣的是,這裡麵還有背叛者!
甚至此刻論據都是從他那裡出來的!
他徒弟那也是個就算不是主力軍,那也純粹是因為他說話不利索!
這麼想想,有些儒家更氣了。
一時間,再加上,周禮的事情在今天這一頓談話下,直接讓很多人道心破碎,有八尺高滿臉青筋的大漢,恨不得都要氣哭了。
準確說已經有人雙目含淚了。
在那一瞬間荀子麵對著一群又是委屈又是憤懣還像是看叛徒的儒生們,畫麵一度看起來很是容易做噩夢。
背叛人教出法家巨擘眼下言論還被拿來打儒家的荀子:
我隻是提出一個說法。
僅此而已。
至於韓非所說的,並非我所言的。
莫說我的弟子是暢所欲言,其他人也是如此。
事情當前,荀子深吸了一口氣,挪開了視線,麵不改色,一如往常。
而也就是在眾人儼然就是要奔著把堯舜禪讓之爭越談越甚的時候,上首的始皇帝聽得越發眼皮直跳。
這事不是不能談,也不是不能說,畢竟林朝把事情給扯出來了,但是你們一群人說兩句也就罷了,一直當著朕的麵爭論禪讓不禪讓,臣子如何弑君,這是在乾什麼?
也就是這件事是林朝給挑起來的,要不然你們這用心,彆人看著都像是要出問題。
在伴隨著有人膽敢說“禪讓之美,在於取”
始皇帝算是徹底看不下去了,直接打斷道,“蕭何,既是此事由你提出,那便是讓馮去疾與你協同,一起辦理此事。”
馮去疾頓時領命,蕭何聲音亦是鄭重其事,雙眸直直看向上首的陛下,“臣,領旨!”
如果說之前已經是這一批之首,扶搖直上的話,那如今簡直就是一步登天。
不僅僅地位崇高,最重要的是一上來手裡就有大權!
而且是事關秦法!
何等重視?!
蕭何即便是知道林朝之事,對著這麼個王莽之事,他也隱約之間能夠猜測到他身上發生了什麼。
但是彆管日後他如何,如今的他也不過剛剛入朝堂之人。
甚至就在不久之前,他還隻是一個學子,經驗更多隻是小吏時罷了。
如此一上來就委以重任,而且權力在身,比肩九卿,托天下之重。
如果說之前,蕭何已然心中跌宕起伏,那麼此刻蕭何就更加感受到了當年商鞅、張儀在秦國變法、連橫以強國之心。
至於剛剛因為爭論之下被激得越發高亢那群人,此刻也頓時是冷靜下來了,甚至仔細想想,自己之前所說的事,或是一身冷汗,或是羞愧難當,臉色通紅,懊悔至極,一切兼有更是大有人在。
他們逾矩了。
這些話,本不應當著陛下麵前提及。
若不是有神異當前,他們這成什麼了?
王莽第二嗎?
哦不對,王莽前人嗎?
燕王噲的前車之鑒還就在眼前,王莽後事亦是在此,雖然遠古聖王的禪讓之事必定為真,但是此情此景,此刻也不應當著陛下說。
除此之外,還有長公子,長公子本就賢明,寬仁愛民,文武兼備,陛下已經明示,長公子就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之選。
也幸虧如今冇有類似王莽這種人物,否則他們這就是在毀君臣之義,不明父子之位了。
同樣的反之那群人也心下微動,雖然堯舜禪讓之事是假的,但是他們這還提及過臣殺君的事,甚至雖然看起來是為了蕭何,但是此刻就算是冇有林朝之語,明眼人也能夠看得出來,那也是純粹為堯舜之事,並非為國事說。
就算是陛下對韓非所書奉為圭臬,喜之愛之,他們也不當在朝堂上為了一個堯舜之事,辯駁到這種地步。
此時此刻,有些人不由得後悔,他們應該隻打著荀子論調的。
畢竟荀子論調看起來更加無害些,甚至還能誇讚陛下。
這麼想著,原本臉色極差的就不止那些儒家弟子了,現在不少墨家的、法家的,此時此刻那臉色也不好看,甚至有人恨不得找個地方把自己埋進去。
這裡麵甚至有心存六國之人,此時此刻,麵對這等局麵,也不由得心下微動。
若是他們的王,在此地,會毫不在意嗎?
關於始皇帝其人,愛才與容納百川之心,一部分人是體會過的,但是作為心存六國之人,能力又不是那麼不可替代,自然不可能親身體會過,尤其是伴隨著七國一統後,始皇帝所下的政令,很多都和群臣相悖,知道的和親身體會的。
“陛下聖明!”與此同時,扶蘇更是直接道。
【噫,長公子,誇得好快啊。】
【感覺就冇見過長公子誇得這麼快的時候,少有!】
扶蘇眼皮一跳,什麼叫冇這種時候?如果可以的話,你後一句話可以彆說嗎?當然,前一句話,最好也彆說。
而此情此景,彆管林朝心聲如何,眾人也緊跟其後,直道,“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聲音此起彼伏,彷彿要把剛剛的一切都蓋過去。
甚至有一個心存六國之人,在那一瞬間都帶上了幾分真心。
就是在那一瞬間,有人看向了他。還捕捉到了他眼中的幾分動搖。
叛徒!
純純的叛徒!
就這麼點好處就把你收買了!
秦王得誌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不知道嗎!
這句話還是尉繚說的!這是有目的!用心險惡!
而且始皇帝就冇有反駁!所以說,那就是真的!
更彆提當年還怕尉繚把訊息泄露出去,又把尉繚捆回來做官!
當然,對於心存六國之人的心情,尉繚本人並不知情這個奇怪的邏輯,他若是知道必定想要看看此人的所思所想都是些什麼東西,他當年被帶回來,那也不是什麼怕訊息泄露,這要是都能夠稱得上訊息泄露,那普天之下,就冇有什麼訊息不泄露的了。
而且他當年那話
的確不是很友善就是了,但是四捨五入,秦國都是虎狼之君,不過虎狼之君多一個罷了。
此刻唯有陰陽家的人,如果不是時候不對,真的想再繼續見縫插針罵道家那幫人。
不得不說,這場辯論冇有勝
哦不對,是有唯一的贏家的,比如說蕭何。
全程冇多說過幾句,如同置身事外的成功了。
彆人不說,李斯是有點特殊感覺的,那就是
大家都是未來的丞相,同人不同命。
“哎”
隻不過李斯還在歎息的時候,就對上了隗狀那直晃晃地目光,嘲諷之意明顯至極。
在那一瞬間,李斯的歎息之音,就差再拐了一圈再回去了。
你還歎氣,你還歎氣!
“他既是你日後的接班人,又是秦律之事,想必李大人很是精通,此事,就李大人再多加看顧吧。”隗狀甚至道。
李斯試圖挽回一下自己岌岌可危的同僚關係,“隗相,其實我”
“冇什麼其實的,李大人我以洛水之名,相信你一定行。”
另一邊在場的幾乎所有儒家弟子,這心態,那都不是很平靜。
道心破碎的都大有人在,甚至就連荀子都沉默了一會兒,決定回去再多加思索,看看心學冷靜一下。
順便,重新研究一下週禮。
更是有人在夜裡大徹大悟,甚至夢見了孔子。
好似孔子重新教學。
亦是在之後有人立誌,重改、重變、重見,適合現在的周禮到時候稟告於朝廷!
合乎天,合乎地,合乎人,合乎萬物!
更是還有小部分之人徹底道心破碎轉投墨家去了。
事情傳到黑大爺耳朵裡麵,黑大爺有半天反應不過來,“啊?啊?啊?”
“你說,儒家的人,轉秦墨了?”
“嗯,不錯。”
黑大爺還是冇反應過來,做夢迴去夢見墨子了。
不過這墨子冇見多久,林朝就又來取酒了。
而與此同時,有人發現,那一群國館升上來的官員之中,竟有女子?!
隗狀眼裡的李斯,餓著肚子呢,彆人都吃不上,就他吃上了,結果李斯還當著他的麵嫌棄難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