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第517章 聯手
-
聯手
作為權將作監大匠,
曾銑當然有權參加宮廷的各種活動,他的妻子和子女同樣有權參加。
曾銑本來想按照他的習慣,穿上他們眼下最體麵的衣服直接去——冇辦法,
曾家曾經被抄家,
他還有官服可以穿,
他的妻子就冇有這個待遇了——結果卻被提醒,
要好好打扮,如果冇有衣服可以租。
曾銑非常不爽:“何必!”
打腫臉充胖子什麼的,真的冇有必要。
也不符合他一慣的行事。
曾銑不喜歡出於這種目的去借錢。因為他知道,
這往往是貪汙的開始。
曾銑討厭貪官,雖然他不得不跟貪官·共·事,
卻不等於他就認同貪汙。
趙良道:“曾大人,
這邊的人都當大明是黃金之國,天底下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若是被人發現大明外強中乾……”
那大明恐怕永無寧日。
而導致這一切發生的他們,
將是千古罪人。
曾銑當然知道輕重,
他也知道大明的國防力量到底有多虛弱。現在的大明,
說隻有一個架子,
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可是這件事已經觸及了他的道德底線,哪裡那麼容易就過得去?!
曾銑道:“真真是賣頭油的娘子水梳頭。大明國庫裡的大半綢,怕是都在這裡了。”
大明的律法明文規定,
商人不得穿絲綢,農民可以穿絲綢。可是農民哪裡來的那麼多錢置辦絲綢的衣服?而商人之家,最多也隻敢在背地、在家裡穿穿,
出了門,
哪個敢穿?
所以大明的街頭,
舉目望去,多是棉麻的衣裳,
少數的幾個絲綢的,不用說,絕對是達官顯貴。
畢竟大明官員的俸祿是有數的低。不貪汙的肯定窮,當然就穿不起絲綢。而貪汙且冇有後台,肯定會被彈劾而罷官。能遍體綾羅的上街的,絕對是惹不起的那一掛。
哪裡像這無憂宮,人來人往,無論男女,都裹在綾羅綢緞之中,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
這便是盛世吧。
曾銑在心中暗歎。
何時大明也能如此呢?
何時大明的官員不用貪汙也能穿得體體麵麵的呢?
趙良道:“曾大人一直在陝西,大概不甚清楚。這些年靠著絲綢貿易,江南一帶溺死的女嬰大大減少。不知道多少人家把王爺當成萬家生佛,為王爺立了生祠呢。”
曾銑道:“我知道。我在陝西也種土豆。陝西也有王爺的生祠。”
話出了口,曾銑這才發現說得太硬。
冇辦法,雖然他是進士出身,可是武將做得太久了,有些習慣已經改不過來。
曾銑道:“我隻是好奇,荷蘭到底有多富庶,竟然有這麼多人穿得起絲綢!”
大明的絲綢出口東洋就已經是十倍的價錢了。往西洋而來,如果冇有二十倍的價錢,那些商人怕是早就在半路上就出手了。
曾銑很清楚商人的德行。畢竟,山陝也有大豪商。
趙良笑眯眯地道:“隻荷蘭王國一國,舉國上下約五百萬人,全國每年賦稅約合兩千多萬杜卡特金幣。”
兩千?多萬?
曾銑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他破功了。
因為他很清楚大明的稅收多少。想荷蘭一國,麵積不如大明的一省,人口不足大明的三十分之一,可是賦稅竟然足有大明的五倍之多?
怎麼可能?!
“王室按照比例向國會領取津貼。此外王室還有領地收入和其他財產收入。”
曾銑道:“其他財產收入?”
“船隊。我以為你已經知道了。”
“船隊?!”
曾銑倒吸一口涼氣。
他當然知道船隊。西班牙的珍寶船,葡萄牙的香料船,荷蘭的絲綢、瓷器、漆器等東方珍品船,都是無憂宮裡的熱門話題。而遠東的金銀船這件事,根本無人提及,曾銑曾經試探過幾次,至於結果,無需贅言。
至於東方珍品船的貿易金額,以他兒子跟他彙報的數字為例,一千一百六十三萬兩銀子,除去貼補嘉靖私庫的,除去被各級官員扒皮的,假設朱厚燁的船隊最後能拿到手裡的,就隻有嘉靖的私庫裡的那些高級絲綢、瓷器、漆器、茶葉……等等等等貢品,合計約三百萬兩銀子。按照二十倍利潤計算,那也是六千萬兩銀子,也就是六千兩百七十六萬杜卡特金幣!
六千萬兩白銀!
六千兩百七十六萬杜卡特金幣!
當這兩個數字滑過曾銑的腦海的時候,他整個人都僵硬了片刻。
等一下!
是不是算錯了?
這是曾銑的第一反應。
他再度低頭思考了一下,大明的貨物往東洋去,是十倍的利潤,往西洋,路程何止是東洋的十倍!隻是兩倍於東洋的利潤,已經是往少了說了。
換而言之,六千萬金幣,真的是太保守了。如果說船隊運回來的珍寶,供給王室花費之外,其餘的拿出去賣,還能結餘六千萬金幣,那還差不多。
不過,真有這麼多嗎?
壓著手指算完,曾銑都不確定起來。
因為他很清楚,這是多大的一筆錢!
良久,曾銑才聽得自己歎道:“老夫還是不敢置信。不過,老夫會弄清楚的。”
趙良道:“皇爺給小人的密令,也是如此。”
曾銑聽懂了。
這是趙良的陽謀。
給自己的兒子安排差事,挑起夏言的妻子蘇氏的不滿,離間曾家和夏家,現在又來……
顯然,這個趙良在讓他做出選擇。
換了彆人,也許要天人交戰一番,但是曾銑不需要。
因為他也是進士出身,是因為守護大明邊疆的需要,因此纔跟身為大明首輔的夏言聯合,而不是因為他賣身給了夏言。
他不貪財,卻好功名,他希望青史留名,為後人敬仰。
更彆說,拜大明財政所賜,大明的將士們隻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消耗敵人的刀刃。這是曾銑在陝西總督軍務的時候親眼所見,他永遠都不會忘記。
他也不會忘記他的袍澤。
所以,為了大明,也為了他的戰友,曾銑幾乎在一瞬間就做出了決定。
“趙詹事希望老夫如何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