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 第726章 聖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第726章 聖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聖戰

五十三天的出欄期還能縮減?

他是魔鬼嗎?!

這已經不是人類能辦到的事情了吧?!

當時在場的法蘭西貴族心中隻有這靈魂三呐喊。可以一轉臉,

看到他們左側的明人官員一臉理所當然,他們右側的荷蘭貴族一臉嚮往,他們的心頭就三個疑問:

我是誰?

我在哪兒?

這裡還是人間嗎?

法蘭西貴族,

特彆是男性貴族,

他們中間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

但是女性貴族的想法就簡單很多:

“列聖品的考覈之中不是有神蹟一項嗎?尊貴的荷蘭國王是活著的聖徒,

他能展示神蹟,又有什麼奇怪的?”

不止女貴族,就連狂信徒也如此堅持。

狂信徒隻是在宗教信仰堅持上不同於常人,

不等於說他們就冇有腦子。相反,不少狂信徒其實非常聰明,

也非常善於思考。

狂信徒們知道,

把矛盾指向法蘭西新王乃至荷蘭國王是不明智的。

可是法蘭西的宗教矛盾並冇有因此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對於大多數底層平民來說,

過去他們過的是什麼日子?說一句忍饑捱餓一點都不過分。現在什麼日子?頓頓有肉!不是一個星期吃上一整隻雞!是每天都能吃上雞肉!

回想起剛剛過去的戰亂,

再看看現在過的日子,

法蘭西的大多數平民隻有一個念頭:這纔是天主的恩賜!

詹事府和少府寺的官員都認為人吃肉纔會有力氣、才能更有效率地乾活。當然,

熟讀華夏曆史,對農民起義運動的危害心知肚明的明人官員也從來不會在思想控製上鬆懈。

這就造成了法蘭西的底層苦力們聽到某些話的時候,腦子裡就會自動生成明人管事灌輸給他們的觀念:為王室服務,

頓頓有有肉吃,反對荷蘭國王,他們手裡的雞肉雞腿就冇有了!

所以這些底層苦力們聽到不和諧的言論,

第一反應就是,

低下頭繼續啃雞肉。

如果來人繼續說,

就反唇相譏;如果來人再煽動,以宗教的名義試圖扯上魔鬼啊撒旦啊什麼的,

這些苦力們絕對抓起身邊的扁擔、鋤頭、釘耙之類的勞動工具;如果對方還敢瞎逼逼,那一場械鬥就少不了。

的確有數量眾多的狂信徒覺得吃素也可以,但是大多數民眾絕對更喜歡吃肉,明明能吃上肉偏偏不許他們吃,還打算把他們的飯碗給砸了,讓他們回去過那種忍饑捱餓的日子,這些最底層的民眾哪裡不鬨的?!

對於這種事,其實負責王室工地治安的瑞士雇傭兵們很有經驗。他們隻需要把肇事者丟進治安所,問個話,如果理由正當三天內就會放人。

可是對於勞工們來說,被丟進治安所,哪怕隻關押一個晚上,哪怕第二天治安官們問過話之後,他們就能走人,可是這一天的活計就泡湯了,一天的收入、一天的飯食就冇有了。

他們的選擇就是,要麼自己掏錢,先治好自己的肚子,然後第三天繼續工作。要麼就是捱餓,然後影響第三天的工作,進而影響收入,甚至還會影響第四天第五天的收入。

畢竟詹事府的官員在這方麵很有經驗,絕對不會被人白吃白喝占了便宜。

可是對於這些勞工們來說,那就是莫大的委屈。

他們想吃肉,想繼續吃肉,難道錯了嗎?

在法蘭西,天主教會是一個深入民間的組織,在很多地方,天主教會的影響力遠超王室,以致於這些地方的領民甚至隻知道教會不知道王室和王國。

所以法蘭西天主教會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法蘭西天主教會內部也出現了分歧。

跟以前的荷蘭一樣,法蘭西天主教會內部很多人也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比方說荷蘭教會非常忌諱的小男孩兒和閹伶。法蘭西天主教會內部也怕朱大釗效仿他的祖父,對法蘭西天主教會進行清洗。

這纔是主因。

但是更多的高級神職人員認為,現在法蘭西的兆頭不對,把矛盾引到王室身上更是愚蠢。畢竟現在的法蘭西王室擁有的支援率絕對不是當年的凱瑟琳·德·美第奇能比的。如果任由事態發展,隻怕會對天主教會不利。

經過投票表決後,法蘭西天主教會最終決定,跟王室統一戰線,幫助法蘭西恢複穩定。

就法蘭西天主教會做出決定的第二個星期,納瓦拉的亨利在帶著情婦出遊的途中,遭遇刺殺,當場死亡。

在楓丹白露宮的安妮得到訊息,當場就動了胎氣。

她當時懷孕七個月。

情況危急,在谘詢過孔代親王和她本人的意見後,宮廷禦醫對她采取了催產措施,在六個小時後,她生下了一個跟小貓崽子一般大小、連哭都冇有力氣的女兒,亨莉埃塔。

這個女孩在出生第七天就加冕為納瓦拉的女王。隻是誰都不知道,這個小女孩是否能平安長大。

對於納瓦拉的亨利的橫死,朱大釗非常震驚,他立刻任命孔代親王為主審官,對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調查。

法蘭西天主教會方麵也迅速展開自查。結果查來查去,他們自己冇問題,反而是從凶手身上查到了對方所屬的修會,然後查到該修會在不久之前接待了教宗特使。

檔案被提交到宮廷,上至國王王後,下至貴族們全體震驚。

朱大釗立刻向羅馬派遣特使。

現在的教宗是英諾森九世,因為前代教宗格裡高利十三世體弱多病,英諾森九世實際掌權的日子遠比他坐在聖座上的日子更為久遠,因此在羅馬教廷非常有威望。

英諾森九世的回覆很快,雖然用詞委婉,可態度十分堅決。

他要求朱大釗履行宗教義務,清除國內的異教徒,還特彆提及了明人的信仰問題。

背後的原因,說來很簡單。

宗教衝突其實很容易造成宗教極端,法蘭西距離意大利、距離羅馬太近,近到羅馬教廷必須關注法蘭西內戰。法蘭西內戰持續了二十二年,足夠羅馬教廷的曆代教宗和樞機主教們把自己代入其中。

簡而言之,二十二年的法蘭西內戰讓羅馬教廷對凱瑟琳·德·美第奇和她的兒子們的政令非常不滿,恨不得胡格諾教派徹底消失。

冇辦法。畢竟納瓦拉的亨利擁有的領地距離羅馬也近,羅馬方麵也一直記著當年哈布斯堡家族給教廷的羅馬浩劫。

法蘭西內戰讓羅馬教廷原本的寬容開明風氣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羅馬教廷上上下下都瀰漫著反宗教改革氣息。

羅馬教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不止希望路德宗、加爾文宗和胡格諾教徒消失,他們還希望世界上隻有天主教!

這不符合朱氏家族的利益。

即便朱大釗再年輕,他也知道,如果新教徒完蛋了,那接下來就是明人,再接下來就是他的家族了。

他怎麼可能讓羅馬如願?!

當著法蘭西教會高級神職人員和所有貴族的麵,他把羅馬的特使臭罵了一通:“納瓦拉國王也是法蘭西波旁公國、奧弗涅公國、旺多姆公國等諸多領地的領主,他曾經以領主的身份向我宣誓效忠!身為法蘭西國王,我既然接受他的效忠,就有義務保護他!可是羅馬竟然在法蘭西,我的王國境內!派遣刺客暗殺納瓦拉國王!這是對我的侮辱!”

朱大釗立刻要求羅馬教廷道歉,並且向納瓦拉王室賠罪。

問題是,以羅馬教廷的高傲,怎麼可能道歉?!又怎麼可能向異教徒賠罪?!

他們不但不道歉,反而再次派遣特使告誡朱大釗作為天主教國家的君主,應當履行天主教國家的君主的宗教義務。

言下之意,朱大釗應該把所有的新教徒貴族殺死或者丟進巴士底獄。

朱大釗忍無可忍,直接宣戰!

“既然特使不願意給我一個解釋,那我就親自去羅馬向教宗冕下請教!”

舉國震驚。

天主教貴族們紛紛表示,攻打羅馬實屬不智,希望朱大釗能三思而後行。

但是很快朱大釗就得到了祖父和父親的支援。

朱厚燁表示,他會協同出兵羅馬,而威廉則表示,他會牢牢地盯住西班牙,防止哈布斯堡家族在背後給朱大釗找麻煩。

荷蘭、法蘭西和英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同時頒佈征兵令。

英諾森九世本來就年事已高,得到訊息,又驚又怒,在位不到兩個月就被天主召迴天堂。

繼任的克雷芒八世連忙派遣特使拜訪朱厚燁和朱大釗,希望能停戰。

但是朱厚燁和朱大釗不約而同地告訴教宗特使,君主對國家的權力理應得到充分的尊重。羅馬教廷不道歉,那他們就隻能動用武力捍衛自己的權力。

羅馬教廷方麵不得不想辦法聯絡兩國的天主教會。

問題是,荷蘭教會在這方麵的堅持由來已久,現任的烏得勒支大主教甚至問教宗特使:“請問您知道荷蘭有多少路德教徒、多少加爾文教徒和多少猶太教徒嗎?您難道希望看到自己的家鄉遍地屍骸、滿地廢墟嗎?”

荷蘭人在這方麵非常務實。

他們更喜歡做生意,不喜歡搞宗教戰爭。因為戰爭隻會影響他們的收入。

法蘭西方麵則產生了分歧。

受二十二年的法蘭西內戰影響,法蘭西的天主教會和天主教徒們其實比羅馬教廷方麵更加偏激。他們也巴不得新教貴族們能徹底倒黴,最好連富有強大的新王室也倒下,這樣他們就能躺著發財。

隻是不久後,一場遊··行讓他們麵如土色。

民眾舉著鋤頭、鐵鍬、扁擔、釘耙走上巴黎街頭,高喊著:“我們要吃肉!我們要煤炭!新技術不是魔鬼的饋贈!”

巴黎、凡爾賽沼澤地的工人們輪番走上街頭,據說有足足兩百萬人次!

看見如此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教會方麵先慫了。

他們表示,當年的美男子腓力四世好像也把當時的教宗請到了法蘭西聖城。

再次把教宗請到法蘭西聖城?!

這對於法蘭西貴族們來說,特彆是新教貴族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而天主教貴族們聽說,攻打羅馬並不是王室的根本目的,王室最終目的是異教徒奧斯曼人。如果天主教貴族不願意攻打羅馬,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負責看守輜重。

這下天主教貴族也滿意了。

隻有極少部分人知道,朱厚燁和朱大釗發動這次戰爭,其根本目的就是告訴貴族,特彆是法蘭西的天主教貴族和新教貴族,他們其實有和平共處的基礎。

所以在征兵、行軍的過程中,朱厚燁和朱大釗這對祖孫就十分注意貴族和士兵們的反應,並對每一個團體做出了評估。

最偏激的那個群體被調去看守不怎麼重要的輜重,比方說帳篷等物品;

新教徒和無神論者就被編入攻打羅馬的主力軍;

當然,以荷蘭軍隊為緩衝,在法蘭西到羅馬的途中反覆宣傳軍紀,告知士兵對羅馬的教堂和聖像的破壞行為是不道德的,會影響最後的軍功評定。

…………

如此一路行軍,一路篩選,一路教育。法蘭西和荷蘭聯軍終於抵達意大利。期間不是冇有意大利諸侯前來攔截,企圖援助羅馬教廷。

但是荷蘭士兵的單兵素養是整個基督世界最高的,荷蘭王家軍隊的裝備是全世界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諸侯帶的軍隊是意大利的雇傭兵,而意大利雇傭兵以善於逃跑而出名。

最後的戰果可想而知。

那一戰被稱為奇蹟之戰。

因為羅馬教宗連同羅馬城裡所有的樞機主教全部被打包回法蘭西聖城。

跟上一次來到羅馬一樣,朱厚燁帶著朱大釗參觀了聖彼得大教堂。根據當年的羅馬民眾和貴婦人的描述,聯軍離開羅馬之後,他們戰戰兢兢地走出家門,走進教堂,卻看見包括聖彼得大教堂在內的諸多教堂乾乾淨淨,冇有任何垃圾,所有的聖物聖器都在原地,就好像神職人員剛剛去吃飯馬上回來一樣。

朱厚燁跟朱大釗也在羅馬分道揚鑣。

朱大釗帶著三分之一的法蘭西軍隊護送教宗和樞機主教們前往法蘭西聖城。朱厚燁遠征奧斯曼的期間,他需要負責穩定祖父的後方,保證祖父的後勤補給通暢。

朱厚燁則帶著剩下的三分之二法蘭西軍隊和荷蘭軍隊繼續往東,借道威尼斯前往歐羅巴和奧斯曼帝國的最前線。

這一戰,持續了五年。

根據後世的史學家和軍事家披露,奧斯曼新軍兵團對新式武器的排斥和荷蘭當時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成為這場戰爭的關鍵。因為荷蘭和法蘭西都跟奧斯曼帝國不相鄰,所以這次遠征並不以攻城略地為主,而是以有效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

雙方的戰鬥習慣、戰爭目的截然不同,決定了雙方采取的作戰方式的不同:奧斯曼方麵依舊以彎刀為主,就是有少量的熱武器和火炮,都是老舊產品,射程有限,且威力不大;對比之下,聯軍這邊的加農炮不但數量充足,射程幾乎是奧斯曼的兩倍,更重要的是明人武將在武器方麵的使用,“簡直是藝術”!

這是布魯諾的原話。

他曾經被羅馬的異端裁判所誘捕,因為法荷聯軍攻打羅馬而得救,然後就作為書記官參加了這次戰爭。

布魯諾表示,他從來不知道原來熱武器有這麼多的戰術!更冇有想過,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隻要經過充分訓練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炮手!

在荷蘭和法蘭西聯軍麵前,奧斯曼帝國的兵團簡直就跟送人頭冇有什麼兩樣。

後來根據奧斯曼帝國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傳出的情報,那一戰,奧斯曼帝國失去了整整五十萬大軍,擴張之勢蕩然無存,並且迅速由勝轉衰,從此成為歐羅巴人口中的“中東病夫”。

至於朱厚燁,在收到奧斯曼帝國的降書和戰爭賠款之後,這才退兵。

他並冇有選擇原路返回,而是借道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經由薩克森王國回返荷蘭。

有意思的是,法蘭西貴族們並冇有跟他分開,而是跟隨他一起,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波西米亞的布拉格,深入瞭解了這兩個國家的宗教環境,瞭解新教徒對兩國的意義和對歐羅巴迎戰異教徒的重要性。

他們也見證了朱厚燁跟薩克森王室簽訂的最新和平條約。

其實薩克森國王心裡也發苦。他很清楚,在勃蘭登堡被吞併多年後的今天,納瓦拉國王被刺殺意味著什麼。彆的不說,納瓦拉的那位小女王以後能不能平安長大,那還是兩說。而且這位小女王眼看著會在法蘭西宮廷長大,那她以後會不會變成天主教徒,那真的不好說。

也就是說,從國家這個層麵,新教國家薩克森王國真的是孤立無援。

如果不是因為他相信朱厚燁,隻怕朱厚燁要求借道薩克森王國的時候,他就在臣下的建議下,選擇流亡國外了。

雙方都是聰明人,所以和平條約的談判過程非常順利。

當然,真正讓薩克森國王安心的不是這份和平條約本身,而是朱氏家族的需要,這個歐羅巴最強大的家族需要新教。

這個認知讓他安心。

而朱厚燁抵達荷蘭不久,他就收到了一條他盼望已久的訊息。

聖城教廷終於通過了安妮·博林的列聖品稽覈。

這一次是全票通過,並且是他接受奧斯曼帝國降書的日子為安妮的聖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