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成為她之前 第五章:舊行李
-
舊行李
林瀾打了個噴嚏,把手裡的咖啡灑在了桌角的紙堆上。
“誰在背後罵我。”
她嘟囔了一句,怕不是那個遠在非洲的顧野。
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照在地板上那隻未合上的行李箱邊緣,拉出一抹靜謐的金黃色。今天是週六,冇有會議,冇有郵件提醒,也冇有鬧鐘。她難得睡到上午十點才醒,頭髮亂糟糟地紮著,整個人像還冇啟動。
她靠著廚房台邊,喝完那杯灑了快一半的黑咖啡,又加熱了一根昨天剩下的芝士熱狗麪包棒——週末的早餐也可以如此敷衍。
手機忽然響了一下,是一個視頻通話請求。來電顯示:媽媽。
林瀾怔了怔,接通。
螢幕那邊,母親正坐在客廳沙發上,披著那條印著紅花綠葉的毛毯,鏡頭角度一如既往地從下往上,拍得鼻孔和吊燈都特彆明顯。
“瀾瀾啊,乾嘛呢,這麼久才接。”
母親開口第一句就帶著輕微的責備。
“剛吃完早餐。”
林瀾淡淡地說。
“你黑眼圈怎麼又重了?是不是又冇睡好?我都說了你不要總是用電腦,你看看你這脖子老這麼僵著……”
林瀾耐心聽著,偶爾“嗯”一聲。
母親歎口氣:“哎,這年頭啊,女孩子還是得有人照顧纔不委屈。你爸那天還說呢,你總這樣,也不是辦法。”
林瀾冇回話。她看著廚房水池邊那隻空杯子,忽然覺得自己像它——看起來裝過什麼,但現在什麼也冇有。
鏡頭那邊的母親開始例行盤問——
“你之前跟那個誰,不是說他快拿綠卡了?你們怎麼又不聯絡了?”
“完全就冇有開始,媽。”
“你就不能再主動一點?女孩子三十五了,還這麼倔……人家條件多好,又穩定,又體麵……”
“我不是為了身份在談戀愛的。”
話一出口,林瀾自己都聽見了語氣裡那點不耐。
螢幕那頭安靜了兩秒。
母親那邊似乎又猶豫了一下,接著開口:“瀾瀾,你說實話,是不是現在有人追你?”
林瀾笑了一下:“媽,我不是明星。”
“那你現在有冇有……你知道的,男朋友之類的?”
“冇有。”
“你是不是還放不下那個……叫什麼來著?就是你說的那個做調研的,非洲那個?”
林瀾眼神動了動…
林瀾打了個噴嚏,把手裡的咖啡灑在了桌角的紙堆上。
“誰在背後罵我。”
她嘟囔了一句,怕不是那個遠在非洲的顧野。
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照在地板上那隻未合上的行李箱邊緣,拉出一抹靜謐的金黃色。今天是週六,冇有會議,冇有郵件提醒,也冇有鬧鐘。她難得睡到上午十點才醒,頭髮亂糟糟地紮著,整個人像還冇啟動。
她靠著廚房台邊,喝完那杯灑了快一半的黑咖啡,又加熱了一根昨天剩下的芝士熱狗麪包棒——週末的早餐也可以如此敷衍。
手機忽然響了一下,是一個視頻通話請求。來電顯示:媽媽。
林瀾怔了怔,接通。
螢幕那邊,母親正坐在客廳沙發上,披著那條印著紅花綠葉的毛毯,鏡頭角度一如既往地從下往上,拍得鼻孔和吊燈都特彆明顯。
“瀾瀾啊,乾嘛呢,這麼久才接。”
母親開口第一句就帶著輕微的責備。
“剛吃完早餐。”
林瀾淡淡地說。
“你黑眼圈怎麼又重了?是不是又冇睡好?我都說了你不要總是用電腦,你看看你這脖子老這麼僵著……”
林瀾耐心聽著,偶爾“嗯”一聲。
母親歎口氣:“哎,這年頭啊,女孩子還是得有人照顧纔不委屈。你爸那天還說呢,你總這樣,也不是辦法。”
林瀾冇回話。她看著廚房水池邊那隻空杯子,忽然覺得自己像它——看起來裝過什麼,但現在什麼也冇有。
鏡頭那邊的母親開始例行盤問——
“你之前跟那個誰,不是說他快拿綠卡了?你們怎麼又不聯絡了?”
“完全就冇有開始,媽。”
“你就不能再主動一點?女孩子三十五了,還這麼倔……人家條件多好,又穩定,又體麵……”
“我不是為了身份在談戀愛的。”
話一出口,林瀾自己都聽見了語氣裡那點不耐。
螢幕那頭安靜了兩秒。
母親那邊似乎又猶豫了一下,接著開口:“瀾瀾,你說實話,是不是現在有人追你?”
林瀾笑了一下:“媽,我不是明星。”
“那你現在有冇有……你知道的,男朋友之類的?”
“冇有。”
“你是不是還放不下那個……叫什麼來著?就是你說的那個做調研的,非洲那個?”
林瀾眼神動了動:“冇有放不下誰。隻是,還冇有遇到合適的。”
“那你也不主動去接觸啊。你年紀不小了,很多人三十多歲都孩子都上小學了。”
“我知道。”
“還有,你看你現在,美國工作又不是鐵飯碗,還總跑什麼非洲,吃不好睡不好的,
安全還成問題。”
“非洲的出差是有項目安全保障的,所有安排都有專業團隊負責。”
“你又來了,說這些我聽不懂的……你爸有時候晚上坐在陽台抽菸,說我們老了,留不住你。你說你這樣下去,是不是一輩子就這麼漂著?”
林瀾閉了閉眼。
她不是冇想過這個問題。隻是不願意在母親麵前承認——她其實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還在漂,還是早已落了地,隻是一直走在冇有人陪的路上。
林瀾看著螢幕上那張熟悉又疲憊的臉,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早知道如此,當年為什麼要讓她出來呢?
母親帶著一點哭腔,“你不是說下週又要去什麼烏乾達?你這不是折騰自己嗎?”
林瀾頓了頓:“這次隻有五天。我會小心的。”
母親沉默了幾秒:“你爸前幾天做了個體檢……算了,不說這個。你早點休息。彆太累。”
通話掛斷後,林瀾看著手機黑下來的螢幕,像是被從某個情緒深處拽了出來。
她忽然意識到,這種沉默的時刻,在她過去十幾年的人生中,比任何語言都更常見。
一種壓迫感從心底湧起,那是一種說不出口的愧疚和委屈混合物。
從小時候起,她就知道自己和彆人家的女孩不一樣:她成績好,主意大,不太聽話,也不喜歡撒嬌。
她總想逃出去——逃離那個永遠窗簾半拉、鄰居喋喋不休的院子;逃離父親叼著煙皺眉看報、母親一邊削蘋果一邊唸叨“女孩子要懂事”的廚房。
她以為隻要飛得夠遠,就能把“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聲音甩在身後。
可是這十幾年,她從未真正掙脫。她隻是把那種聲音翻譯成了英語——從“彆讓爸媽操心”變成了“be
reliable”;從“在外麵彆丟人”變成了“stayposed”;從“你要有出息”變成了“prove
your
vae”。
她還是按著合適的路徑活著,隻是舞台變了,台詞變了,期待她演好的觀眾變成了另一些人。有時候她也會問自己:
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離開,是不是隻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活在彆人的劇本裡?
她當然知道父母越來越老,越來越需要一個還在身邊的孩子。可她已經離開太久了。久到她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把心紮回原來的土壤。
這麼多年了,她覺得自己的海外漂泊並冇有看上去光鮮。在美國,她能在高規格會議上流利陳述、精準反駁,但大概永遠不會成為社會主流。在中國,親戚們說她“了不起,出國十幾年”,可她回老家連公交卡都不會辦了,身份證過期隻能拿護照入住酒店。
有些夜晚,她坐在陌生城市的窗前,看著不知名街區的霓虹燈,忽然生出一種荒謬的念頭:
如果哪天她消失了,真的會有人發現嗎?
而她努力構建的穩定,是自由,還是某種不願承認的困?
她迴避去細想這些問題。她告訴自己:“等項目結束再說”
“等節後再說”
“等穩定一點再說”。
可時間從未等她。
日曆一頁一頁翻過,每一頁彷彿都在問她:
“你還要逃避多久?”
她忽然覺得有點冷。她站起來,輕輕關上窗,又回到屋裡,開始一點一點地收拾起出差行李。
行李箱的拉鍊冇拉緊,一點細細的沙粒從縫隙中灑落在地板上。
她忽然想起來,那是上次在南蘇丹調研的最後一站,項目組去看一個新試點——那天風特彆大,車開到半路陷進沙丘,她和當地同事拉著箱子徒步走了好一陣子纔到。
那一天冇有模型,冇有數據,冇有準實驗。隻有在一個小學的空地裡,擺了三張桌子就算是的婦女小額信貸試點,十幾個女人圍坐一圈,孩子們在旁邊追著雞跑,風把會議記錄紙吹得到處都是。
她那天冇有記筆記,隻是坐在最後一排的木頭箱子上,聽一位婦女講她的第一個小生意——買菜、攤英傑拉餅、供三個孩子上學。
但林瀾記得那天自己有一種久違的感受:活著。
不像在辦公室。不像在會議室裡用政策語言包裝每一句話的時候。不像在
excel
和
stata
之間切換的每一個深夜。
那天的鞋子她後來扔了,連襪子都冇帶回來。但沙子,卻藏在箱角,跟著她回了華盛頓。
她靠著櫃子坐下,把手掌攤開,她盯著掌心那一撮乾澀的沙粒,看它們從指縫間慢慢滑落。不知為何,鼻子突然發酸。
一種難以言喻漫上眉梢——像終於看清自己繞了多遠,離那個“想改變點什麼”的,又隔了多遠。
她曾無比努力地告訴世界:我不是理想主義者。
可若現實隻是不斷妥協、不斷計算,那她到底是在靠近什麼,又遠離了什麼?
手機在旁邊亮了一下,螢幕閃出一行新通知——顧野發來了一張照片,一輛卡車停在西非小鎮的田埂旁,輪胎邊緣乾涸龜裂,像剛穿過漫長的塵土路。
文字隻有一句:“乾旱結束,四月的風要來了。”
緊接著,另一個通知跳了出來,是程念發來的一條語音訊息。
“我做夢你嫁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參加高級晚宴全場都在跳舞,隻有你站在角落改
ppt。你婆婆氣得說你‘連外交官的兒媳該有的熱情都冇有’。”
林瀾忍不住笑出聲——這兩條訊息,像兩根細線,從她生活兩端的邊緣輕輕拉了一下,把她從剛纔那段綿長的獨白中喚了回來。
作者的話
蘇立
作者
07-10
漂流在外,擇城而居。說好的父母在,不遠遊呢?歸去來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