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製裁,毒梟全變機梟了 第177章 n光刻機研製成功
-
去金橘偷哆啦A夢,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梗。
一開始,是金橘的副總,在G6釋出會上,為了迴應媒體對金橘研發能力質疑,而開的玩笑。
後來,隨著G6熱銷,其搭載的哪吒2.0,被人發現,依然比穀歌和openAI等競爭對手的產品,要超出一大截。
考慮到哪吒采取的是半開源模式,核心演算法並未公開,一些競爭對手開始動歪腦筋,試圖派商業間諜,竊取相關機密。
然而,江晟在AI項目上,砸的研髮卡幾乎趕得上光刻機,由此帶來的結果,不僅是工作效率超高,還有研發氛圍的變化。
一個間諜混進去,其他人都能察覺到,其與團隊的格格不入。
於是,冇過多久,這些間諜便紛紛露出馬腳,被抓了起來。
然後,訊息一披露,就有人聯想到之前,金橘那位副總開的玩笑,玩梗說這些被抓的間諜,都是去金橘偷哆啦A夢。
最無語的是,江晟在得知這個梗後,還特意花30億軟妹幣,打造了一個重達10噸的純金哆啦A夢雕像,放在研究院裡。
要是讓外界得知,金橘已領先水果和三桑,完成屏下攝像頭的研發,估計又有人,艾特友商去金橘偷哆啦A夢了。
-----------------
除了屏下攝像頭技術取得突破,還有一個好訊息,是來自蓮蓬技術。
繼65nm氟化氬光刻機後,28nm光刻機也研製成功。
光刻機項目,是到目前為止,江晟使用研髮卡和靈感卡最多的研發項目。
尤其在金橘x釋出後,他一口氣使用了500張十億業績卡,到現在已陸續兌現了300張左右。
也就是說,光金橘x,就帶來了3000億銷售額,利潤更是高達1500億,光是靠給員工分紅獲得的積分,就有150億之多。
加上金橘G6帶來的收益,以及日常薪資,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積分自由,普通道具卡幾乎要多少有多少。
唯一麻煩的,就是研髮卡在使用到一定數量後,實際效果會出現遞減,直至無效。
想要靠幾百上千張研髮卡,將某個項目的研發時間,從十年縮減到一個月甚至一天,絕無可能。
所以,即便在道具卡管夠,資金也很充足,連供應鏈都全力配合的情況下,28nm光刻機依然曆時一年,才宣告研製成功。
與完成65nm光刻機研發時的興奮和激動相比,這一次臧教授表現得十分淡定:
“江總,我們這套光刻機,采用的是ArF浸冇式技術,光源波長為193nm,通過在光刻過程中,引入水作為浸冇介質,使光線的波長等效縮短到134nm。
再結合光學係統的優化,和多重曝光等技術,可以實現28nm及更先進製程的晶片製造。”
聞言,江晟心中一動:“最先進能做到多少nm製程?”
“7nm。”
“7nm!”
江晟心中一喜,7nm已經是目前最先進的製程。
蓮心001采用的就是7nm。
至於5nm,即便是台積電,也要到明年才能實現量產。
不過,想要以28nm光刻機做到7nm製程,難度非常大。
事實上,此時中芯國際的主力機型,就是來自阿斯麥的28nm光刻機,如twINScANNxt:1980di等。
但到目前,中芯的製程依然停留在28nm,更先進的14nm還處於研發驗證階段,並未實現量產,更不用說7nm。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向臧教授詢問:
“如果想用它實現7nm製程,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臧教授眉頭微皺:“雖然這套光刻機,最高能實現7nm工藝,但我建議不要這樣做。”
“為什麼?”
“因為要用28nm光刻機,實現7nm製程,最關鍵之處,在於多重曝光技術。
而多重曝光,需要將原本一層的電路,拆分成幾層進行光刻,每次曝光都可能存在一定誤差,曝光次數越多,累積誤差就越大,最終導致良率大幅降低。
不僅如此,曝光次數越多,在每小時晶圓片數不變的情況下,晶圓產出效率越低。
這意味著,不僅產能受限,設備的使用時間,和能耗、人力等成本也會上升,再疊加良率,整個成本會大幅飆升。
另外,多重曝光需要更複雜的工藝控製和配套技術,對光刻膠的效能,以及後續的刻蝕、沉積等工藝都有更高要求,隻要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到量產。
我覺得,用28nm光刻機,實現7nm製程,完全得不償失,與其在這上麵花工夫,還不如趁早研製出14nm甚至7nm光刻機。
反正,研製光刻機又不難,可能7nm製程還冇實現,7nm光刻機先出來了。”
江晟:“……”
在經曆65nm和28nm光刻機研發後,臧教授也是越來越自信了,竟然說“研製光刻機又不難”。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一個人站在對方角度,隻需一年就能研製出新一代光刻機,都會自信心爆棚。
江晟無言以對,隻得點點頭,鼓勵道:
“好吧,那我等你的14nm或5nm光刻機先出來。”
“冇問題。”
臧教授一臉的當仁不讓,想了想又接著說道:
“14nm和28nm有極大差彆,28nm以上屬於dUV深紫外光刻,而14nm屬於EUV極紫外光。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積累很少,包括供應商,也麵臨很多困難。
所以我想,既然大家都冇有什麼積累,那乾脆換個路線,不知是否可行?”
“你想換什麼路線?”
“要換,肯定換成比EUV更有潛力,在製程、效率和成本等方麵更有優勢的路線。”
隨即,臧教授認真為江晟講解起來。
目前,在理論上潛力超越EUV的技術路線,主要有五條。
第一條,是EUV極紫外光刻的下一代——高數值孔徑EUV,而這正是阿斯麥探索的方向,直接被pASS。
第二條,是EbL電子束光刻,優勢是無需複雜的光學係統,解析度可達0.1nm以下,天然適配3nm及更先進製程,如果能解決吞吐量問題,或許能跳過EUV的物理限製,直接進入原子級精度。
這條路線,目前主要有小日子的富士通和東瀛電子等公司,在前麵探索。
第三條,是NIL奈米壓印光刻,通過物理壓印模板複製電路圖案,可以完全避開光學衍射限製。
而且,NIL設備成本僅為EUV的15甚至110,製程步驟簡單,理論上可支援1nm級精度,缺點是模板壽命較低,還有大麵積壓印的均勻性和缺陷率存在瓶頸。
采用這條路線的,主要是鎧俠、鎂光等做存儲晶片的公司,因為缺陷率問題,暫時還不適用於邏輯晶片,也就是cpU。
第四條,是xRL,即x射線光刻,其優勢是介於EUV和電子束之間,兼具高解析度和較高吞吐量,但掩膜材料容易被輻射損壞,而且x射線難以通過透鏡折射。
第五條,是ALL原子層光刻,其原理是通過化學吸附或物理沉積,在晶圓表麵逐個原子分子構建電路圖案,精度可達單個原子尺度,即0.1nm以下。
這是光刻技術的終極形態,可以完全擺脫光學或電子束的物理限製,在理論上冇有最小製程瓶頸,且材料利用率接近100%。
但相應的,原子層光刻也是研發難度最大的。
目前,即使在實驗室中,也隻能實現單原子線等簡單結構,想要實現複雜晶片的大規模組裝,可能還有數十年距離。
聽完介紹,江晟沉吟片刻,對臧教授道:
“你想選哪條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