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赫赫歸來退婚?我收回一切 第187章 林世子這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
“她們乾這個比男人強一百倍。”
所有工匠、道士,全都圍了過來,伸長了脖子,看著木板上的“天書”。
短暫的寂靜後,爆發出一陣嗡嗡的議論聲。
“妙啊!”雷鐵手一拍大腿,滿臉的黑灰都擋不住他放光的眼睛,“我怎麼就冇想到!”
“分工!對,就該分工!”
玄塵子也是連連點頭,如小雞啄米:“水力磨盤……多層篩網……”
“世子您……您真是神人!”
林淵看著他們激動的樣子,內心毫無波瀾。
不過是工業革命初期的一點小技巧而已,就把你們震成這樣了?
等著吧,等真正的流水線搞起來,你們的下巴都會掉在地上。
他要的,不是幾十杆火銃。
他要的,是成千上萬杆,能把北狄鐵騎徹底埋葬在曆史塵埃裡的火銃洪流!
……
京城,宰相府。
李存善端著茶杯,輕輕吹著浮沫,聽著心腹的密報。
“……相爺,北疆傳回來的訊息,大營的瘟疫,似乎被那個白神醫給控製住了。”
“林淵那小子,正帶著一群工匠神神叨叨地搞什麼火器。”
李存善嘴角掛起一絲冷笑。
“控製住了?”
“瘟疫是天災,哪有那麼容易控製。”
“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至於火器……嗬嗬,嘩眾取寵的玩意兒。”
他心裡跟明鏡似的,林淵這是在故弄玄虛,想拖延時間,好讓皇帝保他。
想得美!
“傳話給劉成他們,摺子不要停。”
“就咬死一點:瘟疫已經造成重大傷亡,軍心動搖,他林淵難辭其咎!”
“讓他把河陽大營的傷亡數字,給我誇大十倍報上去!”
“我要讓全天下的文官都看看,這個黃口小兒是怎麼拿將士的性命當兒戲的!”
“是,相爺。”
心腹退下後,李存善又從書案下抽出一張名帖。
“來人,去威遠鏢局把總鏢頭李魁給老夫請來。”
不多時,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快步走進書房。
正是威遠鏢局的總鏢頭,也是李存善出了五服的遠房侄子,李魁。
“叔父。”
李魁躬身行禮,態度恭敬,但身上那股江湖草莽的狠戾之氣卻絲毫未減。
“阿魁啊,”李存善和顏悅色地讓他坐下,“最近生意如何?”
“托叔父的福,黑白兩道都還給幾分薄麵。”
“那就好。”
李存善點點頭,話鋒一轉,“有件事要你去辦。”
“叔父請講。”
“給我盯死了北上的所有商路,特彆是往河陽方向去的。”
“凡是運送硫磺、硝石、上好木炭的商隊都給我照顧照顧。”
李魁心領神會,眼中凶光一閃。
“侄兒明白了。”
“是讓他們到不了,還是……永遠到不了?”
李存善笑了,讚許地看著他:“你辦事我放心。”
“記住,手腳乾淨些彆留下把柄。”
他要從根子上,斷了林淵的念想。
一個毛頭小子,也想在老夫麵前玩花樣?
做夢!
……
皇宮,養心殿。
皇帝趙禎獨自一人,手裡拿著的,正是林淵那份八百裡加急的密奏。
他已經看了不下十遍。
【火銃原型已成,試射可破五十步外鐵甲。】
短短一句話,卻重逾千斤。
五十步!破鐵甲!
趙禎的手指,在光滑的奏章上輕輕敲擊著,一下,又一下。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麾下那些麵對北莽重甲騎兵,隻能靠血肉之軀去填的步卒,將擁有一口鋒利的牙齒!
這意味著,大乾王朝的軍事格局,將因此而改變!
他彷彿已經看到,在北疆的戰場上,成排的火銃噴出烈焰,北莽引以為傲的鐵騎如同紙糊的一樣紛紛墜馬……
就在這時,殿外響起內侍的通報聲。
“啟稟陛下宰相李大人求見。”
趙禎眼神一動,將奏章小心翼翼地摺好,放入一個帶鎖的紫檀木盒中。
他臉上的激動和期盼瞬間隱去,又恢複了那副波瀾不驚的帝王模樣。
“宣。”
李存善邁著沉穩的步子走入殿中。
“老臣參見陛下。”
“愛卿平身,深夜前來所為何事?”
趙禎的語氣聽不出喜怒。
李存善躬著身子,痛心疾首地開口:“陛下,老臣是為了河陽之事而來。”
“都察院的彈劾奏章已經堆滿了臣的官署,言官們群情激奮。”
“林淵防疫不力,致使軍中傷亡慘重,若不嚴懲,恐寒了天下將士之心啊!”
他又來了。
趙禎心中冷笑,麵上卻是一副為難的樣子。
“愛卿所言朕何嘗不知。”
“隻是……”
“北疆軍情緊急,林淵所奏的火器,若能功成乃我大乾的國之利器。”
“眼下正是關鍵時候不易臨陣換將啊。”
“不如再等等。”
“等他後續的奏報來了,再一併議處如何?”
李存善心裡咯噔一下。
又是火器!
皇帝怎麼就認準了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
他想再勸,但看到趙禎的眼神,隻能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嚥了回去。
“……老臣,遵旨。”
他碰了個軟釘子,心有不甘地告退。
看著李存善離去的背影,趙禎臉上的溫和瞬間褪去。
“林淵……”
“莫要讓朕失望。”
“你給朕放的這記雷聲’…”
“可一定要夠響夠大才行啊。”
河陽大營,百鍊堂。
一台水力多鑽床被安放在引來的溪流之上,水輪轉動,通過一套複雜的齒輪和傳動軸,帶動著三根精鋼鑽頭緩緩旋轉。
三根粗糙的銃管毛坯被牢牢固定在機床上,鑽頭探入其中。
工匠們圍成一圈,伸長了脖子,滿臉都是不可思議。
“我的天爺……這這玩意兒真能成?”
“一次三根!”
“老子拿銼刀吭哧吭哧弄一天,才勉強磨光一根內膛!”
“你看那水,那輪子……林世子這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另一邊,工坊的空地上,幾頭蒙著眼睛的健壯騾子,正拉著巨大的石磨盤一圈圈地轉動。
硫磺、木炭、硝石的塊料被投入其中,石磨碾過,將它們研磨成細粉。
效率比之前用人力小石臼搗弄,快了何止十倍。
磨好的粉末被送到玄塵子那裡,老道士親自監督,用數層不同密度的細絹篩網進行過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