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領主_萬族之王 第155章 建設工廠
雖然隻是修建一座廠房,但這裡畢竟是位於荒野。
除了用於生產建設的車間、提供住宿的房屋,首先還要修一定的防禦設施。
比起防備翻牆偷東西的小賊,裡奧更需要防備強盜團和異族的襲擊。
所以他準備按照河灣三營地的規製,在橡樹林建造同樣的營牆。
先修營牆、壕溝、哨塔,後修房屋。
圍牆裡既是工地,也是流民的安置區。
河灣已經建造了三座軍營化的村落,對此早已熟能生巧,現在要造一座更小的,簡直不用太簡單。
流民大多參與過基建,調教完畢,簡單指揮就知道自己該乾什麼,都是合格的勞動力。
幾個烏裡揚挑選出來的流民頭子,也非常的賣力,努力在裡奧麵前表現自己。
裡奧的狗崽子們,都跟了過來,他們在河灣步兵的幫助下,拉來好幾車水泥。
這種新式建築材料,一旦證實了它的便利可靠,立刻被烏裡揚接受。
但河灣的產能有限,基建也大多修建完畢,暫時還用不到水泥。
索洛維騎士領那邊,則因為流民潮的原因暫時停工,也沒能用上。
這幾車水泥已經是這段時間攢下來的全部存貨。
裡奧在出發之前,讓人通知菲莎,加大水泥原材料的開采,準備直接送到工地這邊現場燒製。
一群小狗頭人,全程參與了他的水泥研究,已經能夠熟練掌握目前最佳的水泥配方。
他們終於有了生存價值,得到認可,因此變得非常活躍。
一群人類,在這些小狗頭人的監督下學習燒製水泥,以及學會使用水泥。
就是沒有奧莉薇婭的監護,這些小狗子迅速的回歸野性,一天到晚在砂石和泥灰中打滾,金毛慘變流浪野狗。
一些小狗子身上沾滿了水泥,結成了痂都渾然不覺。
裡奧隻能暫時負擔起父母的責任,每天晚上將它們丟進小河,讓他們洗乾淨再回去睡覺。
軍事化的營牆,地基是最消耗勞動力的部分,除了在在中間夯土,外麵還要包裹一層厚重的石材。
這其實就是早期的石頭城牆,隻不過因為勞動力和技術不夠而取巧,等於隻修了一半,還嚴重縮水。
夯土、開采和加工石料,以及用石料砌牆,都遠比伐木築牆麻煩,也需要一定的石匠技術。
沒幾百個脫離耕地束縛的青壯勞動力,根本不用去考慮修築石牆。
西部哨塔看著不大,但也花費了近千青壯勞力,用一年時間的才將主體建造起來。
其餘的附屬建築,都是後來一年年慢慢增建的,並且大多都是木質結構。
但有了水泥後,難度就降低了一大半,夯土層可以直接用鵝卵石混凝土填充加固,而不用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夯實。
外層石牆的石料,也不再需要工匠將石料進行太過精細的加工,配合水泥簡單堆砌就行。
實在不好處理的地方,直接用木板澆模,用水泥填充修補。
這種速成的營牆,堅固程度肯定不高,但裡奧的要求更低,隻要在短時間裡不垮掉就行了。
新建造的營牆,高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爬升,並且坡度也比河灣三座營地更加陡峭。
因為流民工匠的水平有限,也尚未熟悉水泥的使用,石牆的表麵顯得極其粗糙且凹凸不平,比他前世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水泥河堤還要簡陋。
這批水泥的質量不高,隻是勉強到了用於建築的標準,裡奧甚至不敢用它們去做水泥磚砌牆,擔心會被自重壓垮。
而且裡奧估計,用不了三五年,它們就會變得鬆脆脫落,又要重新修補。
但就現在而言,這依然是貨真價實的石頭城牆,是流民和普通強盜無法逾越的屏障。
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防禦能力,還有極大的安全感,以及隨之產生的士氣和歸屬感。
隨著營牆的修築,招募的流民也一批批進入營地,其中自然混入了不少打歪主意的探子。
他們看著眼前的石頭城牆,全都陷入震驚。
我們區區流民團夥,何德何能,值得你們修一圈石頭城牆來防備?
在強大的實力麵前,任何小心思都被消滅了。
裡奧沒有讓新加入的流民直接參與工地建設,而是先讓原來的流民頭子,教他們河灣的規矩。
流民營地的生活和血汗工廠的生活差彆不大,乾活、吃飯、睡覺,甚至洗澡,都有固定的時間。
而吃飯排隊、不隨地大小便、不打架鬥毆、不偷不搶,等等規矩也很重要。
這些恰好流民都沒有。
不少強壯的流民,都養成了靠拳頭說話的習慣,流民頭子首先的工作,就是幫他們改掉這個毛病。
實在改不掉的,就隻能趕走。
建設營地是非常沉重的體力活,沒點力氣還真吃不消。
裡奧可不指望這些剛剛從北地的農田或牧場裡逃難過來的新流民,捱了幾個月餓,還有力氣乾重活。
就連烏裡揚當初招收流民,也知道要先給他們養一養膘,喂一點精飼料。
所以他們除了跟著流民頭子熟悉集體生活和規矩,暫時隻需要乾一些輔助性的輕活。
他們最主要的體力活,就是提著各種容器,給新築的營牆地基澆水,防止乾裂。
隻有少數身體狀況良好,而人又機靈的流民青壯,能夠迅速加入到建設隊伍,但也隻是參與收集、運輸鹿角木薯等準備工作。
木薯加工廠的建設非常快,除了營牆需要大量人力,房屋的建造並不用太久。
河灣的伐木場甚至直接加工了一大批半成品材料,順著河水漂流而下。
勞工們打撈起來,像是拚積木一樣,就組裝成了房屋的主體框架。
很快,簡陋的木薯粉生產車間正式上線,甚至還沒找齊用來蓋頂的蘆葦,就開啟了生產。
暴曬、剝皮、粉碎、浸泡、碾磨,篩粉,六道工序,三個車間,沒有任何機械,完全純天然手工製作,綠色又環保。
隻是毒水直接往小河裡倒,小魚小蝦死了一大片。
但這麼一座小工坊造成的環境破壞,比九十年代的鄉村小企業還要小十倍。
浸泡處理後的毒水,本身毒性就不高,隻能毒死較小的魚蝦。
衝入小河後,還沒流淌十米就被稀釋一空。
等到流進安澤諾河,就已經完全失去毒性,等同於在大河上遊撒一泡尿的程度。
這座工廠麵積不大,差不多是一個邊長三百米的正方形,等於一座中小學的校區。
而且營牆隻修了三麵,靠小河的一邊則暫時隻有簡單的木牆,日後發展起來,方便跨河繼續擴建。
木薯加工廠需要大量的水,這條小河正好滿足要求。
這樣的工廠,差不多能夠容納兩千人在裡麵居住生產,再多就會擁擠不堪,影響到生產。
多餘的人口,裡奧還要另行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