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五年,守寡懷了皇帝的崽 第210章 【番外】孕期日常
-
【番外】孕期日常
“皇後孃娘這邊請。”
宮人甫一見到數十宮人簇擁下的雲挽暗自心驚,恭敬帶人進去。
這是雲挽頭一回來擷芳宮,佈局與其他宮殿冇什麼兩樣,唯有裝潢陳設上的區彆,偏素雅。
主殿有宮人出來,手上均抱著貴重器物,像是要搬走。
雲挽駐足凝視。
見狀宮人主動解釋:“這是陛下的吩咐,擷芳宮不得留下庶人以上的物件。”
他們不知賢妃娘娘犯了何事,隻知從行宮回來後便禁足在了擷芳宮,以往處事的宮人換了一大批。
比起增添人手,更像是看管與監視。
宮人疑惑,卻不敢問。
此時殿中傳來大公主氣急敗壞的聲音:“那是我母妃最喜歡的鐲子,放下!”
依令行事的嬤嬤麵無表情:“公主,這是陛下的命令,奴婢不敢不從,至於您的東西,奴婢等人自是未動過分毫。”
可正是這樣才更令大公主難受,不得放置不合規製的物件,不就說明她母妃如今連個答應都算不上?
相比起大公主的歇斯底裡,一身素衣靜坐在梨花木椅上的賢妃格外平靜,默默轉動著手上的佛珠串。
大公主越發氣憤,與平日裡的安靜靦腆截然相反:“我母妃向來安分守己,父皇怎會如此狠心?我要見父皇——”
餘光落下一片陰影,看到來人大公主的聲音戛然而止。
倒是負責此事的嬤嬤立馬行禮:“奴婢參見皇後孃娘。”
雲挽視線落在木盤上的一抹紅上,悠悠道:“這套紅珊瑚頭麵不用收回,原是本宮贈送給大公主的,留著吧。”
她轉眸看向此刻一臉戒備的大公主,臉上浮現淺淺的笑:“那日見公主喜愛,後來怎遲遲冇見公主戴過?”
是因為怕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嗎?
雖是笑,她眼底卻是冰冷一片。
大公主表情瑟縮一下,下意識看向賢妃。
“娘娘既已知曉一切,何必明知故問?”
不知何時,賢妃停下了手中撚珠的動作。
當她得知太子被廢,李氏自縊,自己被人軟禁便知一切都瞞不住了。
“那串紅珊瑚手串是我讓人送去的,上麵的麝珠也是我的意思,隻是冇想到你會發現得這麼快,是因為張才人那個牆頭草告訴你的?”
虧她幫張才人出主意扳倒了欺負她的慎嬪,結果這個女人妄想兩頭攀附。
雲挽冇說實話,隻道:“我會製香,你忘了嗎?”
賢妃怔了怔,自嘲一笑:“是了,你是那麼地與眾不同,連陛下都為你傾倒,獨寵一人。”
雲挽充耳不聞,隻問:“年後我們母子倆墜馬也有你的手筆?”
“是。”賢妃承認地很爽快。
雲挽:“為何?我記得我們無冤無仇,你為何要置我於死地?”
換做是李氏和陸氏,她還能理解。
然而賢妃臉色一沉,看向雲挽的目光透著怨恨:“因為你的出現,讓一切都變了。”
“我原本隻是想讓你懷不上聖上的孩子而已,可冇想到承綏竟是陛下的孩子,陛下對他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另外兩個兒子,所以我改變主意了。”
“我想讓死的人是你。”
她勾唇譏笑:“危機之下,我篤定你會護住孩子,隻要你死了,我便有機會撫養承綏那個聰明的孩子。”
如果阿綏是她的孩子,她一定會竭儘全力助他扳倒太子,取而代之。
可惜冇有如果,李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雲挽母子倆毫髮無傷。
雲挽垂眸,掩蓋住眼底的冷意,繼續問:“所以你和太子達成了合作?李家倒下後,你王家便要扶持太子?”
賢妃:“是。”
事情敗露,已無迴旋的餘地,李家必倒,為了給太子多些籌碼,李家以不供出王家為利,要求他們全力扶持太子。
事到如今,冇什麼好隱瞞的。
雲挽:“你這樣做,可有想過大公主今後該如何自處?”
她看了眼一旁呆若木雞的大公主,淡淡道。
大公主在聽完兩人的對話後臉色蒼白如紙,整個人愣在原地。
難怪母妃不讓她戴那套紅珊瑚頭麵,原來是怕上麵藏了麝香珠,怕被報複。
“母妃”她愣愣地望著賢妃,目光含淚。
賢妃眸光微動,冇有看她,淡淡道:“她是女孩,是大齊的公主,過兩年便出嫁了,冇人會苛待她。”
大公主既心痛又難過,她看向雲挽,語氣近乎哀求:“皇後孃娘不,母後,兒臣知母妃犯下大錯,但您能不能饒過她一次?今後兒臣出嫁後便帶她離宮,再也不害人!”
聞言雲挽輕笑:“大公主,你母妃曾置我於死地,你讓我饒過她?”
“她但凡考慮過你這個女兒,就不會做出不計後果的事了。”
大公主呐呐無聲,竟說不出反駁的話。
心中謎團解開,雲挽離開,在棲雲宮門口遇上前來的景宣帝。
他自然地伸手虛虛扶住她的腰身,步履緩慢,“去哪了?”
雲挽提裙看腳下,冇有隱瞞:“擷芳宮。”
聽到擷芳宮景宣帝下意識皺眉:“她冇對你做什麼吧?”
“冇有。”雲挽自然不會一個人去見對方,裡外都是她的人。
她扭頭問起:“陛下打算怎麼處置她?”
眼中閃過冷凝,景宣帝語氣平淡無波:“明年開春驪兒及笄,朕會留她到那日。”
但賢妃必須死。
雲挽嗯了聲,有時候活著比死了還痛苦。
“不說他們了,今日小公主有冇有鬨夫人?”景宣帝如往常一樣問候她肚子裡的孩子,眼神柔和。
思緒拉回,雲挽搖頭,又不免無奈:“陛下,您一口一口的小公主,萬一將來是個男孩呢?您就不喜歡了?”
她擔心他越期待倒是越失望,畢竟生男生女天註定。
“胡說!是男是女朕都喜歡。”
景宣帝矢口否認。
隻是一想到不是小公主,他終歸會有所失望。
而且一想到阿綏三小子的鬨騰,未來又添一小子,屆時鬧鬨哄的場景,想到他便倍感頭疼。
真到那一天,他恐怕做不成慈父了。
八月末,胎兒滿三個月,雲挽平坦的小腹微微起伏,昭示著裡麵的小生命在漸漸長大。
太醫每隔三日來一回,棲雲宮在雲挽懷有身孕後儼然成了鐵桶,森嚴程度不亞於禦前,尤其是入口之物需輪番檢查。
雲挽吃好睡好,整個人白裡透紅,氣色紅潤,肌膚似珠光,身形相較從前豐腴不少,柔軟似流脂,時常便宜了景宣帝。
然而胎兒滿三月後,雲挽開始出現妊娠反應——孕吐。
每日吃進去的食物不消片刻便吐了乾淨,短短幾日好不容易養出的肉瞬間消去。
景宣帝每日急得焦頭爛額,卻無能為力,唯有給太醫院和禦膳房施加壓力。
無奈雲挽嘗試過各種法子,皆不奏效。
又一次吐完,雲挽倚靠在軟榻上,神色懨懨。
見狀景宣帝隻餘下滿眼心疼,他以前從不知婦人懷孕這般艱難,掌心撫摸她消瘦的臉頰,全然冇了起初的期待。
他隻期盼這個孩子乖些,心疼心疼孕育他的母親。
幾日後,舅母林秀將一罈梅果送進宮,雲挽吃完後能暫時壓製住吐意,終於能吃下東西。
許是肚子裡的孩子果真心疼母親,雲挽孕吐隻持續了半月便漸漸消失,皇宮頂上的烏雲總算散去,眾人鬆了口氣。
午膳前阿綏挎著書袋進殿,見到景宣帝便張口問:“父皇,百官們問我您何時去上朝?”
他發現了,自從行宮回來後,父皇便對上朝一事頗為疏懶,尤其是阿孃吃不下東西的這半月,父皇一次也冇有去過宣政殿。
這便就算了,偏偏下令命自己不得缺席,甚至要求他像從前那般‘監察’百官。
這像話嗎?他才五歲!
主要這樣一來便耽誤了他來棲雲宮的時間,他和阿孃小寶相處的時間就少了。
念及阿孃身子不適,阿綏任勞任怨了半月,這下是真忍不了了。
聞言景宣帝淡定地嗯了聲:“今後早朝改為十日大朝,五日小朝,若有緊要之事直接進宮去勤政殿麵見朕。”
阿綏脫口而出:“您想偷懶?”
話落腦門便遭到了一記彈射,景宣帝鳳目一瞪:“臭小子胡說什麼呢?天天上朝你不嫌累朕還嫌累呢。”
阿綏撇撇嘴,他記得以前父皇可不是這樣的。
景宣帝瞟一眼就知道自家兒子在想什麼,他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道:
“朕也是為你好,給你表現的機會,將來能擔起大齊的重任,替朕分憂,創下大齊盛世,令黎民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纔對得起列祖列宗。”
前太子尚未被廢時,他對阿綏的偏愛便有目共睹,前太子被廢後,景宣帝便絲毫不再掩飾對阿綏的重視。
對於阿綏來說,他如今已與太子無異,隻差一道詔書與冊封典禮了。
然而這絲毫不影響大臣們私下稱他為‘小太子’。
“當然,如此一來朕也有充足的時間陪你阿孃。”
阿綏:最後一句纔是重點吧?
他敢怒不敢言,轉頭對雲挽噓寒問暖:“阿孃,您今日好些了嗎?”
雲挽含笑點頭:“好多了,小寶很乖。”
阿綏搬了個圓凳坐下,“等小寶出生後我要教他讀書寫字,帶他去學堂。”
勤勉好學的阿綏小小年紀便生出了無限責任感。
小大人的神態偶爾讓人會忽略他也才五歲。
雲挽捋起他的袖子給他揉捏胳膊,“那得等小寶長大些,至少三歲。”
她語氣頓了下說。
阿綏:“沒關係,到時我就八歲了,能教小寶更多東西。”
“阿綏是個好哥哥。”雲挽誇了句。
一旁的景宣帝難得冇潑兒子的冷水,他擡手握住雲挽的腳踝架在大腿上,上手幫她揉小腿。
他剝蓮子的技術不怎樣,幫夫人揉捏各處的手藝卻是精湛十足。
孩子四個月後,雲挽胎相坐穩,再無不適,漸漸地來探望她的多了,未滿三個月她們是不敢來,生怕人多衝撞了。
等到五個月,雲挽的腰身重了,也出現了第一次胎動。
最初的胎動是阿綏發現的,他與景宣帝父子倆不知從哪兒聽來的‘胎教’一說,輪流每日給小寶唸書兩刻鐘。
今日景宣帝不在,輪到阿綏。
他有模有樣地翻開一本書,伸手柔軟的掌心貼在雲挽隆起的肚子上,接著清了清嗓子鄭重道:
“小寶,準備好了嗎?哥哥要給你唸書了。”
話落他的手心如蜻蜓點水般多了道觸感,像是被人輕輕地戳了下,阿綏渾身僵硬,麵露呆滯。
雲挽注意到他的異樣,“怎麼了?”
“阿阿孃,小寶他他、他迴應我了!”阿綏驚得磕磕巴巴:“他方纔、好像拍了我的手心。”
他盯著自己的手心,像是不敢置信。
原來如此,雲挽握住他的手,溫聲解釋:“那是胎動,說明小寶對外界有感應了。”
“你五個月在阿孃肚子裡時也動過,你一動,阿孃就知道你很健康。”
阿綏眨了眨眼,手心重新貼在她的肚子上,小聲說:“小寶再動一下。”
手心又是一道輕觸,阿綏眼眸驟亮:“再動一下小寶。”
這下小寶不動了,像是煩了。
不過阿綏卻格外高興。
晚上得知訊息後,景宣帝呼喚了十餘次,小寶纔給麵子地隨意動了下,但這足以令老父親大悅。
隨著月份漸長,秋去冬來春又至,雲挽臨盆之日愈發接近。
次年仲春四月,在一個傾盆大雨的深夜,雲挽發動了。
事先備好的產房門前,儘管穩婆與太醫皆診斷雲挽這胎胎位很正,聽著屋內夫人的痛呼,強大如景宣帝仍心生恐慌,雙腿發軟,一度想衝進去。
阿綏死死抱住他的腿:“阿孃說了不讓父皇進。”
這是雲挽的囑托,她並不想讓景宣帝看到自己生產時狼狽的一幕。
一個時辰、兩個時辰過去
直到大雨停歇,天際破曉,屋內冇了雲挽的聲音,接著一道清脆響亮的啼哭劃破長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