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掌心的刺 > 第360章 信箋裡的心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掌心的刺 第360章 信箋裡的心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四月的大學社團活動室,窗外的梧桐葉剛抽出新綠,風一吹就晃出細碎的光影。江念熙坐在長桌前,手裡捧著一疊厚厚的信箋,淺粉色、淡黃色的信封上,畫著歪歪扭扭的愛心和星星,有的還貼著卡通貼紙——這是她組織“我給爸媽寫封信”活動收到的作品,主題是“家庭性彆平等”。21歲的她穿著淺藍色襯衫,袖口挽到小臂,指尖輕輕拂過信封上的字跡,嘴角不自覺地揚起。

“念熙姐,還有多少封信沒整理啊?”社團成員林薇抱著一摞信紙走過來,額角沾著細汗,“剛才又有兩個外院的同學來投稿,說想跟爸媽說說心裡話。”

江念熙抬頭笑了笑,把手裡的信箋分成三堆:“大概還有三十封,咱們先把‘寫給媽媽’‘寫給爸爸’‘寫給爸媽’的分好類,再挑出裡麵有具體故事的。”她拿起一個淺粉色信封,上麵寫著“給媽媽的信”,字跡清秀,信封角落還畫了一朵小雛菊,“你看這個,信封都這麼用心,裡麵的內容肯定很感人。”

林薇湊過來,看著江念熙拆開信封——信紙是帶著香味的筆記本紙,上麵的字寫得工工整整:“媽媽,以前我總覺得你每天做飯、洗衣服是理所當然的,直到上週聽了念熙姐的分享會,你跟我說你年輕時想當護士,卻因為要照顧我和弟弟,放棄了去衛校的機會,我才知道你也有自己的夢想。以後我放學回家,會先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會幫你摘菜,你不用再每天忙到深夜了……”

讀到一半,林薇的聲音頓了頓,眼眶有點發紅:“這個同學肯定是個男生吧?能意識到媽媽的辛苦,還願意主動幫忙,太難得了。”

“是計算機係的一個男生,叫張宇。”江念熙想起活動報名時,張宇有些靦腆地問她:“學姐,我從來沒給媽媽寫過信,要是寫得不好怎麼辦?”當時她笑著說:“沒關係,隻要是心裡話,媽媽都會喜歡的。”沒想到他真的寫出了這麼真誠的內容。

江念熙把信疊好,放進“寫給媽媽”的分類裡,又拿起一個淡黃色信封,上麵寫著“給爸爸的信”,字跡有些潦草,像是急急忙忙寫的:“爸爸,昨天你跟媽媽吵架,說‘你一個女人家,懂什麼賺錢的事’,我聽了特彆難過。念熙姐說,家庭裡的事不是隻有‘賺錢’和‘做家務’的區彆,媽媽每天照顧奶奶、輔導我寫作業,也是在為家裡付出。下次你下班回家,能不能跟媽媽說聲‘辛苦了’?我也會努力學習,不讓你們為我操心……”

“這個同學叫李萌萌,是中文係的,上次分享會她還舉手提問,說爸爸總覺得媽媽的付出‘不值錢’。”江念熙的語氣有些感慨,“現在她能把心裡話寫出來,爸爸看到肯定會有觸動的。”

整理信箋的過程中,社團成員們時不時會被信裡的內容打動。有個女生在信裡寫:“媽媽,你總說‘女生不用學太多數學,以後嫁個好人家就行’,但念熙姐說,女生也可以喜歡理科,也可以有自己的事業。我這次數學考了90分,以後我想當工程師,你會支援我嗎?”;有個男生寫道:“爸爸,你每次跟叔叔們吃飯,都會說‘男主外,女主內’,還讓媽媽彆總‘管閒事’。但上次奶奶生病,是媽媽每天守在醫院,是媽媽幫你整理好工作檔案,你能不能彆再覺得媽媽的付出是‘應該的’?”

夕陽西下時,信箋終於整理完了。江念熙看著桌上三堆厚厚的信,心裡滿是成就感:“咱們明天開個分享會,選10封最有代表性的信讀給大家聽,再討論討論怎麼把這些故事傳遞給更多人。”

第二天下午,社團活動室坐滿了人,不僅有社團成員,還有不少來旁聽的同學。江念熙站在講台上,手裡拿著整理好的10封信,笑著說:“今天咱們不聊理論,就聽聽這些同學寫給爸媽的心裡話。這些信裡,有愧疚,有理解,還有改變的決心,我相信大家聽了都會有共鳴。”

她先拿起張宇的信,輕聲讀了起來。讀到“你不用再每天忙到深夜了”時,台下有個女生悄悄抹了抹眼淚;讀到李萌萌的信裡“能不能跟媽媽說聲‘辛苦了’”時,有個男生低頭拿出手機,好像在給爸爸發訊息。

“下麵這封信,是寫給爸媽兩個人的。”江念熙拿起一個白色信封,上麵沒有畫畫,卻寫著“致我最愛的爸媽”,字跡工整又有力:“爸媽,上週六我跟你們一起大掃除,爸爸你擦窗戶的時候,媽媽一直在旁邊遞抹布、遞水;媽媽你做飯的時候,爸爸你主動去倒垃圾。念熙姐說,這就是家庭性彆平等——不是非要分清楚誰該做什麼,而是願意一起分擔。以後週末我也會加入大掃除,咱們一起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一起去公園散步……”

“這個同學叫王浩,是我們社團的成員。”江念熙笑著看向台下的王浩,“上次他還跟我說,他家以前總是媽媽一個人做家務,爸爸從不幫忙,現在爸爸也開始主動分擔了,這就是改變啊。”

王浩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站起來說:“其實我寫這封信的時候,爸爸就在旁邊看電視,我故意把信放在他桌上,他看的時候沒說話,但第二天早上,他主動把家裡的垃圾倒了,還問媽媽早飯想吃什麼。”

台下響起一陣掌聲,江念熙繼續讀信。有封信裡寫:“媽媽,你總說‘女生要溫柔,不能太強勢’,但我看到念熙姐組織活動時,自信又勇敢的樣子,我也想成為這樣的女生。以後我不會再因為彆人說‘你一個女生,彆太拚’就放棄自己的愛好了”;還有封信裡寫:“爸爸,你總說‘男生不能哭,不能軟弱’,但上次我跟你說我在學校被欺負了,你卻讓我‘彆跟女生計較’。念熙姐說,男生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需要幫助,以後我遇到困難,還能跟你說嗎?”

讀最後一封信時,江念熙的聲音有些哽咽。這封信是一個叫陳雨的女生寫的,信裡說:“媽媽,你年輕的時候是廠裡的技術骨乾,卻因為爸爸說‘家裡需要人照顧’,辭職回了家。上次整理舊照片,我看到你穿著工作服、拿著獎狀的樣子,特彆漂亮。現在我考上了理工大學,學的是你以前的專業,我想替你完成年輕時的夢想,也想告訴你,女生可以兼顧家庭和事業,你也可以重新撿起自己的愛好,比如你喜歡的刺繡,我可以陪你一起學……”

放下信箋,江念熙的眼眶紅了。她想起自己小時候,媽媽林晚星創辦星光基金,爸爸江哲總是全力支援,家裡的事兩人一起分擔,媽媽從來不會因為“是女人”就放棄自己的事業,爸爸也從來不會覺得“做家務是媽媽的事”。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她從小就知道,性彆不是限製,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都可以為家庭付出。

“其實我小時候也不懂這些。”江念熙定了定神,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曆,“有次媽媽去鄉村采訪,好幾天沒回家,我跟爸爸說‘媽媽怎麼總不在家,彆人家的媽媽都在家做飯’,爸爸卻告訴我‘媽媽是去幫更多的人,她的工作很有意義,我們要支援她’。後來我慢慢長大,看到媽媽幫助鄉村女孩實現讀書夢,看到爸爸幫媽媽整理采訪資料,我才明白,家庭裡的平等,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援。”

台下的同學都聽得很認真,有個男生舉手說:“念熙姐,我以前總覺得爸爸賺錢養家最辛苦,媽媽在家很輕鬆,讀了這些信,我才知道媽媽每天要做那麼多事,還要照顧我的情緒。我今晚也要給媽媽寫封信,跟她說聲‘辛苦了’。”

“我也要寫!”一個女生站起來,“我媽媽總讓我學跳舞,說‘女生學跳舞有氣質’,但我喜歡打籃球,我想跟媽媽說,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江念熙看著大家積極的樣子,心裡滿是溫暖。她想起自己組織這個活動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同學意識到,家庭性彆平等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藏在每天的小事裡——是爸爸主動分擔家務,是媽媽支援孩子的夢想,是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

分享會結束後,不少同學留下來,想把自己的信讀給江念熙聽,還有人問能不能把這些信整理成冊,放在學校的圖書館裡,讓更多人看到。江念熙笑著答應:“我們可以把這些信做成一本‘家庭心意冊’,加上大家的照片和手繪插畫,讓更多人感受到信裡的溫暖。”

接下來的一週,社團成員們一起忙碌著製作“家庭心意冊”。江念熙負責排版,林薇負責插畫,王浩負責收集大家的照片。他們把每封信都列印出來,配上對應的插畫——張宇的信旁邊,畫著一個男生幫媽媽摘菜的場景;李萌萌的信旁邊,畫著爸爸跟媽媽說“辛苦了”的畫麵;陳雨的信旁邊,畫著一個女生拿著獎狀,旁邊站著笑著的媽媽。

“家庭心意冊”做好的那天,社團活動室裡擺滿了鮮花和氣球。江念熙把冊子放在桌上,翻開第一頁,上麵寫著:“每一封家書,都是一份心意;每一次理解,都是一次成長。願我們都能在家庭裡,感受到平等與尊重,傳遞愛與溫暖。”

有個同學拿著冊子,翻到自己寫的信,激動地說:“我要把這本冊子帶回家,讓爸媽看看,還有這麼多同學跟我一樣,想跟爸媽好好溝通。”

“我也要帶回去,讓我弟弟看看,男生也可以幫媽媽做家務,也可以支援姐姐的夢想。”另一個同學說。

江念熙看著大家開心的樣子,心裡滿是成就感。她想起自己組織這個活動時,還擔心沒人願意參加,沒想到最後收到了一百多封信,每封信裡都藏著真誠的心意。21歲的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小小的一封信,能拉近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能讓家庭裡的關係變得更溫暖、更平等。

晚上回家,江念熙把“家庭心意冊”遞給林晚星和江哲。林晚星翻開冊子,讀到張宇的信時,忍不住說:“這個孩子太懂事了,能意識到媽媽的辛苦,還願意主動幫忙,以後肯定是個有擔當的人。”

江哲翻到陳雨的信,點點頭說:“這個女生能替媽媽完成夢想,還鼓勵媽媽重新撿起愛好,說明她不僅理解媽媽,還懂得支援媽媽,這就是家庭平等的意義啊。”

江念熙坐在爸媽身邊,看著他們認真翻看冊子的樣子,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也給爸媽寫過信,說自己長大想跟媽媽一樣,幫助更多的人。現在她真的在做這樣的事,組織性彆教育活動,幫助同學理解家庭平等,這讓她覺得特彆幸福。

“爸媽,下次我們可以把這個活動推廣到鄉村小學,讓那裡的孩子也給爸媽寫封信,說說自己的心裡話。”江念熙提議道。

林晚星笑著點頭:“好啊!鄉村裡的很多家庭,可能更需要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讓父母支援孩子的夢想。”

江哲也說:“我可以跟學校合作,把‘家庭心意冊’放在鄉村小學的圖書館裡,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看到。”

那天晚上,江念熙躺在床上,手裡拿著“家庭心意冊”,翻看著裡麵的信箋。月光透過窗戶,灑在信紙上,那些稚嫩的字跡、真誠的話語,像是一顆顆溫暖的星星,照亮了她的心房。她知道,一封小小的信,或許不能立刻改變所有,但能在孩子和父母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一顆理解、尊重、平等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會慢慢發芽,長成參天大樹,讓每個家庭都充滿愛與溫暖。

接下來的日子裡,江念熙和社團成員們開始籌備“鄉村版”的“我給爸媽寫封信”活動。他們聯係了星光基金資助的幾所鄉村小學,把活動方案和“家庭心意冊”的樣本寄了過去。沒過多久,就收到了鄉村小學老師的回信,說孩子們都很期待這個活動,已經開始準備寫信了。

江念熙看著回信,心裡滿是期待。她彷彿能看到,鄉村小學的孩子們,坐在教室裡,認真地給爸媽寫信,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在信箋上;能看到爸媽收到信時,感動又欣慰的樣子;能看到這些信,拉近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讓家庭變得更溫暖、更平等。

21歲的江念熙,站在大學的校園裡,看著窗外的梧桐葉一天天變得茂盛,心裡充滿了力量。她知道,自己做的事或許很平凡,但隻要能讓更多人理解家庭性彆平等的意義,能讓更多家庭充滿愛與溫暖,一切就都值得。而那些藏在信箋裡的心意,會像一顆顆星星,照亮更多人的路,讓平等與尊重,在每個家庭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