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的刺 第370章 講台上的溫度
週六的晨光透過會展中心的落地窗,在階梯報告廳的講台上鋪下一片明亮的光斑。江逸晨抱著裝有校服樣品的帆布包,站在側幕旁深呼吸——這是他第一次在青少年設計論壇上演講,台下坐滿了穿著各色校服的中小學生,嘰嘰喳喳的討論聲像一群雀躍的小鳥,讓他想起去年在星光特殊學校,孩子們圍著他看設計稿的模樣。
“下一位,江逸晨先生,帶來‘無障礙校服設計’主題分享。”主持人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開,江逸晨整理了一下襯衫袖口,抱著帆布包走上講台。台下瞬間安靜下來,幾百雙眼睛齊刷刷地看向他,有好奇,有期待,還有些孩子悄悄拿出了筆記本,準備記錄。
“大家好,我是江逸晨。”他笑著揮手,把帆布包放在講台中央,“今天我不是來教大家怎麼畫好看的圖案,而是想跟大家聊聊,設計裡最‘暖’的東西——怎麼讓我們的設計,幫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話音剛落,台下就有個紮馬尾的小女孩舉起手:“哥哥,什麼是‘無障礙設計’呀?”
江逸晨彎腰從帆布包裡拿出第一件校服樣品——那是為腦癱學生設計的淺藍色校服,領口比普通校服寬出3厘米,袖口和褲腰都用了魔術貼。他把校服展開,對著台下展示:“比如這件校服,它看起來和普通校服沒太大區彆,但你們看這裡——”他指著魔術貼袖口,輕輕一撕一粘,“行動不方便的同學,自己就能輕鬆穿脫,不用麻煩彆人。還有這個領口,用的是最軟的棉料,不會磨到他們的脖子。”
台下的孩子們湊著身子看,小聲討論起來:“原來校服還能這麼做!”“我同桌就是腦癱,他每天穿衣服都要老師幫忙,有了這個魔術貼就方便啦!”
江逸晨等討論聲漸漸小了,又拿出第二件校服——深色麵料上,袖口和下擺縫著銀灰色的反光條,胸前還有一個小小的盲文標識,寫著“星光小學”。“這是給視障同學設計的,”他指著反光條,“放學路上光線暗,反光條能讓司機叔叔更容易看到他們;胸前的盲文,他們用手一摸,就知道是自己學校的校服。”
他邊說邊走下講台,把校服遞給第一排的孩子們傳閱。有個戴眼鏡的小男孩輕輕摸著盲文標識,抬頭問:“哥哥,你怎麼知道視障同學需要這些呀?”
“因為我去特殊學校跟他們聊過呀。”江逸晨蹲下來,和小男孩平視,“有個叫樂樂的視障小朋友跟我說,他最怕放學路上被自行車碰到,所以我就想,要是校服上有能讓人注意到的東西就好了。後來我查了資料,發現反光條又安全又實用,就加在了設計裡。”
孩子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紛紛舉手提問——“哥哥,自閉症同學的校服是什麼樣的呀?”“能不能給聽障同學的校服加個小口袋,放他們的助聽器呀?”
江逸晨一一回答,從自閉症同學的純色無圖案校服,到聽障同學的助聽器收納口袋,再到唐氏綜合征同學的可調節鬆緊褲腰,每一件設計背後的故事,都讓台下的孩子們聽得入了迷。他還拿出手機,播放了一段視訊——星光特殊學校的孩子們穿著他設計的校服,有的自己係魔術貼,有的摸著盲文標識笑,還有的在操場上跑跳,校服上的反光條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設計不是隻做‘好看’的東西,”江逸晨回到講台上,聲音比之前更溫和,“更重要的是做‘有用’的東西。就像我們畫畫,不隻是為了畫得漂亮,還可以畫一張迷路時能看明白的地圖;就像我們搭積木,不隻是為了搭得高,還可以搭一個能讓小動物躲雨的小房子。設計也是一樣,要想著身邊的人,想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他從帆布包裡拿出一本厚厚的設計草圖本,翻開給孩子們看——裡麵畫滿了各種校服的設計圖,有的標著“領口加寬3cm”,有的寫著“反光條位置調整”,還有的旁邊貼著孩子們的留言紙條,比如“樂樂說喜歡藍色”“小宇希望褲腳能收緊,不沾泥”。“這些都是我修改了很多次的草圖,”他笑著說,“一開始我設計的魔術貼在背後,後來發現同學們自己夠不到,就改到了側麵;一開始反光條是紅色的,老師說太鮮豔會讓視障同學覺得刺眼,就換成了柔和的銀灰色。”
台下的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有個小女孩拿出彩筆,在筆記本上畫起了校服,還小聲跟旁邊的同學說:“我要給我妹妹設計一件校服,她總說衣服上的釦子硌得慌,我給她用魔術貼!”
演講接近尾聲時,江逸晨拿出最後一件樣品——那是一件白色的校服,上麵沒有任何圖案,隻有胸口繡著一朵小小的太陽花。“這是給所有同學設計的‘平等校服’,”他說,“不管是普通同學,還是有特殊需求的同學,穿上它都一樣好看,一樣舒服。因為我們都是平等的,都應該擁有一樣的快樂。”
掌聲瞬間響了起來,孩子們用力拍著手,有的還站起來喊:“哥哥太棒了!”“我也要做這樣的設計!”
江逸晨鞠躬道謝,剛走下講台,就被一群孩子圍了起來。有個胖乎乎的小男孩擠到最前麵,仰著小臉說:“哥哥,我以後也想做設計師,幫更多像樂樂一樣的同學!”
江逸晨蹲下來,看著小男孩亮晶晶的眼睛,從包裡拿出那本設計草圖本,輕輕放在他手裡:“這個送給你。裡麵有我的設計筆記,還有同學們的建議。你以後要是有想法,就像我這樣畫下來,慢慢修改,一定會做出很棒的設計。加油,未來的小設計師!”
小男孩緊緊抱著草圖本,用力點頭:“謝謝哥哥!我一定會的!”
其他孩子也圍過來,有的問“哥哥,怎麼才能成為設計師呀”,有的說“我想給流浪貓設計小房子”,江逸晨耐心地一一解答,還跟他們約定,下次論壇再來看他們的設計稿。
等孩子們漸漸散去,論壇的工作人員走過來,笑著說:“江老師,您的演講太受歡迎了!剛纔有好幾個學校的老師來問,能不能請您去給學生們上設計課呢。”
江逸晨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水,笑著說:“當然可以!能讓更多孩子喜歡設計,願意用設計幫助彆人,比什麼都重要。”
他走到窗邊,看著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走出會展中心,有的還在討論剛才的校服設計,有的拿著筆記本互相展示自己畫的草圖。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像給每個人都鍍上了一層金邊。江逸晨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觸設計時,老師跟他說“設計是有溫度的”,那時候他還不太懂,直到後來去了特殊學校,看到孩子們穿上他設計的校服時開心的樣子,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設計的溫度,不是麵料的柔軟,不是顏色的溫暖,而是藏在每一個為彆人著想的細節裡,藏在“想幫到更多人”的心意裡。
手機響了,是星光特殊學校的王校長打來的:“逸晨,剛纔有個家長跟我說,她孩子今天去聽了你的演講,回來就說要給咱們學校的同學設計校服,還問我能不能帶他來學校看看。”
“當然可以!”江逸晨的聲音裡滿是喜悅,“讓他來學校,跟孩子們聊聊,說不定能有更多好想法呢。”
掛了電話,江逸晨又想起剛才那個抱著草圖本的小男孩。他彷彿能看到,幾年後,這個小男孩拿著自己的設計稿,站在某個論壇的講台上,跟更多孩子分享“設計的溫度”;能看到更多孩子拿起畫筆,為身邊的人設計有用的東西——可能是給爺爺奶奶設計的方便穿脫的鞋子,可能是給同學設計的能放文具的書包,可能是給流浪動物設計的溫暖小窩。
他開啟帆布包,看著裡麵剩下的校服樣品,指尖輕輕拂過魔術貼的紋路。這些樣品,從最初的草圖到最終的成品,修改了幾十次,每一次修改,都是為了讓孩子們穿得更舒服、更有尊嚴。而今天,他把這份心意傳遞給了更多孩子,就像把一顆有溫度的種子,種進了他們心裡。
下午,江逸晨去了星光特殊學校。孩子們看到他,都圍了過來,有的拉著他的手問“哥哥,今天的演講順利嗎”,有的給他看自己畫的校服設計圖。樂樂拿著一張畫滿反光條的圖紙,開心地說:“哥哥,我想給校服加好多反光條,這樣晚上走路就更安全了!”
江逸晨蹲下來,認真地看著圖紙:“這個想法太棒了!咱們可以把反光條縫在袖口、下擺,還有書包上,這樣不管走哪,大家都能看到你。”
他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操場上,討論著新的校服設計。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他們的畫紙上,落在孩子們開心的笑臉上。江逸晨拿出手機,拍下這溫馨的一幕,發在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配文寫道:“今天在青少年設計論壇,遇到了很多‘未來的小設計師’。他們說‘想幫更多人’,說‘要做有溫度的設計’。原來,把一份心意傳遞出去,能長出這麼多溫暖的小芽。設計的講台很小,可藏在設計裡的溫度,能照亮很大很大的世界。”
沒過多久,評論區就熱鬨起來。有家長說:“我家孩子今天聽了您的演講,回來就給妹妹設計了一件帶魔術貼的外套,還說‘要讓妹妹自己穿衣服’,太感動了!”有老師說:“您的演講讓孩子們明白,設計不隻是藝術,更是幫助彆人的工具,這樣的教育太有意義了!”還有設計師同行說:“現在很多人做設計隻追求好看,忘了‘有用’纔是根本,您的分享提醒了我們,設計的初心是什麼。”
江逸晨看著這些評論,心裡暖暖的。他知道,今天的演講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去更多學校講設計的溫度,要教更多孩子用設計幫助彆人,要把“無障礙設計”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但他相信,隻要堅持下去,隻要把這份心意一直傳遞下去,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設計不是冰冷的圖紙,而是有溫度的心意;講台上的時間很短,但藏在演講裡的溫暖,能在孩子們心裡停留很久很久。
夕陽西下時,江逸晨離開學校。孩子們送他到門口,樂樂還把自己畫的反光條校服圖塞給他:“哥哥,這個送給你,你要記得我們的約定,一起設計新校服哦!”
江逸晨接過圖紙,用力點頭:“一定!等你們的好想法,咱們一起把校服設計得更棒!”
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裡拿著樂樂的畫,心裡滿是期待。他彷彿能看到,未來的校園裡,每個孩子都穿著舒服又好看的校服,有的帶著魔術貼,有的縫著反光條,有的繡著小小的太陽花。他們一起在操場上跑跳,一起在教室裡學習,沒有人因為衣服不方便而難過,沒有人因為特殊需求而自卑。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校服裡藏著很多人的心意,藏著設計的溫度,藏著“每個人都值得被溫柔對待”的約定。
回到家,江逸晨把樂樂的畫貼在書桌前,旁邊放著那本送給小男孩的草圖本的複刻版。他開啟電腦,開始整理今天演講的筆記,準備把孩子們的提問和想法都記下來,作為下次設計的參考。台燈的光柔和地灑在紙上,照亮了他寫下的一句話:“講台上的溫度,不是來自麥克風,而是來自每一顆想幫到彆人的心。願我們都能做那個傳遞溫度的人,讓設計有溫度,讓世界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