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掌心的刺 > 第385章 視訊裡的真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掌心的刺 第385章 視訊裡的真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深秋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江逸晨工作室的設計台上,將攤開的校服設計圖染成暖金色。圖紙上密密麻麻標注著細節:袖口暗藏的魔術貼可調節鬆緊,方便上肢活動不便的學生穿脫;褲腳側邊有隱形拉鏈,能適配不同型別的矯形支架;胸前的校徽采用凸起紋路設計,指尖觸控就能辨認——這些都是他和團隊耗時三個月,走訪十所特殊教育學校後打磨出的細節。

“逸晨,教育局官微那邊剛發來訊息,‘我的校服故事’視訊審核過了,今晚八點準時發布。”團隊成員林溪抱著膝上型電腦走過來,螢幕上是視訊的最終剪輯版,畫麵裡,星語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正笑著展示新校服。江逸晨停下手中的馬克筆,指尖在鍵盤上輕點,重新看了遍視訊:鏡頭先是掃過孩子們以往穿校服的窘境——有孩子因為袖口太窄,需要老師幫忙才能把胳膊伸進去;有孩子穿著不合身的褲子,跑動時褲腳總往下掉;還有視障孩子摸不到校徽位置,隻能反複詢問身邊同學。隨後畫麵一轉,孩子們換上新設計的校服,動作麻利地扣上魔術貼,拉起隱形拉鏈,視障孩子用指尖輕輕觸碰胸前的凸起校徽,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

“這段采訪一定要保留。”江逸晨指著視訊裡的一個片段,畫麵中,坐在輪椅上的男孩陳諾轉動著輪椅,展示校服背後的反光條,“之前穿舊校服,每次放學過馬路,媽媽都要在我背後貼反光貼,現在校服自帶反光條,再也不用貼啦!”男孩說話時眼睛亮晶晶的,鏡頭拉近,能看到他校服褲腳的拉鏈拉到膝蓋處,剛好露出裡麵的矯形支架,“而且這個拉鏈特彆方便,我自己就能拉,不用麻煩老師。”

林溪點點頭:“放心吧,這段我們反複剪了好幾遍,就怕錯過孩子的表情。對了,之前網上那些質疑聲,你說視訊發布後會不會有好轉?”江逸晨想起上個月剛公佈校服設計方案時,網上的爭議——有人說“專門給特殊學生設計校服,是在刻意強調他們的不同”,還有人質疑“增加這麼多設計細節,成本肯定很高,學校未必會買”。當時他沒急著反駁,隻是帶著團隊去學校,把設計過程拍下來,把孩子們的真實反饋錄下來,“真相不用辯解,讓孩子們自己說就好。”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溫水,“你看視訊裡那個叫林曉的女孩,她有聽力障礙,之前穿舊校服,每次上體育課都要把校服外套脫了,因為袖子太長,影響她打手語。現在新校服的袖子能調節長度,她體育課也能穿著校服打手語,不用再脫外套了。這些細節,不是我們說有多好,是孩子們真的用得上。”

晚上七點五十分,江逸晨坐在電腦前,重新整理著教育局官微的頁麵。工作室裡很安靜,隻有鍵盤敲擊聲和滑鼠點選聲。八點整,“我的校服故事”視訊準時發布,標題下方寫著“特殊學生的校服,不是‘特殊’,是‘適合’”。江逸晨點開視訊,看著進度條一點點往前走,評論區開始慢慢出現留言:“原來之前的校服對他們來說這麼不方便”“這個魔術貼設計太貼心了,我家孩子有腦癱,穿衣服特彆費勁,要是學校也能有這種校服就好了”“之前還覺得專門設計沒必要,現在看孩子的笑臉,才知道是我想錯了”。

九點半,林溪突然大喊:“逸晨!播放量破五萬了!評論區全是正麵反饋!”江逸晨趕緊重新整理頁麵,播放量數字還在不斷跳動,評論已經超過兩千條——有家長詢問哪裡能買到這種校服,有學校老師留言想瞭解合作細節,還有網友分享自己身邊特殊學生的穿衣困境,希望能推廣這種設計。“你看這條評論,”林溪指著螢幕,“市第三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說,他們學校之前也想定製適合學生的校服,可找不到合適的設計團隊,現在看到視訊,想跟我們聯係。”

江逸晨的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三個月前,第一次去星語學校調研時,校長跟他說的話:“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同情式’的設計,他們需要的是‘適配’的設計,是能讓他們像普通孩子一樣,自主、方便地生活的設計。”當時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讓孩子們滿意的校服。現在看著視訊裡孩子們的笑臉,看著評論區的認可,他知道,自己做到了。

第二天早上,江逸晨剛到工作室,就接到了教育局的電話。電話裡,工作人員的語氣很激動:“逸晨,‘我的校服故事’視訊播放量一夜破十萬了!現在有兩所學校已經提交了校服訂購申請,還有五所學校在諮詢合作細節!”掛了電話,江逸晨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團隊成員,工作室裡瞬間響起歡呼聲。“我就說這個視訊能行!”林溪拿著訂單影印件,跑到江逸晨麵前,“你看,這是陽光小學和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的訂單,陽光小學還特彆備注,要為學校裡的八個特殊學生定製專屬尺碼。”

江逸晨接過訂單,指尖輕輕撫摸著紙上的字跡,心裡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穿衣服總是比彆的孩子慢,每次體育課,他都要提前十分鐘去更衣室,在老師的幫助下換運動服。那時候他就想,要是有一件自己能輕鬆穿脫的衣服就好了。現在,他終於能用自己的設計,幫助和他一樣的孩子。“以後我們還要設計更多‘適合所有人’的衣服。”江逸晨把訂單放在設計台上,對著團隊成員說,“不隻是校服,還有日常穿的衣服、運動服,甚至是羽絨服,我們都要考慮到特殊學生的需求。比如冬天的羽絨服,我們可以設計成側開襟,方便坐輪椅的孩子穿;運動服的麵料可以選更有彈性的,適合有肢體障礙的孩子活動。”

團隊成員紛紛點頭,林溪拿出筆記本,開始記錄大家的想法:“我覺得可以做一個調研問卷,發給各個學校,收集孩子們的具體需求,比如有沒有孩子對某些麵料過敏,有沒有孩子需要特殊的口袋來放輔助工具。”“還有尺碼問題,特殊學生的體型差異比較大,我們不能隻按常規尺碼生產,得為每個孩子單獨測量尺寸。”“對了,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可拆卸的配件,比如校服上的校徽,既能固定在衣服上,也能取下來,方便孩子們清洗。”

就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快遞員敲響了工作室的門,遞過來一個信封。江逸晨接過信封,看到上麵印著“市殘疾人聯合會”的字樣,心裡忽然想起上個月提交的留隊申請——他之前加入了市殘疾人誌願服務隊,因為工作忙碌,申請了留隊,想繼續為特殊群體服務。他拆開信封,裡麵是一張留隊申請通過書,上麵寫著:“江逸晨同誌,經審核,你的留隊申請已通過,希望你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特殊群體提供更多幫助。”

江逸晨拿著通過書,眼眶有些濕潤。他想起小時候,誌願服務隊的叔叔阿姨經常來看他,給她帶適合他穿的衣服,教他畫畫。那時候他就想,等長大了,也要像他們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現在,他不僅能用設計幫助孩子們,還能以誌願者的身份,為更多特殊群體服務。“我想,用另一種方式守護需要幫助的人。”江逸晨輕聲說,這句話不僅是對自己說的,也是對團隊成員說的,“我們的設計,是一種守護;我們的誌願服務,也是一種守護。以後,我們要把這兩種守護結合起來,不僅要做出適合孩子們的衣服,還要走進更多學校、更多家庭,瞭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幫助。”

下午,江逸晨帶著團隊成員去了星語學校,把校服訂購的好訊息告訴了孩子們。陳諾拉著江逸晨的手,興奮地說:“江老師,是不是很快我們就能穿上新校服了?我想穿著新校服參加下個月的運動會!”江逸晨點點頭:“放心吧,我們會儘快生產,保證讓你們在運動會前穿上新校服。”林曉則用手語比劃著,告訴江逸晨,她想在新校服上繡上自己喜歡的小兔子圖案。江逸晨笑著說:“沒問題,我們可以為你單獨設計一個小兔子刺繡,繡在校服的袖口上。”

孩子們圍在江逸晨身邊,嘰嘰喳喳地說著自己對新校服的期待,有的孩子希望校服有更多顏色,有的孩子希望校服上有口袋能放自己的小玩具,還有的孩子希望校服的帽子能拆卸,方便他們戴輔助器具。江逸晨一一記下孩子們的想法,心裡暗暗計劃,下次設計校服時,一定要把這些想法都融入進去。

離開學校時,夕陽已經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橘紅色。江逸晨坐在車裡,看著窗外掠過的街景,想起視訊裡孩子們說的那句話:“這校服不是‘特殊’,是‘適合我’。”他忽然明白,所謂的“真相”,就是看到每個人的不同需求,用真誠和專業,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幫助。就像這些校服,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複雜的設計,卻因為貼合孩子們的需求,成為了他們最喜愛的衣服。

回到工作室,江逸晨開啟電腦,在設計軟體上新建了一個資料夾,命名為“適合所有人的衣服”。他點開資料夾,新建了一個文件,開始寫下自己的計劃:第一階段,完成陽光小學和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的校服生產,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穿上合身的校服;第二階段,開展調研,收集更多特殊學生的需求,設計日常穿的衣服和運動服;第三階段,聯合市殘疾人聯合會,開展“適配服裝進家庭”活動,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費的服裝定製服務。

林溪走進工作室,看到江逸晨在寫計劃,笑著說:“看來你已經有新目標了?”江逸晨點點頭:“是啊,視訊的播放量和訂單隻是開始,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現在很多特殊學生的衣服都是家長在網上買的,要麼尺碼不合適,要麼設計不方便,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不用再費心找衣服,能輕鬆買到適合自己的衣服。”

林溪在江逸晨身邊坐下,看著電腦螢幕上的計劃,說:“我覺得我們還可以和服裝廠合作,建立一條專門的‘適配服裝’生產線,這樣就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讓更多學校和家庭能負擔得起。”江逸晨眼前一亮:“這個想法好!我們可以找一些有社會責任的服裝廠,跟他們談合作,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推廣‘適配設計’的理念,讓更多人關注特殊群體的需求。”

接下來的幾天,江逸晨和團隊成員忙著對接服裝廠,製定校服生產計劃,同時還在整理調研問卷,準備發給各個學校。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是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們的。

一週後,陽光小學的校長打來電話,說學校裡的特殊學生家長聽說要定製新校服,都特彆開心,還有家長主動提出要幫忙宣傳,讓更多學校瞭解這種適配校服。江逸晨笑著說:“謝謝校長的支援,我們會儘快把校服生產出來,不耽誤孩子們穿。”掛了電話,林溪拿著一份新的訂單走進來:“逸晨,又有三所學校提交了訂購申請,其中還有一所普通小學,說學校裡有幾個特殊學生,想為他們定製專屬校服。”

江逸晨接過訂單,心裡充滿了成就感。他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陽光,想起留隊申請通過書上的那句話:“為特殊群體提供更多幫助。”他知道,這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使命。未來,他會帶著團隊,繼續在設計的道路上前行,用自己的專業,為更多特殊群體設計出“適合”的衣服,用另一種方式,守護他們的成長。

晚上,江逸晨再次開啟教育局官微,檢視“我的校服故事”視訊的播放量——已經突破十五萬了,評論區還有新的留言:“希望這種適配校服能在全國推廣,讓更多特殊學生受益”“為江逸晨團隊點讚,你們的設計充滿了愛”“我是一名特教老師,看到孩子們穿上合適的校服,真的很開心,謝謝你們”。

江逸晨關掉電腦,坐在沙發上,拿起桌上的留隊申請通過書,輕輕撫摸著上麵的字跡。他想起小時候的夢想,想起團隊成員的努力,想起孩子們的笑臉,心裡忽然充滿了力量。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但隻要他堅持初心,帶著這份愛和責任走下去,就一定能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來溫暖和希望。

就像視訊裡的孩子們說的那樣,好的設計,不是“特殊”,是“適合”;好的守護,不是“同情”,是“理解”。江逸晨和他的團隊,用設計詮釋著理解,用行動踐行著守護,而那些藏在細節裡的愛,終會像陽光一樣,照亮每個特殊孩子的成長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