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掌心的刺 > 第387章 寒冬裡的暖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掌心的刺 第387章 寒冬裡的暖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臘月的風裹著碎雪,敲打著星光基金辦公室的玻璃窗,發出細碎的聲響。林晚星坐在辦公桌前,指尖劃過電腦螢幕上的財務報表,眉頭擰成了一道深痕。報表上的紅色數字像一根細針,紮得她心口發緊——合作了三年的企業突然撤資,導致基金下一季度的“女童助學計劃”出現近20萬元的缺口,要是月底前湊不齊這筆錢,偏遠山區那120個等著開春上學的女孩,可能就要麵臨輟學的風險。

59歲的林晚星頭發已經染了霜白,卻依舊習慣把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穿著熨燙平整的深色西裝。她做公益十年,從最初在社羣幫困境兒童輔導作業,到後來成立“星光基金”專門資助女童上學,見過太多孩子因為沒錢讀書而黯淡的眼神。這十年裡,她熬過資金短缺的難關,也應對過質疑的聲音,可這一次,臨近年關,企業撤資來得突然,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林老師,這是今天收到的捐贈明細,隻有兩千三百塊。”助理小陳把一張列印紙放在桌上,聲音裡帶著擔憂,“離20萬還差得遠,要是實在不行,咱們要不要先暫停幾個偏遠地區的資助名額?”

林晚星搖搖頭,手指輕輕摩挲著報表上“山區女童名單”那欄,每個名字後麵都跟著孩子的年齡和學校:“不能停,那些孩子等著這筆錢交學費、買課本,咱們停了,她們可能就再也回不去課堂了。”她抬頭看向窗外,雪花又大了些,落在光禿禿的樹枝上,很快積了薄薄一層,“再想想辦法,咱們試試線上眾籌吧,雖然不一定能籌到多少,但總能多一點希望。”

當天晚上,林晚星在星光基金的官方公眾號上發布了眾籌推文。她沒有寫華麗的辭藻,隻是把山區女孩們的照片——在破舊教室裡寫字的、背著柴火走山路的、捧著舊課本笑的——一張張貼上去,再配上簡單的文字:“這個冬天,我們需要20萬元,幫120個山區女孩留住上學的機會。哪怕是1元、10元,都是她們的希望。”

推文發出去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林晚星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心裡沒抱太大希望。她知道,現線上上眾籌太多,很多人已經沒了當初的熱情,更何況是臨近年關,大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未必會留意到這則推文。她關掉電腦,準備洗漱休息,手機卻突然震動了一下,是大女兒江念初發來的訊息:“媽,基金的眾籌我看到了,您彆著急,我來想想辦法。”

江念初今年31歲,此刻就在龍華中學的教師宿舍裡——她去年剛從教育機構轉到龍華中學任教,現在是高二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學校裡不少從山區來的寄宿生,其中6個女孩正是星光基金的資助物件。看到母親的推文,她立刻翻開手機通訊錄,給同年級的幾位老師發了訊息,又在班級家長群裡簡單說明瞭情況,隨後召集了一場臨時線上會議。

“咱們學校這6個受助女孩,去年冬天還穿著單鞋上課,是基金給她們寄了羽絨服和棉鞋。現在基金遇到難處,咱們不能不管。”江念初的聲音透過螢幕傳得格外清晰,“我想讓這幾個孩子錄段‘感謝視訊’,說說基金對她們的幫助,再發到學校的官方視訊號上;咱們老師也帶頭捐筆款,再發動家長和其他年級的師生一起轉發眾籌連結,總能聚起點力量。”

老師們紛紛響應,有老師提議聯係學校德育處,把眾籌活動納入“冬日暖心行動”;還有老師說要帶著學生寫倡議書,貼在學校的公告欄裡。第二天一早,江念初趁著早讀課間隙,把6個受助女孩叫到辦公室。16歲的劉思雨來自雲南山區,去年因為父親生病,差點退學,是星光基金幫她繳了學費和住宿費。聽說要錄視訊幫基金籌款,她紅著眼圈說:“江老師,我一定要好好說,讓更多人知道基金的好。”

視訊裡,劉思雨舉著自己的成績單,聲音帶著哽咽卻格外堅定:“謝謝星光基金,要是沒有你們,我現在已經在山裡打工了。我這次考了年級前50名,以後要考師範大學,回去當老師,幫更多像我一樣的女孩。”其他幾個女孩也輪流說著心裡話,有的展示基金寄來的書本,有的說起自己的大學夢。江念初把視訊剪輯好,加上“龍華中學師生助力星光基金”的標題,發到了學校視訊號上。不到半天,播放量就破了5千,不少家長和校友留言捐款,還有其他學校的老師主動來要眾籌連結,說要幫著轉發。

幾乎是同一時間,在龍華中學小學部任教的小女兒江念熙,也看到了母親的眾籌推文。25歲的江念熙是三年級的美術老師,也是學校“公益繪畫社”的指導老師。她拿著手機跑進繪畫社活動室,把眾籌推文投影在螢幕上,對著三十多個社員說:“咱們發起‘一元捐
畫作義賣’吧!每個人捐1元,再畫一幅‘我的讀書夢’主題畫,週末拿到學校附近的廣場義賣,賣的錢都捐給基金。”

孩子們瞬間沸騰起來,有的立刻掏出零花錢放進捐款箱,有的拿起畫筆就開始構思。五年級的周子墨畫了個小女孩坐在教室裡,窗外是大山,旁邊寫著“希望大山裡的姐姐都能讀書”;三年級的林樂樂畫了一群孩子手拉手,頭頂有顆閃亮的星星,標注“星光照亮讀書路”。江念熙把孩子們的畫作拍成照片,配上眾籌連結發朋友圈,還聯係了學校附近的書店,爭取到了義賣場地。週末兩天,孩子們頂著寒風守在義賣攤前,不少路人被稚嫩的畫作和溫暖的初衷打動,有的買畫,有的直接捐款,兩天下來竟籌了8600多元。

江念熙把捐款明細和孩子們的畫作照片發給母親,還特意拍了段孩子們鞠躬感謝路人的視訊:“媽,您看,這麼多好心人幫咱們,咱們肯定能籌夠錢!”林晚星看著視訊裡凍得鼻尖發紅卻笑得燦爛的孩子,眼眶發熱,回複道:“熙熙,謝謝你們,這些孩子也是星光基金的小希望啊。”

而此時,在深圳武警第一支隊的訓練場上,二兒子江逸晨正帶著新兵進行戰術訓練。25歲的他入伍三年,如今是支隊的戰術教官,一身迷彩服被汗水浸得有些發深,臉上卻透著軍人的乾練。訓練間隙,他掏出手機看家裡的微信群,看到母親發的眾籌推文和姐姐們的行動,心裡立刻有了主意。

他找到支隊政治處的乾事,把星光基金的情況和山區女孩的困境細細說明:“乾事,這些女孩要是沒學上,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咱們能不能在支隊裡發起個‘軍營暖心捐’,再讓我錄段視訊,發在支隊的新媒體賬號上,帶動更多戰友關注?”乾事很支援,立刻幫忙協調,把眾籌活動納入支隊“愛民助民”計劃。

當天下午,江逸晨利用午休時間錄了視訊。鏡頭前,他穿著筆挺的常服,胸前的軍功章格外顯眼:“戰友們,星光基金在幫120個山區女孩籌學費,她們的讀書夢,需要咱們伸把手。哪怕捐50元、100元,都是在幫她們留住希望。”視訊發到支隊賬號上後,戰友們紛紛響應,有的捐出半個月的津貼,有的還聯係家人一起捐款。江逸晨自己也把剛發的“優秀教官”獎金3000元,加上這幾個月攢的5000元津貼,一起轉到了星光基金的賬戶上。

林晚星收到銀行提醒時,看著轉賬備注裡的“深圳武警第一支隊江逸晨”,眼淚瞬間掉了下來。她撥通兒子的電話,剛開口就帶了哭腔:“逸晨,你在部隊省吃儉用的,怎麼捐這麼多?”

“媽,我在部隊啥也不缺,這些錢能幫女孩們上學,比啥都值。”江逸晨的聲音透過電話傳來,帶著軍人的沉穩,“支隊裡已經捐了4萬多了,政委還說要跟基金建立長期合作,以後每年都幫著籌筆助學款。等我下次休假,就回龍華中學,給念初姐和念熙妹學校的學生上堂國防課,再跟孩子們說說山區女孩的事,讓更多人幫她們。”

掛了電話,林晚星走到窗邊,看著窗外的雪花,心裡卻像燒著團炭火。江念初在龍華中學發動師生籌款,江念熙帶著孩子義賣畫作,江逸晨在武警支隊組織捐款,還有那些素不相識的網友、家長、戰友……這些力量像一束束光,把寒冬照得格外暖。

眾籌上線的第三天下午,林晚星重新整理後台時,資料突然跳到了“元”——剛好超過20萬元的目標!她激動得手都在抖,趕緊截圖發到家裡群裡,發訊息:“謝謝你們,我的孩子們,謝謝所有幫忙的人!寒冬裡有你們,就不冷了!”

江念初在課間看到訊息,立刻跑到教室跟學生們分享:“咱們成功了!基金能幫山區女孩上學了!”教室裡瞬間響起掌聲,劉思雨激動得哭了出來。江念熙則抱著捐款箱衝進繪畫社,跟孩子們擊掌慶祝:“咱們的畫和捐款幫上大忙啦!”江逸晨是在晚點名後看到的,他站在營區操場上,給母親回了條訊息:“媽,以後有需要,我和戰友們隨時上!”

當天晚上,林晚星給山區的校長們一一打電話。貴州的王校長說:“林老師,我剛把好訊息告訴孩子們,她們都在教室裡蹦著哭呢!”雲南的李校長笑著說:“我已經跟文具店訂了課本,開春就能按時上課!”掛了電話,林晚星翻開相簿,裡麵全是山區女孩的照片,她輕輕摸著照片,在心裡說:“孩子們,你們的讀書夢,我們守住了。”

眾籌結束後,江念初帶著龍華中學的老師和學生代表,把師生捐的6萬多元送到基金辦公室;江念熙和繪畫社的孩子也抱來義賣籌的錢,還帶來了沒賣完的畫作,說要寄給山區女孩;江逸晨則托戰友家屬買了200支鋼筆,每支都刻上“星光”,寄到基金——他說,要讓每個女孩都有支像樣的筆,寫自己的未來。

辦公室裡,大家忙得熱火朝天。江念初整理捐贈明細,江念熙打包畫作和鋼筆,林晚星給大家泡熱茶。窗外的雪還沒化,屋裡卻滿是暖意。有老師笑著說:“林老師,您這一家人太厲害了,龍華中學和武警部隊都動起來了,這纔是真正的‘眾人拾柴火焰高’!”

林晚星笑著搖頭:“不是我一家人,是所有好心人。龍華中學的師生、武警支隊的戰友、街頭買畫的路人……這些人都是星光,聚在一起就能照亮孩子們的路。”

臘月的最後幾天,天氣漸漸轉暖。江念初和江念熙陪著母親去超市買年貨,路上,江念初說:“媽,明年咱們跟龍華中學和武警第一支隊搞個‘助學共建’,讓學生跟山區女孩結對子,讓戰友們去學校講國防課,把這份溫暖一直傳下去。”江念熙也點頭:“我還要帶繪畫社的孩子去山區,給女孩們上美術課,教她們畫自己的夢想!”

林晚星看著兩個女兒的笑臉,又想起電話裡兒子堅定的聲音,心裡滿是期待。她抬頭看向天空,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落在龍華中學的教學樓頂,也落在遠處武警支隊的營區裡。她知道,寒冬總會過去,春天總會到來;而那些被星光點亮的女孩,一定會在春天裡帶著希望出發,走向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

這份彙聚了校園、軍營和無數普通人的暖意,像冬日裡的暖陽,不僅守住了120個女孩的讀書夢,更讓愛與責任在寒冬裡紮了根——往後的日子,這些根會慢慢發芽,長出更多溫暖的枝丫,幫更多女孩撐起一片天。這,就是林晚星堅持十年公益最想看到的模樣,也是所有好心人共同的期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