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掌心的刺 > 第481章 守護與教育的龍華之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掌心的刺 第481章 守護與教育的龍華之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深圳特警第一支隊的訓練場上,正午的陽光毒辣得能炙烤出人影,地麵被曬得發燙,連空氣都帶著灼熱的觸感,吸一口都覺得喉嚨發緊。剛結束一場高強度反劫持演練,39歲的江逸晨和48歲的周航摘下單警頭盔,額前的汗水順著下頜線成串滴落,砸在滾燙的水泥地上,瞬間蒸發成一縷白煙,留下轉瞬即逝的濕痕。兩人靠在訓練器械旁,厚重的戰術背心還沒來得及脫下,後背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印出深淺不一的鹽漬痕跡,緊貼著脊背,帶來黏膩的不適感。江逸晨是江家二兒子,周航則是他的三妹夫——江家三女兒江念熙的丈夫,兩人不僅是血脈相連的至親,更是並肩作戰多年、能托付後背的戰友,默契早已融入骨髓,一個眼神便能讀懂彼此的心思。

“剛纔跟家屬院打了電話,暖暖說幼兒園下週末要開親子運動會,非纏著讓我去當裁判,還說彆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陪,就她沒有。”江逸晨擰開水壺,猛灌了幾口涼白開,喉結滾動間,語氣裡滿是難以掩飾的虧欠與無奈,“可隊裡通知下週要去跨區執行拉動任務,根本抽不開身。爸媽帶著四個孩子在家屬院,雖說離得近,但我這當爹的,一年到頭也陪不了暖暖和景郉幾次,連景郉兩年前第一次喊‘爸爸’,我都是在電話裡聽蘇曉說的,連抱抱他的機會都沒有。”他口中的爸媽,是76歲的江哲和73歲的林晚星,73歲的林晚星是退休的初中語文老師,執教四十餘年,桃李滿天下,教學經驗豐富,說話做事都帶著幾分書卷氣;76歲的江哲則是早年創辦過教育機構的資深教育人,眼光獨到,深耕教育領域大半輩子,對教育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老兩口本該安享晚年,卻因為江逸晨和蘇曉、江念熙和周航工作忙碌,蘇曉的父母遠在老家身體不便,周航的父母定居廣州不願奔波,便主動承擔起幫襯帶娃的責任,特意從龍華趕來部隊家屬院隨軍。四個孫輩——8歲的江暖暖、3歲3個月的江景郉、8歲半的周庭蕭、3歲的周清禾,幾乎都是他們一手帶大,吃喝拉撒、啟蒙教育,全靠老兩口操勞。江逸晨頓了頓,抬頭看向龍華的方向,眼神裡滿是悵然與期盼,“大姐和姐夫也不容易,啟星學校的事本來就忙得腳不沾地,還總惦記著爸媽和孩子們,每隔幾周就從龍華開車跑過來探望,來回兩百多公裡,光路上就要耗兩個多小時,油錢路費不說,人也折騰得夠嗆。”

江逸晨說的大姐,是45歲的江念初,江家大女兒,如今是龍華啟星學校的核心創始人之一。她性格堅韌,懷揣著“無差彆教育”的理想,傾注多年心血創辦了這所特色學校,打破性彆刻板印象,倡導平等包容,口碑在龍華乃至深圳都小有名氣;大姐夫陳嶼,48歲,比江念初大三歲,是位頗有才華的建築設計師,啟星學校裡備受孩子們喜愛的“彩虹教室”和踐行平等理唸的“無差彆空間”,都出自他的巧思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融入了對孩子天性的尊重。夫妻倆育有三個孩子:大兒子陳誌鵬今年19歲,剛參加完高考,正在家焦急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每天抱著手機重新整理官網,生怕錯過訊息;小雙胞胎女兒陳語安和陳語寧今年13歲,剛小學畢業,即將踏入初中校園,對青春期的新生活充滿憧憬,姐妹倆總纏著江念初問啟星學校的初中部好不好。

周航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手機螢幕,上麵是一張全家福,他和妻子江念熙並肩站著,身邊圍著76歲的嶽父江哲、73歲的嶽母林晚星,還有他們8歲半的大兒子周庭蕭和3歲的小女兒周清禾。照片裡,兩位老人鬢角的白發又添了幾分,笑容裡卻藏著掩不住的牽掛與疲憊。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本地人,周航自小在嶺南的煙火氣裡長大,早茶的香氣、老巷的吆喝聲、珠江邊的晚風,都是刻在骨子裡的記憶。可成家後跟著部隊輾轉各地,不僅沒能讓父母前來隨軍,連自己回廣州探望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每次回去也隻能匆匆停留一兩天。“你還有爸媽在身邊搭把手,能幫著照看孩子,我爸媽一直在廣州老家獨居,年紀也大了,身體不算太好,想見一麵都難。”他的聲音低沉了些,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酸澀與愧疚,“上次我媽突發急性腸胃炎,疼得站不起來,還是鄰居發現後幫忙送的醫院,等我連夜趕回去的時候,她都已經出院回家休養了,連瓶水都沒給她倒過。我這做兒子的,連床前儘孝都做不到,心裡實在不是滋味。蘇曉的爸媽也在老家,幫不上什麼忙,四個孩子全靠嶽父嶽母帶著,他倆年紀大了,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實在太辛苦了。”周航是江家三女婿,和39歲的江念熙結婚多年,兩人感情甚篤,江念熙如今是深圳市區一所重點小學的語文老師,教學能力十分突出,溫柔又有耐心,深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多次獲得市區級教學獎項。

他抬頭看向江逸晨,眼中突然燃起一絲堅定的光芒,語氣擲地有聲:“逸晨,我想好了,跟你一起提交轉業申請,回龍華刑警隊。咱們在特警隊練了這麼多年,偵查、格鬥、應急處置的本事,到刑警隊照樣能用得上,不算荒廢。龍華離廣州近,開車不到兩小時就能回老家看我爸媽,比在深圳市區方便多了,也能多照應著嶽父嶽母,幫他們分擔點帶孩子的壓力,不用再像現在這樣有心無力。”

江逸晨聞言,猛地坐直身體,眼中瞬間亮了起來,彷彿被點燃了心中積壓已久的期盼,連日來的疲憊都消散了大半。這個想法在他心裡已經醞釀了很久,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說出口,如今被周航點破,隻覺得豁然開朗。他的妻子蘇曉,33歲,比他小六歲,是江家二兒媳婦,和江念熙讀同一所大學,如今也在市區那所重點小學教英語,兩人既是妯娌,又是工作上的夥伴,相處得親如姐妹,平時互相幫襯,分擔了不少壓力。“航子,你這話算是說到我心坎裡了!”江逸晨用力拍了拍周航的肩膀,語氣激動得有些顫抖,“我早就想回龍華了,既能接著乾守護平安的活兒,不辜負這麼多年的訓練,也能讓爸媽帶著孩子們回龍華生活,不用再擠在部隊家屬院的小房子裡。蘇曉的爸媽在老家,幫不上忙,我爸媽帶著四個孩子太吃力了,每天從早忙到晚,連坐下來歇會兒的時間都沒有。暖暖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明年就要升三年級了;景郉也3歲3個月了,正好準備送去幼兒園;庭蕭比暖暖大半歲,也該上二年級下學期;清禾和景郉差不多大,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在龍華上學,教育資源好,環境也更穩定,對孩子們的成長也有利。你是廣州本地人,以後逢年過節,咱們帶著全家一起回廣州看叔叔阿姨,平時你要是忙,我爸媽也能幫著照看庭蕭和清禾,一家人互相有個照應,再也不用像現在這樣聚少離多。”

兩人相視一笑,多年並肩作戰的默契讓他們無需多言,一個眼神便敲定了這個關乎未來的重大決定。當天晚上,訓練結束後,兩人回到宿舍,就著台燈昏黃的光線,一筆一劃地寫下了轉業申請。紙張上的每一個字,都寫得格外鄭重,承載著他們對家人的牽掛,對新事業的期盼,也藏著周航對廣州故土的深深眷戀,以及江逸晨對孩子們缺失陪伴的愧疚。

第二天一早,江逸晨和周航穿著筆挺的常服,胸前的警徽擦得鋥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兩人並肩走進了支隊領導辦公室。支隊長看著眼前這兩位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骨乾,臉上滿是不捨。他拿起桌上的兩份申請,逐字逐句地仔細看著,眉頭輕輕蹙起,眼神裡滿是惋惜。“你們倆是支隊的尖刀,多次參與重大任務,立過個人三等功,是咱們支隊的驕傲,也是年輕隊員們的榜樣。這些年,你們為支隊立下了不少功勞,我是真捨不得放你們走。”支隊長放下申請,目光在兩人身上停留了許久,語氣沉重地說。

“支隊長,我們知道您器重我們,也捨不得離開支隊這個大家庭,捨不得並肩作戰的兄弟們。這些年,在支隊的培養下,我們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這份情誼我們永遠不會忘。”江逸晨挺直腰板,語氣誠懇而堅定,“但父母年紀越來越大,76歲的我爸江哲,73歲的我媽林晚星——我媽是退休的初中老師,我爸早年開教育機構,他們特意來隨軍幫我們帶四個孩子,每天忙得團團轉,實在辛苦,也需要人多照看。蘇曉的爸媽和周航的爸媽都在老家,幫不上忙,孩子們也到了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暖暖總問我為什麼不能像彆的爸爸一樣接送她上學、參加親子活動,景郉連爸爸都喊得不熟練,我心裡實在愧疚。而且龍華分局刑警隊正在招錄轉業軍人,我們想把在特警隊學到的本事,用在守護家鄉平安上,也算是換個戰場繼續發光發熱,為家鄉做點貢獻。”

周航補充道:“我是廣州本地人,爸媽一直在老家獨居,年紀大了身邊沒人照顧,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沒人知道,實在讓人放心不下。回龍華後離他們近,能常回去儘孝,也能讓他們多見見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我愛人江念熙,還有我二嫂蘇曉,她們倆都在市區小學教書,每天上下班通勤就要兩個多小時,遇上堵車更久,回到家還要照顧孩子、做家務,太辛苦了。我和逸晨平時訓練執勤忙,根本顧不上家,四個孩子全靠嶽父嶽母拉扯,老兩口年紀大了,身體也吃不消。回龍華後,她們上班近了,也能更安穩地工作,照顧老人孩子也更方便。我們已經和龍華分局初步溝通過,他們對我們的專業能力很認可,也願意給我們機會從基層民警做起。我們保證,到了新的崗位上,一定不會辜負支隊的培養,繼續保持特警的優良作風,守護好龍華的一方安寧,絕不給支隊丟臉。”

支隊長沉默了片刻,指尖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發出清脆的聲響,每一聲都像是敲在兩人的心上。他深知這兩個年輕人的性格,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輕易改變,更明白他們對家人的牽掛和責任,也理解他們的選擇。“你們的孝心和擔當,我理解,也佩服。自古忠孝難兩全,你們能在儘忠的同時,不忘儘孝,這份心很難得。”支隊長歎了口氣,拿起筆在申請上簽下了初步意見,“轉業申請我會按流程上報給上級部門,審批需要走正規程式,涉及多個部門核實、備案,估計得一個月左右纔能有結果。審批期間,你們的訓練和執勤任務不能落下,一定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給支隊、給兄弟們留下一個圓滿的收尾。”

“是!保證完成任務!”兩人齊聲應答,聲音洪亮,響徹辦公室,隨後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轉身走出了辦公室。陽光透過走廊的窗戶灑在他們身上,警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他們通往龍華的歸鄉之路,也照亮了周航重返廣州故土附近的殷切期盼,以及江逸晨對闔家團聚的渴望。

訊息很快傳到了部隊家屬院。江逸晨的父母江哲和林晚星正在院子裡帶著四個孩子玩耍,8歲的江暖暖和8歲半的周庭蕭在追逐嬉戲,兩人你追我趕,笑聲清脆;3歲3個月的江景郉和3歲的周清禾則拉著林晚星的衣角,纏著她講童話故事,小臉上滿是期待。接到兒子的電話後,老兩口當即紅了眼眶,臉上滿是激動與欣慰,連日來的疲憊彷彿瞬間消散了。“太好了!終於能回龍華了!”76歲的江哲,這位早年創辦過教育機構的資深教育人,此刻也難掩內心的激動,聲音都帶著一絲顫抖,“雖說要等一個月審批,但隻要有盼頭就好。暖暖明年要上小學三年級,庭蕭比她大半歲,正好一起升三年級,語安和語寧要上初中,正好去龍華找個好學校景郉和清禾也三歲多了,正好準備送去幼兒園。在龍華上學,教育資源好,環境也更穩定,對孩子們的未來好。我們也不用再在這裡辛苦帶四個孩子,回龍華能和念初他們團聚,互相有個照應,也能讓孩子們多和表哥表姐們一起玩,熱鬨。航子是廣州本地人,以後咱們還能跟著他去廣州逛逛,嘗嘗那邊的早茶呢。”江哲這輩子深耕教育領域,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女平安、家庭和睦,孩子們能接受好的教育,如今能一家團聚,還能讓孫輩們在龍華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對他來說便是雙倍的幸福。

73歲的林晚星忙著安撫身邊的孩子們,這位退休的初中語文老師,說話帶著幾分書卷氣,嘴角噙著溫柔的笑意,嘴裡唸叨著:“一個月也不算久,正好趁這段時間把該收拾的東西都整理好。孩子們的衣服、玩具、繪本,還有咱們的生活用品,都得好好歸置歸置。我教了一輩子初中語文,早就想回龍華,說不定還能給念初的啟星學校搭把手,也能幫語安和語寧輔導輔導語文,她們倆馬上就要上初中了,語文基礎很重要,打好底子以後學習才輕鬆。部隊家屬院雖好,但房子太小,四個孩子擠在一起,連跑跳的地方都沒有,平時想讓他們在院子裡玩會兒都怕吵到鄰居。回去了,我就能給孩子們做愛吃的菜,換著花樣給他們補充營養,也不用再麻煩念初總跑過來探望了,省得她來回折騰。航子爸媽在廣州,以後咱們兩家人也能常來往,互相走動走動,孩子們也能多認識些親人。蘇曉的爸媽在老家,以後咱們多幫襯著點蘇曉和逸晨,讓他們能安心工作,不用總惦記著家裡。”林晚星一輩子教書育人、勤儉持家,把三個兒女拉扯大,如今又幫著帶四個孫輩,毫無怨言,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兒女們生活順遂,孫輩們健康成長。

江暖暖聽到“回龍華”三個字,立刻停下腳步,跑到江哲身邊,仰著小臉,眼睛亮晶晶地問:“爺爺,回龍華是不是就能見到大姑和陳誌鵬哥哥、語安語寧姐姐了?我還想看看大姑父設計的彩虹教室,是不是真的有好多彩虹呀?語安姐姐說,彩虹教室裡有好多好多繪本,還有可以躺著看書的小沙發,是真的嗎?”

周庭蕭也湊了過來,推了推鼻梁上的小眼鏡,一臉認真地問:“外公,龍華的小學好不好呀?有沒有足球場?我想踢足球,我們班同學都說我踢得好,我想進學校的足球隊。還有,龍華的小學作業多不多呀?我媽媽總說我寫作業太慢,要是作業少點,我就能多踢會兒球了。”

江哲笑著抱起江景郉,摸了摸周庭蕭的頭,耐心地回答:“當然能見到大姑他們了,陳誌鵬哥哥、語安和語寧姐姐都盼著跟你們一起玩呢。彩虹教室可漂亮了,有好多顏色,就像真的彩虹一樣,裡麵有好多繪本,還有可以躺著看書的小沙發,以後你們就能在裡麵看書、玩遊戲了。龍華的小學都很好,教學質量高,環境也優美,肯定有足球場,讓你爸爸和周叔叔帶你去踢,說不定還能進足球隊呢。作業嘛,隻要你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就不會覺得多,還能有時間踢足球。等審批下來,我們就能回龍華,天天見到他們,還能讓奶奶教你們認字、背古詩呢,奶奶教語文可厲害了。”

小江景郉在江哲懷裡,似懂非懂地拍著小手,嘴裡嘟囔著:“姐姐……玩……”

小清禾則拉著林晚星的手,軟糯糯地說:“外婆,龍華有好吃的小蛋糕嗎?我想吃草莓味的小蛋糕,還有巧克力味的餅乾,媽媽說,隻有表現好的小朋友才能吃到。”

林晚星笑著點頭,溫柔地颳了刮她的小鼻子,輕聲說:“有呀,等咱們到了龍華,外婆給你做好多好多好吃的小蛋糕,還有你愛吃的草莓布丁、巧克力餅乾,隻要清禾乖乖聽話、好好吃飯,每天都能吃到。”

清禾立刻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認真:“清禾聽話……好好吃飯……”

而在家屬院的另一棟樓裡,江念熙和蘇曉的家裡,也正上演著相似的場景。39歲的江念熙和33歲的蘇曉剛下班回家,兩人都帶著一身疲憊,卻還是立刻投入到家務中。江暖暖和周庭蕭在書桌前寫作業,兩人坐在一起,偶爾互相請教題目;江景郉和周清禾則在客廳裡玩積木,小身影在地毯上爬來爬去,時不時發出清脆的笑聲。“剛才聽媽說,二哥和周航提交了轉業申請,要回龍華刑警隊,就是審批得等一個月。”江念熙一邊係圍裙準備晚飯,一邊回頭看向蘇曉,語氣裡帶著藏不住的心動,“咱們是不是也該趁這個時間,申請調回龍華小學教書?爸媽幫我們帶四個孩子,實在太辛苦了,76歲的爸早年開教育機構,操了一輩子心,現在還得跟著咱們受累;73歲的媽是退休初中老師,本該安享晚年,卻每天圍著孩子們的吃喝拉撒轉,早上天不亮就起來做早飯,晚上哄睡四個孩子都快十點了,連口熱飯都吃不安穩。我爸媽在廣州,平時也顧不上我們,蘇曉你的爸媽又在老家,身體不好,更是幫不上忙,咱們倆上班又忙,實在虧欠老人太多。”

蘇曉正在給孩子們削水果,聞言手上的動作一頓,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臉上的疲憊也消散了不少。她和江念熙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些年跟著部隊家屬院輾轉,早就盼著能有個穩定的落腳點,既能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能多陪陪辛苦的公婆。“我正有此意!”蘇曉壓低聲音,生怕打擾到寫作業的孩子們,“審批流程估計都得一個月左右,咱們現在提交申請,說不定能和二哥他們一起收到結果,到時候一家人就能一起回龍華,多好。我爸媽在老家總唸叨,想讓我們回龍華定居,說那裡熟人多、環境熟,孩子們也能有個安穩的成長環境。而且龍華小學的教學條件咱們都瞭解,口碑也好,暖暖和庭蕭轉過去,不僅能跟上進度,還能和語安、語寧互相照應。咱們倆一個教語文一個教英語,去了龍華小學也能發揮所長,把在市區學到的教學理念用在老家的孩子身上。再說,二哥和周航在龍華刑警隊,以後家裡有什麼事,也能有個照應,周航是廣州本地人,以後咱們回廣州看公婆、我回孃家看爸媽,都方便多了,孩子們也能多走走、多看看。”

兩人越說越覺得可行,晚飯時便把這個想法跟江逸晨和周航說了,立刻得到了兩個男人的全力支援。“你們能調回去最好,這樣既能就近照顧爸媽和孩子,也能減輕你們的通勤壓力。”江逸晨夾了一筷子菜給蘇曉,語氣裡滿是心疼,“你每天上下班通勤兩個多小時,早上六點多就得出門,晚上七點多纔到家,連陪暖暖的時間都少得可憐,我心裡一直過意不去。”周航也點點頭,附和道:“是啊,念熙你也是,上次因為堵車晚歸,庭蕭抱著你的腿哭,說想媽媽了,我看著都心疼。回龍華後,你們上班近,每天能多陪孩子一會兒,爸媽也能輕鬆點。”

說乾就乾,當天晚上哄睡孩子們後,江念熙和蘇曉就坐在書桌前,開始準備調動申請材料。她們在市區小學任教三年,教學成果顯著,江念熙的語文公開課多次獲得市區級獎項,蘇曉帶的英語班級平均分連續兩年位列年級第一,手裡的榮譽證書攢了厚厚的一摞。兩人仔細梳理著自己的教學經曆、獲獎情況,一筆一劃地撰寫申請報告,字裡行間都透著對龍華的嚮往和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忙到深夜才休息。

第二天一早,兩人帶著精心準備的申請材料,一起來到了市區小學的校長辦公室。校長看著眼前這兩位得力乾將,臉上滿是不捨。“念熙,蘇曉,你們倆是學校的骨乾力量,教學水平有目共睹,學生和家長們都很認可你們,現在突然提出調動,我是真捨不得放你們走。”校長歎了口氣,翻看著兩人的申請材料,語氣裡滿是惋惜,“龍華小學能有你們這樣的老師,是他們的福氣,卻是我們學校的損失啊。”

“校長,謝謝您這三年來的培養和照顧,我們也捨不得離開學校,捨不得這裡的孩子們。”江念熙語氣誠懇,眼中滿是感激,“我們之所以想調回龍華,主要是想照顧家人。76歲的公公江哲早年創辦過教育機構,73歲的婆婆林晚星是退休初中老師,年紀大了,還特意來隨軍幫我們帶四個孫輩,實在辛苦。我爸媽在廣州,蘇曉的爸媽在老家,都幫不上忙,我們倆上班通勤遠,照顧孩子也力不從心。孩子們也到了關鍵的學習階段,暖暖和庭蕭8歲多,馬上要上三年級,正是打基礎的時候,景郉和清禾3歲多,也該上幼兒園了,我們想讓他們在一個穩定的環境裡成長。回龍華以後,我們能更好地兼顧家庭和工作,也能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點貢獻。調動申請也需要上級審批,估計得一個月時間,我們保證,在這期間一定會站好最後一班崗,把手裡的工作妥善交接好,絕不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

蘇曉也補充道:“我們已經和龍華小學初步溝通過了,他們正好需要語文和英語老師,也願意接收我們。我們會把班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都整理好,交給接替我們的老師,確保教學工作平穩過渡。請校長放心,我們絕不會因為要調動就敷衍工作。”

校長看著兩人堅定的眼神,知道她們已經做好了決定,便不再挽留。“既然你們已經考慮清楚了,我也不攔著你們。”校長拿起筆,在申請材料上簽下了意見,“祝你們在龍華一切順利,以後常回來看看。”

走出校長辦公室,江念熙和蘇曉相視一笑,心中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她們拿出手機,給江念初發了條資訊:“大姐,我和蘇曉也提交了調回龍華小學的申請,審批估計得一個月,以後咱們就能天天見麵啦!周航是廣州本地人,以後咱們一家人還能組團去廣州吃早茶呢!爸媽也能回龍華享清福,媽是退休初中老師,爸開過教育機構,以後啟星學校有什麼需要,他們還能幫著出出主意呢!”

此時的啟星學校,45歲的江念初正和48歲的丈夫陳嶼在彩虹教室裡,和老師們一起規劃新學期的“無差彆職業體驗周”。啟星學校是江念初多年的心血,從最初的幾間教室、幾十個學生,到如今初具規模、口碑載道,每一步都離不開她的堅持和陳嶼的支援。陳嶼作為建築設計師,不僅設計了學校的整體佈局,還特意打造了“彩虹教室”——牆麵是柔和的漸變色,書架擺滿了各類繪本,角落有可供孩子們隨意坐臥的軟沙發,還有一個小小的舞台,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而“無差彆空間”則打破了傳統教室的界限,既有適合男生的科技角、運動區,也有適合女生的手工坊、閱讀角,更有讓所有孩子共同參與的合作區,踐行著“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尊重,每個夢想都值得被嗬護”的教育理念。

收到妹妹的資訊後,江念初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立刻把手機遞給陳嶼看:“你看!念熙和蘇曉也要回龍華了,去龍華小學教書,就是得等一個月審批!這下好了,咱們一家人就能在龍華團聚了,爸媽也不用再在部隊家屬院受累了!”

陳嶼接過手機看了一眼,也笑著點了點頭:“這可真是雙喜臨門!一個月的審批時間不算長,正好讓兩邊都做好準備。龍華小學離咱們啟星不遠,開車也就十分鐘路程,以後你們姐妹倆既能常見麵,教學上還能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等她們審批下來到崗了,我去幫龍華小學看看校園佈局,把咱們‘無差彆空間’的理念也融進去,讓兩個學校的孩子都能在包容、平等的環境裡成長。76歲的嶽父江哲開過教育機構,對教育管理可有經驗了,73歲的嶽母林晚星是退休初中老師,教學功底紮實,他倆的經驗可比我豐富多了,以後啟星學校有什麼事,還能多請教他們呢。周航是廣州本地人,以後咱們去廣州,也能有個地道的向導,嘗嘗正宗的廣式早茶、燒臘,多好。”

江念初點點頭,眼中滿是憧憬:“我還想和龍華小學搞聯動活動呢!比如一起舉辦性彆平等主題夏令營,組織兩校孩子一起製作‘平等樹’,讓孩子們把對平等的理解寫在樹葉上,貼滿整棵樹;還能一起開展辯論賽,讓孩子們圍繞‘職業沒有高低貴賤’‘男生女生都能做任何事’這樣的主題展開討論。而且二哥和周航在刑警隊,還能請他們來學校做安全講座,教孩子們如何自我保護、如何防範校園欺淩,這些都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媽是初中語文老師,說不定還能來學校給孩子們上幾節文學賞析課,講講古詩詞裡的故事,爸開過教育機構,也能給我們分享些辦學經驗,比如如何更好地和家長溝通、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媽做的點心那麼好吃,到時候可以搞個親子烘焙活動,讓孩子們跟著媽一起做點心,肯定特彆受歡迎。”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所有人都在有條不紊地為回龍華做著準備,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江逸晨和周航依舊堅守在特警崗位上,認真完成每一次訓練和執勤任務,把多年積累的實戰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隊裡的年輕隊員。江逸晨手把手地教年輕隊員格鬥技巧,周航則耐心講解偵查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置流程,兩人都想站好最後一班崗,給這段特警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周航還特意給廣州的爸媽寄去了深圳的特產——沙井生蠔、公明燒鵝,還有孩子們畫的畫,電話裡一遍遍說著轉業後的規劃:“爸、媽,等我到了龍華,每個月都回去看你們,到時候帶念熙和庭蕭、清禾一起回去,讓孩子們多陪陪你們。龍華離廣州近,開車不到兩小時就到了,以後你們想我們了,隨時都能過來住幾天。”電話那頭,周航的母親哽咽著答應:“好,好,我們等著你們,到時候給孩子們做他們愛吃的馬蹄糕、蝦餃皇。”

江念熙和蘇曉則在市區小學裡,忙著做工作交接。她們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薄弱環節都詳細記錄下來,整理成厚厚的學情分析報告,交給接替她們的老師。江念熙還把自己的教學課件、教案、課堂實錄都拷貝出來,分享給同事;蘇曉則利用課餘時間,帶著接替她的老師熟悉班級情況,介紹每個孩子的英語基礎和學習習慣,確保教學工作平穩過渡。

家屬院裡的老人們也沒閒著。江哲把早年創辦教育機構時的教案、管理手冊、招生方案一一整理出來,裝訂成冊,想著或許能給江念初的啟星學校用上。他還特意翻看了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素質教育相關的書籍,時不時給江念初打電話,分享自己的見解:“念初,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那時候不一樣了,更注重個性發展,你那個‘無差彆教育’的理念很好,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能一刀切。”

73歲的林晚星作為退休初中老師,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她認真梳理了初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從文言文翻譯到古詩詞鑒賞,從閱讀理解到作文寫作,都整理成了清晰的筆記,還準備了幾個趣味文學小課堂的方案——《古詩詞裡的春天》《成語故事新編》《課本裡的名人趣事》,打算回龍華後給啟星學校的孩子們露一手。她還特意跟著網上的教程學做廣式點心,馬蹄糕、蝦餃皇、叉燒包,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改進,隻為了以後去廣州看望周航父母時能拿出手,也能讓孩子們吃到正宗的廣式點心。

江念初和陳嶼也沒閒著,每隔一週就驅車趕往部隊家屬院探望。他們帶來了龍華的新鮮水果、特色小吃,還有陳誌鵬、陳語安、陳語寧給弟弟妹妹們買的玩具和繪本。19歲的陳誌鵬正在家焦急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每次視訊都不忘叮囑:“外公外婆,你們多注意身體,等我拿到錄取通知書,就去部隊家屬院看你們,帶暖暖、庭蕭他們去玩。”13歲的雙胞胎姐妹陳語安和陳語寧則給江暖暖、周庭蕭寫了信,信裡描述了啟星學校的彩虹教室、校園裡的小花園,還有初中部的有趣課程,讓兩個小家夥對龍華的生活更加嚮往。

陳嶼每次去,都會給孩子們帶些建築模型的零件,教江暖暖和周庭蕭組裝,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他還會和江哲探討啟星學校的擴建計劃,江哲結合自己創辦教育機構的經驗,給出了不少實用的建議:“校園擴建要考慮安全因素,尤其是消防通道和活動區域,還要注重環保,多用綠色材料,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林晚星則會和江念初探討語文教學的創新,從詩詞賞析到情境教學,聊得不亦樂乎,陳嶼在一旁聽著,也時不時補充幾句:“可以把語文課堂搬到戶外,比如在校園的小花園裡教孩子們讀描寫春天的古詩,讓孩子們親身感受詩句裡的意境,這樣記得更牢。”

一家人在忙碌的準備中,愈發期盼團聚後的日子,原本漫長的一個月,似乎也變得格外短暫。

這天下午,江逸晨正在訓練場上帶領隊員進行最後的戰術演練,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訓練服,但他的眼神依舊堅定。突然,手機震動起來,是支隊辦公室的電話。他心裡一動,快步走到場邊接起電話。“江逸晨同誌,你的轉業申請經上級部門審批通過,同意你轉業至龍華分局刑警隊,下週一可以前往報到!”電話裡傳來的訊息,讓江逸晨瞬間紅了眼眶,所有的辛苦和等待都有了回報。他立刻吹了聲哨子暫停訓練,對著隊員們高聲喊道:“兄弟們,我轉業審批過了,下週就要回龍華了!”隊員們紛紛圍上來道賀,掌聲和歡呼聲在訓練場上回蕩。江逸晨第一時間撥通了周航的電話,也撥通了家裡的電話,聲音抑製不住地顫抖:“爸、媽,審批過了,我們下週就能回龍華了!”

幾乎是同一時間,周航正在宿舍整理裝備,手機鈴聲急促響起,看到支隊號碼的那一刻,他的心猛地一跳。“周航同誌,你的轉業申請已獲批,龍華分局刑警隊等候你報到!”掛了電話,周航激動地原地攥了攥拳,眼眶瞬間濕潤。他立刻給遠在廣州的父母打去視訊電話,螢幕裡,兩位老人看到兒子的笑容,也跟著紅了眼。“爸、媽,我審批過了,馬上就能回龍華了,以後就能常回家看你們了!”周航的聲音有些沙啞,“等我安頓好,就接你們來龍華住幾天,也讓你們見見念熙和庭蕭、清禾。”周航的母親哽咽著說:“好,好,阿航,終於能常回家了,媽給你留著你最愛的馬蹄糕。”

江念熙和蘇曉此刻正在市區小學的辦公室裡批改作業,手機同時彈出了龍華區教育局的通知簡訊:“調動申請審批通過,同意於下週一到龍華小學報到。”兩人對視一眼,瞬間明白了彼此眼中的激動,江念熙忍不住抱住蘇曉,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我們能回龍華了!”辦公室裡的同事們紛紛投來祝福的目光,校長也走過來笑著說:“早就知道你們要回去,龍華的孩子有福氣了,記得常回來看看。”

訊息傳到部隊家屬院,江哲和林晚星正坐在院子裡擇菜,江哲手裡還拿著給江念初整理的教育筆記。接到江逸晨的電話後,江哲手裡的筆“啪”地掉在桌上,他猛地站起身,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顫抖:“過了?真的過了?”林晚星也停下手裡的活,眼眶瞬間濕潤,起身走到丈夫身邊,緊緊握住他的手,反複唸叨著:“太好了,太好了,終於能回龍華了……”鄰居們聽到動靜,也紛紛圍過來道賀,家屬院裡一片歡騰。

江暖暖和周庭蕭放學回來,一進門就看到爺爺奶奶滿臉笑容,立刻撲過去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不是能回龍華了?”江哲抱起江暖暖,高高舉過頭頂,笑著說:“是啊,審批過了,咱們下週就走,去見大姑、陳誌鵬哥哥、語安語寧姐姐,還能去彩虹教室玩呢!”周庭蕭也興奮地跳起來:“太好了!我能去龍華的小學踢足球了!”小江景郉和周清禾雖然聽不懂,但看著大家開心的樣子,也跟著拍著小手,咯咯地笑起來。

歸鄉的日子定在了週末,這一天,天剛矇矇亮,部隊家屬院就熱鬨了起來。江逸晨和周航正在往車上搬行李箱,裡麵裝滿了這些年在部隊的紀念品、生活用品,還有給江念初一家帶的特產。江念熙和蘇曉則在給孩子們收拾書包、衣物,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換洗的衣服、常用的文具和心愛的玩具。76歲的江哲手裡提著一個厚厚的公文包,裡麵全是他的教育資料和筆記,還有給陳誌鵬帶的幾本高考誌願填報指南;73歲的林晚星則提著一個布包,裡麵裝著她準備的趣味課堂教案、給孩子們做的手工零食,還有給江念初一家帶的家鄉特產。

“都準備好了嗎?咱們出發啦!”江逸晨看了一眼手錶,大聲喊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準備好了!”大家齊聲應答,聲音裡滿是期待。浩浩蕩蕩的隊伍朝著停車場走去,四個孩子像小尾巴一樣跟在後麵,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龍華的生活。

車子駛離部隊家屬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忍不住回頭張望。這裡承載了他們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