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掌心的刺 > 第492章 晨光裡的陳家小院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掌心的刺 第492章 晨光裡的陳家小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清晨五點半,窗外的天還蒙著一層淺灰,院角的梧桐樹葉子被露水壓得微微下垂,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鳥鳴劃破寂靜,陳家小院的一天,便從江念初輕輕推開廚房門的聲響裡開始了。

48歲的江念初,頭發早已不像年輕時那般烏黑濃密,鬢角悄悄冒出了幾縷銀絲,她卻總說這樣顯得更溫和。她24歲嫁給陳嶼,如今已攜手走過二十四年,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跡,卻也沉澱出了溫婉從容的氣質。她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淺灰色棉布圍裙,圍裙上還沾著昨天燉排骨時濺上的油漬,卻被她熨燙得平平整整。走進廚房,她先開啟窗戶通風,清晨的涼風帶著草木的清香湧進來,驅散了廚房一夜的沉悶。隨後,她熟練地從米缸裡舀出三斤大米,淘洗乾淨後倒進大鐵鍋,又往鍋裡加了適量的水,用手指量了量水位,確保煮出來的米飯軟硬適中——這是她嫁進陳家二十四年練出的獨家本事,家裡每個人的口味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家公陳斌愛吃偏硬的米飯,家婆蘇敏卻偏愛軟糯的,就連住在龍華江家彆墅的父母江哲、林晚星,口味也被她刻在心裡。79歲的江哲牙口稍差,76歲的林晚星腸胃敏感,米飯都得煮得略軟些,她便折中調整,總能讓兩家長輩都滿意。

米下鍋後,江念初點燃了灶膛裡的柴火,橘紅色的火苗舔舐著鍋底,映得她臉上泛起一層暖融融的光暈。她站起身,捶了捶有些發酸的腰,目光落在灶台上擺放的食材上:昨天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新鮮青菜、五花肉,還有家婆特意醃的鹹菜,以及給孩子們準備的雞蛋和牛奶。今天是週末,孩子們不用上學,丈夫陳嶼也不用去工地——51歲的陳嶼是陳斌和蘇敏的小兒子,並非普通工人,而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建築工程師,常年負責專案現場的技術指導和質量把控,雖然不用像工人那樣乾重體力活,卻要時刻盯著工期和安全,比誰都操心。上麵還有兩個早已成家立業的姐姐,常年在外地生活,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大多時候都靠他和江念初照顧。難得一家人能湊在一起吃頓熱熱鬨鬨的早飯,江念初心裡滿是歡喜,還特意多準備了幾份真空包裝的鹵味和糕點,待會兒讓陳嶼抽空送去龍華的江家彆墅,給父母、二弟江逸晨一家嘗嘗,順便也給在龍華小學教書的蘇曉和江念熙帶兩份,她們倆平時上課辛苦,週末也難得清閒。更重要的是,大兒子陳誌鵬馬上要回北大開學,她也想讓兒子帶些家鄉味回學校,給同學分一分。

她先把五花肉切成薄薄的肉片,放進碗裡,加入生抽、料酒和少許澱粉,用筷子攪拌均勻,醃製十分鐘,這樣炒出來的肉片會更鮮嫩。接著,她又把青菜摘洗乾淨,切成段,放在一旁備用。做完這些,鍋裡的米飯已經開始冒出淡淡的米香,她掀開鍋蓋,用鏟子翻了翻,確保米飯受熱均勻,然後又蓋上鍋蓋,轉小火慢燜。

這時,院子裡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江念初不用回頭也知道,是家公陳斌起來了。71歲的陳斌,身體還算硬朗,就是膝蓋不太好,陰雨天會隱隱作痛,所以每天清晨都會在院子裡散步半小時,活動活動筋骨。“爸,您起來了?”江念初朝著門口喊了一聲,手裡的活卻沒停下,正往鍋裡倒著食用油。

陳斌走進廚房,手裡還拿著一把從院角摘來的薄荷葉,“念初,早啊,今天的薄荷長得好,給孩子們泡水喝,清熱解暑。對了,你爸媽那邊,昨天逸晨難得休班,說今天會帶著孩子過去陪老人,你準備的東西,我讓陳嶼上午送過去,正好能趕上孩子們在家。還有曉丫頭和念熙丫頭,昨天蘇敏還唸叨她們,說好久沒吃到你做的鹵味了。誌鵬這孩子,寒假馬上結束要回北大上大二了,也得多給孩子裝些鹵味帶回去,學校食堂的飯菜哪有家裡的香。”他把薄荷葉放在灶台上,目光落在鍋裡,“米飯快好了吧?聞著真香。想當年你24歲嫁過來,第一次做飯還把米飯煮糊了,現在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

江念初被說得笑了笑,臉上泛起一絲紅暈,“爸,您還記著呢,那時候多虧您和媽不嫌棄,還耐心教我做飯。快了,再燜十分鐘就能吃了。謝謝爸提醒,我正想著給誌鵬多裝些鹵味帶回去呢,他說宿舍同學都誇我做的鹵味好吃。暖暖和景郉也愛吃我做的鹵雞爪,我特意多鹵了一些。蘇曉和念熙也喜歡吃我做的鹵藕片,我單獨給她們裝了兩份,讓她們上班的時候也能當零食吃。”她知道42歲的二弟江逸晨是市刑警隊大隊長,常年衝鋒在辦案一線,難得有完整的休班時間,每次休班都想著回家陪父母;36歲的二弟媳李娟格外體貼,把家裡和11歲的江暖暖、6歲的江景郉照顧得無微不至;而蘇曉和江念熙,一個教語文,一個教數學,都是龍華小學的骨乾教師,平時不僅要備課、上課,還要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忙得腳不沾地,和江逸晨一家住在同一個小區,彼此也能互相照應。一家人住在龍華的江家彆墅,離這邊不算近,開車得一個多小時,所以她很少讓父母跑過來,總是自己或讓陳嶼把好吃的送過去,也想讓江逸晨休班時能多陪陪老人,讓蘇曉和江念熙能嘗嘗家裡的味道。

陳斌點點頭,也不堅持,轉身走出了廚房。他走到院子中央的石桌旁坐下,從口袋裡掏出老花鏡戴上,拿出手機開始看新聞。手機是去年孫子陳誌鵬用自己打工賺的錢買的,一開始陳斌還不會用,還是江念初和陳誌鵬一點點教他,現在他不僅會看新聞,還會和老夥計們視訊聊天,甚至會刷短視訊,日子過得比年輕人還充實。偶爾看到有意思的養生知識,他還會特意記下來,轉頭告訴江哲,兩個老頭湊在一起,總能聊上大半天,有時候還會約著一起去釣魚。

沒過多久,家婆蘇敏也起來了。69歲的蘇敏,頭發燙成了卷卷的短發,雖然臉上布滿了皺紋,卻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容。她走進廚房,看到江念初正在忙碌,便走上前幫忙,“念初,我來幫你切鹹菜吧,你去煎雞蛋。你24歲嫁過來的時候,還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現在家裡裡裡外外都靠你打理,真是辛苦你了。誌鵬馬上要回北大上大二了,雞蛋也得多給他煎幾個,裝在保溫盒裡,路上能吃。你爸媽那邊,林姐(林晚星)愛吃溏心的,逸晨媳婦李娟愛吃煎得老一點的,蘇曉和念熙丫頭口味清淡,雞蛋也彆煎太油。逸晨那孩子辛苦,常年不著家,得讓他多吃點好的補補;曉丫頭和念熙丫頭也不容易,天天站在講台上,嗓子肯定累,你給她們裝些潤喉糖,讓她們上課的時候含著。”

“媽,您彆這麼說,照顧家裡是我應該做的,這些年也多虧您和爸幫襯我。不用麻煩您,我自己來就行,您去歇會兒。”江念初推辭道,她知道家婆的手關節不太好,長時間切菜會疼,“溏心蛋、老煎蛋和清淡的煎蛋我都記著呢,也會多給誌鵬煎幾個帶路上。逸晨確實辛苦,我還給他鹵了些牛肉,讓他帶回去,忙起來也能熱著吃;潤喉糖我也準備好了,放在保溫袋裡,保證讓蘇曉和江念熙收到的時候還是好的。”

“沒事,我在家也沒什麼事做,幫你搭把手,咱們早點做好,孩子們也能早點吃。誌鵬這孩子懂事,在北大讀書也爭氣,這寒假在家還幫著我和你爸乾了不少活,回學校可得照顧好自己。”蘇敏說著,便拿起菜刀,開始切鹹菜。她的動作雖然緩慢,卻很熟練,不一會兒,一碗切得細細的鹹菜就準備好了。這些年,蘇敏早就把江念初當成了親女兒,連帶著江哲、林晚星、江逸晨一家,還有蘇曉和江念熙、陳誌鵬,也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平日裡總唸叨著江逸晨工作危險,蘇曉和江念熙嗓子容易累,陳誌鵬在外地讀書沒人照顧,每次江念初給陳誌鵬裝東西,都會讓她多帶些滋補的食材,生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

江念初無奈,隻好任由家婆幫忙。她拿出二十個雞蛋,磕進碗裡,其中兩個單獨放在一個小碗裡,準備煎成溏心蛋,三個單獨放在另一個碗裡,準備煎成老煎蛋,四個單獨放在一個大碗裡,不放蔥花和鹽,準備煎成清淡的煎蛋,五個單獨放在一個碗裡,隻加少許鹽,準備給陳誌鵬裝著路上吃,剩下的六個則加入少許鹽和蔥花,攪拌均勻後,倒進燒熱的油鍋裡。“滋啦”一聲,雞蛋液在油鍋裡迅速膨脹,變成了金黃色,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江念初用鏟子把雞蛋分成小塊,盛進盤子裡,一盤香噴噴的蔥花炒雞蛋就做好了。隨後,她又把兩個單獨的雞蛋倒進鍋裡,小火慢煎,煎到一麵金黃後,輕輕翻麵,再煎幾十秒,一個外焦裡嫩的溏心蛋就做好了,她小心翼翼地盛進一個小碟子裡,生怕把蛋黃弄破。接著,她又把三個準備煎成老煎蛋的雞蛋倒進鍋裡,大火快煎,煎到兩麵都金黃酥脆後,盛進另一個小碟子裡。最後,她把四個準備煎成清淡煎蛋和五個給陳誌鵬帶的雞蛋分彆倒進鍋裡,小火慢煎,煎到兩麵都呈淡黃色後,各自盛進大盤子裡,確保沒有多餘的油脂。

接下來,她又把醃製好的五花肉倒進鍋裡翻炒,肉片很快就變成了金黃色,散發出濃鬱的肉香。她再把切好的青菜倒進鍋裡,和肉片一起翻炒,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翻炒均勻後,一盤色澤鮮亮、香氣撲鼻的青菜炒肉也做好了。

這時,鍋裡的米飯也煮好了,江念初掀開鍋蓋,一股濃鬱的米香瞬間彌漫了整個廚房。她先拿出幾個乾淨的保鮮盒,分彆裝了溏心蛋、老煎蛋、清淡煎蛋、給陳誌鵬帶的煎蛋、鹵雞爪、鹵牛肉和鹵藕片,特意給陳誌鵬多裝了一份鹵牛肉和鹵藕片,又裝了一些青菜炒肉和鹹菜,把潤喉糖也放進保溫袋裡,蓋好蓋子,放進一旁的保溫袋裡,其中一大份是給陳誌鵬回北大帶的,其餘的是給江家彆墅那邊和蘇曉、江念熙準備的。然後,她又把剩下的米飯盛進八個碗裡,擺放在餐桌上,再把炒好的菜、鹹菜和煎雞蛋也端了上去。“爸,媽,吃飯了!誌鵬,快下來!”江念初朝著院子裡和樓上喊了一聲。

陳斌和蘇敏走進餐廳,坐在餐桌旁。陳斌拿起筷子,夾了一口青菜炒肉,放進嘴裡嚼了嚼,滿意地說:“嗯,念初的手藝越來越好了,這肉炒得真嫩。逸晨那孩子不容易,能吃到你做的鹵牛肉,肯定高興;曉丫頭和念熙丫頭收到鹵藕片和潤喉糖,也會很開心。誌鵬馬上回北大上大二了,帶著這些鹵味去學校,也能讓同學嘗嘗咱們家的味道。想當年你24歲嫁過來,我們還擔心你照顧不好自己,沒想到你把家裡打理得這麼好,還把我們老兩口、孩子們都照顧得這麼周到,真是我們陳家的福氣。”

蘇敏也夾了一口米飯,笑著說:“是啊,這米飯軟硬剛好,我喜歡吃。林姐要是吃了,肯定也滿意。暖暖和景郉看到鹵雞爪,肯定會纏著逸晨讓他剝給她們吃;蘇曉和念熙丫頭,上課的時候含著潤喉糖,嗓子也能舒服些。誌鵬啊,回學校可得好好讀書,彆總惦記著玩,也彆捨不得花錢,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有空就給家裡打個電話。”

江念初看著老兩口真誠的眼神,心裡滿是感動,“爸,媽,你們彆這麼說,照顧你們和這個家是我應該做的。陳嶼工作也很辛苦,我們夫妻倆互相扶持,日子才能過得這麼好。誌鵬,媽給你多裝了些鹵味,回學校記得分給同學,路上注意安全。”

她剛說完,就聽到樓上傳來了腳步聲,先是雙胞胎孫女陳語安和陳語寧,緊接著是大兒子陳誌鵬。14歲的雙胞胎姐妹,長得一模一樣,都有著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麵板白皙,就像從畫裡走出來的小仙女。她們穿著同款的粉色睡衣,頭發亂糟糟的,揉著眼睛,慢悠悠地走下樓。20歲的陳誌鵬,是江念初和陳嶼的大兒子,正在北大讀大二,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受陳嶼的影響,總說想跟著父親學技術,將來也做一名靠譜的建築工程師。他身高一米八,長得高大帥氣,繼承了陳嶼的踏實和江念初的溫和。他穿著一件白色的t恤和一條牛仔褲,精神抖擻地走下樓,手裡還提著一個半收拾好的行李箱。

“奶奶,爺爺,媽媽,哥哥,早上好!”陳語安和陳語寧異口同聲地說,聲音甜甜的。

“爺爺,奶奶,爸,媽,早安!”陳誌鵬也笑著打招呼,走到餐桌旁坐下。

“早安,快過來吃飯,剛做好的早飯,還熱著呢。”蘇敏笑著招手,給兩個孫女和陳誌鵬各夾了一塊煎雞蛋,“多吃點雞蛋,補充營養,誌鵬回學校路上也有精神。你們的蘇曉老師和江念熙老師,媽媽也給她們準備了好吃的,待會兒讓爸爸送過去。對了,你們知道嗎?你們媽媽24歲就嫁給爸爸了,那時候媽媽還很年輕呢。誌鵬,你媽媽24歲的時候,可比你現在小兩歲呢。”

陳語安和陳語寧眼睛一亮,陳語安文靜地說:“媽媽24歲的時候,是不是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大呀?蘇曉老師教我們語文,她講的故事可好聽了;江念熙老師教我們數學,還總幫我講不會的難題。哥哥,你回北大後,還會給我們寄明信片嗎?”

陳語寧則活潑地說:“對!蘇老師和江老師可好了,上次我感冒了,蘇老師還特意給我倒了熱水,江老師還幫我補了落下的數學課。媽媽,您24歲的時候,是不是也很會做飯呀?您給蘇老師和江老師準備了什麼好吃的?有沒有我愛吃的鹵藕片?哥哥,你帶的鹵味能不能分我一點?”

江念初笑著說:“媽媽24歲的時候,可沒有現在這麼會做飯,第一次做飯還把米飯煮糊了呢。我給蘇老師和江老師準備了鹵藕片和潤喉糖,她們上課辛苦,嗓子容易累,吃點潤喉糖能舒服些。等你們下次上學,也可以給她們帶點家裡的水果,好不好?語寧,媽媽給你留了鹵藕片,放心吧。”

陳誌鵬無奈地笑了笑,揉了揉陳語寧的頭,“小饞貓,媽媽都給你留了,哥哥的是要帶學校分給同學的。媽,您24歲的時候,一定很漂亮吧?對了,爸,我昨天看了您給我的那本建築結構設計手冊,有幾個知識點沒太弄懂,比如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的區彆,本來想等開學前讓您給我講講,現在看來隻能等我放假回來了。”

陳嶼這時也起來了,51歲的他,是陳斌和蘇敏的小兒子,上麵兩個姐姐遠嫁後,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父母的責任。作為一名建築工程師,他常年穿著整潔的工裝穿梭在各個工地,麵板被曬得黝黑,手上雖沒有工人那般厚重的老繭,卻也帶著常年握圖紙、用儀器留下的薄繭,身形挺拔,說話做事都透著一股嚴謹細致的勁兒,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他走進餐廳,打了個哈欠,“爸,媽,念初,孩子們,早上好。誌鵬,彆急,等你到學校了,咱們視訊連線,我給你講那些知識點,做建築這行,理論基礎得打牢。”

“太好了!謝謝爸!”陳誌鵬興奮地說,眼睛裡滿是期待。他從小就佩服陳嶼,覺得父親能設計出高樓大廈,特彆厲害,所以高考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希望將來能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早,快坐下吃飯吧,飯還熱著。”江念初給陳嶼遞了一雙筷子,又給他盛了一碗米飯,“待會兒你把保溫袋裡的東西送到龍華的江家彆墅,順便把蘇曉和江念熙的那份給她們送過去,她們住在同一個小區,你問問逸晨具體地址就行。誌鵬的行李我已經幫他收拾得差不多了,你送完東西回來,就送誌鵬去高鐵站,他下午的火車回北大。對了,我們上午十點在公園門口彙合,一起野餐,也算給誌鵬踐行。”

陳嶼點點頭,坐下後拿起筷子,目光依次掃過桌上的家人,最後落在江念初身上,帶著一絲溫柔,“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你24歲嫁給我,都已經二十四年了,誌鵬都要回北大上大二了。這些年,辛苦你了。”

江念初臉頰微紅,輕輕搖了搖頭,“不辛苦,有你和孩子們陪著,我很幸福。誌鵬,到了學校要好好照顧自己,按時吃飯,彆總熬夜看書,有什麼事就給我和你爸打電話。”

“媽,我知道了,您放心吧。”陳誌鵬點點頭,一邊吃飯一邊說,“這次寒假在家,謝謝爸媽和爺爺奶奶的照顧,也謝謝語安語寧陪我玩,等我暑假回來,帶你們去北大逛逛。”

“好啊好啊!”陳語寧興奮地拍手,“我早就想去北大看看了,聽說那裡有很多好看的風景。”

陳語安也點點頭,眼裡滿是期待,“我還想看看哥哥上課的地方。”

蘇敏笑著說:“好,等暑假讓誌鵬帶你們去,到時候奶奶也給你們準備些好吃的帶上。”

早飯在溫馨的氛圍中結束了。陳嶼起身,先幫陳誌鵬把行李箱提到門口,然後拿起裝著食物、護膝和潤喉糖的保溫袋,對大家說:“爸,媽,念初,孩子們,我先走了,送完東西就回來送誌鵬去高鐵站,之後再去公園門口等你們。”

“路上小心點,開車慢一點,注意安全。”江念初叮囑道,給陳嶼遞了一瓶水,“路上渴了,喝點水。誌鵬,到了高鐵站記得給媽發個資訊。”

“好,知道了,媽。”陳誌鵬點點頭,“爸,我們走吧。”

父子倆並肩走出了家門。江念初則開始收拾餐桌,蘇敏想幫忙,卻被她攔住了:“媽,您彆幫忙了,我自己來就行,您去客廳歇會兒,看看電視。語安語寧,你們回房間把去公園的東西收拾好,誌鵬哥哥走了,咱們一會兒也出發。”

“好!”陳語安和陳語寧異口同聲地說,轉身跑回了房間。

蘇敏無奈,隻好走出了廚房,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開啟電視看起了戲曲節目。陳斌則坐在一旁,拿著手機和老夥計們視訊聊天,還不忘跟對方炫耀:“我大孫子在北大讀書,今天就要回學校上大二了,特彆爭氣!”

江念初洗完碗後,又開始打掃廚房,把灶台、餐桌擦得乾乾淨淨,地麵也掃得一塵不染。做完這些,她又走進客廳,把沙發、茶幾也擦了一遍,然後去房間幫陳誌鵬檢查了一遍行李箱,確認沒有落下東西,才放心地把行李箱放在門口。

等江念初收拾完,陳語安和陳語寧也已經收拾好了去公園的東西。她們背著揹包,跑到江念初身邊,興奮地說:“媽媽,我們收拾好了,我們可以走了嗎?”

江念初看了看時間,已經快九點了,笑著說:“好,我們現在就走。爸,媽,我們走了,中午我們在外麵吃飯,你們在家好好休息,要是有事,給我們打電話。”

“好,路上注意安全,孩子們要是玩累了,就讓她們歇會兒,彆讓她們跑太遠。”蘇敏叮囑道,“晚上回來的時候,記得給我們帶點好吃的,我想吃上次那家的桂花糕。”

“知道了,媽,我晚上回來給您買。”江念初點點頭,帶著陳語安和陳語寧走出了家門。

她們剛走到小區門口,就看到一輛計程車停在那裡。江念初招了招手,帶著孩子們坐了上去,朝著公園的方向駛去。計程車裡,陳語寧還在興奮地說著話,一會兒說要和江暖暖一起放風箏,一會兒說要和江景郉一起玩捉迷藏,一會兒又說要等哥哥暑假回來,一起去北大。

與此同時,龍華的江家彆墅裡,也充滿了歡聲笑語。79歲的江哲穿著一件灰色的羊毛衫,正坐在院子裡的藤椅上,看著6歲的孫子江景郉在草坪上玩耍。江景郉穿著一件藍色的運動服,手裡拿著一個足球,在草坪上跑來跑去,笑得不亦樂乎。

76歲的林晚星則和36歲的二兒媳李娟一起,在廚房裡準備早餐。11歲的江暖暖則坐在客廳裡,認真地看著書,時不時還會問李娟幾個問題。李娟耐心地給江暖暖講解著,臉上滿是溫柔的笑容。

42歲的江逸晨穿著一身休閒裝,從樓上走下來。他剛洗漱完,臉上還帶著一絲疲憊,卻依然精神抖擻。作為市刑警隊大隊長,他常年熬夜辦案,很少有機會能好好休息,這次休班,他特意推掉了所有的工作,想好好陪陪父母和孩子。

“爸,媽,娟兒,暖暖,景郉,早上好。”江逸晨伸了個懶腰,走到江哲身邊坐下。

“早,快坐下歇會兒,早飯馬上就好了。”林晚星笑著說,手裡的活卻沒停下,正在給江景郉煎雞蛋。

江逸晨點點頭,看著江景郉在草坪上玩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心裡滿是愧疚。這次休班,他一定要好好陪陪孩子們,帶他們去公園玩,給他們講故事。

就在這時,院子裡傳來了敲門聲。江逸晨站起身,走過去開門,看到陳嶼和陳誌鵬站在門口,手裡還拿著一個保溫袋。

“姐夫,誌鵬,你們來了,快進來。”江逸晨笑著說,熱情地把父子倆迎進屋裡。

“逸晨,早啊。”陳嶼笑著說,走進屋裡,把保溫袋放在餐桌上,“這是念初給你們做的鹵味和一些菜,還有給蘇曉和江念熙的份,她們住在哪個單元?我送完你們,還要送誌鵬去高鐵站,他下午的火車回北大上大二。”

“謝謝姐夫,姐的手藝還是這麼好。”江逸晨笑著說,拍了拍陳誌鵬的肩膀,“誌鵬,在北大讀書還習慣嗎?學習彆太辛苦,照顧好自己。”

“謝謝舅舅,我在學校挺好的,您放心吧。”陳誌鵬笑著說。

林晚星和李娟聽到聲音,從廚房裡走了出來。林晚星看到陳嶼和陳誌鵬,笑著說:“陳嶼,誌鵬,你們來了,快坐下歇會兒,喝杯水。誌鵬,馬上回學校了,姥姥給你裝了些堅果,帶在路上吃,補充營養。”

“謝謝姥姥。”陳誌鵬感動地說。

陳嶼笑著說:“媽,不用麻煩您了,我們一會兒還要去高鐵站,時間有點緊。這是我給您買的護膝,您試試合不合身,要是不合身,我再去換。”

江哲接過護膝,心裡暖暖的,“謝謝你啊,陳嶼,你真是有心了。誌鵬,回學校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出息的人,彆辜負你爸媽的期望。”

“外公,我知道了,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陳誌鵬點點頭。

李娟則把保溫袋裡的食物一一拿了出來,放在餐桌上。當她看到鹵雞爪和鹵牛肉時,笑著說:“太好了,暖暖和景郉最喜歡吃念初姐做的鹵雞爪了,逸晨也喜歡吃鹵牛肉。誌鵬,你也多吃點,一會兒去高鐵站路上就不餓了。”

江暖暖聽到鹵雞爪,放下書,跑到餐桌旁,興奮地說:“真的嗎?我最喜歡吃大姑做的鹵雞爪了,謝謝舅媽!哥哥,你回北大後,還會給我講北大的故事嗎?”

“當然會了,等我到了學校,拍些照片發給你。”陳誌鵬笑著說。

江景郉也跑了過來,拉著江逸晨的手,撒嬌地說:“爸爸,我也要吃鹵雞爪,你幫我剝一個。”

江逸晨笑著點點頭,拿起一個鹵雞爪,給江景郉剝了起來。江景郉接過鹵雞爪,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臉上滿是滿足的笑容。

陳嶼看了看時間,對陳誌鵬說:“誌鵬,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去高鐵站了。”

“好。”陳誌鵬點點頭,起身對江哲、林晚星等人說:“外公,姥姥,舅舅,舅媽,暖暖,景郉,我走了,暑假我再來看你們。”

“路上注意安全,到了學校給家裡打個電話。”林晚星叮囑道,眼裡滿是不捨。

“知道了,姥姥。”陳誌鵬點點頭,跟著陳嶼走出了家門。

陳嶼和陳誌鵬剛走,江逸晨就對家人說:“我帶你們去公園吧,正好也想跟念初姐她們彙合。”

林晚星笑著說:“好啊,我們也一起去,好久沒去公園了。”

一家人收拾了一下,便朝著公園的方向走去。

此時,江念初帶著陳語安和陳語寧,已經到達了公園門口。她們剛下車,就看到公園裡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聲笑語。陳語寧興奮地拉著陳語安的手,說:“姐姐,你看,公園裡人好多啊,我們快進去吧,我想放風箏。”

江念初笑著點點頭,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公園。她們找了一個陰涼的地方,鋪好野餐墊,把帶來的零食和水放在上麵。

陳語安和陳語寧則拿著風箏,跑到不遠處的空地上,開始放風箏。陳語寧拿著風箏線,陳語安則拿著風箏,用力一跑,風箏便飛了起來。陳語寧拉著風箏線,慢慢地跑著,風箏越飛越高,像一隻自由的小鳥,在天空中翱翔。

江念初則坐在野餐墊上,看著孩子們,臉上滿是溫柔的笑容。她拿出手機,給陳嶼發了一條資訊,告訴他們自己的位置,又給陳誌鵬發了一條資訊,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

沒過多久,陳嶼就帶著江逸晨一家和蘇曉、江念熙來到了公園。陳語寧看到江暖暖和江景郉,興奮地跑了過去,拉著她們的手,說:“暖暖妹妹,景郉弟弟,你們來了,我們一起放風箏吧!”

江暖暖和江景郉點點頭,跟著陳語寧一起,跑到空地上放風箏。蘇曉和江念熙則坐在野餐墊上,和江念初聊了起來。她們聊起了學校的事情,聊起了孩子們的學習,還聊到了陳誌鵬,都誇陳誌鵬懂事、爭氣。

江哲和林晚星則坐在野餐墊上,看著孩子們放風箏,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陳斌和蘇敏雖然沒有來,但是江念初已經給他們打了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在公園的情況,讓他們放心。

陳嶼則坐在一旁,和江逸晨聊起了工作上的事情。江逸晨說起了隊裡想翻新辦公區域地麵的事情,陳嶼則給了他一些建議,還答應幫他聯係靠譜的施工隊。

中午的時候,大家圍坐在野餐墊上,一起吃著帶來的食物。有江念初做的鹵味、青菜炒肉,還有蘇曉和江念熙帶來的水果和糕點,種類豐富,味道鮮美。大家一邊吃著飯,一邊聊著天,歡聲笑語不斷。江念初還時不時拿出手機,看看陳誌鵬有沒有發資訊,直到收到陳誌鵬“已上車,一切安好”的資訊,才徹底放心。

下午的時候,孩子們在公園裡儘情地玩耍,放風箏、捉迷藏、踢足球,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則坐在野餐墊上,聊著天,享受著這難得的休閒時光。

夕陽西下的時候,大家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公園。江念初帶著孩子們回到了家,陳嶼則把江哲和林晚星送回了江家彆墅,又把蘇曉和江念熙送回了家。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快晚上七點了。江念初開始準備晚飯,陳嶼則陪著陳斌和蘇敏聊天,給他們講了陳誌鵬順利上車的事情。陳語安和陳語寧則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電視,還在興奮地聊著下午在公園玩的事情,以及對暑假去北大的期待。

晚飯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著香噴噴的飯菜,聊著白天在公園的趣事,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餐廳裡。江念初看著眼前的一家人,心裡滿是幸福。她知道,幸福就是這麼簡單,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哪怕孩子不在身邊,隻要心裡惦記著彼此,就是最大的幸福。

晚上,陳嶼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拿出手機,和陳誌鵬視訊連線,開始給兒子講解建築結構設計手冊上的知識點。江念初則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父子倆,臉上滿是溫柔的笑容。

夜深了,孩子們都睡著了。江念初和陳嶼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聊著天。陳嶼握著江念初的手,溫柔地說:“念初,謝謝你,這些年,辛苦你了。從你24歲嫁給我,到現在,二十四年了,誌鵬都上大二了,你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江念初靠在陳嶼的肩膀上,笑著說:“不辛苦,有你和孩子們陪著,我很幸福。誌鵬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我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的。”

陳嶼緊緊地抱著江念初,心裡滿是感動。他知道,自己能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能有這樣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是自己最大的幸運。

窗外的月光灑進屋裡,照亮了客廳的每一個角落。陳家小院的一天,就在這溫馨的氛圍中結束了。而這樣溫馨幸福的日子,還在繼續著,陪伴著每一個家庭成員,走過春夏秋冬,走過歲歲年年,也期待著暑假時,一家人再次團聚,一起走進北大的校園,感受那裡的書香氣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