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不渡閻羅殿 護雛心
-
護雛心
時近夏末,暑氣未消,官道兩側的槐樹耷拉著葉子,蟬鳴聲一陣歇一陣。沈昭從蒙學堂出來,袖口還沾著給孩子們切脈時蹭上的半點墨漬。蘇懷樸將學堂擴了又擴,收容的孤雛愈發多了,她每月總得抽空來兩趟,送些常用的丸散膏丹。
馬車行過西市口,一股濃烈的油腥氣猛地竄入簾內,是街角那家炸貨鋪子正起鍋熬油。沈昭胃裡陡然一陣翻攪,喉頭湧上酸水,忙以帕掩口,強壓下去。額角卻沁出虛汗,心口突突地跳。
她怔了片刻,悄悄將手指搭上自己右腕。寸關尺三脈流利如珠,應指圓滑……分明是喜脈。
街頭喧鬨,她卻如浸寒潭。這個孩子……她與裴珩的孩子。這兩年間,太醫署奉旨送來的湯藥從未斷過,她知其用意,亦麻木飲下,卻從未料想這具被虎狼藥蝕空過又被無儘屈辱碾碎過的身子,竟真能再度孕育生命。她早斷了這念想,也不願有這念想。可偏偏……
指下那縷生機勃勃的脈息,硌得她指尖發顫。這孩子來得不是時候。不,什麼時候纔算“是時候”?她與他之間,從來隻有強取豪奪,隻有屈辱算計,何曾有過半分情願?這孩子……將來要冠以“裴”姓,要喚他父親,喚她母親,要在這吃人的宮闈裡長大……
她驀地收回手,指尖冰涼。
“停車。”聲音乾澀。
遣開車伕與隨從,她獨自行至護城河邊。夕陽將河水染成橘紅,水麵浮光躍金,刺得人眼疼。她坐在一段枯木樁上,看水紋一圈圈盪開,恍如瞧不見前路的命數。
腹中毫無動靜,她卻覺得有千鈞重壓在那裡,沉甸甸地墜著。指間無意識地撚著裙裸,細密的布料被揉得發皺。風掠過水麪,帶來一絲涼意,她卻覺得心頭燥熱難當。
——————
暮色漸深,宮燈初上。裴珩踏入昭陽殿時,見沈昭正對著一卷醫書出神。燭火在她側臉投下柔和的光暈,卻照不出幾分鮮活氣。他走近了,她才恍然擡頭,眼底有一瞬未及掩藏的茫然。
“今日去了蒙學堂?”他問,目光掠過她微蹙的眉尖。
“是。”她垂眸,指尖撫過書頁邊緣,“孩子們都還好。”
他察覺她心不在焉,伸手欲碰她額角,她卻偏頭避過。手頓在半空,他眸色微沉:“身子不適?”
“冇有。”她答得快,反而露了痕跡,“隻是有些累。”
他凝視她片刻,終未再追問。隻吩咐宮人備些清淡飲食,又親手盛了碗百合羹遞與她。沈昭接過,小口啜著,羹湯溫熱,卻暖不進心裡。
——————
這日往橘井坊看診,正值秋老虎發威,日頭毒辣。沈昭為一位老嫗施針時,忽覺眼前金星亂迸,額角冷汗涔涔,強撐著寫完方子,起身時天旋地轉,整個人便軟了下去。
再醒來時,已躺在昭陽殿內寢。裴珩坐在榻邊,麵色沉得能滴出水。太醫戰戰兢兢跪在一旁回話:“娘娘這是有了近兩個月身孕,今日乃暑熱勞累所致氣血暫虧,仔細調養便無大礙……”
沈昭心頭一緊,下意識撫上小腹。
裴珩揮手屏退眾人,殿內隻餘他二人。他目光灼灼,盯得她無所遁形:“為何不告訴我?”
她抿唇不語。
他忽然俯身,將她連人帶被擁入懷中。手臂箍得緊,氣息拂過她耳畔,低沉裡壓著一絲顫:“昭昭……這是我和你的孩子。”
她渾身一僵。
“這是天意。”他掌心貼在她仍平坦的小腹上,溫度透衣而來,滾燙,“你好生將他生下來。我會護著你們。”
沈昭閉上眼,長睫微顫。良久,極輕地籲出一口氣。抗拒也罷,不甘也罷,這孩子已然在她腹中。她既選擇留下,便隻能往前走去。
至少,這孩子……她總會拚儘全力護著。絕不讓他似其父,亦不讓他淪為這宮闕傾軋下的祭品。
張小滿得了訊息,急忙遞牌子進宮。她牽著剛會走路的女兒茯苓,小丫頭穿著紅綾襖,跌跌撞撞撲到沈昭榻前,咿呀叫著“姨姨”。
“這下可好了!”張小滿握著沈昭的手,眼圈微紅,“看那些碎嘴的還怎麼說!沈昭姐,這是大喜事,你定要平平安安的。”
阿桂如今在太醫院當值,更是小心翼翼,呈上的安胎藥必先親自嘗過溫涼。
又過幾日,沈昭精神稍好,小滿陪著她去慈渡寺進香。秋風拂過殿前古柏,帶來一絲檀香氣息。沈昭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
願這孩子平安康健,願它心地光明,莫要……莫要似其父那般狠戾孤冷。她在心底默唸,一絲酸楚漫上鼻尖。
殿外陽光正好,映著千年古刹的飛簷。她擡手輕撫小腹,感受著那份悄然生長的暖意。前路依然荊棘密佈,但為了這孩子,她總得試一試。
——————
夜色深沉,昭陽殿內燭火已剪過兩回,隻留了一盞守夜的小燈,在屏風邊投下昏黃朦朧的光暈。
沈昭靠在軟榻上,手中是一件做到一半的虎頭鞋,鮮紅的緞麵,用金線繡了憨態可掬的虎頭,眼睛才縫了一隻,黑溜溜的鈕釦半嵌著,另一隻還空著。旁邊散著些綵線、棉花和一隻將將做好的小帽,帽簷一圈細軟的絨毛。
她原是想趁精神好些趕完這點活計,指尖撚著細針,穿梭在柔軟的布料間,呼吸漸漸均勻綿長,不知何時竟歪在引枕上睡了過去。燭光映著她略顯蒼白的臉,眼下有淡淡的青影,長睫垂落,在眼下投出一小片脆弱的陰影。即便是睡夢中,眉心也微微蹙著,彷彿擔著無形的心事。那隻未完工的虎頭鞋滑落在她裙裾之上,將落未落。
夜深人靜,殿外傳來極輕的腳步聲,值夜的宮人低聲行禮的聲音被一道低沉的聲音止住。
裴珩悄無聲息地踏入內殿。他身上帶著夜露的微寒和幾分未散的酒氣,顯然是剛處理完政務。目光掠過屏風,一眼便看到了蜷在榻上熟睡的沈昭,以及她身畔那抹鮮豔的紅。
他腳步頓住,在原地立了片刻,方纔緩步走近。
他俯身,目光落在她裙襬那隻小小的虎頭鞋上。鮮紅的顏色刺目,那半成的虎頭歪著,帶著一種笨拙的稚氣。他認得這針線,與她繡給他香囊的細密針腳不同,這虎頭鞋的針法甚至有些生疏,顯是許久不做,或是初學。
他伸出手,指尖在即將觸到那柔軟布料時微微一頓,終是極輕地拈起了那隻小鞋。指尖傳來細棉布和綵線的觸感,還有裡麵蓬鬆棉花的柔軟。鞋底甚小,不及他指節長。
他就這樣捏著那隻小小的鞋,立在榻前,垂眸看了許久。燭火跳躍,在他深邃的眼底投下明明滅滅的光影,冷硬的側臉線條在昏暗中似乎也柔和了些許。酒意氤氳上湧,胸腔裡某種被鐵石重重壓住的東西,在這一刻,被這極小極柔軟的物件撬開了一絲縫隙。
良久,他才極其小心地將那隻虎頭鞋放回原處,擺在她手邊,彷彿它從未被移動過。
他的視線轉而落在她微微敞開的衣領處,單薄的寢衣抵不住夜寒。他解下玄色外氅,動作極輕極緩地覆在她身上,連帶著肩膀也仔細掖好,確保不透進一絲風去。
做完這一切,他並未立刻離開。隻是站在榻邊,沉默地凝視著她的睡顏,目光掠過她微蹙的眉心,和小腹處尚未顯形的弧度。
最終,他收回目光,眼底那絲微瀾已悄然隱冇,恢複了一貫的深不見底。他轉身,熄滅了那盞守夜的小燈,唯留一點月光透過窗紗,朦朧地照亮內室。
他的腳步聲消失在殿外,如來時一般悄然。
——————
時近臘月,年關將至,宮中處處張燈結綵,預備著新歲的慶典。昭陽殿內地龍燒得正暖,驅散了窗外的嚴寒。沈昭腹中胎兒已有五月,身子漸沉,常倚在暖榻上歇息,手中時常做些小兒衣物,針腳細密,透著為人母的謹慎與期盼。
這日午後,裴珩處理完朝政,踏著薄雪而來,肩頭尚帶著未拂儘的雪屑。他揮退宮人,行至榻邊,見沈昭正對著一件縫好的小紅襖出神,目光不由也落在那隆起的小腹上,冷峻的眉眼間難得染上一絲柔和。
“今日孩子可鬨你?”他坐下,聲音較平日緩了些。
沈昭搖頭,將針線擱下:“還好。”
默然片刻,裴珩忽道:“年節下,也該想想孩子的名字了。”
沈昭擡眼看他,靜待下文。
“若是皇子,”裴珩語氣沉穩,帶著一貫的決斷,“便叫裴宸。宸,帝居也,取其尊貴宏大意。或叫裴晟,晟者,光明熾盛之意,亦好。”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沈昭麵上,又道:“若是帝女……”
沈昭心頭莫名一跳,直覺他吐不出什麼好詞。
果然,他接著便道:“便叫裴昭。”
沈昭聞言,頓時蹙緊了眉,將那件小襖子擱在膝上,聲音雖輕卻帶著明顯的不讚同:“陛下!這些名字太過沉重,孩子如何擔得起?更何況……哪有將父母之名直接冠於孩兒的?豈非胡鬨?”
裴珩麵色微沉:“朕覺得甚好。”尤其是“裴昭”二字,彷彿將她的名姓刻印於他的血脈之上,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占有與宣告。
“哪裡好?”沈昭難得執拗起來,迎視著他,“孩子尚未出世,何苦便將這般重壓賦予他?我隻盼他平安康健,無憂無慮。若依我,不如叫裴黎,黎者,眾也,盼他平順融入世間,莫要……莫要太過突出,亦或叫裴愈,愈者,病瘳也,願他一生安康,無病無災。”她說到後頭,聲音低了下去,指尖撫過小腹,流露出深切的母性擔憂。
“裴黎?裴愈?聽著像太醫院的小藥童。”裴珩眉峰擰緊,顯是極不滿意,“尋常至極,豈配……”
“如何不配?”沈昭打斷他,語氣激動了些,“難道隻有陛下取的尊貴字眼才配得上嗎?我隻要我的孩子平安!”
兩人各執一詞,一時竟有些僵持。殿內暖融,氣氛卻陡然凝滯。沈昭側過臉,不願再看他,隻望著窗外又開始飄落的細雪,眼角微微發澀。
裴珩見她如此,胸中一陣鬱躁,目光掃過榻邊小幾,上麵散放著幾卷沈昭平日翻看的醫書雜卷。他隨手拿起最上麵一卷,信手翻動,似是藉此壓下心頭火氣。
忽然,他動作一頓,指尖點在一處。
沈昭察覺動靜,餘光瞥去。
隻見他凝目看著書頁上的一個字,神色稍霽。半晌,他放下書卷,擡眸看她,語氣緩了些許:“昀字如何?”
沈昭微微一怔。
“昀,日光也。”裴珩解釋道,指尖在案上虛劃幾下,“寓意光明溫和,不分男女皆可用。既不失氣度,亦無咄咄逼人之感。總比你那‘愈’字好些。”末了,還不忘貶損一下她取的名字。
沈昭垂眸細思。“裴昀……”她在唇齒間無聲默唸一遍,確比“裴宸”、“裴晟”少了幾分迫人的重壓,也比“裴昭”順耳許多。日光溫和普照,倒是個好寓意。
她雖仍覺他專橫,但肯退這一步已是難得。僵持下去並無益處。良久,她極輕地籲出一口氣,算是默許。
裴珩麵色稍緩。卻聽沈昭又低聲道:“大名便依陛下。隻是這小名,須得叫我取。”
裴珩挑眉,示意她說。
“便叫阿愈。”沈昭語氣輕柔卻堅定,雙手護著小腹,彷彿已將那小小的人兒擁在懷中,“我隻願他一切病痛皆愈,萬事順遂。”
裴珩看著她低垂的眼睫和那份不容動搖的慈母心意,沉默片刻,終未再反對。算是默許了這“大名昀,小名愈”的安排。
沈昭唇角微微彎了一下,低頭繼續拿起那件小紅襖,指尖細細摩挲著上麵細軟的絨毛,輕聲道:“阿愈,你要乖乖的。”
窗外雪落無聲,殿內暖意融融,一時竟有了幾分尋常人家夫妻為將育之孩兒取名爭執後又妥協的平淡溫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