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破班要上到什麼時候 peer pressure!
-
peer
pressure!
何鈞瑤隻上了一個月的考研英語班還是有點用的,她非常清晰地記得當時涉及到敏感資訊,實際當然是投稿人=乙方。何鈞瑤每次去編輯部開會的時候,隻能拿著現列印好的幾本稿子。在封閉的接待室裡,何鈞瑤禮貌客套地微笑著傾聽編輯專家們吞雲吐霧地提出修改意見,她把這些聽得懂的聽不懂的事無钜細記錄下來,再回單位敲進電腦裡。
對於勤勤懇懇的乙方何鈞瑤來講,聽起來過程是麻煩了點,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問題出在錢上。
因為編輯部地處北京東四環,同樣在一個遠離公交地鐵的“戰略縱深處”,從自己公司到編輯部,需要騎車倒地鐵再倒公交再騎車方。她每次改報告都打車坐近二十公裡。這筆車費不能報銷,試用期也冇有相應的交通補貼。
她看著一天近兩百塊的打車費,怒火攻心。
也是因為這個事,何鈞瑤在後麵類似的工作上慢慢總結出來了規律,學會了省錢。這類需要打車往返的活,她一定會提前問一下綜合部有冇有人出外勤搭她一程。另外但凡是“送”、“取”材料的跑腿工作,如若涉及到商業機密,一定有一趟單程是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那另一趟單程可以通過公交/地鐵實現,這樣就顯得車費金額冇那麼駭人了。
在稿子被翻來覆去打磨了五六次後,何鈞瑤的工作終於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何鈞瑤隻上了一個月的考研英語班還是有點用的,她非常清晰地記得當時涉及到敏感資訊,實際當然是投稿人=乙方。何鈞瑤每次去編輯部開會的時候,隻能拿著現列印好的幾本稿子。在封閉的接待室裡,何鈞瑤禮貌客套地微笑著傾聽編輯專家們吞雲吐霧地提出修改意見,她把這些聽得懂的聽不懂的事無钜細記錄下來,再回單位敲進電腦裡。
對於勤勤懇懇的乙方何鈞瑤來講,聽起來過程是麻煩了點,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問題出在錢上。
因為編輯部地處北京東四環,同樣在一個遠離公交地鐵的“戰略縱深處”,從自己公司到編輯部,需要騎車倒地鐵再倒公交再騎車方。她每次改報告都打車坐近二十公裡。這筆車費不能報銷,試用期也冇有相應的交通補貼。
她看著一天近兩百塊的打車費,怒火攻心。
也是因為這個事,何鈞瑤在後麵類似的工作上慢慢總結出來了規律,學會了省錢。這類需要打車往返的活,她一定會提前問一下綜合部有冇有人出外勤搭她一程。另外但凡是“送”、“取”材料的跑腿工作,如若涉及到商業機密,一定有一趟單程是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那另一趟單程可以通過公交/地鐵實現,這樣就顯得車費金額冇那麼駭人了。
在稿子被翻來覆去打磨了五六次後,何鈞瑤的工作終於得到了專家的認可,當她興高采烈地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卻看見田部一臉陰沉地在辦公室門口叫她進來談話。
“你工作態度能不能端正點?”開口就是問責。
“啊?我冇……”何鈞瑤被這突如其來的扣帽子嚇得緘默不敢言。
“交給你改稿的任務,你辦成什麼樣了?”
我,我在辦啊……何鈞瑤微微擡頭,剛想開口解釋,又被田部打斷:
“你到底能不能乾?”
何鈞瑤眼皮都不敢擡,她第一次見田部用這樣嚴厲的語氣質問她。
她深吸一口氣,張口小聲說道:
“前幾天開了第六次碰頭會,給我們每篇稿子都分配了指導老師,我這幾天一直在去找他修改。明天簽好字,就可以提交了。”
田部眼部緊繃的肌肉立刻鬆弛了下來,嘴角帶動著鬆垮的臉皮也溫柔了起來。
“要乾完了啊,那你為什麼不跟我說呢?”他擺擺手,讓何鈞瑤出去。
——————
何鈞瑤鞠躬拜彆了給她這次研究簡報諸多指點的專家老師,看著“同意刊發”的親筆簽字和專家的大名,第一次擁有了一種來源於工作上的成就感,也鬆了口氣。
回來第二天,田部就接到了綜合部的電話,大意是下週要辦一個交流論壇,x
編輯部反饋這次提交的稿件很有水平,到時候讓作者來論壇做個彙報。田部笑嗬嗬答應了,說讓何鈞瑤去。
但承辦部門發來論壇手冊請田育新校對的時候,田部把手冊攤開指給何鈞瑤質問:
“為什麼作者一行有你?”
何鈞瑤的大腦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撞擊了,她不知道又哪裡觸碰到了領導的逆鱗,立刻給承辦
部門打電話說明瞭情況,請求去掉自己的名字,說明自己隻是投稿經辦人。對方負責人是箇中年大叔,解釋說彙報人必須是作者,不然交流工作冇法進行。
這下輪到何鈞瑤進退兩難了。
她還在思前想後的時候,政研一部門口突然出現另一個個頭挺高,平頭圓臉圓眼鏡,穿著深色
polo
衫和牛仔褲的男生。
理工男,太經典的理工男了。何鈞瑤大腦內置的的理工男辨識感應器發出了警報。
“請問,田部在嗎?”他看著何鈞瑤,木訥又平和地問道。
何鈞瑤還冇開口,見田部剛好從他的專屬辦公室出來,像是要去衛生間的樣子。她立刻就朝門口歪了歪頭,示意這個男生“就是他,快上!”
“田部,”男生心領神會在部門門口上前了一步,臉上好像冇什麼起伏的表情,誠懇直白地看著田部的臉一字一頓地:
“我們部長說,論壇做彙報的人必須是作者之一才行,還是把何鈞瑤名字帶上比較好。”
田部顯然不太認識這個男生是誰,但通過言語判斷出來應該是論壇承辦部門的小年輕,於是露出了他日常對外的官方慈祥微笑,表示可以。
何鈞瑤擡頭盯著男生髮呆,待田部離開,她突然開口問了一句:
“你是周忻昊?”
那個男生轉頭看向她,突然表露了一絲絲友好的微笑:
“我是
我們加個微信吧?”
——————
培訓部周忻昊。西部某
985
計算機專業本碩應屆生,和何鈞瑤一屆入職的同儕之一。
何鈞瑤相見恨晚,加上微信以後除了和他對接論壇上的事情,就是藉此機會打探他的工作內容和勞累程度,還有辦社保、公積金賬戶、遷戶口、寫見習期自我鑒定的一係列事情。
“這次一共就七篇論文要彙報,你這個算改動小的,壓力不大。”
“你們加班一定很嚴重吧?培訓部挺邊緣的,平常工作像圖書管理員。”
“我們領導看起來挺乾練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淪落到這個部門裡。”
“我們部門除了我就兩個老員工,每天掐著點下班接孩子,挺安逸的。我同學都去互聯網卷生卷死了,每天累得不行,我是冇那個命去互聯網上班。”
“彆硬卷,實在不行在你們部門混到副部長,跳來我們這躺平啊。【狗頭表情】”
何鈞瑤彷彿漫漫獨行路突然找到了一個戰友,對方似乎也是,兩個人隨即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
周忻昊訊息顯然比何鈞瑤靈通很多,甚至公司還是設計院的時候的老黃曆他都瞭如指掌。
通過周忻昊,她才知道公司現在沿用的管理製度還是當初設計院那一套,大部分人稱公司是“單位”“院裡”而不是“公司”;整體男性比例占比極大也是當年設計院流傳下來的傳統;當初業務調整以後許多職工被迫去到了完全不熟悉且很難出成績的業務領域,田育新也是當初趁這個時機主動提出轉崗,在所有不願意調離原崗位裡的人群中脫穎而出,並且用了幾年時間,一舉把政研一部盤活成為了公司的“龍頭部門”。
她推斷周忻昊的工作非常清閒所以才能得到這麼多的內部訊息。何鈞瑤一邊羨慕培訓部可以早八晚五地按部就班工作,畢竟“圖書管理員”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業;另一邊,她對“人是群居動物
”有了新的理解,天知道在這個人均四十歲的地方,有個同頻共振的人有多重要。
——————
論壇上鈞瑤被安排最後一個發言,因為是半脫稿,她還冇有那麼緊張,過程很順利,彙報得很成功,在宣佈閉幕後,鈞瑤跟隨著向外湧出的人流去取自己的手機,剛拿到手冇多久,就收來周忻昊的訊息。
“你的工作量碾壓了我。”
“我們部長看了你的彙報,問我有冇有壓力,說你講得太好了。要我向你學習。”
何鈞瑤內心有些竊喜,周忻昊的訊息讓她覺得,她至少不是一個差勁的應屆生。
這件事還冇過多久,何鈞瑤就在半個月後的公示欄上看到了另一個同屆入職同事的名字——在頂級公開核心期刊的作者欄裡。
她又開始焦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