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之真武大帝 第20章 鑄器之說
-
“陶仲文是個懦夫!”
“那時節,雖勢若累卵,但我等若齊心合力,未必冇有一線挽回之機。可他這一走,人心頓時渙散,陣腳大亂……最終滿盤皆輸。”
通明道人雙拳緊握,聲音顫抖,眼中儘是不甘與遺憾,但終究這一切都化作了一聲歎息。
良久,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翻湧的情緒,頹然一歎:“事後,我心灰意冷,便回到了武當山。也曾想過掘地三尺,將這叛徒揪出來……但世宗皇帝當年都放過了他,我也不願再糾纏。”
通明道人語氣漸趨平靜,卻更顯蒼涼:“可誰能料到,這縮頭一輩子的老烏龜,竟然還敢重現於世——更是指名道姓,要見貧道。”
通明道人目光一凝,銳利如劍:“此事極其反常。所以,我還是決定……去見他一麵。”
通明道人這一去便是數天。
這幾天朱翊釗留在玉虛洞天裡邊按部就班的修行,穩固剛剛突破的境界,感受神脈出現後的變化,平平淡淡,無波無瀾。
通明道人在回來之後也冇有說什麼,彷彿什麼都冇有發生,師徒二人又恢複了之前的生活模式,一個教,一個學,朱翊釗在飛速的成長。
直到,朱翊釗完成對“神紋”的控製。
神紋,修士開辟苦海後生命精氣凝聚而成的原始形態,每一道“神紋”都像是一道神鐵鏈,繚繞在苦海上空。
修士可以將“神紋”可以放出體外殺敵,威能不俗,是超脫凡人的神仙手段。
更重要的是神紋可以祭成各種形狀,有些人會花費不少時間與心思,將原始的“神紋”祭成飛劍、小盾、神戟等,這樣更易於控製,對敵時威力會大上不少。
更有個彆人不怕複雜與玄奧,反覆錘鍊“神紋”,祭成“鼎”與“鐘”或“塔”等,可以發揮出種種神秘的力量。
不論是何種形態,到了修行後期,境界達到一定高度,這種以“神紋”祭煉成的“器”,都極有可能在“器”的內部交織出“道的軌跡”,具有不可揣測的威力。
為何如此絕對呢?
因為能修行到那般境界的修士,冇有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極其強大的。
當然,從前人的經驗來看,以原始“神紋”祭煉出的“器”越是繁複與玄奧越難以成型,但相應的內部交織出“道的軌跡”的希望可能會大一點,時間和境界的要求也會比普通的器更低一點。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將原始“神紋”錘鍊成“器”,對於修士來說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會認真對待,因為這是他們以後“禦物”的根本所在。
絕大多數人在將“神紋”錘鍊成“器”後,都會挑選與之形狀相同的靈寶,隻有兩者一致,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當然,形狀不同,也不是不能駕馭其他武器,不過多少打些折扣而已。
也有部分修士不斷凝聚“神紋”,反覆祭煉自己的“器”,而不需要駕馭其他實體武器,錘鍊出的“器”就是他們的靈寶。
按照通明道人所說,苦海、命泉、神橋、彼岸這四大境界,每一個境界都可以錘鍊出一個“器”。
也可以將所有神紋凝聚在一起,反覆捶打成一個“器”,走一器破萬法的路。
通明道人隻是將這些知識都教給了朱翊釗,至於朱翊釗選擇什麼樣的道路,他並未發表任何意見,完全不乾涉。
其實朱翊釗自己對此也並不是太過在意,因為無論如何選擇都不影響一個修士能不能走到至高。
當然,前期的話朱翊釗並不打算錘鍊出更多的器,並且也不想追求什麼“鼎”與“鐘”或“塔”之類的複雜玄奧的重器。
簡簡單單的錘鍊出一把劍,輔助殺伐、護佑其成長就好,主打一個省時省力,一切以修行為主。
等以後修為上去了,時間有的是,選擇多的是,想鑄什麼樣的器就鑄什麼樣的器,冇有必要因此耽誤前期寶貴的修行時間。
朱翊釗將想法跟通明道人說了,通明道人依舊波瀾不驚,隻是讓朱翊釗在錘鍊好自己的器之後再來找他。
朱翊釗不以為意,回到靜室細細的思索起來。雖然說是隨便錘鍊一把劍就好,可好歹這也是要相伴一生的護道之器,不可能真的那麼隨便,一點兒都不用心。
畢竟朱翊釗也隻是不想因此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已,不是真的不重視。
而且,劍真的就不如鐘、鼎、塔嗎?
難說。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鹹崇,乃短兵之祖,曆朝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
有一劍名曰軒轅,乃黃帝采首山之銅鑄就,以天文古字銘之,曾以之斬蚩尤,後傳至夏禹。
有一劍曰太阿亦做泰阿,秦王掃**,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儘西來。
有一劍曰赤霄,漢高祖斬白蛇起義,手提三尺劍,以布衣而取天下,定兩漢四百年基業。
若是說起朱翊釗如今身處的遮天世界,有神話時代長生天尊鎮壓寰宇的長生劍,有號稱攻伐無雙的太皇劍。
更有那荒天帝手持大羅劍胎(荒劍),一劍斬斷界海,隔絕了萬古歲月,獨斷萬古。
“到底錘鍊個什麼樣的劍呢?”
劍有多種形態,最負盛名的自然是代表了漢家雄風的漢劍,還有華麗大氣的唐劍、肅殺而嚴謹的秦劍等等等等。
其實劍的形製,數千年來幾乎冇變,頂多就是每個時期風格不同,有的偏長,有的偏短,有的華麗,有的古樸,不一而足。
到底選擇哪一種?朱翊釗再次細細思量起來。朱翊釗認真而又仔細的考慮了很長時間,最後眼神明亮了起來。
他想到了一本道藏,名叫《玄天上帝啟聖錄》,裡麵記載了真武大帝的一柄寶劍,名曰北方黑池滾角斷魔雄劍。
長七尺二寸,應七十二候;重二十四斤,應二十四節氣;寬四寸八分,應四時八節。
朱翊釗決定就按照這個樣式來鑄自己的器,畢竟他也叫做玄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