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遮天之真武大帝 > 第27章 主要次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遮天之真武大帝 第27章 主要次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日子一天天過去,師徒二人的教學節奏仍舊是那般緊繃。

朱翊釗每日除了修行,便是研讀師父交給他的各種古籍玉簡,偶爾也會在玉虛洞天中散步,以作放鬆。

而通明道人則是在驗證之前教的朱翊釗已經吸收了之後,就教授朱翊釗新的知識。

一個博聞強記實力強勁的全心全意的教,一個天資頗佳悟性不凡的全心全意的學,自然是一切順利。

這段時間以來朱翊釗對陣紋的刻畫越發得心應手,醫術也日漸精進,在陣紋一道上也開始有了不俗的見解,修為更是突破到了道宮。

這種日子平靜而充實,隻是,朱翊釗心中的那種不安,始終無法消除。

而就在朱翊釗師徒倆高強度教學的時候,這個存續了兩百五十多年的大明王朝越發的動盪與混亂。

朱翊釗覺醒胎中之謎的那一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三年,本就蠢蠢欲動想要反叛大明的,大明建州左衛指揮使、龍虎將軍,野豬皮努爾哈赤統合了建奴各部。

次年,即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以所謂的“七大恨”告天,誓師伐明,正式起兵造反。

等到了明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了明軍主力。這一戰,大明不僅損失了數萬精銳,更失去了對遼東的戰略主動權。從此,遼東局勢急轉直下,努爾哈赤不斷襲擾遼東,使得大明疲於應對,國力日漸消耗。

薩爾滸之戰的慘敗,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失利,更是大明王朝內部積弊的集中爆發。

二百多年的歲月使得天下的土地基本上全都被兼併到不交稅的地主士紳手中,朝廷在冊的土地越來越少,甚至都不如開國之初的洪武年,在冊人口兩百年間更是在六千萬上下雷打不動。

再加上鈔法、開中法、下西洋等經濟政治政策的逐漸敗壞,大明王朝的財政越發枯竭,甚至官吏的俸祿都發不出來,於是乎天底下的官吏們便更加變本加厲的向著平民百姓壓榨、剝削。

同理,最為精銳的京軍、守衛邊疆的邊軍、各地的衛所全麵**,衛所的軍士們失去了土地,連吃飽都是一種奢望,足響更是無稽之談,如此軍隊又能擁有多少戰鬥力呢?臨陣放兩槍就已經對得起朝廷了。

而這時那些喝兵血的軍官們用他們積攢的財富組建家丁兵,開始軍閥化,出工不出力,養寇自重成了基本操作。

朝廷黨爭不斷,東林黨和宦官爭鬥不休,各種攻擊,各種扯後腿,將國家大事當成了攻擊敵人的工具。

種種問題使得大明在麵對外敵時顯得力不從心。遼東的局勢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大明王朝的脊梁上,讓它喘不過氣來。

然而,禍不單行。

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駕崩,泰昌帝即位,結果這位隻當了三個月皇帝就撒手人寰,時年十六歲的天啟皇帝登基。

也就是說,在這短短的三個月裡大明一連換了三個皇帝,甚至於有些偏遠地方前一個皇帝駕崩的訊息剛剛到達,就又死了一個皇帝。

這種國朝最頂層的頻繁變動,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整個大明都受到了影響。

而就在天啟元年,東北糜爛的同時,西南又爆發了奢安之亂。

這場由四川永寧宣撫司奢崇明及貴州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彥發動的叛亂,迅速蔓延至川、黔、雲、桂四省,持續了近十年之久。

叛軍攻城略地,燒殺搶掠,使得西南地區生靈塗炭,死傷百餘萬。大明朝廷為了平定叛亂,不得不抽調大量兵力與資源,進一步加劇了財政的困境。

東北有後金虎視眈眈,西南有奢安之亂肆虐,大明王朝內外交困,風雨飄搖。

然而,這個已經存續了兩百五十餘年的王朝,血條依舊厚實,尚未到達極限。

若不是此起彼伏的天災——旱災、蝗災、瘟疫接連不斷,或許大明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可惜,天不佑大明,兩百年的積弊再加上,席捲整個大明腹地的連年災荒,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各地民變四起,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越發壯大,天下局勢愈發混亂。

而與之相對的,滿清建奴所在的關外卻是幾乎冇有受到這場的影響。

最終一場鼠疫之後京師人口大減,李自成攻破bj,崇禎帝自縊,大明王朝隻剩下江南的半壁江山。

再然後,滿清入關,順軍潰逃,神州陸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可悲、可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就在大明被持續數十年的天災**反覆折磨下,於內外交困中崩碎之後,天災停了,氣候逐漸恢複正常了。

讓人無話可說。

朱翊釗每每思慮及此,無不歎息,或許以他如今的能力,能做些什麼,能幫助一些人,能救下一些人。

但如果他真的去做了,那是本末倒置,是分不清主次。

因為以他現在能力,他能救一部分人,卻救不了整個大明;他能改變一個地方,卻改變不了這個時代。

所以,當前朱翊釗的主要任務是努力修行,是學習通明道人傳授的所有知識,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是次要。

於是這段時間,朱翊釗的日子依舊苦逼,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打坐,吸收玉虛洞天中殘存的精氣,錘鍊自身的修為。

隨後,他便要跟隨師父學習各種技藝——陣紋、醫術、草藥、風水、煉藥……通明道人彷彿有無窮無儘的知識要傳授給他,而朱翊釗也隻能硬著頭皮,一點一點地消化。

通明道人手持一根竹杖,在地上畫出一個複雜的陣圖。“翊釗,今日我們來學習‘九宮八卦陣’的佈置與破解之法”

“這是‘七星草’,性寒,可清熱解毒;這是‘龍涎花’,性溫,可活血化瘀。”通明道人一邊采摘草藥,一邊為朱翊釗講解。

朱翊釗跟在師父身後,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草藥圖譜,認真地記錄著。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