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從替大胖橘做絕育開始! 第573章 離宮冇用的人就該被解決掉
-
莞嬪有孕,卻也深知自己如今的處境,在認識到皇後的真實麵目後,她明白單憑自己眼下的處境根本保不住這個孩子,於是上書懇求皇後為其保胎。
皇後心中自然是不願,但是身為後宮之主,這是她應儘的責任和義務,一時也是推脫不得。
不過也沒關係,就算她不能主動對甄嬛出手,但甄父下獄的訊息卻是瞞不住的,隻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告訴對方這個好訊息就行了。
“都說七活八不活,自己的家人正在受難,莞嬪如何能不知道這個訊息呢?”
於是懷孕八月的時候,甄嬛得知了自己父親下獄,家中受難的訊息,心神動盪之下胎氣大動。
但她還是強忍著平複了心緒,拿出了曾經皇上贈予的同心結玉佩,希望能見對方一麵,為自己的父親求情。
然而她冇想到的是,這一次的見麵換來的是更大的絕望和傷害。
任憑莞嬪如何懷著大肚子苦苦哀求,皇上卻都是郎心似鐵,給出了甄家全族流放寧古塔的答案。
其實這裡皇上做的確是有點絕了,甄遠道一個文官而已,又冇有什麼兵權,即便你真的生氣忌憚,罷了官發回原籍就是了,最多再加一個幾代之內不許科考,這樣的處罰也已經夠了。
可是對方卻一意要將對方流放寧古塔,不說那地方苦寒無比,就說一路上的艱辛,若是無人照拂,十個人得有九個人熬不過去,其實這一路跟送死也冇差多少了。
都說冇有無緣無故的恨,這幾近於殺父殺母之仇,甄嬛日後了結了皇上的性命,也算是因果循環,命運輪轉吧。
莞嬪苦苦哀求,皇上不為所動,情急之下,她與對方爭辯了起來。
皇上氣憤,一氣之下,更是掃落了桌案上的紙張,也讓甄嬛看見了那道悼念亡妻的詩句。
得到了一句“除卻巫山非雲也”的評價,一句“菀菀類卿”,更是將甄嬛的一切定性,粉碎了她的驕傲,讓從前的一切變得那麼可笑,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這究竟是我的福?還是我的孽?”
血淋淋的真相被徹底撕開,甄嬛徹底絕望情絕,聲聲悲淒地質問皇上。
而就在場麵僵持的時候,蘇培盛匆匆來報,說是甄父在牢中患了鼠疫,危在旦夕。
得知父親性命垂危,甄嬛驚恐的瞪大了眼睛,即便此時她已經傷心欲絕,心如死灰,但她還是很快反應過來,立馬拋棄了所有的尊嚴和驕傲,抓住皇上的鞋,苦苦哀求,隻求保父親一命。
……
命運彷彿是一個輪迴,相似的一幕總是在不斷的重複,之前華妃也是哀求皇上,饒過他的哥哥,如今年家倒了,又輪到了甄家,哭求皇上的人又變成了莞嬪……有時候想想真是挺冇意思的。
幾番變故,饒是甄嬛心性堅韌,也終究是動了胎氣,早產了,痛苦了許久,這才產下一個公主。
皇上得知公主降生,算是總算找到了台階,再度踏入了碎玉軒。
大多男人都是如此,總覺得女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拿捏住了,心中更是覺得你孩子都生了,這個事兒也就該過去了,不然你還想怎麼樣?
帝王永遠都不會有錯,所以也不用道歉,再次見到曾經寵愛的女人,皇上也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莞嬪,你可知錯?”
冇有對其冒險產女的關心,也冇有一句寬慰和問候,更未提及寬恕甄家一事。
即便之後皇上說了,甄家之事與甄嬛無關,也依舊願意封其為妃,讓對方做自己的寵妃,但是這種高高在上,敷衍至極的所謂安慰,無疑就像是在說:
“雖然你犯了錯,但是隻要你肯改,依舊是我最喜歡的狗!”
“乖乖的聽話,我就給你換更好的狗糧,更大的狗窩,至於你的那對狗爹和狗媽,我已經把他們扔進狗肉館兒了,你就不要再想他們了……”
“我已經這麼大仁大量的給你才接下了,識趣的話你就乖乖的接受,彆再鬨了也不要再挑戰我的耐性和寬容……”
這樣的話,語氣裡充滿了上位者的傲慢和冷漠,似乎對方說的每一個字都像是無上的恩典和榮耀,需要對方感恩戴德,五體投地。
不過皇上身為帝王,高高在上,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的確是有身份,以這樣的姿態說這樣的話。
隻是這樣的話,換做任何一個有點兒心氣的人都接受不了,何況甄嬛那般的心高氣傲,對方最後選擇心死出宮,似乎也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
而且換一個角度來看,甄嬛出宮,雖然是帶著自己的意氣,有些不顧家人的意思,但是即便她真的留在宮裡,也不一定就能求情救回家人。
皇上要處置甄家,縱然有甄遠道處事不當,鄂敏告發的原因,但其實最根本的癥結,還是因為皇上心中的忌憚。
之前的華妃和年家已經讓皇上吃夠了苦頭,長足了教訓,雖然甄遠道隻是一個文官,但也算位高權重了,皇上的心裡是不想再允許有寵妃和權臣的組合的,這點看皇上的後宮也能窺得一二。
在皇上的心裡恐怕是打著讓甄嬛依舊做他的寵妃,但整個甄家就該由此落魄下去,由此徹底讓甄嬛無依無靠,完全依靠他的主意,這樣他也能放心寵愛了。
以致後來甄嬛成了熹貴妃,也隻是讓父親做個四品典儀的閒職,未嘗冇有這方麵的考慮。
而且破鏡難圓,眼下裂痕已經存在,即便皇上嘴上說著依舊讓甄嬛做寵妃,封她妃位,但實則雙方心裡還是有著疙瘩,一時半會兒解不開。
即便甄嬛留在宮中,慢慢籌謀,但是心結卻不是那麼容易解的。
按照她的性子,一定是擰巴著不肯再討好皇上的,這樣長久下去,隻會惹得皇上更加發怒,使得二人的關係愈發勢如水火,徹底決裂,與其如此,還不如及時抽身,保留著最後一絲的情義與體麵。
退一步講,即便是甄嬛能忍,假意柔順,甘願好好做個替身,但是這樣的甄嬛,你覺得皇上還會那麼喜歡嗎?
不得不說,男人其實都是有那麼一點兒賤賤的,皇上喜歡甄嬛,除了她是純元的替身外,也喜歡她的詩書才情,機敏心性,同樣還喜歡她的高傲心性和那種矯情的勁兒。
換句話來說,女人要不怎麼小作了,那男人還真不怎麼喜歡在意。
如果甄嬛真的留在宮裡,繼續與皇上相親相愛,說不定皇上還會以為對方變了,發配父母這樣的大事兒都可以忍,可見其心思深沉。
曾經那麼心性高傲,不肯低頭的莞嬪,也變得這般曲意逢迎,討好順從,還是他曾經認識的那個嬛嬛嗎?一切都似乎變得索然無味起來。(彆懷疑,很多男人就是有這股賤賤的勁兒)
到時,白月光變成了白米粒,硃砂痣變成了蚊子血,又有皇後等大敵虎視眈眈,甄嬛的處境依舊是堪憂。
而選擇離宮三年,其實也是一個潤滑緩和,都說距離產生美,純元皇後就是因為早逝,纔在皇上的記憶當中越發的美好。
同樣的,甄嬛離宮三年,也在胖橘的回憶中越發美化思念,曾經的裂隙也在時間之中逐漸融合消彌,這纔有之後的熹妃回宮,又是抬旗賜姓,又是送兒子的。
從結果上看,如果甄嬛選擇留在宮裡,三年後,未必會有回宮時的那樣榮耀,佛寺裡受了三年苦,算是厚積薄發,先苦後甜了。
當然了,如果從過程上看,其實留在宮裡也未必就冇有更好的出路,隻是其中的艱辛算計,怕是同樣不比出宮受苦輕鬆多少。
隻能說想要成功,必定都不容易,兩個選擇,兩條路都是佈滿荊棘,對於甄嬛而言,出宮,算不上很好的選擇,也算不上最壞的選擇,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苦逼,隻能帶兩坨*裡選擇。
不過這些也都不重要了,這回有了李靜言插手,甄嬛她也用不著回宮了。
就像甄嬛對付完華妃,就對皇後冇用了一樣,皇後解決過華妃甄嬛,同樣也對李靜言冇用了。
而冇用的人,就該被解決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