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我在南明的奮鬥生涯 第202章 血腥鎮壓
-
鄭錦給予洪旭莫大的信任,將三萬陸師,三千騎兵全部交由洪旭指揮,鎮壓叛亂。
洪旭不愧是鄭家軍的鐵桿支援者,對於鄭錦的心思把握的十分準確,知曉鄭錦想要趁機血洗諸府士紳,將四府之地打掃的乾乾淨淨。
三萬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鄭家軍,在洪旭的指揮下,開始了橫掃四府之地的戰鬥。
四府之地的士紳拉著家族之中的壯丁和佃戶,湊夠了十萬大軍。
福寧府的士紳彙聚的三萬大軍進攻福寧城,福寧城在鄭錦的示意下退出了福寧城,這讓福寧府的士紳兵不血刃的占領了福寧城。
這個勝利的大好訊息,鼓勵和激勵著更多的士紳舉家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反叛之中。福寧城在短短七天內,軍隊膨脹到四萬五千餘人。
然後誌得意滿的率領這四萬人向著福州府進發。
福州府的士紳知道無法正麵對抗鄭家軍,就率領這兩萬三千大軍南下泉州,與泉州府的三萬大軍彙合,準備攻打泉州城
守護泉州城的鄭家軍不過兩千人,而他們有五萬三千人,這麼龐大的差距,足以讓他們狂妄的態度進攻泉州城。
更何況泉州城內還有他們的人,泉州城的士紳數量也是較為龐大的,出動一兩千士兵根本不成問題。
讓他們失望的是,原本想要裡應外合,占領泉州府城,卻冇有想到駐守泉州的兩千鄭家軍戰鬥力驚人,強攻一夜也冇能打下,被迫無奈的他們,隻能被動的圍住泉州城,並時不時想要招降鄭家軍。
他們想在著李率泰派兵支援他們的正義之舉呢,連連催促幾天,也不見李率泰發兵支援。
李率泰已經被打怕了,在援軍冇有到來之前,他說什麼也不會將自己的嫡係投入戰鬥之中。
漳州府的士紳最為可憐,好不容易舉兵兩萬就行反叛,結果還冇有出動,就被駐守在漳州城的五千鄭家軍一戰擊敗。
這兩萬叛軍毫無還手之力,就被鄭家軍擊敗。漳州府諸縣的士紳知道會敗,但冇有想到敗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慘,就連逃亡的時間都冇有。
駐守漳州府的陳哲毫不留情的開始了屠戮,對於漳州府各縣反叛的士紳全部抄家抓捕,並在經鄭錦同意後,在漳州府城之中公開審理並處決這些參加叛亂的士紳們。
當三百七十七顆人頭落地後,整個漳州府一片死寂,這三百七十七顆人頭,可就代表這三百七十七個家族,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這三百七十七個家族,牽扯起來估計高達近萬人,一些殘餘的士紳家族以為鄭家軍不會牽連太多,他們萬萬冇有想到鄭家軍竟然如此嚴苛,將這牽扯的近萬人儘數處置,全部流放到台灣島上。
漳州府上下頓時哭聲震天,哀嚎一片。
漳州府的士紳幾乎被清掃一空,而鄭家軍從中繳獲了一百二十三萬石糧食,解放佃戶三十餘萬戶,漳州府的百姓人數一下子從五十餘萬人上漲到九十餘萬人。漳州府大部分的田地就掌握在鄭家軍手中。
陳哲趁熱打鐵,趁著漳州府勢力中空的時候,根據之前工作隊的測量,以縣為單位,將田地分配給百姓手中。
這一下讓漳州府的百姓們都知道,鄭家軍冇有欺騙他們,確實將田地分給了他們。分的土地麵積也高達百畝。
土地對於中國的百姓而言,所代表的含義是及其不一樣的。一時之間,整個漳州府的百姓對於鄭家軍開始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能夠分給他們土地的政權,就是一個好政權。
漳州府呈現出一副勃勃生機之態。
漳州府士紳的失敗,也讓洪旭加快了腳步,泉福二州的叛軍如何是鄭家軍精銳的對手,尤其是叛軍都冇有經過訓練,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渾身乾瘦的百姓呢?
泉福府的叛軍以五萬三千對對陣鄭家軍兩萬人。從人數上看,鄭家軍完敗。可惜,叛軍數量即便再多,手持刀槍劍矛的叛軍也絕不是裝備了兩百餘門大炮和五千枝新式鳥銃的鄭家軍的對手。
當炮兵鎮發射近兩百枚炮彈的時候,從未經曆過這樣殘酷場麵的叛軍一鬨而散,幾步不廢吹灰之力,就將這五萬叛軍處理掉了。
泉州府一千三百餘家參與反抗的士紳全部被抄家,洪旭的心腸要比陳哲硬多了,這一千三百餘家家主及繼承人全部斬首示眾,兩千五百餘人的死亡讓整個泉州城為之一靜,濃重的血腥味三個月不散。讓泉州府上下數十萬百姓認識到了洪旭的鐵血心腸。
剩下的一萬大軍在馮義的率領下,同樣橫掃整個福寧府,擊潰福寧府叛軍五萬餘人,將福寧府的士紳大族全都殺了一片。
四府叛亂在短短半個月就平息了,將四府之地的士紳清洗了一遍,近乎七千餘人的斬首示眾,讓四府之地的血腥味從南飄到北。近五萬人的流放,也給台灣島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這五萬人當中,識字之人占據近乎一層。這麼多人才流放台灣島,定然會給台灣島帶來更為充足的發展動力。
鄭家軍的血腥之名,在李率泰和一些有意之人的操作下,在短短一個月就傳遍了長江下遊的幾個省份。這讓諸省士紳對鄭家軍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仇視的行為已經出現了。
鄭錦對此卻絲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經過這次清洗,漳泉福寧等四府之地已經打掃的乾乾淨淨,自己的下一步動作也可以開始實施了。
而鄭家軍除了收穫一堆罵名之外,還收穫了四百二十萬石糧食,七百七十二萬兩白銀,十五萬三千八百兩黃金,以及現在正在緊缺的船木、煤炭、鐵礦石等等物資,足夠東溪工地用半年有餘。
對於鄭家軍的巨大收穫,鄭錦是高興的合不攏嘴,其他道還好說,隻是那四百餘萬石糧食,就值得這次的謀劃。有了充足的糧食,那就真的可以嘗試一下改變一些耕種習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