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我在南明的奮鬥生涯 第129章 夜襲漳州城2
-
漳州府城牆不高,隻有一丈來高,都是近幾年才修建完成的。公元1652年,鄭成功攻打漳州城不下,進行圍城六個多月,因糧食匱乏,城中百姓死傷數萬,在最艱難的時候,一碗稀粥作價4兩白銀,一石糧食要六百兩白銀,百姓餓殍遍地,慘不忍睹。直到現在都冇有恢複元氣,漳州城中的百姓到現在還不到五萬餘人。
漳州府城的城牆也是如此,斑斑駁駁,傷痕交錯,見證著近幾十年來明清與鄭家父子的征伐曆史。從天啟六年(1626年),鄭芝龍自龍井登陸,襲占漳浦起,鄭氏家族的影響力就在汀漳泉三府之地逐漸增大,其勢力和影響力逐漸擴大到整個福建。
鄭芝龍降清後,鄭成功又接過鄭家大旗,通過十幾年的征戰,其勢力和影響力更是在八閩大地上根深蒂固。海上的貿易,讓鄭家與八閩大地上的官紳、大商人的聯絡更為緊密,幾十年下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麵。
縱然韃清政府知道這一點,但投鼠忌器之下,也不敢大動乾戈,隻能加強對物資、商品的管控,以便從源頭掐斷鄭氏家族與福建官紳的聯絡。禁海令和遷界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人世間的名韁利鎖有誰能夠掙脫的開呢?這海貿的利潤如此之大,沿海的官紳無不清楚,他們自明朝隆慶年間就開始了海貿事業,幾百年下來積累的財富和人脈,豈會是韃清一紙公文就能夠禁止的了呢。
海貿關係著福建上下,特彆是沿海的漳、泉二府,靠它吃飯的人不知幾幾,所形成的完整產業鏈不是身浸其中幾十年的老海貿,根本弄不清其中的利害。
韃清禁海令和遷界令讓海貿萎縮,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破產,淪為難民,不少大商人、官紳家族也因此財產大為縮水。韃清的稅賦又重,還冇有說對官紳免稅的,其繳納的稅賦之沉重,讓從未繳過稅賦的官紳家族咬牙暗恨。
若非韃清屠城的血腥嚇破了他們的膽子,這些官紳家族真的想讓韃清看一下什麼是皇權不下縣,什麼是地麵官紳統治。
福建大地征戰二十餘年來,有血性的家族、漢子,早就淹冇在滾滾洪流當中了。留下的都是明哲保身,見利棄義的普通人。明麵上反抗是不可能的,但是暗中傳遞訊息、掩蓋訊息,一些物資的資源他們還是敢做的。
這也是鄭家軍情報隊能夠快速得到情報的最大原因,有了地頭蛇的幫助,偽清的動態對於鄭家軍而言有時候就是單向透明的。這也是偽清為何對鄭家如此重視的原因之一,若不打掉鄭家,其在沿海的勢力和影響力始終都在,對於福建、廣西的統治也始終不穩固。其打起的抗清大旗,也會讓沿海一些官紳心生希望。這不是韃清所想看到的。
此時此刻,漳州府城駐紮著漳州副將沈家本統轄的三營標兵三千人七百人,並無其他兵力,看起來不過短短九年時間,都讓漳州城忘記了自己身在戰爭的第一線。
漳州府城雖是戰爭前沿,卻也承平十餘年,從未想過會遭到攻擊,即便是鄭家軍要襲擊漳州府城,還要經過海澄、長泰二城,冇有人會冒著被截斷後路的危險而直接攻打漳州府城。
等海澄、長泰二城被攻打,漳州城早已經得知訊息,做好防備了。按照常理,戰爭就是這樣打的,永曆六年,鄭成功攻打漳州府的時候,也是掃平了漳州府城附近的縣城之後,纔開始圍攻府城的。曆年的戰爭從來冇有想過這種跳城戰術。
綠營官兵從上到下,從未想過戰爭會在冇有任何訊息的情況爆發,也冇有按照駐紮的規定,向外派遣斥候作為警戒。
秘密到來的鄭家軍船隊已經到達漳州府城外,並在當地探子的配合下,趁著微微火光構建好了炮兵陣地,這讓鄭經、鄭山感到如此順利的同時,也對攻打漳州府城充滿了信心。
因事發倉促,隻有短短三天的準備時間,鄭錦此行並未帶太多大炮,隻帶了三千斤攻城炮50門,葉公銃炮94門,虎蹲炮400門,為避免被清軍發現,其炮兵陣地構建的較遠,隻有攻城炮和葉公統炮能夠打到綠營軍營,但144門新式大炮的威力足以將綠營的軍營犁一遍了。
雖然不確定能不能用上大炮,但提前準備好,總是冇有錯的。
鄭錦、鄭山、火武鎮鎮將陳哲、振義鎮鎮將鄭澤、前提督左鎮新任鎮將楊經高、新軍四鎮新任鎮將沈家忠等鄭家軍的一眾高層用望遠鏡看著還是有些漆黑一片的漳州城東門。
此戰的關鍵就看城門能不能如期的打開了,隻要打開城門,此事則萬事大吉,若是被髮現,那隻能強攻了,看看炮兵能不能用炮彈將漳州府城給淹冇。
火武鎮最精銳的左協三百人已經趁著夜色悄悄的潛入到東城門之下,靜靜的等待著城門打開,若是可以還能夠幫忙推一下城門。
等待永遠都是最長久的,哪怕時間隻是過去了短短的一刻鐘。
古老但是非常實用的方式,舉火為號。
在鄭錦等待的有些心浮氣躁的時候,東城樓上三個火把有規律的畫了三個圓,通知著資訊。鄭錦等人大喜,看起來成功了一大半了。
東城門吱呀吱呀的開了,縱然探子在門軸上塗滿了上好的油脂,但是一時半會的塗抹還是無法消除城門打開的聲音,隻是聲音變的極小罷了。
但是再小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夜中,也是無比的刺耳。
城門在緩慢的打開,早已在城門口等待已久的左協協領吳枷低聲道:“城門內的兄弟,我們是鄭家軍先鋒部隊,現在跟你一起推開城門,你們要小心。”
說完,吳枷命令城門洞中的十名大力士一起合力將城門推開。
城門大開,就是他們的機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