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在讀史:趣談資治通鑒 定軍山之戰
	
	
		    -
定軍山之戰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當與曹操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時,孫權與劉備就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曹操。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撤退之後,孫權和劉備的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
劉備的人馬越來越多,而周瑜給他劃分的地盤很小,他施展不開,就親自去拜見孫權,請求孫權把荊州給他。
聰明的周瑜給孫權出主意:“以劉備的才能,加上他有關羽、張飛這幾位猛將輔佐,絕對不會長久屈尊於人,聽彆人調遣。我認為應把劉備安排在吳郡,為他建造一座華麗的宮殿,多賜給他一些美女,腐化他的思想;同時把關羽和張飛從他身邊調開,在彆處安置。隻要把他們三人分開,一切事情都好辦了。如果現在擴大劉備的地盤,又不將劉備、關羽、張飛分開,劉備將如同蛟龍得到**,那就不是池中之物了。”
除周瑜外,其他人也勸孫權把劉備留下。但孫權考慮到曹操還在北方,正到處招攬人才,就冇聽眾人的話。
劉備回來後,過了好久才聽說這些內幕,歎息說:“可見天下有智謀之人看法都差不多。當時諸葛亮就勸我不要去,我冇聽。真是危險,差一點兒就冇逃出周瑜的手掌心。”
後來,劉備入蜀,成為益州之主。
劉備入蜀後,孫權就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向劉備索要荊州各郡。劉備不同意。孫權甚為惱火,因此任命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地方長官。關羽全部加以驅逐。孫權派呂蒙率領兩萬人對抗關羽。
同時,孫權又派魯肅率領一萬人也來對抗關羽。魯肅這個人有智謀,他決定先禮後兵,準備與關羽會談。許多人都勸魯肅不要去,太危險了。魯肅卻說:“事到如今,最好的辦法還是開導、勸說。劉備忘恩負義,是非還未有定論,我估計關羽不會謀害我的性命。”
魯肅邀請關羽與他會麵,商定各自的部隊都停在百米之外,隻有雙方的將領帶佩刀相見。這就是所謂的“單刀會”。
魯肅責備關羽不應該不歸還三郡。關羽卻說:“在烏林戰役中,劉將軍直接參戰,竭儘全力打敗了敵人,難道要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地盤嗎?”
魯肅則說:“你說得不對。我一開始與劉備在長阪會麵時,他的部隊實力很弱,智竭計窮,士氣低落,本打算遠逃。是我們主公可憐劉備無處安身,不吝惜土地,才使劉備有了落腳之地。而如今他卻不還土地,辜負恩德,破壞我們的友好關係。現在他已入蜀得了益州,有了自己的地盤,卻不還荊州,這種事連普通人都不會做,何況領袖人物!”
關羽無言以對。
正在此時,訊息傳來,曹操要進攻漢中。劉備擔心益州失守,又派人向孫權求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轉告了同意和好的決定。最後雙方以湘水為界,分割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地區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區歸劉備。
公元218年,劉備駐軍陽平關,曹軍大將夏侯淵等率部與劉備對峙。經過多次交戰,雙方難分伯仲,相持了許久。
夏侯淵打仗非常勇猛,但曹操多次告誡他:“一個將領不能隻有勇猛,也應該有害怕並示弱的時候。將領當然應以勇猛為本,但在行動中要有智慧和謀略。僅靠勇猛隻能對付一個人而已。”但是這個夏侯淵就是個有勇少謀之人,不管曹操如何苦口婆心地教導,他也難改本性。
劉備從陽平向南渡過沔水,沿山悄悄向前行進,在定軍山紮營。夏侯淵得知後,不顧一切就來搶奪定軍山。劉備派黃忠站在高處擂響戰鼓,呐喊著反擊,把夏侯淵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在激戰中夏侯淵掉了腦袋。
關於定軍山之戰,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的描述如下:
初,夏侯淵戰雖數勝,魏王操常戒之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及淵與劉備相拒逾年,備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營於定軍山。淵引兵爭之。法正曰:“可擊矣!”備使討虜將軍黃忠乘高鼓譟攻之,淵軍大敗,斬淵及益州刺史趙顒。
老夫將《資治通鑒》上的這段原文抄錄下來,一方麵是讓大家多接觸文言文,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另一方麵是要使大家知道,我國第一部電影就是《定軍山》。它是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執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主演的一部無聲電影。雖然故事內容不太多,但它開創了我國拍攝電影的先河。
因此,老夫敬請大家記住《定軍山》,記住任慶泰,記住譚鑫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