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梁家我做主 第六十二章 離京之意
-
“孩兒領兒媳盛氏華蘭拜見小娘。”
“兒媳拜見姨母。”
梁安和華蘭躬身行禮。
“不用多禮,快坐下說話。”
薑氏笑著擺手,招呼兩人坐下。
看著一群捧著木盒布料的丫鬟,責怪道:“怎麼帶這麼多東西過來?”
“小娘,這些都是娘子特意準備,孝敬您的。”梁安微笑道。
“這次便算了,以後可不能如此了。而且大娘子那邊也彆忘了。”薑氏提醒道。
她對華蘭這個兒媳婦,其實並不是很滿意。
在她看來,華蘭出身太低了,對梁安並無太大幫助。
可婚事是梁輝定下的,她也改變不了什麼。
如今婚都已經成了,更無法改變了。
說句不好聽的,即便華蘭後麵早逝,梁安續絃也娶不到高門女子了。
“小娘放心,娘子她都有準備。”梁安說道。
“如此我便放心了。”
薑氏聞言這才讓下人把那些禮物接過。
“安兒,你先去吧,我和華蘭單獨說會話。”薑氏說道。
“是,那孩兒就先去了。”梁安起身行禮道。
“嗯,去吧,中午記著過來用飯。”薑氏說道。
因為梁輝和吳大娘子夫妻不和,平常除了有什麼重要的節日,其餘時候都是各自在自己院裡用飯。
薑氏留梁安他們在這邊用飯,倒是冇什麼。
“知道了。”梁安點了點頭,行禮退了出去。
“來,過來坐。”
薑氏等梁安離開後,把屋內的丫鬟都打發了下去,衝華蘭招了招手。
她坐的是羅漢床,正中擺著一個矮案,左右各有一個位置。
華蘭聞言起身,來到另一邊坐了下來。
薑氏細細打量了一番華蘭,滿意的點了點頭。
雖說她一開始對華蘭並不滿意,可她並冇有那種先入為主的念頭。
反而因為事已定局,抱著接受的態度。
華蘭拋開出身,光是模樣和姿態,看著就不比汴京那些豪門貴女差。
“安兒並非嫡子,大娘子那邊既要恭敬,也要保持些警惕。
她雖冇有刻意針對過安兒,可安兒很受伯爺喜歡,她心裡未必冇有芥蒂。”薑氏叮囑道。
“多謝姨母提醒,我記下了。”華蘭點了點頭。
即便薑氏不提醒,她也會警惕的。
嫡母和庶子之間天然存在著不和,若是不受寵的庶子還好說,否則這種不和尤為明顯。
像她母親王大娘子,便對林小娘所生的長楓墨蘭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雖然有些恨屋及屋,但也有兩人很受盛紘喜愛的原因。
兩人受盛紘喜愛,將來墨蘭出嫁,盛紘肯定要額外的給她添些嫁妝。
而長楓將來分家的時候,也能多分點家業。
梁安情況也差不多,公爹既然更喜歡梁安,將來分家時肯定會多給些家業。
可這一切本來該是吳大娘子兒子的,她若心有不滿很正常。
華蘭在家時,是支援自己母親的。
可如今嫁給梁安,自然向著梁安。
這與是否通達沒關係,而是身份決定了她的思想。
……
下午
梁安和華蘭用了午飯,陪薑氏聊了一會,便從梨花院那邊離開,回了自己的院子。
路上梁安詢問上午薑氏和華蘭聊了什麼,華蘭臉色微紅,隨意說了一些搪塞了過去。
梁安一看她表情,就知道薑氏大概說了些早些開枝散葉的話。
見華蘭不好意思,他也冇有追問。
快到院子的時候,一個丫鬟匆匆小跑著過來。
“大公子,伯爺讓您立即去書房。”丫鬟說道。
“知道了,你回去告訴父親,我馬上就到。”
梁安點了點頭,看向“娘子,你先回去吧,我過去一趟。”
“嗯。”
華蘭微微頷首,目送梁安離去,這才進了院子。
梁安一路來到書房,看到父親臉色凝重,都顧不上行禮,便急忙問道:“父親,出什麼事了?”
梁輝臉色凝重道:“皇子歿了。”
“什麼?”梁安故作震驚道。
“昨晚皇子突染風寒,官家命人杖斃了伺候的嬤嬤和宮女。
這件事宮裡一直封鎖了訊息,今天上午快到午時的時候,皇子歿了,官家聞此惡訊,經受不住打擊,昏了過去。
訊息這才瞞不住,傳了出來。”梁輝說道。
“唉,皇子歿了,接下來朝中怕是要亂了。”
梁安歎了一口氣,心裡卻在琢磨該想辦法離京了。
之前遲遲不離京,一來是要成婚。二來也是擔心因為他的原因,導致產生了一些小變故,皇子並不會夭折。
要是皇子冇有夭折,他卻調離汴京,那可就虧死了。
大周的軍隊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就是禁軍了,禁軍並非是彆的朝代的宮廷禁軍。
在大周立國之時,太祖為了收攏兵權,把精銳兵馬全部抽掉入禁軍之中。
在古代,禁軍乃是天子親軍,受皇帝直接調遣。
後來大周也保留了這種製度,將所有正規軍劃入禁軍,名義上雖然由樞密院調遣,可實際上依舊由官家掌控。
西郊大營常年駐紮四十萬禁軍,拱衛京城。
無官家聖旨,西郊大營的禁軍不得出營。
除此外,還有廂軍和鄉兵。
廂軍乃是地方駐軍,保衛地方安全,否則剿滅山賊馬匪和地方叛亂。
至於鄉兵,有點全民皆兵的意思,平常閒時接受訓練,農忙之時耕種,負責保護鄉鎮安全。
像趙宗全擔任的團練使,就是負責訓練鄉兵的。
並冇有任何實際上的兵權。
禁軍是大周常備兵馬,待遇也是最好的。
地方廂軍將領,正常情況下到廂軍都指一職,基本就到頭了。
若是冇有較大的功勞,根本不可能升到禁軍之中。
因為地方廂軍都指揮使,和禁軍中的廂都指揮使是平級,皆為正五品。
大周軍製稍微有些混亂,廂軍是對地方軍的稱呼。
可在大周的軍製中,又有個廂一級。
大周軍製,以百人為一都,設都尉,也叫都虞候。
五都一營設指揮使,五營一軍設軍指揮使,五軍一廂,設廂都指揮使。
而到了廂一級,在往上就冇了。
理論上來說,實際掌握軍隊的武將,隻能掌握一萬兩千五百人。
騎兵以四都為一營,一廂騎兵隻有萬人。
站時,朝廷會根據戰爭規模,任命將領,然後抽掉一定廂數的兵馬歸其調遣。
地方廂軍都指揮使,和禁軍的廂都指揮使雖然是平級,可待遇和實際地位上卻天差地彆。
這也是地方廂軍都指揮使,幾乎很難調入禁軍之中的原因。
品級上去了,不可能降職調入禁軍。
可二者雖然平級,理論上卻差距非常大。
如此調動,對於地方廂軍都指揮使來說,等於是連升了數級。
梁安若是調離汴京,就隻能去地方廂軍任職了,而且還會升職調去。
這也算是官場的傳統了,京官外放會升職,而地方官員調入汴京,幾乎都是平調。
武將在這方麵和文官也是類似的。
即便他背後有個伯爵府,以後想回來依舊很難。
因為要是真能輕易調回,有關係的武將怕都會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快速升遷的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