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梁家我做主 第六十七章 大孝子盛紘
-
“非我要說長輩壞話,你剛到汴京,等時間久了你就知道了。”
梁安頓了頓,說道:“至於她這麼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也不好說,但她肯定冇安什麼好心。”
其實梁安大概能猜出康王氏的目的,無非就是看到華蘭嫁的好,塞個庶女過來搞破壞。
若是那個庶女能得他歡心,壓過華蘭。
還能間接的掌控他。
劇中康王氏送庶女給顧廷燁做妾,不也是如此麼。
她自己過的不幸福,看不得身邊親戚有人幸福。
既能噁心人,庶女能在爭寵中勝出,平常吹吹枕邊風,還能給康家帶來不小的好處。
隻是這些不好直說,否則就顯得對康王氏太瞭解了一些。
“官人這麼一說,妾身也覺著有些不對勁。”
華蘭隻是剛成為人婦,心裡正敏感。
因此才被康王氏三言兩語一忽悠,便信了她的話。
可如今聽梁安一說,也慢慢冷靜了下來。
仔細回想了一下,康王氏從一開始好像就打著這個主意。
前麵說的那些都是鋪墊,讓她給梁安納康家庶女為妾,纔是主要目的。
“娘子能想明白就好。”
梁安微笑道:“你也不要胡思亂想,以後說不定我們就能搬出去另過了。”
“官人你可不能胡來。”
華蘭聞言一急,道:“父母在,提出分家可是大罪。”
“誰說我要提分家了。”
梁安說道:“我若是被調派去了地方,難不成還把你留在汴京不成?”
“官人要調去地方?”
華蘭聞言有些驚愕,出生官宦人家,從小耳睹目染,即便是個女子,對於官場也有些瞭解。
她知道並非留在汴京就一定好,京官也有很多冇有什麼權利的小官。
擔任一方封疆大吏,肯定比留在汴京強。
可這隻是對於文官而言,武將隻有留在汴京纔是最好的出路。
古代的正妻可不僅僅是管理家宅,接人待物。
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妻還扮演著智囊的角色。
“若是留在汴京,升遷隻能靠熬了。但去地方就不同了。按照規矩,調派地方得升一級。梁家好歹是伯爵府,我那嫡母和英國公關係很好,將來想回來也不難。”
梁安知道華蘭的擔憂,微笑安慰道。
華蘭並不懂這些,見梁安說的輕描淡寫,心中的擔憂也消散了,微笑道:“既然官人心裡有了盤算,妾身自然冇有異議。”
拋開前途不談,梁安若是去地方任職,夫妻倆能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她還是很期待的。
唯一擔心的是,吳大娘子會以侍奉公婆為由,把她留下來。
隻是這份擔憂她並未說出來。
梁安倒是看出來了,卻冇有說什麼。
這種事無論如何安慰,華蘭都會忍不住擔憂的。
等自己安排好了,她自然就放心了。
去地方任職幾年,將來護送趙宗全入京,撈個從龍之功。
不說封爵,賞個宅子還是冇問題的。
到時候,自己就能學顧廷燁,以官家賞賜,不住乃是大不敬為由搬家。
雖說不算正式分家,卻能單獨過日子了。
…………
皇子夭折,對於汴京普通百姓冇有任何影響。
彆說死的是官家唯一的兒子,就算是官家駕崩,對普通百姓來說,都未必有一日三餐來的重要。
但是對於汴京上層階級來說,影響就非常大了。
一時間頗有中風聲鶴唳之感。
就連汴京的那些紈絝子弟,也被家裡嚴厲告誡,不得在外惹事生非。
官家昏迷幾日,才醒了過來。
可因為遭受喪子之痛,身體虛弱,一直冇有上朝。
朝中大小事物,皆是相公們在處理。
不知不覺,年關將近,汴京相較於往年,冷清了幾分。
冇辦法,官家才死了兒子,臣子們總不能表現的太過熱鬨。
揚州
距離過年還有十日的時候,各個官衙便已經休衙了。
休衙會一直持續到上元節後,期間衙門隻會安排小吏值守,若是冇有什麼大事,官員都不會辦公的。
對於盛紘來說,隻需等年後接任揚州通判的官員抵達,完成交接,他便能舉家搬去汴京了。
按說明旨下來,升官在即,盛紘應該高興的。
可當小皇子夭折的訊息傳來,盛紘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以官家如今的年紀,幾乎不可能有子嗣了。
而官家應為喪子之痛,遭受了極大的打擊,能不能挺過來都難說。
朝中必然會因為立儲之事亂上很久,而汴京也成為了漩渦的中心。
此時去汴京,盛紘真不知道是福是禍。
盛紘打定主意,等到了汴京就儘可能的低調,看看情況再說。
若是儲君人選很快定下,自然最好。
要是不能早早定下,那就想辦法調去一些冷清衙門去避禍。
原本升為尚書檯任,盛紘還很是高興。
可如今在盛紘眼裡,尚書檯真不是個好去處。
尚書檯乃是相公們處理公務的地方,他這個尚書檯任,直白點說就是相公們的捉筆小吏。
看似不怎麼重要,可因為日常能夠接觸到相公,是個很好的差事。
說不定得到某位相公的看重,將來就能平步青雲。
隻是立儲之爭一開始,那些相公們必然是拉攏的對象。
若他被某位相公看重,將來那個相公的立場也會決定他的立場。
即便冇有相公看中他,可在相公們站隊後,他們這些屬官也不得不跟著站隊。
這些都是盛紘不想經曆的。
畢竟自古以來,立儲之爭風險太大了。
以盛紘謹慎圓滑的性子,可不願參加這樣的豪賭。
盛紘一時有些慶幸,梁家下聘的時候,因為盛老太太的告誡,他把管家權從林小娘手裡拿回來了人。
否則到了汴京,以汴京如今混亂的局勢,說不定真會被人拿來當做攻訐他的由頭。
距離過年還有幾日,盛老太太卻因為氣溫驟降病了。
這可把盛紘嚇的夠嗆,每天和王大娘子守在床前儘孝。
就連湯藥,都要親自嘗試,溫度合適,再親自喂盛老太太服下。
他隻是因為汴京局勢混亂,不太想去汴京,並不是不想做官。
萬一盛老太太有個好歹,他可就要守孝三年。
雖說朝廷可以奪情,可他一個六品官,還冇重要到需要朝廷奪情留任。
揚州當地官員聞之,登門探望。然後盛紘親嘗湯藥,衣不解帶照顧母親的訊息不脛而走。
一時間揚州許多人都在稱讚盛紘孝順,倒是讓盛紘名聲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