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梁家我做主 第九章 賞賜
-
“回官家,屋內還在收拾,需要等待一會。”嬤嬤說道。
官家擺手道:“朕等一會無妨,你去忙吧。”
嬤嬤聞言行禮進了屋內。
“嗬…嗬嗬…”
數個皇子夭折,而立之年都快絕望之時,再次有了子嗣,官家的欣喜之情很難有人能理解。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邊上的李公公聽到嬰兒啼哭,根本冇走,就為了送上這聲賀喜。
“哈哈,今日宮裡所有人都有賞。”
官家聞之龍顏大悅,崇尚節儉的他,難得大方一回。
“謝陛下賞。”
李公公和附近的宮女太監連忙謝恩。
“對了。”
官家擺了擺手道:“剛剛你說北方甘老將軍送來急報,呈來朕看看。”
北方乃是邊關,正常來說北方的急報都會出列道:“大相公之言,臣不敢苟同。遼國年年派小股騎兵劫掠北方邊境百姓。致使大量百姓南逃,北方邊境附近百裡範圍十室九空。邊境守軍供給,全靠後方調撥。
長此以往,北方邊境城池,便成了一塊非地。
遼國用心歹毒,以前苦於冇有證據,遼國否認,大周無可奈何。
如今既已抓到活口,有了證據,當譴使入遼,質問遼國為何違反盟約,興兵犯境。”
“臣等附議!”
韓章話音落下,就有三人出列附和。
大周實行的是多相製,一共有三位相公和三位副相。
雖然以大相公為尊,可大相公的地位隻是略高另外兩位相公罷了。
支援韓章的有餘相公和兩位副相,加上韓章這個相公,即便是擬票,也足以壓過熊大相公。
熊大相公還想反駁,官家卻抬手製止了。
“韓愛卿所言甚得朕意,以前冇有證據也就罷了。如今既有證據,若是還忍耐下來,天下百姓如何看朝廷,如何看朕?
遼國也會覺得大周軟弱可欺,愈發的肆無忌憚。”
官家頓了頓,道:“就由翰林大學士海文瑞為使,出使遼國,讓遼國給大週一個交代。”
官家開口做了決斷,其他人也停止了爭論。
“永昌伯之子不愧是勳爵之後,果決出擊,親冒箭矢,奮用殺敵。以五百步卒,剿滅四百遼國騎兵,當重賞。”
官家沉吟了一會說道:“擢升昭武校尉,任中城兵馬司都指揮使,賞皇莊三座,十萬錢。”
官職隻是統稱,在大周官與職是分開的。
昭武校尉為正六品上武散官,而中城兵馬司都指揮使則是差遣,也就是職。
簡單來說,前者是職稱,決定了俸祿。
而後者是具體擔任的職位。
原本梁安為正七品致果副尉,和正六品上之間差著五級。
而都指揮一職,平常都是由正五品擔任。
官家對梁安的賞賜,不可謂不重。
幾位相公聞言眉頭微皺,官家對梁安的賞賜有些太過了。
每個王朝渡過前期戰爭頻繁期,到了中後期都不可避免的出現文貴武輕的局麵。
而大周本身就防著武將,武將地位不高。
因此在賞賜方麵,格外大方。
梁安出身勳爵人家,又立下功勞,正常來說賞個官升三級,他們都不會說什麼。
可一下子升五級,有些太過了。
不過他們也得知了皇子誕生的訊息。
官家此時正高興,賞賜大方些也能理解。
而且還隻是一箇中城兵馬司都指揮使,權利也不大。
因此幾人猶豫一番,也未掃官家的興,對於梁安的賞賜就這麼定下了。
當天由翰林修撰擬訂的聖旨,在官家加蓋印璽後,就被送往了北方。
而官家賞賜的皇莊和錢財,則被送往了永昌伯爵府。
…………
永昌伯爵府,坐落於汴京內城城南,占地三十多畝。
宅子乃是祖上封爵之時,太祖皇帝賞賜的。
庭院錯落有致,十分氣派。
後院正堂,當家主母吳大娘子,正在翻看上月的賬簿,檢視收支情況。
一個丫鬟匆匆小跑進來,行禮道:“稟大娘子,門外有禁軍前來通傳,大公子在北方立了功,一會有天使送來賞賜。”
“什麼?”
吳大娘子聞言一愣,喃喃道:“北方並無戰事,功從何來?”
雖然她充滿不解,此時也顧不上多想,連忙起身往外走去。
快到府門口,遇到了趕過來的永昌伯梁輝。
夫妻倆見麵,好似陌生人一般,連招呼都未打。
不過夫妻倆還是很有默契的並行出了府,在門口等待了起來。
少傾,一隊禁軍護著一輛馬車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