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清算:從派出所民警開始 第205章 思維有點跟不上趟
一旦試點成效顯著,他將親自撰寫詳細的報告和經驗材料,通過唐國棟甚至直接向市局、省廳彙報。
他幾乎可以預見,這樣一套係統性強、實效性高且極具前瞻性的基層警務創新模式,必然會引起上級乃至公安部的高度關注。
在2001年這個時間節點,這無疑是投下的一顆“重磅炸彈”。公安部很可能會派出調研組實地考察,
一旦獲得認可,極有可能作為先進經驗向全國公安機關推廣。屆時,李南的名字將不僅僅與“打黑英雄”掛鉤,
更將與一項影響深遠的警務機製創新緊密聯係在一起。這將成為他政治履曆上極為亮眼的一筆,
紮實的政績,遠超破獲一兩個大案。甚至,這種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創新,完全有可能吸引國家級媒體如央視新聞頻道、
《人民公安報》等的專題報道,讓他真正進入更高層級領導的視野,為未來的發展開啟無比廣闊的空間。
思考至此,李南心潮澎湃。這並非簡單的“抄作業”,而是基於對曆史趨勢的準確把握和對現實需求的深刻洞察,
進行的創造性實踐。他合上筆記本,目光穿過窗戶,望向深邃的夜空。一場源於定城、
旨在改變中國基層警務模式的靜悄悄的變革,即將在這個夜晚,於這間小小的宿舍裡,播下第一顆種子。
而這一切,都顯得如此水到渠成,毫無突兀之感。說乾就乾。翌日上午,李南拿著昨晚草擬的簡單提綱,
敲開了局長馬華辦公室的門。
“馬局,有點工作想法想跟您彙報一下,占您十分鐘時間。”
李南開門見山。馬華正在看檔案,聞言抬起頭,笑道:“李局來了,坐坐坐。什麼想法?節後第一天就琢磨出新點子了?”
他對這位思維活躍、能力出眾的常務副手很是看重。李南坐下,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題:
“馬局,我是這麼考慮的。經過高啟強團夥案,暴露出了我們基礎工作不紮實、情報資訊滯後的問題。
雖然案子是破了,但過程很被動。我在想,我們能不能變被動為主動,建立一套更高效、更精準的工作機製。”
他接著用儘量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他構思的“情報資訊主導警務”模式的核心要點,重點突出了其三大作用:
“馬局,這套機製一旦運轉起來,首先能極大提升我們警務決策的科學性。不再是憑經驗、拍腦袋,
而是把各路資訊彙起來,分類研判,用它來支撐決策。比如,通過分析哪類案件在哪個區域、哪個時段高發,
我們就能提前把巡防力量精準投過去,有效遏製犯罪勢頭,甚至預防案件發生。”
“其次,它能顯著增強我們的預警防控能力。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簡單的預警體係,對摸排上來的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苗頭、
或者某種犯罪手法的流行趨勢進行實時分析,自動(初期可能需要人工判斷為主)生成不同等級的預警訊號。
比如,發現有可能引發群體**件的線索,就提前預警,指導相關部門介入化解;發現‘飛車搶奪’可能抬頭,
就發布預警,一方麵指導巡邏隊重點布控,另一方麵也可以通過社羣民警引導群眾防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能優化我們本就緊張的警務資源配置。這套模式強調整合我們內部各警種、
各部門的資訊資源,甚至逐步吸納一些社會資訊,建立一個共享平台,哪怕初期可以是紙麵台賬交換或者簡單的電子表格共享,
避免重複勞動和資源浪費。比如,通過資訊分析提前鎖定高危區域和高危人員,
就能用計算機或人力集中分析替代民警漫無目的的地毯式排查,把寶貴的警力從繁瑣低效的事務中解放出來,
集中投入到最關鍵、最需要的地方去,提升打擊和防控的精準度和效率。”
李南闡述的過程中,馬華聽得非常認真,但眉頭也微微皺起。他能感覺到李南的想法很有高度,
也切中了一些痛點,但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描繪的遠景,對於習慣了傳統警務模式的馬華來說,資訊量有點大,思維有點跟不上趟。
他更關心的是實際操作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