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清算:從派出所民警開始 第291章 海瑞和張居正
“伯父您誤會了,”
李南連忙解釋,
“公安工作至關重要,格局也大,關乎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危。我絕無輕視之意。隻是或許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我覺得治理一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其複雜性和挑戰性,以及對綜合能力的要求,
可能更能激發我的潛力,也或許能發揮我一些不同的特點。”
他頓了頓,見蘇建民認真傾聽,便繼續深入道:
“這讓我想起曆史上兩位有名的宰輔,海瑞和張居正。”
蘇建民眼中精光一閃,興趣更濃了:
“海瑞和張居正?說說看,你怎麼看這兩位?”
李南知道這是展現自己曆史觀和政治思考的關鍵時刻,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不卑不亢地說道:
“海瑞剛直不阿,清正廉潔,是千古清官的典範。他敢於直諫皇帝,‘直言天下第一事疏’震古爍今,
其道德操守和勇氣令人欽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鋒芒畢露,能夠斬破汙濁,但也容易折斷,或者傷及無辜。
他的一生,更多的是道德標杆的意義,但在實際的治國理政、推動社會發展的成效上,相對有限。
他過於追求絕對的‘清’和‘直’,有時缺乏必要的變通和策略,難以真正融入複雜的政治生態去做成大事。”
蘇建民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而張居正則不同。”
李南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欣賞,
“他同樣有匡扶社稷的抱負,但他更懂得‘道’與‘術’的結合。他深知大明王朝積弊已深,非大刀闊斧的改革不能挽救。
於是,他推行‘一條鞭法’簡化稅製,丈量土地,整頓吏治,任用戚繼光等名將鞏固邊防
這一係列舉措,目標明確,步驟清晰,講究策略和實效。他為了推行改革,
甚至不惜在一定程度上妥協、權變,與各方勢力周旋。後人評價他‘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他或許在個人操守上不像海瑞那樣毫無瑕疵,但他實實在在地為明朝續命了幾十年,推動了社會經濟的複蘇和發展。”
李南總結道:
“我認為,海瑞代表了一種極致的道德理想主義,而張居正則代表了一種務實的理想主義。
前者令人敬仰,但後者或許更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社會進步。在當下的環境中,
要做成一番有利於國家和發展、有利於百姓福祉的事業,或許更需要張居正那樣的智慧、魄力和務實精神,
既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也要懂得審時度勢、靈活施策。公安工作更側重於‘破’,而我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更多地參與‘立’的過程。”
這一番關於海瑞與張居正的論述,引經據典,見解獨到,清晰地表達了李南的價值觀和抱負。
他不是簡單地仰慕清官,而是更看重能夠切實推動變革、取得實效的實乾家。
這顯示出他超越年齡的政治成熟度和曆史洞察力。蘇建民聽完,久久沒有說話,隻是慢慢地品著茶,目光深邃地看著李南。
書房裡一時間隻剩下茶香嫋嫋。他心中已是波瀾起伏。眼前這個年輕人,對曆史的解讀如此深刻,
對現實的理解如此透徹,對自己未來的定位如此清晰且富有野心,這完全超出了他對一個二十多歲基層乾部的預期。
這甚至不像是一個剛踏入仕途不久的年輕人能有的眼界,倒像是曆經宦海沉浮、洞明世事後的透徹。
“說得很好。”
蘇建民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
“海瑞與張居正,確是兩種不同的為官之道。你能有此見識,很難得。務實理想主義
這個提法很貼切。是啊,空有理想不足以成事,一味妥協又會迷失方向。
如何在複雜的現實中堅守初心、有效作為,是一門大學問。”
他話鋒一轉,似乎想到了什麼,語氣變得有些意味深長:
“說到務實與理想,這次國慶來我們臨海德市休養的那位老領導,就是一位將這兩者結合得極好的人物。”
李南心神一動,知道蘇建民要切入另一個重要話題了,他聚精會神地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