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 > 第290章 台灣省—連姓、馮姓、歐姓、程姓、湯姓、康姓、田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 第290章 台灣省—連姓、馮姓、歐姓、程姓、湯姓、康姓、田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連姓

-

起源:其一,出自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惠連,其後代以祖字為氏;

其二,春秋時期齊國公族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名字為姓;

其三,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官職,後作為姓氏傳下;

其四,源於兩周時期官吏連帥、連長等,以官職稱謂為氏;

其五,漢朝時期官吏連率,其後代以官職稱謂為氏;

其六,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勃勃稱大夏天王,王族以赫連為氏,部分後裔改姓連;

其七,東晉十六國時期,北匈奴吐穀渾部連休,後代居於山西上黨南豐溝一帶;

其八,赫哲族穆裡雅連氏漢化改姓為連氏.

-

變遷:連姓家族發祥於山東境內,先秦時期就已出現。

唐代時,連姓已得到一定發展。

明清時期,連姓陸續遷徙至台灣

.

-

分佈:在台灣,連姓位列百家姓第七十三位,分佈較廣.

馮姓

-

起源:主要出自姬姓,周文王第15個兒子畢高公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采食於馮城,以邑為氏;

其次出自春秋後期鄭簡公時的鄭大夫馮簡子之後,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此外,穎川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

-

變遷:東周時期馮姓出現,最初發源於陝西。

漢唐時期繁衍很快,從陝西發展到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

明清時期有馮姓人遷徙至台灣.

-

分佈:在台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主要分佈於台灣的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及周邊地區.

歐姓

-

起源:歐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

戰國時期,越王無疆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之南,為歐陽亭侯,其後代便以歐陽為氏,後部分歐陽姓簡化為歐姓

-

變遷:歐姓主要發源於浙江湖州,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徙。

明清時期,歐姓開始向台灣遷徙。

-

分佈:在台灣,歐姓主要分佈在台北、高雄、台中、桃園等地區,以台中、桃園等地較為集中

程姓

-

起源:一是傳說周宣王時,重黎的孫做了大司馬,被封到程邑,子孫以封地為姓;

二是春秋時晉國荀氏後裔被封在新絳縣東北地區,後裔以邑稱程姓;

三是少數民族改姓程.

-

變遷:先秦時期,程姓主要在河南、陝西、山西等地活動。

秦漢時期,程姓向南方遷徙。

明清時期,程姓在台灣已有所分佈.

-

分佈:在台灣排名第八十五位,台北、彰化、嘉義、台南等地是其主要分佈地.

湯姓

-

起源:主要源於子姓,是成湯的後裔。夏朝末年,商族首領成湯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其子孫以湯為氏;

此外,春秋時期宋國有蕩姓,後去草字頭改為湯姓;

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改姓湯氏。

-

變遷:先秦時期,湯姓主要活動在河南、山西等地。

秦漢時期,湯姓開始向南方遷徙。

明清時期,湯姓有部分人遷徙到了台灣。

-

分佈:在台灣,湯姓主要分佈在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及周邊地區,其中以台北、高雄等地分佈較為集中

康姓

-

起源:一是出自姬姓,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封被封於康,建立康國,其後代以康為氏;

二是出自西域康居國,其王子來到中國後定居,以康為氏;

三是少數民族如滿族、蒙古族等改姓康氏

-

變遷:先秦時期,康姓主要在河南、陝西等地活動。

秦漢時期,康姓向周邊地區遷徙。

唐朝時期,康姓在甘肅、寧夏等地形成瞭望族。

明清時期,康姓有部分人遷徙到了台灣。

-

分佈:在台灣,康姓主要分佈在台北、高雄、台中、桃園等地區,其中以台北、桃園等地分佈相對較多

田姓

-

起源:主要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滅商後,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媯滿的後代陳完因內亂逃到齊國,改為田氏;

此外,田姓還有其他來源,如出自黃姓所改等。

-

變遷:先秦時期,田姓主要在山東、河南等地活動。

秦漢時期,田姓開始向周邊地區遷徙。

魏晉南北朝時期,田姓在江南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明清時期,田姓有部分人遷徙到了台灣。

-

分佈:在台灣,田姓主要分佈在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及周邊地區,分佈較為廣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