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 > 第399章 福建省曆史文化遺產簡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 第399章 福建省曆史文化遺產簡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福建省曆史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種類多樣,涵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從多個維度展開介紹:

一、世界文化遺產

1.武夷山

入選時間:1999年12月

特點: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武夷山以獨特的丹霞地貌和九曲溪風光聞名。遺址包括架壑船棺、閩越王城、武夷精舍等,展現古代文明與理學文化交融。

2.福建土樓

入選時間:2008年7月

特點:以夯土建築技藝建造的巨型民居,分佈於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現存約3000座。土樓內部功能劃分精細,兼具防禦與生活功能,體現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傳統。

3.鼓浪嶼:曆史國際社羣

入選時間:2017年7月

特點: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多元文化交融,現存931座曆史建築,涵蓋傳統閩南、西方古典複興及殖民地外廊式建築,是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現代人居理唸的典範。

4.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入選時間:2021年7月

特點: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構成,包括行政建築、宗教遺址、窯址、冶鐵遺址及交通運輸網路,全麵反映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樞紐的繁榮。

5.泰寧丹霞

入選時間:2010年8月

特點:作為“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的組成部分,以峽穀曲流、崖壁洞穴和生物多樣性著稱,展現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

二、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9處,涵蓋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等。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42處,包括三坊七巷、閩浙木拱廊橋等特色遺產。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約5300處,如閩南紅磚建築、萬裡茶道相關遺跡等。

三、考古發現與大遺址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三明萬壽岩遺址(舊石器時代)、浦城貓耳山商代窯址等六處遺址入選。

國家“十三五”重要大遺址:萬壽岩遺址、城村漢城遺址等六項列入,其中三明萬壽岩遺址、城村漢城遺址成功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音、媽祖信俗、中國剪紙(漳浦剪紙、柘榮剪紙)、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等。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145項,涵蓋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技藝、民俗等。

省級非遺代表性專案:705項,體現地域文化多樣性。

五、曆史名城、街區與村落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福州、泉州、漳州、長汀、莆田5座。

省級曆史文化名城:廈門、邵武等6座。

中國曆史文化街區:福州三坊七巷等4個。

中國傳統村落:552個,展現福建傳統民居與村落文化。

六、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

博物館數量:153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06家,非國有博物館47家。

可移動文物:登記件\\/套,總量達件。

七、其他特色遺產

革命文物: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831處,涉台文物1515處,體現福建在革命曆史與兩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水下遺存:50處,反映海上絲綢之路與海洋文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