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9章 青天斷獄,本草遺芳
重回衛家後,柳玉茹與蘇婉相處得竟比從前更加融洽。蘇婉體弱,主要負責照料孩兒衛思謙和內宅瑣事,而柳玉茹則憑借其醫術,不僅調理著一家人的身體,也將衛府打理得井井有條,更是將大部分精力,依舊投注在“柳氏醫女堂”的慈善事業上,衛修遠與蘇婉皆鼎力支援。
衛修遠則將全部的精力與熱情投入了汴京府推官的職務之中。或許是因為自身那段刻骨銘心的誤解經曆,他在審理案件時,格外注重證據與細節,從不輕信片麵之詞,尤其警惕那些看似合理卻經不起推敲的“巧合”。他深知,一念之差,便可斷送一個人的清白、一個家庭的幸福。
這一日,開封府公堂之上,氣氛肅穆。衛修遠端坐堂上,審理一樁富商控告其夥計侵吞巨額貨款的案件。那富商跪在堂下,聲淚俱下,陳述夥計如何利用他的信任,中飽私囊,導致他鋪麵瀕臨倒閉,言之鑿鑿,並呈上了幾份有夥計畫押的貨單作為證據。那夥計則麵色慘白,連連叩頭喊冤,稱自己對東家忠心耿耿,絕未做此等背主之事,那些畫押他完全不知情。
案情似乎對夥計極為不利。衛修遠仔細檢視著那些貨單,又觀察著堂下兩人的神色。富商雖哭得悲切,眼神卻偶爾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急躁與遊移;而那夥計,則是一臉的絕望與冤屈,不似作偽。
就在衛修遠準備按照程式,暫時將夥計收押,再做詳查時,他的目光無意中掃過那富商因激動而微微敞開的袖口。隻見其袖口內側,似乎沾染著一些不起眼的白色粉末狀物質。
衛修遠心中一動,忽然抬手,沉聲道:“且慢!”
滿堂皆靜。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衛修遠起身,走下堂來,徑直來到那富商麵前,目光如炬,盯著他的袖口,冷聲問道:“原告,你袖中所藏,是何物?”
那富商臉色驟變,下意識地將手往袖中縮,強自鎮定道:“大人…小民不知您在說什麼…這…這或許是家中碾米沾染的米粉…”
“米粉?”衛修遠冷笑一聲,對身旁的衙役下令,“搜他的身!重點檢查他的衣袖!”
衙役領命上前,不顧富商的掙紮,很快便從其右手袖袋的暗格裡,搜出了一個小紙包。開啟紙包,裡麵正是那些白色粉末。
衛修遠命仵作當場查驗。仵作取少許粉末,以銀針及驗毒之法測試後,臉色凝重地回稟:“大人!此物…乃是砒霜!”
“轟——”公堂之上一片嘩然!
真相大白!這富商分明是經營不善,虧空了貨款,便想出這毒計,偽造證據誣陷夥計,企圖讓其頂罪,甚至可能想在事後毒死夥計以絕後患!他袖中藏毒,或許就是準備找機會下手,卻不想被明察秋毫的衛修遠當場識破!
“青天!衛青天啊!”那被冤枉的夥計喜極而泣,連連叩頭。堂外圍觀的百姓也紛紛鼓掌歡呼,稱頌衛推官明察秋毫,斷案如神。
“衛青天”之名,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汴京府。
是夜,衛修遠在書房中,就著燭光,仔細撰寫此案的判詞結語。他寫道:“…獄訟之要,在於明察。片言折獄,非敢雲能。唯以誠心,體察入微,不使無辜者蒙冤,不令狡黠者遁形。須知,堂下螻蟻,亦是性命;人間冤屈,最損陰騭…”
這時,書房門被輕輕推開,柳玉茹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參湯走了進來。她將湯碗輕輕放在書案一角,目光掃過他那未寫完的判詞,輕聲道:“夫君今日堂上,真是精彩。”
衛修遠放下筆,揉了揉眉心,歎道:“不過是儘本分而已。若非當年…我親身經曆過被表象矇蔽的苦楚,今日或許也不會如此留意那些細微之處。”
柳玉茹走到他身邊,看著跳躍的燭火,忽然問道:“那夫君可知,今日堂上那富商,為何要在袖中藏匿砒霜?他既已偽造證據,將罪名推給夥計已是十拿九穩,何必再多此一舉,攜帶這等劇毒之物上公堂?難道不怕被發現嗎?”
衛修遠聞言一怔,這個問題,他倒未曾深思。他看向柳玉茹,眼中帶著詢問。
柳玉茹緩緩道:“我觀那富商麵色,眼白泛黃,指甲暗紫,說話間氣息帶有若有若無的蒜臭之氣…此乃長期少量接觸砒霜,慢性中毒之兆。他袖中藏毒,恐怕並非全然是為了陷害夥計,更可能是…他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人下了毒!而下毒之人…或許,正是他身邊最親近、最意想不到之人。他攜帶砒霜,或許是想找機會反製,或是另有隱情…”
衛修遠聽得豁然開朗,心中對柳玉茹的觀察入微和醫術見解更是佩服不已。他握住她的手,感慨道:“玉茹,你真是我的賢內助,更是我的良師。若非你提醒,我幾乎遺漏瞭如此重要的線索!看來此案,尚有隱情,需得深挖細查!”
此事之後,衛修遠愈發認識到,醫術不僅能救人身體,亦能助人明斷是非。他鼓勵柳玉茹將她在醫女堂積累的病例、藥方,尤其是那些針對女子、孩童常見病的調理之法,係統整理出來。
數年後,一部凝聚了柳玉茹半生心血、並融入了蘇婉一些日常發現(比如某種尋常調經方藥,竟在偶然情況下對遏製時疫有效)的醫書終於編纂完成。衛修遠親自為其定名《衛氏醫典》,並作序言,記述編纂之艱辛與濟世之初衷。
醫典成書那日,柳玉茹在扉頁上,鄭重題寫下“濟世本心”四個清秀而有力的字。她倚著院中那株悄然綻放的老梅樹,看著墨跡乾透,臉上露出了釋然而輕盈的笑容。
不久,禦醫監幾位德高望重的太醫前來拜訪,翻閱《衛氏醫典》時,對其中一些巧妙而實用的方劑讚不絕口。一位白發太醫捧著一頁因多次翻閱、甚至沾染過水漬而顯得有些斑駁的舊藥方,驚歎道:“妙啊!此調經養血之方,君臣佐使配伍精當,若稍作加減,以其理法應對眼下流行的時疫,或許有奇效!不知此方是夫人如何得來?”
柳玉茹與身旁的蘇婉相視一笑,輕聲道:“太醫過獎了。此方…最初是姐姐在家中,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尋常方子時,偶然發現的…”
蘇婉微微頷首,臉上帶著恬淡而溫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