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6章 邪祟顯形 黑雲壓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邪祟顯形 黑雲壓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關聖帝君法相方纔隱去,院中異變陡生!但見那本已消散的妖氣突然自四麵八方重新彙聚,速度之快竟遠超尋常。空氣中彌漫著刺骨的寒意,方纔回升的溫度驟降,屋簷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結起白霜。

青雲子麵色劇變,急掐法訣護身,心中暗叫不好。他萬沒想到這妖物如此狡詐,竟在帝君神威下仍保留了一縷本源怨氣,藏於無形,待神將離去後立即反撲!

“桀桀桀...”陰森的笑聲自虛空中響起,令人毛骨悚然。那笑聲中充滿怨毒與嘲弄,彷彿在譏笑青雲子的失算。

在李老四與王婆婆的驚駭目光中,但見院中黑氣翻滾凝聚,漸漸顯出一個模糊的人形。這人形初時飄忽不定,繼而越來越清晰:那是一個身著前朝服飾的老者形象,麵容枯槁,眼窩深陷,嘴角帶著詭異的笑容。最可怕的是,他的身體半透明,可清晰看見其中翻滾的黑氣,如萬千蛆蟲在蠕動。

“百年修為,豈是爾等小輩所能儘滅!”妖物開口,聲音嘶啞如砂紙摩擦,帶著深深的怨毒,“老夫苦修百年,眼看功成,竟被爾等壞了好事!今日便要你們付出代價!”

青雲子天目急開,但見那妖物周身黑氣與先前大不相同。原本隻是渾濁的邪氣,此刻卻變得粘稠如墨,其中夾雜著暗紅、幽綠、慘白等雜色,分明是各種負麵情緒的凝聚體。

《道藏·伏魔篇》有雲:“妖邪之氣,色黑主怨,紅主怒,綠主妒,白主懼,灰主貪”。眼前這妖氣五彩斑斕,正是怨、怒、妒、懼、貪五毒俱全的征兆!這等妖物,已非尋常精怪,而是近乎魔道的存在!

青雲子心念電轉,迅速在腦中檢索師門所傳的妖物分類體係。明代民間信仰中,精怪大致可分四等:最下者為“祟”,乃遊魂野鬼所化,害人有限;其上為“精”,乃物老成精,如狐精、樹精等,已有神通;再上為“怪”,乃天地戾氣所鐘,凶厲異常;最上者為“魔”,乃修行入邪,墮入魔道,近乎不死不滅。

眼前這鏡妖,本屬“精”類,但因吞噬生人精氣,又融合墓中陰煞,已漸向“怪”級轉化。更麻煩的是,它此刻表現出來的五毒之氣,分明是向“魔”轉化的征兆!

“原來如此!”青雲子恍然大悟。這妖物故意示弱被滅,實則是借關帝神威斬去舊形,欲以五毒為基重塑魔身!好個金蟬脫殼之計!

思索間,妖物已然完成化形。但見它身高丈餘,黑袍無風自動,雙手指甲烏黑尖長,眼中紅光閃爍。周遭黑氣如活物般蠕動,不斷吸收著天地間的負麵情緒:李老四的恐懼,王婆婆的驚慌,甚至遠處村民的不安...都成了它的食糧!

“臭道士!納命來!”妖物厲嘯一聲,黑袍鼓蕩,無數黑氣如觸手般射向青雲子!這些黑氣在半空中化為各種恐怖形態:有毒蛇吐信,有利刃破空,有鬼麵嘶嚎...每道攻擊都蘊含著不同的負麵能量。

青雲子臨危不亂,桃木劍舞動如輪,腳踏七星步,在有限的空間內閃轉騰挪。劍身與黑氣相交,發出“滋滋”的腐蝕聲,金光與黑氣不斷碰撞消融。

在天目視角下,這場戰鬥更加驚心動魄。但見那妖物發出的每道攻擊都帶有不同的情緒特質:

一道暗紅黑氣如利箭射來,其中滿是暴怒情緒,彷彿能點燃人心中的怒火。青雲子側身避過,那氣箭擊中地麵,竟將青石板燒得焦黑!

一道幽綠黑氣如蛛網罩下,其中充滿嫉妒怨毒,讓人沒來由地心生惡念。青雲子急誦淨心咒,桃木劍劃出太極圖,將綠網絞碎。

一道慘白黑氣如寒流湧來,內含極致恐懼,所過之處連空氣都幾乎凍結。青雲子催動丹田真火,周身金光大盛,堪堪抵住寒意。

最防不勝防的是那些灰黑氣息,它們不直接攻擊,而是如霧氣般彌漫,試圖引發人心中的貪念妄念。好在青雲子道心堅定,不為所動。

“沒用的!”妖物怪笑,“人心有漏,五毒俱全。隻要你們還有恐懼、憤怒、貪婪...我就是不滅的!”

青雲子心中凜然,知道妖物所言非虛。這便是高階妖物的可怕之處——它們不再依賴實體,而是以眾生負麵情緒為食,幾乎難以徹底消滅。

《道藏》記載,明代民間對此類妖物有特殊分類:能引動人之怒者,稱為“嗔怪”;專食人恐懼者,名為“怖魔”;引發貪念者,謂之“婪精”;催生妒忌者,喚作“嫉鬼”;凝聚怨氣者,號稱“怨靈”。而眼前這妖物,竟能同時引動五毒,實屬罕見,當稱為“五毒煞”!

青雲子一邊抵擋攻擊,一邊急思對策。他知道,要滅此獠,必須切斷它與眾生心唸的聯係,否則即便暫時擊散,它也能很快重生。

心念既定,他虛晃一劍,抽身後退,同時自懷中取出五張靈符,迅速唸咒:“天地正氣,日月光明,五毒不染,心鏡常明!敕!”

五道靈符化作金光射向四方及中央,形成一個五芒星陣,將妖物暫時困住。這不是殺陣,而是“淨心陣”,可暫時淨化陣內負麵情緒,切斷妖物的能量來源。

妖物察覺意圖,勃然大怒:“妄想!”它全力衝擊陣法,黑氣如潮水般拍打在金光壁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青雲子趁此機會,迅速分析妖物特性。根據《道藏》記載,五毒妖物雖厲害,卻也有弱點:怨氣怕真誠,怒氣怕慈悲,貪念怕知足,恐懼怕勇氣,嫉妒怕隨喜。若能針對其特性,便可事半功倍。

他觀這妖物,雖五毒俱全,但以怨氣為基,怒氣最盛。想來這鏡妖生前必是怨氣極重之人,死後又因墓中陰氣滋養,怨上加怨,方纔化作如此凶物。

“無量天尊!”青雲子忽然朗聲道,“閣下既曾為人,當知因果迴圈之理。強留人間,害人害己,何不放下執念,重入輪回?”

這話看似勸解,實是試探。果然,妖物聞言更加暴怒:“輪回?哈哈!老夫生前含冤而死,無人昭雪!死後葬於荒郊,無人祭奠!這世間何曾給過我公道?既無公道,我便自取之!”

隨著它的怒吼,黑氣中的怨怒成分大增,幾乎壓過其他四毒。青雲子心中瞭然,已知其根腳。

明代民間信仰認為,含冤而死者最易化為厲鬼,若葬於陰地,更可能成為精怪。這類妖物往往執著於生前冤屈,怨氣極重,對付時需先解其心結,方能真正超度。

青雲子當下改變策略,不再硬碰,而是邊守邊問:“不知閣下生前有何冤屈?或許貧道可助一二。”

妖物聞言一怔,攻勢稍緩,眼中紅光閃爍不定,似乎陷入回憶。良久,方嘶聲道:“告訴你也無妨!老夫本是前朝縣令,為官清廉,卻遭人陷害,貪墨之罪,斬首示眾!頭顱懸掛城門三日,無人收屍!你說!這世間可有公道!”

聲音淒厲悲愴,聞者心酸。連遠處的李老四都露出同情之色。

青雲子卻心中一凜:大明律法,貪官處斬後確需懸首示眾。但這妖物言語間雖喊冤,黑氣中卻貪念湧動,顯然未儘實言。

他不動聲色,繼續試探:“哦?不知陷害閣下的是何人?”

“是...是...”妖物忽然語塞,眼中紅光亂閃,黑氣中的貪念成分突然大增。青雲子頓時明白:這妖物生前恐怕確是個貪官,被正法後心生怨念,方纔化作精怪!

“哈哈哈!”妖物突然暴起,黑氣狂湧,“險些著了你的道!臭道士,任你巧舌如簧,今日也難逃一死!”

但它這一瞬間的動搖,已給了青雲子可乘之機。但見青雲子突然撤去淨心陣,反而祭出一麵銅鏡——正是先前佈置在法壇西方的“照妖鏡”!

“天地明明,萬物顯形!敕!”青雲子咬破舌尖,一口純陽血噴在鏡麵。寶鏡頓時金光大盛,照向妖物!

這照妖鏡彆無他用,唯能照見本質。在金光照射下,妖物周身黑氣翻騰,漸漸顯出一個虛影:那是一個腦滿腸肥的官員形象,正在貪婪地數著金銀珠寶!正是它生前的真實模樣!

“不!!!”妖物發出驚恐的尖叫,試圖遮擋金光,卻無濟於事。本質既露,它的氣勢頓時大減。

青雲子趁勝追擊:“原來是個貪官汙吏!死後不知悔改,反化作妖物害人!今日貧道便替天行道,滅你這孽障!”

妖物被說破根腳,惱羞成怒,做最後反撲:“便是我貪又如何!這世間誰人不貪!我便要吸乾這丫頭的精氣,重塑形骸,再享人間富貴!”

黑氣瘋狂湧動,竟暫時抵住了照妖鏡金光。妖物身形暴漲,化為一個巨大的貪婪鬼麵,張口向青雲子咬來!這一擊彙聚了它全部的怨毒與貪念,威力驚人!

青雲子卻不慌不忙,微微一笑:“等的就是你全力一擊!”他突然收起桃木劍,雙手結“智慧印”,朗聲誦念:

“貪嗔癡慢疑,五毒障菩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正是《心經》中的偈語!但見隨著誦念,青雲子周身放出柔和白光,如月光般清涼慈悲。那猙獰鬼麵撞在白光上,竟如冰雪遇陽,迅速消融!

“啊!這是什麼!”妖物驚恐大叫,想要後退,卻發現自己被白光黏住,動彈不得。

青雲子肅容道:“此乃慈悲之光,專破貪嗔癡毒!你以貪念為基,遇此光便如滾湯潑雪,還不醒悟!”

原來青雲子早有計劃:先以言語試探,找出妖物根本;再激其全力出手,露出最大破綻;最後以慈悲心念催動佛法真言,直擊其要害!這道佛合流之法,正是師門不傳之秘!

妖物在白光中慘嚎翻滾,身形越來越小,黑氣不斷消散。最終,它又變回那個枯槁老者的模樣,跪倒在地,眼中紅光褪去,露出清明之色。

“我...我這是...”它看著自己的雙手,似乎恢複了神智,“我想起來了...我確實是個貪官...我罪有應得...”

青雲子歎道:“一念貪心起,百萬障門開。你若能早悟此理,何至如此?”

妖物苦笑:“現在醒悟,可還來得及?”

青雲子點頭:“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貧道可為你超度,助你重入輪回。”

妖物沉默片刻,終於長歎一聲:“有勞道長了。”說罷,閉上雙眼,身形漸漸淡化。

青雲子取往生咒符,正要為其超度,異變又生!那本已平靜的妖物突然睜眼,眼中紅光爆射:“險些又被你所騙!輪回?我纔不要輪回!我要...”

話未說完,它的身形突然僵住,眼中露出極度恐懼之色。但見它的心口處,不知何時出現了一點金芒,那金芒迅速擴大,最終將它完全吞噬!

“啊——”最後一聲慘叫戛然而止,妖物徹底消散,再無痕跡。

青雲子愕然當場,不明所以。方纔那金芒...分明是關帝神力!難道帝君早有後手?

他沉思片刻,忽然想通:關帝一生最恨貪官汙吏,豈容這等貪官化成的妖物再入輪回?那點金芒,恐怕是帝君離去前留下的伏筆,專為徹底誅滅此獠!

想通此節,青雲子不禁肅然起敬,向南再拜:“帝君明察,除惡務儘,弟子佩服。”

至此,妖物才真正被消滅。院中氣溫回升,陽光重新灑落,彷彿雨過天晴。

青雲子卻無多少喜悅,反覺沉重。這妖物由貪而生,因怨而強,幾乎釀成大禍。而世間貪嗔癡毒,又何止這一處?修道之人,任重道遠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