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柳暗花明
州府書房內,燭火通明,卻照不透狄公眉宇間緊鎖的凝重。袁十一的不在場證明,陳玉嬌的泣血自白,孩童關顯的稚嫩證詞,都像一塊塊拚圖,逐漸拚湊出另一個與流言截然不同的真相——通姦謀殺的指控,根基已然動搖。然而,申氏脖頸上那清晰的指痕,又冷酷地宣告著他殺的事實。凶手不是袁十一,不是陳玉嬌,那會是誰?
此案如同一團亂麻,看似找到了線頭(袁十一與陳玉嬌的嫌疑),用力一扯,卻發現那線頭虛幻無力,真正的核心依舊深藏在迷霧之中。狄公負手立於窗前,望著庭院中沉沉的夜色。晚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輕響,彷彿冤魂的低語。他深知,若不能儘快找到真正的凶手,不僅正義不得伸張,袁十一恐將含冤莫白,陳玉嬌的名節乃至性命也可能毀於這無端的汙衊,而慘死的申氏,更將永墜沉冤。
“方向必定有誤。”狄公低聲自語,目光銳利起來,“需得重回現場,拋開所有成見,從頭細查。凶手能接近申氏,並能徒手將其扼殺,必是申氏熟悉乃至不加防備之人。”
這個念頭一旦升起,便再也無法按捺。
翌日清晨,狄公並未升堂,而是喚上週光、潘孟二人,身著便服,悄無聲息地再次來到了袁十一家。小小的院落依舊被衙役守著,寂靜中透著死亡的氣息。鄰居們見刺史大人親至,皆遠遠觀望,竊竊私語,不知這案子又有何變故。
袁十一仍被收監,屋內保持著案發時的模樣,隻是空氣中彌漫的淡淡屍臭,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發生的慘劇。申氏的屍身已被移至一旁,用白布覆蓋。
“仔細搜查,任何角落都不可放過。”狄公下令,聲音低沉而清晰,“勿要侷限於尋找凶器或血跡,任何不合常理、不應在此處出現之物,皆需留意。”
“是,大人!”周光、潘孟領命,立刻分頭行動。
狄公自己也環顧著這間簡陋的屋子。傢俱陳舊,擺設簡單,處處顯露出清貧生活的痕跡。灶台冰冷,桌椅蒙塵,一隻破舊的木櫃半開著,裡麵是些打著補丁的衣物。一切都符合一個普通賣餅匠人家的境況,似乎找不到任何與謀殺相關的線索。
時間一點點過去,陽光透過窗欞,照亮空氣中飛舞的塵埃。周光和潘孟翻箱倒櫃,查遍了牆角、床底、甚至灶膛,卻一無所獲。兩人的額頭漸漸沁出汗珠,心中不免有些焦躁。莫非真的找不到任何線索?
狄公卻依舊沉靜,他的目光如同最精細的篦子,緩緩掃過屋內的每一寸空間。最終,他的視線落在了那張奪去申氏性命的床榻上。被褥淩亂,似乎還保持著申氏掙紮時的模樣。他緩步上前,示意周光:“仔細檢查床鋪。”
周光領命,上前先將覆蓋屍身的白布稍稍整理,然後開始小心翼翼地翻動那些被褥、草蓆。他動作專業,一寸寸地摸索,不放過任何可能藏匿物品的縫隙。被褥散發著一股混雜了汗味、油脂和淡淡黴味的氣息。
忽然,周光的手指在褥子邊緣一道不易察覺的裂縫處,觸碰到了一個硬中帶軟、似乎被刻意塞入的物件。他神色一凜,小心地用指尖將其摳出。
那是一個用五彩絲線精心編織而成的合歡結。絲線顏色鮮豔,編織工藝精巧,結體飽滿,顯然是新近製成的物件,或許還未經過多少次撫摸把玩,絲線表麵的光澤尚且清晰。
“大人,您看這個。”周光將合歡結呈給狄公,臉上帶著疑惑,“藏在褥子底下,很是隱秘。”
狄公接過合歡結,置於掌心,仔細端詳。他的眉頭再次蹙緊,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這絕非凡物!五彩絲線,同心合歡之式,這分明是男女之間互贈的定情信物,寓意永結同心,恩愛不離。
但正因如此,它出現在這裡,才顯得格外突兀,格格不入!
袁十一與申氏,成婚十餘載,生活清貧困頓,終日為衣食奔波。若說新婚燕爾時或有此類信物,經過十餘年歲月的磨洗,也早已陳舊褪色,甚至不知丟棄於哪個角落,怎會如此嶄新精緻?更遑論要如此隱秘地藏在褥下?
袁十一其人,木訥老實,不像是個懂得浪漫、會送妻子如此精巧情物之人。而申氏,據鄰人所言,性情潑辣務實,也非風花雪月之輩。
那麼,這個合歡結從何而來?又是誰,需要將這份“情意”如此小心翼翼地隱藏?
一個令人心驚的推測,逐漸在狄公腦中成形:申氏,或許並非流言中所指控的那般,是完全無辜的受害者。她可能隱瞞了另一段私情!而這個合歡結,極可能就是那段隱秘關係的鐵證!
若真如此,那殺機是否也源於此?是因姦情敗露而被滅口?還是因情生變,反目成仇?凶手,莫非就是這合歡結的贈送者?
“柳暗花明…”狄公喃喃自語,緊緊握住了那枚合歡結。冰涼的絲線觸感,卻彷彿帶著一絲罪惡的溫熱。案情的突破口,或許就係於此結之上!調查的方向,必須立刻扭轉。
“周光,潘孟。”
“在,大人!”
“仔細收好此物。詢問左鄰右舍,近日,除了袁十一,可還有其餘男子常來袁家?尤其是…與申氏年紀相仿或更為年輕者?探問時,務必謹慎,勿要驚動。”狄公的聲音恢複了慣有的冷靜與權威,但其中蘊含的力量,讓周光二人精神為之一振。
他們知道,大人已經找到了新的線索,一場真正的偵查,現在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