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4章 塵緣了了(全文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4章 塵緣了了(全文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清玄子婉拒了張縣令的宴請與酬謝,也謝絕了村民們熱情的邀約,隻接受了少許乾糧清水以備路上之需。他心係那些受害女子的狀況,特意在離去前,再次前去探望。

臨時安置她們的僧寮內,氣氛已比之前緩和許多。家人圍護在身邊,熱湯飯食下肚,溫暖的爐火烘烤著,姑娘們臉上終於有了一絲血色,但眼神中的驚恐與屈辱仍未完全散去。見到清玄子進來,她們紛紛起身,便要下拜。

“各位姑娘不必多禮。”清玄子連忙虛扶,“貧道來看看你們,稍後便要告辭了。”

小蓮的父親,一位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激動得老淚縱橫,拉著小蓮就要給清玄子磕頭:“道長!您是我李家的大恩人!要不是您,小女她就……我們真不知道該如何報答您啊!”

“老人家言重了。”清玄子扶住他,溫聲道,“世間自有公道,邪不勝正。貧道不過是恰逢其會,做了該做之事。倒是諸位姑娘,曆經磨難,身心受損非輕,日後還需家人多加關愛體諒,助她們走出陰霾,重拾生活勇氣。”

他目光掃過幾位女子,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諸位姑娘,切記,爾等皆是受害之人,無辜受難,絕非自身之過。惡徒已受王法製裁,天道亦不會饒恕他們。望你們莫要長久沉溺於悲苦自傷,未來日子還長,當向前看。父母在堂,親情可貴,好好生活,方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對自身最大的慈悲。”

他的話語平和卻自帶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如春風化雨,悄然滋潤著她們乾涸恐懼的心田。女子們聽著,眼中淚光閃爍,卻不再是純粹的絕望,而是多了一絲被理解的慰藉和重新開始的微茫希望。她們用力點頭,將道長的教誨銘記於心。

清玄子又特意囑咐村老和家屬,務必保護好這些女子的名聲,莫讓流言蜚語二次傷害她們。村民們紛紛應承,表示定會相互照應,絕不讓姑娘們再受委屈。

處理完這些後續事宜,清玄子才真正放下心來。他婉拒了所有人的送行,獨自一人,背著長劍,手提簡單的行囊,走出了慈雲寺的山門。

然而,山門外的情景卻讓他微微一愣。隻見山路兩旁,竟黑壓壓地站滿了聞訊趕來的四方鄉民!男女老幼,不下數百人,他們靜靜地等候著,手中挎著籃子,提著瓦罐,捧著布包。

一見清玄子出來,人群頓時騷動起來。

“道長出來了!”

“恩公!請留步!”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在族人攙扶下上前,代表眾人說道:“清玄子道長,您為民除害,恩同再造!我們青峰山下的百姓無以為報,這些粗陋的吃食、衣物,都是大家一點心意,請您務必收下,路上也好果腹禦寒!”說著,眾人紛紛將手中的東西遞過來——有剛烙好的餅、煮熟的雞蛋、醃製的鹹菜、縫製的布鞋、甚至還有一壺壺家釀的米酒。

清玄子看著那一張張樸實而真誠的麵孔,看著他們眼中洋溢的感激與敬意,心中暖流湧動,修持多年的道心亦泛起波瀾。他稽首行禮,朗聲道:“福生無量天尊。多謝各位鄉親厚愛!貧道雲遊四方,餐風飲露本是常事,實在不敢當如此重禮。諸位的心意,貧道心領了,但這些物品,還請收回。眼見諸位鄉親生活安寧,苦難得申,便是對貧道最好的回報。”

眾人哪裡肯依,紛紛勸說,定要他收下。清玄子推辭不過,最終隻象征性地收下了一個裝有幾張餅和幾個雞蛋的小包袱,以及一壺清水,聊表心意。

“道長恩德,我們青峰百姓永世不忘!”老者激動道,“還請道長留下仙鄉名號,我等也好為您祈福誦經,供奉長生牌位!”

清玄子微微一笑,灑脫道:“貧道乃天地一浮萍,四海皆為家。名號不過是虛妄,長生亦非所求。諸位若心存善念,多行善舉,便是對三清祖師最好的供奉,亦是保佑一方平安的根本。切記,法無正邪,人分善惡;心若不端,縱入空門亦難逃天道輪回。”

他的話語清朗,傳入每個人耳中,發人深省。眾人皆默然咀嚼著這番話中的深意。

這時,清玄子目光掠過山門旁一塊半人高的天然青石,心念微動。他緩步走去,並指如戟,體內精純內力灌注指尖。隻見他手臂揮動,石屑紛飛,竟以手指為筆,在那堅硬的青石表麵筆走龍蛇,刻寫起來!

眾人屏息凝神,驚訝地看著這一幕。那道長的手指竟比金石還要堅硬!隻見石上赫然出現兩行遒勁有力、深具道韻的字跡:

“法無正邪,人分善惡;

心若不端,縱入空門,亦難逃天道輪回。”

這二十幾個字,彷彿蘊含著某種無形的力量,深深地鐫刻在石碑之上,也鐫刻在了所有圍觀者的心中。這既是對此次事件的總結,也是對後世之人的警示。

刻罷,清玄子拂去手上石粉,氣定神閒,彷彿隻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眾人無比敬仰的目光中,清玄子再次稽首與眾人告彆。而後,他轉過身,迎著午後的陽光,踏著未融的積雪,一步步向山下走去。青色道袍的背影在山風中飄然若仙,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山路儘頭。

眾人久久佇立,望著他離去的方向,不肯散去。那塊新立的石碑,在冬日陽光下,閃爍著青輝,彷彿成了這座古刹新的守護,也成了一個傳奇的見證。

此後,青峰山一帶果然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官府派來了新的僧侶接管慈雲寺,大力整頓,重肅清規。失蹤案再無發生,香火漸漸重新彙聚,雖然短期內難複舊觀,但百姓心中的信任正在一點點重建。

而清玄子道長懲惡揚善、一指刻碑的事跡,則被編成各種故事,在青峰山方圓百裡的茶肆飯鋪、田間地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那座石碑,也被鄉民們小心保護起來,成為了當地一處新的景緻,後人稱之為“警世碑”。

——全文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