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章 家道中落書生遇困
梅花縣地處江南水鄉,三月時節,楊柳拂堤,桃花映水,本是風光旖旎的好地方。縣城東邊的張府,曾經是這裡最氣派的宅邸,朱門高牆,飛簷翹角,門前兩尊石獅子威風凜凜。可如今,大門上的紅漆已然斑駁脫落,簷角結滿了蛛網,就連那對石獅子,也蒙上了一層灰濛濛的塵土。
府內更是蕭條,偌大的庭院雜草叢生,迴廊下的燈籠破了好幾個窟窿,隨風搖曳,發出吱呀的哀鳴。西廂房內,一個身著褪色青衫的年輕書生正對窗獨坐,手中捧著一卷《論語》,卻久久不曾翻動一頁。
這書生名叫張誠,剛過弱冠之年,眉目清秀,卻麵帶愁容。他是張府的少爺,也是張家唯一的繼承人。三個月前,他的父親張老爺突發急病去世,從此這個家就一落千丈。
“少爺,少爺!”老仆人洪伯慌慌張張地跑進院子,花白的鬍子都在顫抖,“那,那幫人又來了!”
張誠手中的書卷“啪”地一聲落在桌上,他猛地站起身,臉色煞白。還沒等他緩過神來,院子裡就傳來嘈雜的人聲。
“張家侄兒,今日必須把田契交出來!”為首的是張誠的遠房叔父張員外,挺著肥碩的肚子,身後跟著十多個彪形大漢。
張誠整了整衣冠,強作鎮定地走出房門:“叔父此言何意?先父留下的田產,自然由小侄打理,何來交出之說?”
張員外冷笑一聲,從袖中掏出一張紙來:“你可看清楚了,這是你父親去年欠我的借據,整整一千兩銀子!如今你們孤兒寡母的,拿什麼還?不如就拿東郊那五十畝良田抵債!”
“這不可能!”張誠接過借據,手都在發抖,“先父從未向我提起此事...”
“你一個書呆子,除了讀書還懂什麼?”張員外一把搶回借據,向後一揮手,“給我搜!”
那群大漢如狼似虎地衝進屋內,翻箱倒櫃。張誠想要阻攔,卻被一把推倒在地。
“你們...你們這是強盜行徑!”張誠氣得渾身發抖。
就在這時,一個虛弱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住手!”
張誠回頭,看見母親被丫鬟攙扶著,顫巍巍地站在廊下。張老夫人不過四十出頭,卻因連日來的打擊,顯得蒼老了許多。
“嫂夫人來得正好,”張員外皮笑肉不笑地說,“您家老爺生前欠我的債,總該還了吧?”
張老夫人冷笑一聲:“他叔父,我家老爺生前待你不薄,如今他屍骨未寒,你就這般欺辱我們孤兒寡母?那借據是真是假,你心知肚明!”
張員外臉色一變,隨即又笑道:“嫂夫人既然這麼說,那就彆怪我不講情麵了。”他轉身對那些大漢喊道,“把值錢的東西都搬走!”
接下來的場麵,成了張誠此生最痛苦的記憶。那些人如同土匪一般,將家中值錢的物件一一搬走:古董字畫、金銀器皿、甚至連他母親的首飾盒都不放過。
張誠想要衝上去理論,卻被母親死死拉住:“兒啊,讓他們拿去吧,這些人早有預謀,我們鬥不過的...”
不到一個時辰,原本就已蕭條的張府,更是被洗劫一空。張員外臨走前,還假惺惺地說:“侄兒放心,這些抵債還不夠,過幾日我再來與你算賬!”
看著眾人揚長而去的背影,張誠一拳砸在廊柱上,手指頓時滲出血來。
夜幕降臨,張府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廚房裡隻剩下一些米糧,老仆人洪伯煮了一鍋稀粥,主仆三人圍坐在油燈下,相對無言。
“母親,都是孩兒無用...”張誠哽咽著,再也說不下去。
張老夫人輕輕撫摸著兒子的頭:“傻孩子,這不怪你。要怪就怪你父親把你保護得太好,從未讓你經曆過風浪。”
洪伯歎了口氣:“老爺在世時,待這些親戚不滿,誰家有事都慷慨相助,誰知如今...”
油燈忽明忽暗,將三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窗外風聲嗚咽,彷彿在為這個敗落的家族哀歎。
這一夜,張誠輾轉難眠。他想起父親在世時的光景,那時的張府門庭若市,父親常常宴請賓客,談笑風生。而他隻需專心讀書,從未為家計操過心。
如今父親突然離世,他才發現世態炎涼。這三個月來,各路親戚紛紛上門,不是索債就是強占田產。他一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更不懂經營之道,隻能眼睜睜看著家產被一點點蠶食。
第二天清晨,又有一撥親戚上門,這次是要收回城西的鋪麵。張誠試圖據理力爭,卻被人推搡在地,額頭磕出了血。
就這樣,不過數月光景,張家的產業被瓜分殆儘。曾經的門客故交,也都避而不見。最終,偌大的張府隻剩下一個空殼,還有三個忠心耿耿的老仆不願離去。
深秋的一日,張誠獨自站在庭院中,看著滿地的落葉,心中湧起無儘的悲涼。這時,母親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兒啊,天涼了,添件衣服吧。”
張誠回頭,看見母親拿著一件舊披風走來。他注意到,母親的手腕上,那隻戴了多年的玉鐲不見了。
“母親,您的鐲子...”
張老夫人勉強笑了笑:“當了,換些米糧。如今這光景,那些身外之物,留著也無用。”
張誠心如刀絞,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麵前:“孩兒不孝,讓母親受這等苦楚!”
母親扶起他,眼中含淚卻強忍著不讓流下:“傻孩子,隻要你在,張家就還有希望。記住今日的教訓,他日若能重振家業,定要明辨人心,謹守家業。”
一陣冷風吹過,枯葉沙沙作響,彷彿在訴說著這個家族衰敗的悲歌。
夜深人靜,張誠獨自坐在書房中,這裡曾經堆滿了父親的藏書,如今卻空了大半——那些珍貴的古籍都被族人以各種藉口拿走了。他點亮最後一根蠟燭,展開紙筆,想要讀書卻心緒不寧。
“父親,若您在天有靈,告訴孩兒該如何是好...”他喃喃自語,淚水模糊了視線。
就在這時,窗外忽然傳來細微的響動。張誠警覺地抬頭,隻見一個黑影一閃而過。
“誰?”他推開窗戶,卻隻見月色如水,院中空無一人,隻有地上放著一小袋米糧。
張誠愣住了,這幾個月來,人人都遠離張府,還會有誰雪中送炭?他拾起米袋,心中湧起一絲暖意。或許,這世間並非全然冷漠無情。
這一夜,張誠久久無法入眠。他想起父親生前的教誨,想起母親期盼的眼神,想起那些欺辱過他們的親戚的嘴臉。一股從未有過的決心在他心中萌生:他不能就這樣消沉下去,必須振作起來,為了母親,也為了重振張家門楣!
天明時分,張誠走出房門,眼中多了幾分堅定。他來到母親房前,輕輕叩響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