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7章 鬥法乾坤 兵訣縱橫
妖物雖滅,邪氛未散。青雲子方纔緩過一口氣,忽覺院中氣氛再變!但見那妖物消散之處,一點幽光忽明忽暗,如鬼火飄搖。隨即,四麵八方傳來窸窣作響,彷彿有無數看不見的東西正在蘇醒。
“不好!”青雲子心頭一凜,“這妖物竟已修成‘魔種’,能引動地底陰煞,催化百鬼!”
話音未落,但見地麵裂開無數細縫,縷縷黑氣如毒蛇出洞,在空中交織成網。這些黑氣比先前更加陰毒,帶著地底深處的穢惡氣息。遠處傳來村民驚恐的呼喊聲,顯然整個村莊都受到了影響。
李老四駭得麵無人色,顫聲問:“道、道長,這是...”
青雲子麵色凝重如鐵:“妖物雖滅,其魔種未除,正在引動地脈陰氣。若任其發展,不出一個時辰,全村都將化為鬼域!”他迅速自懷中取出一把符籙遞給李老四,“快將這些鎮宅符分發給村民,貼於門窗之上!再讓所有人閉門不出,無論聽到什麼動靜都不可出來!”
李老四慌忙接過符籙,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王婆婆也嚇得躲進屋內,緊閉門窗。
此刻院中隻剩下青雲子一人麵對漫天邪氛。但見黑氣越聚越濃,漸漸凝成數十個模糊的鬼影,張牙舞爪,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嚎。這些已非尋常孤魂,而是被魔種催化而成的煞鬼,凶厲異常!
青雲子知此時已非度化之時,唯有以武力降魔。他深吸一口氣,周身炁機勃發,道袍無風自動。左手掐“雷訣”引動天雷正氣,右手桃木劍橫於胸前,腳踏北鬥罡步,已然進入臨戰狀態。
“天地無極,乾坤借法!敕!”他率先發動,桃木劍疾刺而出,直取最近的一個煞鬼。這一劍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玄機:劍尖顫動間劃出一個小小的太極圖,金光閃爍,正是道教劍法中的“太極劍圈”。
那煞鬼躲閃不及,被劍圈罩住,頓時發出淒厲慘叫,身形如冰雪遇陽般消融。但其他煞鬼不僅不懼,反而更加瘋狂地撲上來!
青雲子臨危不亂,步踏天罡,身形如遊龍般在鬼影中穿梭。每踏一步,地麵便亮起一個金光符印;每出一劍,必有一個煞鬼消散。但他的眉頭卻越皺越緊——這些煞鬼滅而不絕,散而複聚,顯然隻要魔種不除,便能無限重生!
必須找到魔種所在!青雲子天目急開,掃視全場。但見那點幽光忽東忽西,飄忽不定,顯然有自主意識,正在故意躲避追蹤。
“看來非得用‘兵鬥訣’了。”青雲子心念既定,突然抽身後退,桃木劍往地上一插,雙手疾掐法訣。
兵鬥訣,乃道教秘傳戰鬥法訣,分三十六式,對應天罡之數。每式皆需配合特定步法、呼吸與觀想,能調動不同天地之力,威力無窮,卻也極耗心神。非到萬不得已,青雲子絕不輕用。
第一訣:辰文訣!但見他雙手小指與無名指相扣,中指伸直相抵,食指彎曲相鉤,拇指直立——正是東方青龍之形!訣成瞬間,院中忽起清風,隱隱帶著龍吟之聲。
“東極青華,青龍耀精。誅邪破穢,速現真形!敕!”隨著咒語,青雲子踏震宮步,指向東方。但見青光暴漲,如利劍般掃過院落,所過之處煞鬼紛紛退避,露出藏匿其中的魔種!
那魔種見形跡暴露,急欲遁走。青雲子哪容它逃,訣法再變!
第二訣:離文訣!雙手拇指掐中指指尖,餘指伸直——南方朱雀之形!訣成時,院中溫度驟升,彷彿有無形火焰燃燒。
“南極炎精,朱雀飛騰。焚邪煉惡,還我清明!敕!”踏離宮步,指向南方。紅光迸發,如鳳凰展翅,直撲魔種!那魔種被紅光罩住,發出“滋滋”響聲,幽光頓時暗淡三分。
魔種受創,凶性大發,猛地爆發出滔天黑氣,竟暫時抵住了紅光。隨即,所有煞鬼如得號令,同時撲向青雲子!
青雲子不慌不忙,訣法三變:兌文訣!雙手小指相鉤,無名指相扣,中指伸直相抵,食指彎曲,拇指直立——西方白虎之形!
“西極皓靈,白虎監兵。斬妖除孽,破邪亡形!敕!”踏兌宮步,指向西方。白芒如刀,銳利無匹,瞬間將撲來的煞鬼斬滅大半!金氣肅殺,連魔種都為之震顫。
但魔種畢竟非同小可,受此一擊後反而激發出全部潛力。但見它幽光暴漲,地麵裂縫中湧出更多黑氣,竟凝聚成一個三丈高的巨型鬼王!這鬼王青麵獠牙,目如銅鈴,口吐黑煙,手持一柄黑氣凝成的巨斧,威勢駭人!
青雲子麵色微變,知已到關鍵時刻。他深吸一口氣,雙手訣法四變:坎文訣!雙手拇指掐無名指根,餘指相扣——北方玄武之形!
“北極玄冥,玄武執明。伏魔降怪,萬鬼潛形!敕!”踏坎宮步,指向北方。黑水玄光洶湧而出,如滔天巨浪拍向鬼王!這玄光看似陰柔,實則至寒至重,鬼王被拍得踉蹌後退,身形渙散。
然而鬼王畢竟凝聚了地脈陰煞,非同小可。它穩住身形,巨斧狂劈而下,帶起淒厲鬼嘯!這一擊彙聚了萬千陰煞之力,尚未及體,青雲子已覺壓力如山!
危急關頭,青雲子訣法五變:戊己訣!雙手拇指掐中指中節,餘指相扣——中央黃帝之形!這是兵鬥訣中最難的一式,需同時調動五行之力,融會貫通。
“中央黃帝,祖氣渾淪。五行合一,破邪歸真!敕!”踏中宮步,雙手向前平推。但見青、紅、白、黑、黃五色光華同時湧現,交織成一個巨大的太極圖,緩緩旋轉著迎向巨斧。
沒有預想中的驚天碰撞,隻有一種奇異的消融聲。巨斧劈入太極圖中,如泥牛入海,竟被慢慢化去!鬼王發出不甘的咆哮,全力催動陰煞,卻無法阻止自己的力量被不斷化解。
青雲子維持法訣,額角滲出細汗。這五行合一的法訣極耗心神,他必須全神貫注,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反噬。
就在這僵持時刻,異變又生!那魔種竟趁青雲子全力應對鬼王時,悄悄分化出一縷極細的黑氣,如毒蛇般鑽入地下,繞過太極圖,自青雲子背後突然鑽出,直刺其後心!
這一下偷襲陰毒無比,時機把握妙到巔毫。青雲子正麵應對鬼王,根本無暇他顧!眼看就要被擊中!
千鈞一發之際,青雲子顯示出了苦修多年的應變之能。他竟不回頭,而是左腳猛地一跺,踏出一個奇非同步法——禹步中的“回風步”!同時右手繼續維持法訣,左手疾掐“雷印”,看也不看向後拍出!
“砰”的一聲輕響,黑氣與雷印相撞,雙雙湮滅。青雲子借這一拍之力,身形旋轉,如風中楊柳般巧妙地卸去衝擊,右手法訣竟未中斷!
這一連串動作如行雲流水,實已臻武道極致。若有武林高手在此,必會驚歎這分明是上乘武學與道法的完美結合!
原來道教法術絕非單純唸咒畫符,而是與武術、丹道密不可分。步罡踏鬥實乃高深步法,指訣變化暗合擒拿點穴,而內煉金丹更是所有法術的基礎。沒有強健的體魄,無法長時間維持法訣;沒有深厚的內功,無法引動天地之力;沒有靈活的身手,更無法在戰鬥中把握時機。
青雲子師徒這一脈,向來主張“道武雙修”,認為“有術無武如舟無槳,有武無術如槳無舟”。他自幼修行,不僅學習經咒符籙,更要修煉拳劍功夫、導引吐納。方纔那“回風步”配合“雷印”的應急之法,正是師門秘傳的“掌心雷”變招。
經此偷襲,青雲子知不能再拖延。他猛然吸氣,丹田金丹急轉,周身金光大盛。維持戊己訣的雙手緩緩合攏,那空中的太極圖隨之收縮,將鬼王牢牢困住。
“五行逆轉,返本歸元!破!”隨著一聲大喝,太極圖突然逆轉,產生一股恐怖的撕裂之力!鬼王發出絕望的咆哮,龐大的身軀如沙堡般崩塌消散,重新化為縷縷黑氣。
魔種失去憑依,幽光急閃,欲要遁走。青雲子哪容它逃,咬破舌尖,一口純陽血噴在桃木劍上,踏罡步鬥,一劍刺出!
這一劍看似緩慢,實則快如閃電;看似直刺,實則蘊含著無窮變化。劍尖顫動間,竟同時劃出辰、離、兌、坎、戊己五道符印,五行合一,正正刺中魔種!
“噗”的一聲輕響,如氣泡破裂。魔種猛地一滯,幽光急速閃爍,最終徹底暗淡,化為虛無。
隨著魔種消失,院中所有黑氣如失去源頭般迅速消散。陽光重新灑落,溫度回升,鳥鳴聲再次響起,彷彿剛才的一切都隻是幻覺。
青雲子以劍拄地,微微喘息。這場鬥法看似不長,實則凶險無比,耗力極巨。兵鬥訣雖威力無窮,但對施術者的負擔也極大。就這片刻工夫,他體內真元已耗去七成。
但他不敢大意,仍以天目仔細掃視全場,確認再無邪氣殘留。直到肯定魔種確實被徹底消滅,這才真正鬆了口氣。
收起桃木劍,青雲子若有所思。這妖物竟能修出魔種,實屬罕見。看來天地氣機確實有變,日後降妖伏魔恐將更加艱難。
正思索間,李老四顫巍巍地走來:“道、道長,沒事了吧?”
青雲子回神,微笑點頭:“妖物已徹底消滅,令嬡應無大礙了。”
李老四喜極而泣,又要下拜,被青雲子扶住。“去看看令嬡吧。”他溫言道。
二人走進屋內,但見杏兒已然坐起,麵色雖仍蒼白,眼神卻已清明。見父親進來,她虛弱地喚了聲“爹”,父女相擁而泣。
王婆婆在一旁抹淚:“真是老天保佑,遇上活神仙了!”
青雲子卻搖頭:“非貧道之功,乃關聖帝君神威,方纔誅滅此獠。”他始終謹記師父教誨:修道之人切不可貪天之功。
為杏兒把脈後,青雲子又開了幾服安神調養的方子,囑咐道:“邪氣雖除,但元氣大傷,需好生調養三月。期間莫近陰地,莫夜出,多曬日光。”
李老四千恩萬謝,非要重金酬謝。青雲子隻取了些藥材錢,其餘堅決不受:“出家人慈悲為懷,豈能藉此斂財。”
此事很快傳遍四裡八鄉,青雲子“活神仙”的名聲更加響亮。每日都有村民前來求醫問卦,香火供奉不斷。但青雲子始終寵辱不驚,每日修行不輟,因為他知道——這場人魔之爭,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