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章 古刹盛名
廣西南寧府永淳縣,地處嶺南,山環水繞,氣候溫潤,物產豐饒。此地民風淳樸,百姓多信佛道,境內寺廟庵觀林立,香火鼎盛。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位於城東十裡的寶蓮寺。
寶蓮寺始建於前朝,據傳已有三百餘年曆史。寺院坐落在青鸞山麓,背靠蒼翠峰巒,麵臨碧波蕩漾的清水河,風水極佳。寺前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大道直通山門,道旁古柏參天,遮天蔽日。每逢初一十五,前來燒香拜佛的信眾絡繹不絕,車馬喧闐,人聲鼎沸。
寺院占地百餘畝,殿宇巍峨,飛簷翹角,金碧輝煌。山門高懸寶蓮禪寺四個鎏金大字,乃前朝書法大家真跡。入得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王殿,內供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塑像,法相莊嚴,令人肅然起敬。穿過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殿高五丈,麵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供奉三世佛,金身丈六,寶相莊嚴。殿前一方青石廣場,可容千人同時跪拜。
寺中另有觀音殿、地藏殿、羅漢堂等建築,無不雕梁畫棟,精美非常。寺後更有藏經閣一座,珍藏佛經千餘卷,其中不乏前朝手抄本,堪稱鎮寺之寶。
寶蓮寺不僅殿宇宏偉,更以禪房明麗著稱。寺中東西兩廂各有禪房五十餘間,皆窗明幾淨,陳設雅緻。每間禪房都配有紫檀木床榻、黃花梨桌椅,牆上懸掛名家字畫,案上擺放古玩珍品,絲毫不遜於富貴人家的書房臥房。
寺中僧眾最多時達一百零八人,正合天罡地煞之數。這些僧人大多儀表堂堂,談吐文雅,不僅精通佛法,更熟讀詩書,能與文人雅士談經論道。方丈慧明大師更是德高望重,據說已年過古稀,卻麵色紅潤,步履矯健,頗有仙風道骨。
寶蓮寺香火鼎盛,除了殿宇宏偉、僧人俊雅外,更因寺中田產豐饒。寺有良田二百餘石,遍佈永淳縣各處,每年收租納糧,足以供養全寺僧眾,還有餘糧周濟貧苦。寺中另有信眾佈施的金銀無數,都存放在方丈室的密室之中。
最讓寶蓮寺聲名遠播的,是寺東側的子孫堂。這子孫堂規模極大,正麵五間,進深三間,堂內供奉送子觀音,左右各有十間精舍,專供祈嗣婦女住宿。這些精舍佈置得極為雅緻,錦帳繡被,香爐淨瓶,一應俱全。每間房門外都有一個小院,可供婦女的家人守夜住宿。
寶蓮寺待客之周到,在方圓百裡內是出了名的。凡是來寺中遊玩的上香客,無論貧富貴賤,寺僧都會奉上好的茶水點心。若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來訪,更是以上賓之禮相待,陪同遊覽寺中勝景,講解佛法典故,從未失禮於人。因此,寶蓮寺在當地口碑極佳,人人都說寺中僧人皆是得道高僧,樂善好施。
每年春秋兩季,寶蓮寺都會舉辦盛**會,吸引四方信眾前來。春季的法會以祈福為主,秋季的法會則以超度亡魂為重。法會期間,寺中張燈結彩,鐘鼓齊鳴,香煙繚繞,誦經之聲不絕於耳。信眾們摩肩接踵,虔誠跪拜,佈施的銀錢堆積如山。
除了常規法會,寶蓮寺最負盛名的還是祈嗣法事。據說隻要誠心祈求,在子孫堂住宿一夜,十有**都能如願得子。因此不僅永淳縣本地,就連鄰縣甚至府城的婦女都慕名而來。寶蓮寺的聲名因此越傳越遠,香火也越來越旺。
寺中僧人生活優渥,每日除了早晚課誦,便是讀書習字,品茶論道。有些學問好的僧人,還會應邀到當地富戶家中講經說法,備受禮遇。寺中膳食精美,早餐是白粥小菜,午晚兩餐則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比尋常百姓家的年夜飯還要豐盛。
寶蓮寺的富足,從一些細節也可見一斑。寺中使用的都是上好的景德鎮瓷器,筷子是象牙的,茶具是紫砂的,就連掃地的小沙彌,穿的也是細棉布的僧衣。寺中藏書閣不僅藏有佛經,還有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甚至一些珍本古籍,可見寺僧的學問涉獵之廣。
然而在這表麵祥和之下,是否暗藏玄機?這座聞名遐邇的寶刹,當真如表麵看來那般清淨莊嚴?那些祈嗣得子的婦女,果真都是菩薩顯靈?這一切,都要等到新縣令到任後,才慢慢揭開神秘的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