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0章 他鄉遇故(全文完)
時光荏苒,如同白駒過隙,數十年的光陰悄然流逝。當年的年輕樵夫阿勇,如今已是白發蒼蒼、脊背佝僂的老叟。歲月的風霜在他臉上刻滿了深深的皺紋,那雙顫抖的手也從未停止過它們的動作,彷彿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的壯烈。
這些年,青岩村恢複了平靜,但也經曆了變遷。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席捲了山腳,衝毀了部分房屋和農田。年邁的阿勇失去了居所,在倖存的遠親接濟下,不得不離開故土,遷徙至相對繁華安穩的安州府城附近投親靠友,在一個小鎮旁安頓下來。
這一日,秋高氣爽,安州太守蔣公下鄉巡察民情,體恤百姓疾苦。行至晌午,人馬俱疲,便在路旁一間簡陋的茶肆歇腳打尖。蔣太守為人親民,毫無官架子,與隨從一同坐在茅棚下,喝著粗茶,聽著四周的鄉野趣談。
就在這時,蔣太守的目光被鄰桌一位獨自飲茶的老叟吸引。那老叟衣著樸素,麵容滄桑,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雙手——即便在端著粗糙的茶碗時,那雙手也在不受控製地、急促地微微顫抖著,帶動著碗中的茶水漾起一圈圈細密的漣漪,彷彿永遠在搖動著什麼看不見的東西。那顫抖並非尋常老人般的遲緩哆嗦,而是一種機械般的、執拗的律動。
蔣太守心生好奇,覺得這顫抖非同尋常,便起身拱手,溫和地問道:“老人家,恕在下冒昧,您這手……可是舊疾?”
老叟聞聲抬起頭,眼神渾濁卻平靜。他看了看自己顫抖不止的雙手,又看了看眼前這位氣度不凡、態度謙和的中年人,臉上露出一絲複雜而遙遠的笑意。他緩緩放下茶碗,那手依然在空中小幅度地搖動著。
“大人見笑了。”老叟的聲音沙啞而蒼老,卻帶著一種奇異的平靜,“這並非天生,也非尋常病症。而是幾十年前,在老朽的家鄉,一段舊事所留的印記。”
在蔣太守鼓勵的目光下,在周圍漸漸安靜下來的環境中,老叟——當年的阿勇,開始用一種緩慢而清晰的語調,將這段塵封在歲月深處、驚心動魄的往事娓娓道來。
他從青岩村的祥和寧靜講起,說到山間異變、牲畜失蹤、孩童遇害,說到僵屍現世、村民恐慌,說到求助道長、定計除害,說到他自告奮勇、深入洞穴,說到那黑暗死寂中無止境的搖鈴,說到洞外的慘烈搏殺,說到晨光凱旋後的力竭昏厥,以及這伴隨終生的後患……
隨著他的講述,那雙顫抖的手彷彿被注入了更多的情緒,抖動得愈加明顯和急促,彷彿再次回到了那個黑暗、腐臭、充滿極致恐懼和堅定信唸的山洞,再次握緊了那對關係著全村人性命的沉重銅鈴。
蔣太守和他的隨從們聽得完全入了神,彷彿隨著老人的講述,被帶回了那個妖魔橫行、生死一線的夜晚。他們為飛僵的危害感到心驚肉跳,為村民的慘遭遇感到揪心悲痛,為道長的無私和法術感到驚歎,更為眼前這位平凡老叟當年所展現出的非凡勇氣和堅定意誌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敬佩。
故事講完,茶肆內外一片寂靜,唯有老人雙手持續顫抖帶來的細微風聲。良久,蔣太守才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竟對著老叟鄭重地長揖一禮。
“老人家,”蔣太守的聲音充滿了由衷的敬意,“您非軍中猛將,亦非江湖豪俠,然危難之際,能捨生忘死,為民請命,此乃真勇士也!請受蔣某一拜!”
老叟連忙起身想要攙扶,雙手卻顫抖得更加厲害。蔣太守握住他顫抖的手,感受到那麵板下依舊執拗的律動,心中感慨萬千。
他當即命隨行的文書官詳細記錄下這個故事,叮囑道:“務必詳實記錄,刊印成文,流傳於世。要讓後世之人知道,在安州的鄉野之間,曾有過這樣一位無畏的勇士,有過這樣一場悲壯的人魔之戰。英雄不應被遺忘。”
夕陽西下,餘暉將天空染成一片溫暖的橘紅色。老叟起身告辭,蹣跚著向家的方向走去。那雙永遠無法停止顫抖的手,在落日柔和的光線下,顯得格外醒目,又格外沉重。
蔣太守佇立良久,目送著那蒼老而執拗的背影消失在鄉間小路的儘頭,心中百感交集:真正的英雄,從不自詡英勇,他們的犧牲與付出,往往化作了平常人看不見的深刻傷疤,隨著漫長的歲月流逝,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沉默地訴說著曆史,成為了時代最沉靜卻也最有力的注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