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天下一統:新領土上的舊難題
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北周大軍攻破鄴城,北齊滅亡。宇文邕站在北齊都城鄴城的城牆之上,俯瞰這片新征服的、富庶廣袤的土地。寒風凜冽,卻吹不散他心中的豪情壯誌。
“陛下,齊宮已清理完畢,請陛下移駕。”侍衛長躬身稟報。
宇文邕頷首,目光仍停留在眼前這片河山上。他想起少年時隨父兄出征的歲月,想起隱忍宇文護專權的那些年,想起親政後改革的艱辛。如今終於統一北方,距離他一統天下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齊宮奢華遠勝周宮,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宇文邕行走其間,眉頭越皺越緊。當他看到齊主高緯專門修建的佛堂時,終於忍不住厲聲道:“如此奢靡,豈能不亡!”
隨行官員連忙應和:“陛下聖明。齊主昏庸,崇佛過度,以致國庫空虛,民生凋敝。”
次日清晨,宇文邕召集群臣議事。當談到如何治理新附之地時,大臣們各抒己見。有人主張懷柔,有人主張強硬。
這時,新任的鄴城刺史呈上一份奏報:“陛下,這是初步查點的北齊寺院僧尼數目...”
宇文邕接過奏報,越看麵色越沉。殿內一時寂靜,隻聞紙頁翻動之聲。終於,他放下奏報,冷笑一聲:“好個北齊!寺院竟比我周地多出一倍有餘!僧尼人數逾二百萬!良田美地半入佛寺!”
他站起身,踱步至殿中,聲音漸高:“朕在關中毀寺汰僧,他們倒好,在這裡大興佛事!難怪國庫空虛,軍備廢弛!”
戶部尚書趁機奏道:“陛下,齊地寺院富可敵國。有報稱鄴城大莊嚴寺藏金數萬斤,良田萬頃;洛陽白馬寺有佃戶數千...”
“不必說了。”宇文邕揮手打斷,目光銳利掃視群臣,“齊地之弊,猶勝周地。若容此況延續,必為國之大患。傳朕旨意:滅佛之政,即日起推行於齊地!一應標準,依關中之例!”
有老臣猶豫諫道:“陛下,齊地初附,民心未定,若驟然行此峻政,恐生變亂...”
“正是因初附,更需革除積弊!”宇文邕斷然道,“朕非齊主,不事姑息。長痛不如短痛!”
退朝後,宇文邕獨留幾位心腹重臣:“齊地佛事之盛,遠出朕意料。你等執行時需剛柔並濟,既不可手軟,亦不可一味強硬。特彆是對那些真正有道高僧,當予適當禮遇。”
他特彆囑咐:“大莊嚴寺、白馬寺等名刹,動作尤需謹慎。可先勸諭,若肯配合,寺中珍貴經像可酌情儲存;若抗旨不遵,則嚴懲不貸!”
旨意傳出,北齊故地頓時嘩然。許多僧侶聞訊,紛紛藏匿經像法器,或逃往深山。信徒們則聚集寺中,誓死護法。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而在鄴城大莊嚴寺內,住持慧能正召集全寺長老緊急商議。燭火搖曳,映照著一張張憂心忡忡的麵孔。
“周武滅佛,關中已行之有年。今既至我地,如之奈何?”一長老顫聲問。
慧能沉吟良久:“我等可上書武帝,表明願獻寺產之半以充國庫,求保佛法不滅。”
然而他們不知道,這封上書將如石沉大海。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更為艱難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