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6章 最後的晚餐 - 會昌五年的終極清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最後的晚餐 - 會昌五年的終極清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會昌五年(845年)的春天,是在一種近乎凝固的恐懼和詭異的寂靜中到來的。持續數年的風暴,已然摧毀了帝國佛教體係的枝葉與毛細血管——那些遍佈鄉野的蘭若、佛堂,以及無數如玄淨的師兄慧明那般被認定“有瑕”的僧尼。如今,這柄高懸已久的利劍,終於要斬向主乾,劈向那些曾經金碧輝煌、聲名顯赫的敕建大寺。

最後的審判,降臨了。

朝廷的意誌,化身為一位位身著深綠色官袍、手持尚書省牒文的“勘檢使”。他們多是來自禦史台或戶部的乾練官員,表情冷峻,眼神銳利,如同精準的尺規,被派往全國各地那些尚未被拆毀的、規模宏大的寺院。他們的任務明確而徹底:在最終毀滅之前,完成對這些龐大帝國“毒瘤”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徹底的一次清點與覈算。一切資產,皆需登記造冊,為即將充入國庫做準備。

東都洛陽,這座帝國曾經的繁華心臟,此刻也彌漫著山雨欲來的壓抑。城南的奉國寺,一座擁有數百年曆史、殿宇巍峨、敕額高懸的巨刹,迎來了它的勘檢使——一位姓王的禦史。王禦史麵無表情,在地方官員和軍士的簇擁下,邁入了奉國寺高大的山門。他的身後,跟著數十名抱著賬冊、算盤的書吏和差役。

奉國寺的方丈,慧明大師(與西明寺的慧明非一人),是一位年近八旬、德高望重的老僧。他早已從各種渠道得知了訊息,此刻,他身著最莊重的金線袈裟,率領寺中所有僧眾,靜靜地站立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上。沒有憤怒,沒有哀求,隻有一種近乎悲壯的平靜。他深知,末法時代,已然真切地降臨。任何掙紮,在帝國的國家意誌麵前,都是徒勞。

“奉旨勘檢。貴寺所有僧尼、奴婢、田產、房舍、法器、財物,乃至一應器具,皆需一一登記,不得有任何隱瞞遺漏。”王禦史的聲音平淡無波,彷彿在宣讀一份與己無關的公文。他展開長長的清單卷軸,書吏們迅速攤開紙墨,準備記錄。

清算,開始了。

這個過程,高效、冷酷,且充滿了屈辱性。

僧尼們被逐一唱名,核對度牒,記錄年齡、籍貫、出家年限。他們不再是修行者,而是即將被還俗、納入國家戶籍的“兩稅戶”資源。

寺中負責灑掃、炊爨、種田的“淨人”(寺院奴隸)也被驅趕過來,他們大多麵帶惶恐,不知自己的命運將走向何方。他們被視為財產,被清點、登記,等待著被“解放”並重新分配。

巨大的倉庫被開啟,裡麵堆積如山的糧食、絹帛、銅錢被逐一丈量、稱重、計價。書吏的算盤劈啪作響,記錄著驚人的數字。

一箱箱的地契、房契、放貸的契約被搬出,那是寺院數百年積累下的龐大田產和產業的證明,如今全部被查封、登記,即將收歸國有。

然而,最令人心碎的場麵,發生在供奉著佛像的各大殿宇。

差役們舉著火把,湧入昏暗的大殿。火光跳躍,映照著一尊尊或慈悲、或莊嚴、或威嚴的佛像。王禦史指揮著書吏,如同清點貨物一般,記錄著它們的材質、尺寸、重量。

“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一尊,高丈二,重約……”

“銀鑄菩薩立像一尊,高七尺,重……”

“檀木雕千手千眼觀音像一尊,鑲嵌寶石若乾……”

“絲織繡畫佛像一堂……”

“金銅鐘一口,重……”

“玉磬一套……”

冰冷的數字,取代了往日的虔誠頌讚。巨大的佛像沉默地俯視著這一切,它們的金身將在不久之後被熔化為金錠銀錠,它們的銅軀將被鑄成銅錢,它們的鐵骨將被打造成農具。藝術、信仰、數百年的工匠心血,在帝國的財富賬簿上,被簡化為一個個冰冷的重量和估值。

慧明大師全程閉目合十,默默誦經,身體卻微微顫抖。每報出一個名字,每記錄一個數字,都彷彿是在他心頭割下一刀。這是他守護了一生的信仰殿堂,如今卻像一間即將破產倒閉的巨賈庫房,被徹底抄檢。

勘檢持續了數日。整個奉國寺,從莊嚴肅穆的宗教聖地,變成了一個喧囂而壓抑的露天賬房。僧人們被限製活動,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熟悉的一切,被貼上標簽,等待毀滅。

最後一天傍晚,勘檢似乎接近尾聲。王禦史帶著書吏,在做最後的核對。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空曠的大雄寶殿內,照亮了塵埃,也照亮了佛祖那依舊慈悲卻即將不存的容顏。

一直沉默的慧明大師,忽然睜開了眼睛,走向王禦史。他的聲音沙啞而平靜:“禦史公,諸事將畢。老衲有一不情之請。”

王禦史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訝異:“講。”

“寺可拆,像可熔,僧可散。然佛法在心,非外力可儘滅。”老法師的目光清澈而堅定,“懇請禦史公允準,容我寺僧眾,於此殿之內,舉行最後一次晚課,誦經一回,以彆我佛,亦彆我等修行之身。此後,各安天命,再無怨言。”

王禦史凝視著這位老僧,沉默了片刻。或許是出於一絲殘存的人性,或許是覺得此事無傷大雅,甚至可能隻是為了更快地完成這令人不適的差事,他最終緩緩點了點頭:“準。速速行事,不得延誤。”

訊息傳開,所有僧侶,無論老少,迅速而安靜地聚集到大雄寶殿。沒有鐘鼓,沒有引磬。眾人依序排班,麵向那尊即將被熔化的巨大鎏金佛像,徐徐跪下。

慧明大師站在最前方,深深吸了一口氣,用蒼老而洪亮的聲音,領誦起《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數百個聲音同時響起,低沉、莊重,卻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悲涼與力量。經聲在大殿中回蕩,與殿外守候的差役們不耐煩的踱步聲形成了詭異的對比。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晚課。這是一場葬禮,為他們畢生的信仰,為他們即將消失的家園,也為他們自己作為僧人的身份,舉行最後的告彆。

玄淨也在人群中。他從長安西明寺被臨時派遣到洛陽協助經卷整理,卻不幸趕上了這場終極清算。他跪在人群裡,跟著誦經,眼淚卻止不住地流淌下來。他想起慶陽節上的紫衣之辱,想起慧明師兄被拖走時的哭喊,想起長安街頭血腥的屠殺,想起終南山穀那座被毀的小蘭若……一幕幕慘狀,與眼前這莊嚴肅穆卻又絕望無比的場景交織在一起。他知道,一個時代,真的結束了。

僧人們誦經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堅定,彷彿要將所有的悲憤、所有的眷戀、所有的不甘,都灌注到這最後的佛號之中。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經聲悠揚,穿透殿宇,飄向洛城的黃昏天空。許多差役也不自覺地停止了騷動,默默地聽著,臉上露出複雜的神情。

王禦史站在殿門外,背對著裡麵,負手望著天際最後的晚霞,一動不動。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最後一段經文誦畢,慧明大師帶領眾僧,向佛像行了最後三拜。起身後,他緩緩轉過身,麵對眾僧,聲音疲憊卻清晰:“諸弟子,緣儘於此。各自珍重,莫失善念。紅塵亦是道場,好自為之。”

說完,他不再看任何人,率先向殿外走去,步伐蹣跚卻異常決絕。僧眾們默默跟上,許多人已是淚流滿麵。

玄淨走出大殿,回頭望去。夕陽恰好完全沉入地平線,最後一道餘暉掠過佛像低垂的眼眸,那目光彷彿充滿了無儘的悲憫,注視著這群被命運驅散的弟子,也注視著這個即將陷入更深沉寂的帝國。

最後的晚餐結束了。盛宴的主人,是冷酷的帝國機器。而他們這些曾經的參與者,即將被拋入命運的洪流,不知所終。奉國寺的燈火,一盞接一盞地熄滅,等待著明日到來的最終拆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