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智破朝局,巾幗揚名
朔州大捷的訊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北魏疆域。赫連戰以少勝多、陣斬柔然主帥禿發烏孤的赫赫戰功,使其“軍神”之名響徹朝野,成為北魏上下交口稱讚的英雄。凱旋之師班師回朝的那一日,洛陽城萬人空巷,百姓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歡呼聲震天動地。
赫連戰騎在神駿的烏騅馬上,玄甲雖經清洗,依舊殘留著戰火的痕跡,更添幾分肅殺與威嚴。他麵容冷峻,目光平視前方,對周圍的歡呼並未表現出過多的激動,彷彿這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勝利,於他而言隻是職責所在。然而,當他看到將軍府門前,那個身著淡雅衣裙、含笑靜立的倩影時,他緊繃的唇角幾不可察地柔和了一瞬。
馮瑤站在府門前,看著她的夫君在萬眾矚目中歸來。陽光灑在他身上,鍍上一層耀眼的光邊,與記憶中朔州城頭那個浴血修羅的身影重疊,卻又有所不同。少了幾分絕境中的瘋狂,多了幾分勝利者的沉穩。她心中充滿了自豪與安然。
隆重的獻俘、封賞儀式在皇宮舉行。孝文帝拓跋宏龍顏大悅,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赫連戰不吝溢美之詞,加封其為鎮國大將軍,增食邑,賜金帛奴仆無數。然而,在封賞赫連戰的同時,孝文帝話鋒一轉,目光投向了陪同赫連戰一同入宮謝恩的馮瑤。
“赫連將軍勇冠三軍,力挽狂瀾,實乃國之柱石。然朕聞,此番大捷,將軍夫人馮氏,亦功不可沒。”孝文帝聲音洪亮,回蕩在殿堂之上,“朕已悉知,夫人於京城之中,明察秋毫,肅清府邸,穩定後方;更於朔州危殆之際,不畏艱險,親赴邊鎮,籌措糧草,千裡馳援,於陣前鼓舞三軍士氣,又獻分化瓦解之妙計,方有此酣暢淋漓之大勝!”
百官聞言,神色各異。有驚歎者,有讚賞者,亦有如太尉王靖之流,麵色陰沉,目光閃爍。
馮瑤上前一步,盈盈下拜,聲音清越從容:“陛下謬讚,妾身愧不敢當。妾身所為,不過儘人妻之本分,略儘綿力。朔州大捷,全賴陛下天威浩蕩,將士用命,赫連將軍指揮若定。妾身一介女流,安敢居功?”
她不居功,不自傲,將所有的榮耀歸於皇帝、將士和她的夫君,這份謙遜與識大體,更令孝文帝心生好感。
“夫人過謙了。”孝文帝撫掌笑道,“智勇雙全,忠義可嘉,巾幗不讓須眉!傳朕旨意,冊封鎮國大將軍夫人馮氏為‘一品誥命夫人’,賜鳳冠霞帔,享雙俸!另賞東海明珠一斛,蜀錦百匹,以彰其功!”
“謝陛下隆恩!”馮瑤與赫連戰一同謝恩。
這一封賞,無疑將馮瑤的聲望推向了頂峰。“一品夫人”不僅是榮耀,更是一種地位的象征。她不再是依附於赫連戰身後的影子,而是以其自身的智慧與膽識,贏得了帝王的認可和朝野的尊重。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赫連戰如日中天的聲望,以及馮瑤的顯赫封賞,深深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經。以王靖為首的勢力,並未因朔州之敗而收斂,反而在暗處更加瘋狂地反撲。
凱旋的喜悅尚未散去,京城中便開始流傳新的謠言。這一次,不再僅僅是針對馮瑤,而是直指赫連戰。謠言稱赫連戰“擁兵自重”、“功高震主”,在軍中隻知有將軍不知有皇帝,甚至隱隱暗示其有裂土封王之野心。這些謠言惡毒而精準,直接觸動了帝王最為敏感的神經。
同時,王靖黨羽在朝堂上頻頻發難,或彈劾赫連戰部下“縱兵擾民”,或質疑其軍費開支“賬目不清”,雖無實據,卻如同蒼蠅般嗡嗡作響,令人厭煩,更意在一點點消磨孝文帝對赫連戰的信任。
赫連戰性格剛直,對此類宵小行徑深惡痛絕,往往不屑辯解,反而更落人口實。將軍府的氣氛,再次變得有些凝重。
這一日,馮瑤受邀參加宮中舉辦的賞花宴。她是宴上當之無愧的焦點,一眾貴婦命媛紛紛圍攏過來,或真心請教持家之道,或假意奉承打探訊息。馮瑤始終保持著得體的微笑,應對自如,既不冷落任何人,也不深談任何敏感話題。
在與幾位交好的宗室王妃閒聊時,她似是不經意地歎道:“如今邊關暫安,實乃陛下洪福,將士用命之功。隻望天下永遠太平纔好。隻是聽聞……近來市麵上似乎又不太平,有些藥材、皮貨價格飛漲,也不知是何緣故。”
一位訊息靈通的王妃低聲道:“夫人有所不知,豈止是藥材皮貨?聽聞不少關乎民生的物資,都被人暗中囤積操控呢。據說……與城西幾家大商號有關,背後……”她使了個眼色,沒有明說,但眾人心知肚明,必然與王靖脫不了乾係。
馮瑤心中一動,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憂心道:“如此擾民生事,豈非給陛下添憂?若因此影響了邊關穩定,更是罪過。”
宴會結束後,馮瑤立刻回府與父親馮敬密會。父女二人一番商議,決定雙管齊下。
馮瑤利用其“一品夫人”的影響力與聲望,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慰邊慈善義舉”。她聯合京中多位誥命夫人、世家大族,公開為邊關將士募集冬衣、藥材等物資。她親自擬定章程,設立賬房,將所有募捐物資、款項來源與去向,皆張榜公佈,透明無比。此舉不僅贏得了百姓的廣泛讚譽,更使得大量物資繞開了被王靖勢力操控的渠道,直接輸往邊關,無形中打擊了其操縱市場的能力。
與此同時,司徒馮敬則利用其職權,暗中徹查那幾家與王靖關係密切的商號。有了馮瑤提供的方向和幾位王妃隱晦的證詞,調查進展迅速。很快,便查獲了這些商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甚至暗中與柔然殘餘勢力進行違禁貿易(如鐵器、糧食)的初步證據。
然而,要扳倒根深蒂固的王靖,僅憑這些還不夠。需要更確鑿、更能觸動皇帝逆鱗的證據。
轉機出現在一個深夜。一名曾被王靖迫害、家破人亡的舊吏,冒著生命危險,通過馮承的關係,將一匣密信送到了馮瑤手中。信中詳細記錄了王靖如何指使商號操控糧價,如何在朔州之戰期間,通過那名王禦史企圖延誤軍機,甚至還有幾封與柔然某部落首領往來的密信副本,其中提及了利益輸送和某些不可告人的約定!
證據確鑿!
馮瑤與馮敬立刻將這些證據整理好,由馮敬在次日早朝時,毅然出列,當眾彈劾太尉王靖“操縱市價、擾亂民生、勾結外敵、危害社稷”等十大罪狀,並將證據一一呈上。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孝文帝覽奏之後,勃然大怒。鐵證如山,王靖雖百般狡辯,亦是無用。最終,王靖被罷官去職,抄家下獄,其黨羽也樹倒猢猻散,被清洗大半。
朝局為之一清!
經此一役,馮瑤“北魏第一智婦”的名聲徹底打響。她不僅是有美貌、有膽識的將軍夫人,更是能洞察時局、輔佐夫君、甚至影響朝政的奇女子。京城貴婦們對她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以能與她交往為榮。
但馮瑤依舊保持著那份難得的清醒與謙遜。無論在何種場合,她始終將赫連戰置於身前,將功勞歸於將士。她在私下裡對赫連戰說:“外戚乾政,取禍之道。妾身所為,隻為助將軍,護家國,非為虛名。日後,妾身當日漸收斂,居於內宅,方是長久之計。”
赫連戰握著她的手,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感佩與愛重。他深知,得此賢妻,不僅是他的幸運,更是北魏之福。前方的朝堂風波已然平息,而他們夫妻攜手並肩的道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