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9章 道破天機頌仙緣
雲青自崖頂歸來後,愈發沉靜。他沒有向任何人提及春分之行的細節,隻是將那盛有七彩露珠的玉瓶與素雪所贈的玉簪一同,貼身珍藏,視為比生命更重要的珍寶。他的生活恢複了往日濟世行醫的軌跡,隻是眼神深處,多了一份曆經等待與領悟後的通透與平和。
杏林村的日子,在靈井的滋養和雲青的守護下,平靜而充實。那口古井,依舊是村落的生命之源,井台邊的腳印傳說與月下仙影的軼聞,也依舊是村民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為這平凡的村落披上了一層神秘而祥和的色彩。
這一日,村中來了一位雲遊道士。
這道士看不出具體年歲,須發皆灰白,麵容清臒,身穿一襲漿洗得發白的舊道袍,手持一柄拂塵,步履從容,風塵仆仆。他並未直接尋人問路,而是如同被某種氣息吸引般,徑直走到了村中央的古井旁。
此時正值午後,井邊有不少浣衣洗菜的婦人。道士立於井邊,閉目凝神,似乎在感受著什麼。片刻,他睜開眼,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取過井邊公用的木瓢,舀起半瓢井水,並未急於飲用,而是先觀其色,清澈見底;再聞其氣,隱有甘香;最後才小呷一口,在口中細細品味。
良久,他放下木瓢,長長舒了一口氣,歎道:“水蘊靈機,甘冽中含生生不息之意,非尋常地脈之泉可比。此井,大有來曆。”
他的舉動和話語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有健談的老人便上前搭話,將去年大旱、熱病橫行、雲青冒險采得仙草、素雪贈水複湧靈井等一係列事情,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遍,自然也包括了井台仙蹤、月下幻影以及雲神醫終身不娶、守護舊諾的種種情狀。
道士靜靜聽著,麵色時而凝重,時而感慨,時而唏噓。待老人講完,他默然良久,方纔仰天歎道:“果然如此!貧道一路行來,便覺此地方圓百裡,旱魃之氣雖未儘除,然一點靈光不滅,生機暗藏,原是有此一段仙凡奇緣,悲憫功德作為根基。”
他的話語玄奧,卻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訊息很快傳開,村民紛紛聚集到村口那棵如今已重新變得枝繁葉茂的老槐樹下,想聽聽這位看起來頗有道行的法師如何評說他們村子的傳奇。
雲青也被請了過來,他站在人群外圍,平靜地看著那位道士。
道士見人聚集得差不多了,便走到槐樹下,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最後在雲青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露出讚許與瞭然之色。他清了清嗓子,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諸位善信,可知你杏林村能度過此劫,非是天降僥幸,實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情感動上蒼所致。”
眾人屏息凝神。
“天地之間,有精靈秉造化而生,如玉露之靈,本是無情無欲,純淨無瑕,恪守天職,守護靈物,不染凡塵。”道士緩緩道來,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韻律,“然,天道雖常,亦存變數。這變數,便在一個‘情’字。”
“那玉露精靈,感采藥郎雲青救母救村之至誠孝心、堅毅仁念,此乃善情;更於相伴曆險中,暗生欽慕,此乃真情。善情動其惻隱,真情撼其心魄。故她不惜觸犯天條,私贈本源之力所化之‘無根水’,解厄救難。此水,於她而言,非同一瓢,乃是性命修為之所係!”
村民們發出低低的驚呼,他們直到此刻,才真正明白那看似普通的一小瓶水,對素雪意味著什麼。
“天規森嚴,其過難赦。她不得不返歸受罰,此乃定數。”道士話鋒一轉,語氣中充滿了感慨,“然,其因情而動,其心之真,其念之純,其淚中所蘊之悲憫與摯愛,已然超脫尋常功過!那一滴相思之淚,感天動地,其中所蘊含的‘真’與‘誠’,勝過世間萬千祈福咒法,其功德,遠超那喚來的萬頃甘霖!”
他目光炯炯,看向那口古井:“故此井之水,得她本源靈機點化,非止解渴,更蘊生機,可稱‘功德泉’、‘相思水’!井台仙蹤,月下倩影,皆是她一念情絲不泯,與這方水土、與有緣之人氣機交感所化之靈應,並非虛幻!”
道士一番話,如同撥雲見日,將這段撲朔迷離的仙凡之戀,其背後的深意與悲壯,徹底揭示在村民麵前。眾人方知,他們得以活命,村落得以複蘇,不僅僅是仙草神水的功效,更是源於一份超越了仙凡界限、不惜犧牲自身的至真之情。
一時間,人群中鴉雀無聲,唯有對那份深情的無儘敬仰與唏噓。
道士最後將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雲青,稽首一禮:“雲居士,一念至誠,感天動地,守住本心,便是守住這段仙緣。福生無量天尊。”
雲青還了一禮,並未多言,但眼中已是一片瞭然與感激。道士的話,印證了他心中的所有猜想,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道路。
道士飄然而去,留下滿村沉思的百姓。杏林村的故事,也因此番“道破天機”,而超越了單純的奇遇傳說,升華為一曲關於真情、奉獻與犧牲的永恒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