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3章 亂世英豪——隨郭威起義與後周崛起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3章 亂世英豪——隨郭威起義與後周崛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軍營的生活,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爐,將形形色色的人投入其中,用最殘酷的方式淬煉其雜質,隻留下最堅硬的鋼鐵。對於新兵黨進而言,這裡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嚴苛的軍紀、統一的號令和枯燥的操練;熟悉的,則是那彌漫在空氣中的尚武精神,以及隨時可能到來的生死搏殺。

他從小兵乾起,站崗、巡哨、搬運物資,什麼苦活累活都搶著乾。在演武場上,他更是拚儘全力。朔州邊塞磨練出的強健體魄和狩獵中學來的搏擊技巧,讓他很快在同儕中脫穎而出。他拉得開最硬的強弓,舞得動沉重的長矛,近身格鬥時,那股不要命的狠勁兒更是讓人膽寒。軍官們開始注意到這個沉默寡言卻勇猛異常的新兵,逐漸將他作為重點培養的物件。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原的政局再次發生劇變。後晉因杜重威等人的投降而滅亡,契丹人一度入主開封,但因其殘暴統治激起強烈反抗,最終被迫北撤。中原權力出現真空,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其中,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短暫穩定了局麵,但其死後,內部矛盾激化,政權搖搖欲墜。而時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因其戰功卓著、治軍嚴明,在軍中威望日隆,逐漸成為眾望所歸的人物。

黨進所在的部隊,很快被捲入了這場改天換地的洪流之中。當郭威因受猜忌、被迫起兵清君側的訊息傳來時,軍營中充滿了躁動與不安。選擇忠誠於搖搖欲墜的朝廷,還是追隨深得軍心的郭威,成為每個將領和士兵必須麵對的問題。黨進雖然位卑言輕,但他憑借在杜重威府中曆練出的那點觀察力,敏銳地感覺到,郭威一方代表著新的秩序和更強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邊塞子弟,隻有在這樣的亂局中,依附於一個強有力的領袖,纔有可能打破階層的壁壘,實現他博取功名的夢想。

於是,當部隊最終決定響應郭威的號召時,黨進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進去。這並非出於多麼高深的政治見解,而更像是一種生存和向上的本能。他跟隨大軍,踏上了征戰之路。這是他所熟悉的領域,刀劍的碰撞、戰馬的嘶鳴、鮮血的氣息,都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與歸屬感。

在郭威軍隊中,黨進如魚得水。他作戰極其勇猛,每次衝鋒必在前列,彷彿不知死亡為何物。他的勇武並非盲目的莽撞,在朔州狩獵和早期軍事衝突中積累的經驗,讓他懂得如何利用戰場環境保護自己,如何尋找敵人的弱點。他像一頭潛伏的獵豹,靜時沉穩,動則如雷霆。在一次攻堅戰中,他冒著如雨的箭矢,手持短斧,率先攀上城頭,左劈右砍,硬是為後續部隊開啟了一個缺口。此戰之後,他的名字開始在小範圍內傳開。

郭威建立後周,標誌著五代亂世迎來了一個短暫而有力的中興時期。新朝初立,論功行賞,拔擢人才。黨進憑借在起義過程中的累累戰功,被擢升為鐵騎都虞候。這是一個中低階的軍官職位,負責管理一小隊精銳騎兵,但對於出身仆役的黨進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飛躍。他終於不再是任人驅使的小卒,而是有了自己直屬的部下,可以獨立執行一些軍事任務。

作為鐵騎都虞候,他的職責不再僅僅是個人搏殺。他需要負責麾下騎兵的日常訓練,確保他們的馬術、箭術和劈刺技藝保持在高水平;他需要安排巡邏、警戒任務,防範敵人的偷襲;有時,他甚至需要參與一些小型戰役的策劃與指揮。這對他提出了新的挑戰。起初,他習慣於身先士卒,衝殺在前,卻疏於對全隊的協調掌控。但在實戰的磨練和上級的指點下,他慢慢學會瞭如何運用號令指揮部隊,如何根據敵情調整陣型,如何在混亂的戰場上保持通訊暢通。

史書記載他曾“率軍夜渡長江,第一個登上南岸抓了不少俘虜”。這很可能就發生在他擔任鐵騎都虞候期間,後周與南唐的某次邊境衝突中。這次行動,完美展現了他的膽識與戰術智慧。選擇夜間渡江,是為了出其不意;他親自擔任尖刀,第一個踏上敵岸,是為了穩定軍心,迅速建立橋頭堡。這種冒險突襲的戰術,與他在邊塞狩獵時潛伏接近獵物的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戰的勝利,不僅為他個人再添功勳,也讓他在後周騎兵係統中樹立了威信。

在郭威時代的後周軍隊中,黨進完成了從一個勇猛士兵到一名合格中級軍官的蛻變。他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戰指揮經驗,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忠誠”與“秩序”在軍隊中的重要性。郭威的治軍風格,強調紀律嚴明、賞罰公平,這深深影響了黨進。他明白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光靠個人的勇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嚴密的組織和絕對的服從。這段經曆,為他日後在宋朝擔任更高階彆的指揮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亂世之中,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浪潮緊密相連。黨進抓住了郭威起義這個機會,用他的勇猛和逐漸展露的才能,贏得了在新朝中的一席之地。他從一個被曆史浪潮推著走的小人物,開始嘗試著駕馭浪潮,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後周的崛起,為他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而他也用汗與血,為這個新生政權的鞏固,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