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8章 歸明主救駕建功,玄武門定鼎乾坤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8章 歸明主救駕建功,玄武門定鼎乾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武周、宋金剛兵敗如山倒,殘部惶惶如喪家之犬,一路北遁。尉遲恭雖勇,亦無力迴天,隻得隨著敗軍退守介休城。城內糧草匱乏,軍心渙散,前途一片黯淡。主將宋金剛棄城北逃,將一副爛攤子留給了尉遲恭等將領。是戰?是降?城內意見紛紜。

與此同時,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已兵臨城下,將介休圍得水泄不通。但李世民並未急於攻城,他愛惜尉遲恭之勇,早有招攬之心。他派使者入城,陳說利害,許以高官厚祿,勸尉遲恭等人歸降。

尉遲恭心中矛盾。他感念劉武周、宋金剛的知遇(雖然後者已逃跑),但更看清了天下大勢。唐軍紀律嚴明,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愛民如子,聲名遠播。更重要的是,他想起師父“尋找明主,匡扶社稷”的囑托,李世民不正是那傳說中的“明主”嗎?

在與同樣被困城中的尋相、張萬歲等將領商議後,審時度勢,尉遲恭最終做出了影響其一生的決定——率部歸唐。

訊息傳到唐軍大營,李世民大喜過望,親自率領眾將,出營門相迎。當尉遲恭一行人來到營前,看到金甲輝煌、氣度恢弘的秦王竟降階相迎時,心中無不感動。

李世民快步上前,不等尉遲恭行禮,便一把抓住他的手腕,目光灼灼地看著他,朗聲笑道:“久聞黑熊將軍勇冠三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將軍能識時務,棄暗投明,實乃天下蒼生之幸,世民之幸也!如今將軍歸入我麾下,便是如虎添翼,此後海闊天空,定有將軍施展抱負、建功立業之地!”

這番推心置腹、禮賢下士的話語,如同暖流,瞬間融化了尉遲恭心中最後的一絲疑慮和不安。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這遠比高官厚祿更能打動他這耿直的心。他猛地單膝跪地,聲音洪亮而堅定:“敗軍之將,蒙秦王不棄,願效犬馬之勞,雖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自此,尉遲恭正式歸入李世民麾下,開啟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篇章。他的忠誠與勇武,很快便在一次次的征戰中得到驗證,尤其是兩次驚天動地的“救主之功”。

第一次,發生在圍攻洛陽王世充之時。李世民仗著勇武,習慣親臨前線偵察,一次隻帶了少量輕騎,不料被王世充麾下頭號猛將單雄信發現。單雄信驍勇異常,手持長槊,率領精銳騎兵直撲李世民。李世民且戰且退,情況萬分危急,單雄信的馬快,長槊眼看就要刺到李世民後心!

千鈞一發之際,隻聽得一聲霹靂般的大喝:“休傷吾主!”一道黑色的旋風如同閃電般從斜刺裡殺出,正是尉遲恭!他人在馬上,手中的鋼鞭已然揮出,“啪”的一聲爆響,精準無比地擊打在單雄信長槊的槊杆之上!那力道何等剛猛,單雄信隻覺虎口迸裂,長槊幾乎脫手,攻勢瞬間瓦解。尉遲恭更不怠慢,反手又是一鞭,帶著惡風,橫掃而至!單雄信慌忙閃避,卻被鞭梢掃中肩甲,慘叫一聲,翻身落馬。尉遲恭護住李世民,且戰且走,唐軍援兵亦及時趕到,化解了這場危機。這便是後世廣為流傳的“單鞭奪槊救秦王”的傳奇,尉遲恭的忠勇之名,震動天下。

而最大的功績,則體現在決定大唐國運的玄武門之變中。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因忌憚李世民功高蓋主,屢次構陷,甚至企圖下毒,矛盾已不可調和。武德九年六月初,危機爆發。李建成、李元吉密謀在李世民入宮時將其殺害。

關鍵時刻,尉遲恭與長孫無忌等人,是力勸李世民先發製人的最堅定支援者。他言辭激烈,甚至以“大王若不從恭言,恭便逃歸草野,不能坐待戮也”相激,表明瞭與秦王共存亡的決心。

玄武門事變當日,尉遲恭如同李世民手中最鋒利的劍,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他緊隨李世民身側,當李建成、李元吉發現中伏,企圖逃竄時,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建成。而李元吉則被尉遲恭盯上,他張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李元吉要害,將其射殺於馬下!

隨後,更關鍵的時刻到來。東宮和齊王府的衛隊聞訊趕來,猛攻玄武門,局勢一度危急。尉遲恭臨危不亂,他手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飛馬來到玄武門樓上,將兩顆血淋淋的首級高高舉起,對著下麵正在攻門的東宮、齊府衛隊,發出如同雷霆般的怒吼:

“逆賊李建成、李元吉已然伏誅!首級在此!秦王奉陛下詔命討逆,爾等若再敢反抗,便是同謀逆黨,誅滅九族!”

他那黑塔般的身形,怒目圓睜的威嚴,手中那兩顆觸目驚心的首級,再加上這石破天驚的怒吼,瞬間摧毀了東宮衛隊的戰鬥意誌。主帥已死,抵抗還有何意義?衛隊頓時土崩瓦解,四散逃竄。尉遲恭這一舉動,徹底穩定了玄武門的局勢,為李世民最終控製皇宮、逼迫李淵交出權力,立下了定鼎乾坤的頭功!

事後論功行賞,尉遲恭被封為吳國公(後改封鄂國公),賜絹萬匹,並將齊王府的全部財寶器物都賞賜給了他。他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地位,也由此奠定。從歸降到救主,再到定策玄武門,尉遲恭用他絕對的忠誠和超凡的勇武,證明瞭自己是李世民奪取天下、開創盛世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